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一組打鬼「連環畫」再現漢代喪葬觀(上)

2021-01-08 洛陽網

■壁畫墓簡介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位於邙山鎮燒溝村南,1957年發掘,1986年搬遷到原古墓博物館。該墓坐西朝東,為洞穴磚室墓,由豎井式墓道、墓門、主室和四個耳室組成。主室東西長5.1米,寬2.3米~2.35米,高2.3米,由大型空心磚構築,墓頂為平脊斜坡式。主室中部略靠前有一隔梁,將主室分為前後兩部分,隔梁下用一方柱形空心磚支撐。左右耳室呈「丁」字形,用小磚券砌。主室後部發現木棺兩具,墓內隨葬品豐富。墓葬年代約在西漢元帝至成帝之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8年),墓主人不詳。

  ■壁畫內容

  該墓內繪有6幅壁畫,分別為天象圖、宴饗(xiǎng)圖、打鬼圖、神虎食旱魃(bá)圖、乘龍升仙圖和歷史故事圖。其中的宴饗、打鬼、神虎食旱魃三幅壁畫,都和驅儺(nuó)打鬼有關,就像3幅連環畫,把漢代史書裡記載的驅儺活動中3個最重要的環節表現出來,這也是現在所能見到的最系統、最生動地反映漢代驅儺主題的漢墓壁畫,是研究漢代思想史、社會生活史的重要直觀資料。

  ■壁畫故事

  對許多中青年人來說,捧著一本偶然獲得的連環畫,藏在一個父母找不到的地方如痴如醉地欣賞,是一份有滋有味的童年記憶。

  今天,如果在一座距今2000多年前的古墓裡,還保存著一組精彩的連環畫,上面不僅有 「二桃殺三士」的歷史故事,還有「神虎食旱魃」等神話傳說時,你是否也想走進去,帶著一絲驚喜、一絲緊張,重溫一下童年的那份獨特記憶呢?

  這座古墓葬就是市古代藝術博物館內非常有名的西漢打鬼圖壁畫墓。

現存墓葬中發掘時間最早

  打鬼圖壁畫墓在學術界被稱做洛陽燒溝61號西漢壁畫墓。其實,它就是曾經存放在王城公園裡的那座壁畫墓,想必有些上歲數的老人還能記起來。

  壁畫墓為什麼會放在王城公園?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館長王愛文解釋說,這座墓是該館現存墓葬中發掘時間最早的壁畫墓,1957年開始發掘。與該墓葬同時同地發掘的墓葬,有180多座,但僅在這一座中發現了壁畫,且壁畫保存之完好、內容之豐富,令當時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驚嘆不已。

  據了解,洛陽地區最早發現壁畫墓是在上世紀初期,但當時發現的兩座壁畫墓均屬盜掘,壁畫磚被拆下取出後賣到海外,現分別收藏於美國波士頓藝術館和英國大英博物館。因為是盜掘出土,這兩組壁畫在墓中的具體位置和壁畫墓的形制,現已不可確知,令研究者倍感遺憾。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打鬼圖壁畫墓發現後立即引起了學術界的強烈關注,還引發一場關於漢墓壁畫內容的熱烈討論,郭沫若、孫作雲、夏鼐等學術大家都參與了討論。發掘工作結束後,這座墓就被拆遷復原到王城公園,以利對外開放,1986年又被搬遷到原洛陽古墓博物館。

歷經兩次搬遷,但保存完好

  兩千年前的建築,如何經得起兩次拆遷?墓磚和壁畫能受得了嗎?它們有沒有被損壞?

  帶著疑惑,我們走進西漢打鬼圖壁畫墓。進去之後才發現,原來墓的主室是用長130釐米、寬60釐米、厚14釐米的長條形空心磚壘砌的,這麼大個頭的磚,整個墓也用不了多少塊,所以搬遷工作也比較容易。再看壁畫,同西漢卜千秋壁畫墓一樣,是事先在排列好的磚上繪好,然後再一塊一塊砌到墓裡的,所以拆遷時只要小心翼翼地將磚一塊一塊地取下,壁畫受到的損壞就很有限。

隨葬品豐富,壁畫更是精美

  從該墓的考古發掘報告中我們了解到,這是一座夫婦合葬墓。後室左右兩側,原來各有一具已朽的骨架,男左女右,墓內隨葬品十分豐富。

  後室左邊及左耳室隨葬品,可能是屬於男子的,有錢幣、銅劍、小鐵刀、鐵劍、銅車馬器、銅弩機、銅帶鉤、陶鼎、陶敦(duì)、陶罐、陶壺、陶倉等,另在左耳室門口殉葬了一隻狗。考古專家推測,該男子生前可能是一位帶兵打仗的將軍。

  而後室右邊及左耳室隨葬品當是屬於女子的,有銅鏡、骨圈、錢幣、銅車馬器、銅飾及大量的陶容器、灶器等。

  墓中隨葬品計有陶器43件、銅器374件、鐵器34件等,共456件。其中銅弩機是當時帶有機械性能的先進武器,據記載它可以將箭鏃射出六百步以外。

  然而,相對於如此豐富的隨葬品,更讓學術界關注的則是墓內那一幅幅精美的壁畫。

  沿著墓道往墓室裡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繪在門額上的一組壁畫。畫面中上部浮雕一羊頭,左邊繪一樹,樹下有一女子、一虎。女子長發懸掛於樹上,身後有一猛虎,虎生雙翼,前爪踏在女子肩部,虎口大張,欲吞食該女子。

  這奇特的畫面令人難解其意,位於主室前部墓頂平脊上的一幅天象圖又吸引了我的目光。此圖長約2.9米,寬0.55米,雖歷經兩千年,那用豔麗的色彩和流暢的線條勾描出的紅日青月、點點星辰和飛動的流雲,仍清晰、完整地呈現在眼前,讓人驚嘆古人對天體星象的表現能力。「別小看了這幅天象圖,儘管受到墓葬形制的限制,這幅天象圖呈狹長形,但這可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一份實物天文資料呢!」王愛文說。

  我們又看到,在隔梁的正反兩面和後室後壁上均繪有成組的壁畫,內容有宴饗、打鬼、乘龍升仙和歷史故事「二桃殺三士」等,畫面線條流暢,人物形象生動。細數下來,這座墓的壁畫達6組之多。

  乍看起來,這6組壁畫似乎是孤立的,可仔細觀賞,又覺得隱含著某種聯繫。它們之間到底有無聯繫?它們的存在,是單純地以裝飾墓葬為目的,還是想通過壁畫告訴後人一些道理?請關注下期報導。(洛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李燕鋒)

名詞解釋

  旱魃(bá):傳說中引起旱災的怪物。

  儺(nuó):舊時迎神賽會,驅逐疫鬼。

  二桃殺三士:春秋時,齊景公聽從相國晏子的計策,將兩個桃子賜給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個勇士,要他們論功而食。三人分食不均,最後棄桃自殺。事見《晏子春秋·諫下》,比喻借刀殺人。

  陶敦: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相關焦點

  •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一組打鬼「連環畫」再現漢代喪葬觀 (下)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 一組打鬼「連環畫」 再現漢代喪葬觀(上) 上期我們提到,西漢打鬼圖壁畫墓裡共有6組壁畫。這些壁畫的內容很豐富,有歷史故事,有天象,有打鬼,有升仙,畫面精美。  從後往前,一組打鬼「連環畫」  這組「連環畫」的故事情節是什麼?孫作雲先生認為,3幅壁畫,分別表現史書記載的喪葬儀式中驅儺打鬼活動中起始、高潮、結果3個階段中的重要場面。這3幅壁畫,應該從後面往前面看,順序是壁畫三、二、一。  據《後漢書·禮儀志》記載,在漢代,驅儺打鬼是整個喪葬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頭戲。
  • 知識、傳說與製作:陝西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墓星象圖的幾個問題
    其三,紫微垣的中心是太一所居,筆者曾經討論過,漢代的太一信仰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戰國楚地,楚地的東皇太一與伏羲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西漢前期馬王堆一號墓帛畫天界中心的神祇就是如同伏羲一樣的人首蛇身形象,三號墓帛畫上可能還是兩個人首蛇身神交尾的形象,更與伏羲、女媧有密切關係。因此,將伏羲表現在紫微垣中,代表天界中心的神祇是有觀念依據和圖像傳統的。
  • 鑑賞|地宮裡的太陽——新城公主墓《天象圖》
    唐昭陵陵園已發掘陪葬墓近四十座,其中十九座墓葬均繪有壁畫,這些墓葬墓室穹隆頂上大多繪製日月星辰等天象。
  • 西漢天象圖
    西漢墓室頂部所見天象圖中的伏羲太陽神獸有一幅西漢時期的天象圖,長4.52米、寬0.46米,位於墓室的頂部。圖中畫有伏羲、太陽、羽人、青龍、朱雀、螣蛇、玉璧、月亮、女媧、雲紋等人神鳥獸的形象。其中最重要的兩位神人便是伏羲、女媧。伏羲、女媧是中國歷史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和人文始祖,同時又是神話傳說中的兩位最顯赫的神靈,分別主司陽和陰,具有調和陰陽、繁育生命的神性,因而受到渴望長生不死的漢代人的特別尊崇。
  • 地宮裡的太陽——新城公主墓《天象圖》
    《天象圖》(未揭取)龍朔三年(663年)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鎮東坪村新城公主墓唐昭陵陵園已發掘陪葬墓近四十座,其中十九座墓葬均繪有壁畫,這些墓葬墓室穹隆頂上大多繪製日月星辰等天象。唐太宗最小的女兒新城公主墓的《天象圖》最具特色,尤其是穹隆頂東南方所畫的黃褐色太陽,太陽內繪有一隻黑色三足鳥,尖嘴長尾,背部羽毛豎起,尾上羽毛較長且上翹,目視前方,昂首站立,這樣的太陽在昭陵墓葬天象圖中僅此一例,頗具研究價值。
  • 四川成都發現西漢大墓,出土4臺提花機,填補了我國紡織考古空白
    金沙遺址復活了一段失落的歷史,再現了古代蜀國的輝煌,並與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遺址和戰國船棺墓葬共同構建了古蜀文明的發展演進。根據《華陽國志》記載,成都早期生活的一個族群-濮族,東周秦滅蜀國,並設置蜀郡於成都。今天我要跟大家講,在成都市區發現的老官山 漢墓,出土4臺蜀錦提花機模型,填補了我國絲綢考古的空白。
  • 中國西漢時研究星象:"盱眙星象圖"記錄彗星軌跡
    其實,這樣的「星星熱」古已有之,距今2000多年前我國西漢時期就有人關注星象變化並詳細記錄下來。盱眙縣檔案館提供的檔案資料顯示,世界上最早的木刻星象圖是從盱眙東陽漢墓群中發現的。這件珍貴文物目前就收藏在南京博物院中,它比之前世界公認最早的耶路撒冷彗星圖還早了110多年,被定名為「盱眙星象圖」,屬國家一級文物。
  • 漢代神獸︱龍和虎是什麼時候成為「組合」的?
    龍虎圖像組合在漢墓中的畫像石、畫像磚、壁畫、陶器、銅鏡、雕塑等各種材質和形制的器物上都有出現,仿佛來自遠古的訊息在漢代終於得以激活,春潮一樣奔湧而至,裹挾著整個春天的到來。其中,最早繪製龍虎圖像組合的是在壁畫上。如河南永城柿園西漢早期梁王墓壁畫,上繪包括青龍、白虎在內的四神雲氣圖。
  • 漢代積沙防盜墓葬 墓主人或為王莽嶽丈
    公布了4項重要考古成果,其中西安的漢代高等級積沙墓和兩座十六國墓葬項目入選。M1墓葬部分出土文物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供圖西安發現的西漢晚期高等級積沙墓葬,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辦北裡王村北側,儘管這兩座高等級墓葬以積沙墓這種高級防盜形式出現,但遺憾的是考古人員發現這兩座墓葬時,墓葬均遭過盜掘。
  • 西漢墓室天象圖賞析
    有一幅西漢時期的天象圖,長4.52米、寬0.46米,位於墓室的頂部。圖中畫有伏羲、太陽、羽人、青龍、朱雀、螣蛇、玉璧、月亮、女媧、雲紋等人神鳥獸的形象。其中最重要的兩位神人便是伏羲、女媧。伏羲、女媧是中國歷史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和人文始祖,同時又是神話傳說中的兩位最顯赫的神靈,分別主司陽和陰,具有調和陰陽、繁育生命的神性,因而受到渴望長生不死的漢代人的特別尊崇。
  • 靖邊漢墓發現最完整二十八星宿圖
    核心提示: 3月28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工作者在對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墓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天文星象圖,這是中國考古迄今為止首次發現大量包含星形、星數、圖像、題名四要素的漢代天文圖。
  • 星象圖:古時星空的罕見「寫真」(北魏元乂壁畫墓)
    星象圖   墓誌糾正史書誤   人名元乂非元叉   1974年,北魏元乂壁畫墓在孟津縣朝陽鎮後海資村被發現。考古人員發現墓中的墓誌蓋殘石與出土於洛陽、藏於開封市博物館的元乂墓誌的墓誌蓋花紋很相似。於是,考古人員攜帶墓誌蓋殘石前往開封粘對,居然對上了。
  • 南越王墓發掘往事:考古隊員被壯觀墓室震驚忘記回話
    解密博物館1983年6月9日,西漢第二代南越王趙眜墓在廣州城市中心區象崗山被發現,這是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漢代彩繪石室墓,出土文物1000多件(套)。35年來,南越王墓的研究取得了可喜進展,也留下了諸多謎題待後人解密。
  • 【本刊專稿】實驗室考古助力「黃金大墓」現身
    圖為海昏侯劉賀之子劉充國的青銅玩具。(攝影/TUCHONG) 「侯的規格,王的規模,帝的規制」 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群眾舉報,在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老裘村民小組東北約500米的墎墩山上,有座古代墓葬被打了盜洞。 這座險遭盜掘的古代墓葬,正是西漢海昏侯墓。
  • 漢代神獸︱鎮墓的天祿、闢邪如何演變成宅門前的石獅子?
    目前發現的漢代實物材料分為兩類形態,一類是二維平面性質的,如銅鏡、銅牌、畫像磚、畫像石以及墓葬壁畫等;另一類則是三維立體性質的,這主要體現在大型的神道石獸、中型器座、小型玉雕石雕等器物上。其中帶有「天祿」「闢邪」榜題的材料,基本能夠鎖定在神道石獸、銅鏡、銅牌及畫像石四類材料上。在孟康筆下,天祿、闢邪的形象是「似鹿,長尾」,可實物材料並非如此。其中情況最混亂的是銅鏡圖像,銅鏡系統難以作為判斷標準。
  • 西漢大墓出土罕見蟲珀 內含一隻相對完整的蠅類小蟲
    西漢大墓出土蟲珀,讓人眼前一亮!近期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成果展引人注目,而讓人驚喜的是繼出土多件零散的玉飾、寶石後,西漢海昏侯墓主棺南面新出土一枚兩千多年前的珍貴蟲珀,它是琥珀裡是珍貴品種,其個頭為葡萄般大小,兩端鑽有小孔,對齊貫穿,內含一隻相對完整的蠅類小蟲。專家稱,此類蟲珀在漢墓考古中是首次發現。
  • 漢代古墓「十室九空」,海昏侯的墓是如何「免盜」的?傳說很嚇人
    所謂的漢代古墓「十室九空」,其實就是說一直到今天為止,我們發現的大多數的漢代的古墓基本上已經都被洗劫過了,畢竟,一方面年代久遠,想不被人發現是很困難的,另外一方面漢代大墓之中的寶物眾多,古往今來,盯著的人自然也會有很多的。
  • 少有的能跟鬼酷炫地打上一場仗的恐怖遊戲,中國風滿滿的《打鬼》
    不知道是不是前幾個遊戲潛移默化的影響的,最近的很多恐怖遊戲基本都是以恐怖前行為主,基本都不讓主角開始抄起刀來跟鬼狠狠幹一架,就像那句話說的,既然來到這了,為什麼你不敢跟他們幹上一下呢?這一款中國風滿滿的打鬼,那麼就可以給大家一種爽快的打鬼感覺。
  • 陝北發現我國首幅四要素齊備的二十八星宿天文星象圖
    首幅漢代二十八星宿天文星象圖面世  2015年5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發現了一座被盜的磚室墓,墓室裡繪製的包括二十八星宿在內的天文星象圖,當即震驚了考古專家。經過2年的考古發掘與研究修復,日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這幅天文星象圖的最新研究成果。
  • 《西廂記畫珍》:參考了唐代壁畫,借鑑了明代木刻
    就讀上海美專預科班後,即臨摹了唐代孫位的《高逸圖》、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等歷代名畫......1945年出生的「海派」畫家周根寶從小與畫結緣,與繪畫耳鬢廝磨一生。在他筆下,無數中國傳統人物躍然紙上,栩栩如生。5月25日,由周根寶繪製、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西廂記畫珍》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