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古墓「十室九空」,海昏侯的墓是如何「免盜」的?傳說很嚇人

2020-12-02 騰訊網

所謂的漢代古墓「十室九空」,其實就是說一直到今天為止,我們發現的大多數的漢代的古墓基本上已經都被洗劫過了,畢竟,一方面年代久遠,想不被人發現是很困難的,另外一方面漢代大墓之中的寶物眾多,古往今來,盯著的人自然也會有很多的。這種關於漢代大墓的「十室九空」現象,幾乎成了考古界的一個常識性的東西了,但也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常識之下,我們注意到了一個比較另類的情況,這就是我們2011年發現並開始挖掘的西漢海昏侯的古墓。

直到今天為止,我們在海昏侯墓之中發現了十噸的銅錢,大量的金器陪葬品,還有劉賀本人的印章和他的牙齒,還有5000餘片竹簡,上面所記載的大量的古代文學紀錄對於我們所了解的歷史,有會有很大的改變,這可以就是考古界少有的重大發現之一了,那麼,這麼大的一個漢代帝王墓地,為什麼歷經了1800多年,而沒有被後世的盜墓賊發現呢?也不符合漢代大墓的「十室九空」現象呀?

對於這個問題,在當年還有一個傳說,據說當年有一個盜墓賊叫做劉去,精於發丘摸金之術,一生盜墓無數,罕有失手。他當時是已經發現了劉賀的墓地,於是在一個夜深風高之時,偷偷的潛入進了古墓之中,想到盜取其中的寶物,但是遇到了可怕而恐怖的「異象」,使得劉去落荒而逃,而他跑出去之後,逢人便說墓中有鬼怪,漸漸的,因為這個恐怕而可怕的傳說,也就沒有人敢去海昏侯墓裡盜寶了。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傳說,不足為信,因為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別說是鬼怪了,就算是十八層地獄,也會有人願意去冒這個險的。那麼,既然無關鬼怪之說,那麼,這樣規模的一個大墓,又怎麼沒有被盜墓賊發現呢?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之中,這座古墓是被發現過的,早在五代時期就有過一撥盜墓賊發現了劉賀墓,並且在確定了準確的位置之後,他們開始了盜挖,當時這夥人是打穿了墓室西北角的衣笥庫,這是用來放置一些衣物的一個地方,屬於墓室的一個組織部分。但是他們只挖到了這裡,就因為一些原因,沒能再繼續的挖下去,這使得海昏侯的墓得以保存了下來。

這是第一個原因,然後,第二個原因是劉賀下葬約300年後,當地發生了一場大地震,這是有記載的公元318年豫章郡大地震,也正是這場地震,使得海昏侯的墓地出現了一定的下沉,當地的水位也上升了,當時梟陽縣、海昏縣都被淹沒了,這也就使得即便有人知道海昏侯墓的具體位置,也不能挖掘了。

一直到了現代,海昏侯的墓地又被一些人盯上了,他們很快的鎖定的位置,在進行作業的時候,卻被當地的人發現了不對之處,並且迅速的上報了此事,當地的部門相當的重視,馬上的處理了此事,這才使得盜墓之人沒有得手,如果當時晚一步行動的話,海昏侯的墓地很可能就被洗劫一空了。

總體來說,海昏侯墓之所以能一直保存到現在,有自然方面原因,也有一些人力的幹擾,但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這無疑是非常幸運的。

相關焦點

  • 怪事有因:海昏侯墓中的千年奇香從何而來?
    海昏侯墓的千年香味已經飄散而去,但是古墓奇香留給人們的思考卻迎面而來。對於現代考古而言,在出土的那些有形的器物中,包含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而在散去的那些無形的氣味中,難道不是同樣包含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嗎?
  • 115公斤黃金,200萬枚五銖錢,驚豔世界的海昏侯墓葬之金器貨幣
    因為這一帶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鐵河古墓群」,這個盜洞,引起了當地文物部門的注意。當天下午,省、市、縣三級文物部門工作人員相繼趕到現場,進行初步勘察。發現墓葬有高大的封土,附近發現木炭、膠泥及槨板,槨板木頭上有朱漆彩繪,做工講究,墓主身份應該非同一般。
  • 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銅當盧
  • 海昏侯墓為啥能讓盜墓賊空手而歸?專家鄭州解密
    海昏侯劉賀的槨室為啥能讓盜墓賊空手而歸?5月23日,歷時3天的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圓滿閉幕。在大會舉行的考古講座中,海昏侯墓發掘項目領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軍向河南的考古愛好者講述了南昌海昏侯墓葬發掘中種種驚人發現和背後疑團。
  • 海昏侯墓中出土幾條銀質的馬腿,專家經過研究說:它就是「馬策」
    2011年,海昏侯墓被發現,裡面竟出土幾條銀質馬腿,專家經過研究竟說:它就是「馬策」,馬車看到過,馬策聽都沒聽說過。這個東西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呢?文物專家趕到現場,便進行實地考察,確定該地存在墓葬後,他們決定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要知道,古墓已經被盜墓賊光顧,半山腰上的洞口就是盜墓賊留下的盜洞。如果現在不進行保護性發掘,那麼以後損失可就大了。專家們本意為古墓已經被盜墓賊所破壞,但進入後卻發現,古墓體積非常之大,盜墓賊只接觸到了一小部分。經過長時間的清理,專家們確定了這座古墓就是海昏侯之墓。
  • 中國新聞周刊:南昌海昏侯墓發掘全記錄
    專家初步推斷,墓主很可能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劉賀,漢武帝劉徹之孫,5歲繼承昌邑王位。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駕崩而膝下無子,大將軍霍光徵召劉賀主持喪禮,擁立為帝。然而,僅僅27天之後,劉賀帝位被廢,成為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史稱漢廢帝。10年後,漢宣帝下詔,封其為海昏侯。「海昏」,意指現在鄱陽湖的西面。海昏侯共傳4代,一直延續到東漢。公元前59年,劉賀去世。
  • 「賞析」海昏侯墓出土的錯金青銅當盧
    不難看出,兩隻當盧的紋飾如「連環畫」一樣,動態的描繪著魚鳥傳說,只是「當盧一」畫面側重「重生過程」,而「當盧二」畫面側重「重生結果」。通過當盧紋飾,我們讀到了海昏侯劉賀的「魚鳥傳說」,同時結合這兩件當盧為墓主車馬陪葬器可知,其並非墓主人生前所用,而是為劉賀喪葬所特製的冥器。
  • 海昏侯的墓是怎麼被發現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海昏侯墓是漢武帝孫子、漢廢帝劉賀的墓葬,它是迄今發現保存最完整、 在中國,許多的古墓被發掘都是因為被盜,劉沫沫也沒能被免俗。躲過了發丘中郎將郭沫若,躲過了摸金校尉吳晗;躲過了搬山道人溫韜,躲過了卸嶺力士孫殿英;卻沒躲過拿著現代化工具的21世紀盜墓賊。
  • 海昏侯墓出土蒸餾器,中國白酒歷史提早千年?
    [摘要]最近,文物考古專家在央視新聞中表示,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件蒸餾器,若此蒸餾器用於蒸餾白酒,那麼,中國白酒的歷史或可提早千年。近日,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備受關注,接連而至的考古新發現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球。
  • 海昏侯墓出土了一座最古老的「水鍾」
    不久前,我和朋友到首都博物館參觀《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發現在海昏侯劉賀的墓中,有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滴水計時工具——「水鍾」。
  • 海昏侯墓中的石板和45粒珠子——中國最早的算盤:「遊珠算盤」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發掘後,劉賀離奇的身世、豐厚的陪葬令人唏噓不已,有網友戲稱他為「寶藏男孩劉沫沫」,人們被金山錢海晃花了眼,卻忽視了墓中的一塊石板,這塊石板刷新了歷史,也見證了中國古人的智慧。劉賀是漢武帝劉徹之孫,一生坎坷曲折,僅做了27天皇帝就被廢黜,33歲便抑鬱而終。
  • 【本刊專稿】實驗室考古助力「黃金大墓」現身
    南昌海昏侯漢墓,是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發掘以來出土2萬餘件文物,其中尤以數量驚人的「金器堆」轟動一時,被稱為「黃金大墓」。 2020年9月23日,江西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正式開園,大量文物首次對外展出,世人得以一睹真容。
  • 海昏侯墓考古研究新成果│「海昏草」乃米蒸地黃
    江西新聞客戶端訊(江西日報記者龔豔平)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團隊研究發現,海昏侯墓出土疑似冬蟲夏草的植物遺存「海昏草」為中藥地黃炮製品,是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早的中藥炮製品實物。中藥地黃炮製品是如何製作的?
  • 「運氣」最好的古墓:盜賊挖了15米放棄,距墓中10噸寶物僅5釐米
    不過,昌邑王劉賀的墓卻是我國「運氣最好」的古墓。說它運氣最好,是因為盜墓賊挖了15米,距離墓中10噸寶物僅5釐米的時候卻放棄了。 一、劉賀 2016年3月,海昏侯劉賀墓在江西省文物研究所的主持下,其發掘工作已經到了尾聲。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劉賀墓葬中的文物豐富程度,遠遠超過其他王侯級別的墓葬。 尤其是其中的金銀之物,更是比皇帝都要來的奢華。也正因此,海昏侯國和海昏侯劉賀墓引發了廣泛的熱議。
  • 央視紀錄片揭秘大墓,歷史上第一個被大臣罷免的皇帝,登基僅27天
    今天要說的這部紀錄片專門揭開一個西漢大墓的秘密——《海昏侯》,一上線就在豆瓣拿下9.0的高分,不愧是央視爸爸。短短3集,每集50分鐘,從挖掘現場的文物分析到推理出墓主人的一生,給我們展示了最完整最全面的劉賀。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是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的漢代列侯墓葬。
  • 一直爭議不斷,直到古墓出土一件文物,有了答案
    可是當一座古墓出土的一個文物後,這個問題有了明確的答案。2017年,考古專家在江西發現了海昏侯墓。正是在海昏侯墓中,發現了很多改變歷史的文物,這其中的文物出土了一把直尺。《史記》成書在漢朝,當時的司馬遷記載了很多內容。根據《史記》的成書的年代推算,它與海昏侯的時代相差不多,所以兩個是屬於同一時代的產物。在海昏侯墓中,發現了漢代的直尺,就是這把直尺,改變了後人們的爭議。
  • 古墓中的「錦鯉」,盜洞15米,若再挖5公分,墓中1噸黃金不存!
    事實上,古墓中也有所謂的「錦鯉」。墓穴被盜賊挖出15米,僅差5公分便能挖到主墓室人,但盜賊並未繼續挖掘。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考古發掘是在我國進行的,然而,不同於其他國家,我國的考古發掘是搶險發掘,不是主動發掘。考古發現,許多古墓被盜,墓葬中的文物被盜。但是考古學家將繼續堅持考古發掘,由於考古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保護墓葬中的文物,也是為了研究歷史真相。
  • 《海昏侯大墓考古發掘現場》紀錄片更新 旁白亮了:人之將死,大嚼香瓜
    沒錯,這一本正經的賣萌旁白,出自央視《探索發現》欄目的嚴肅紀錄片——《2017考古進行時 海昏侯大墓考古發掘現場》。這部已更新到第7集的紀錄片,就記錄了海昏侯墓從發現到發掘、確定墓主人,再到提取文物的全過程。 漢廢帝劉賀是第二代昌邑王,也是最後一代昌邑王,同時也是第一代海昏侯。對這位傳奇人物,紀錄片著墨很多。
  • 文物就診記|你生病,我開藥——海昏侯墓的土遺址化學保護實驗
    海昏侯墓給大眾留下的印象都是金光燦燦、財大氣粗的出土文物,而我們的工作對象——海昏侯墓園土體遺存——要「灰頭土臉」得多。大家往往認為腳下的土地堅不可摧、平平無奇,但實際上它不僅易受破壞,而且內涵豐富,記錄了過去人類修築、挖掘、堆埋等和自然最直接的互動和聯繫。因此土遺址雖然貌不驚人,卻也是承載人類活動信息最直接最珍貴的載體,不可複製也不可再生。
  •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一組打鬼「連環畫」再現漢代喪葬觀(上)
    ■壁畫墓簡介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位於邙山鎮燒溝村南,1957年發掘,1986年搬遷到原古墓博物館。該墓坐西朝東,為洞穴磚室墓,由豎井式墓道、墓門、主室和四個耳室組成。主室東西長5.1米,寬2.3米~2.35米,高2.3米,由大型空心磚構築,墓頂為平脊斜坡式。主室中部略靠前有一隔梁,將主室分為前後兩部分,隔梁下用一方柱形空心磚支撐。左右耳室呈「丁」字形,用小磚券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