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村民到當地派出所報案,說村子附近的墎墩山上發現一個大洞,深約十五米。在洞口不遠處發現有大量的木炭、膠泥、鋸斷的槨板木頭。因為這一帶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鐵河古墓群」,這個盜洞,引起了當地文物部門的注意。
當天下午,省、市、縣三級文物部門工作人員相繼趕到現場,進行初步勘察。發現墓葬有高大的封土,附近發現木炭、膠泥及槨板,槨板木頭上有朱漆彩繪,做工講究,墓主身份應該非同一般。
2011年4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者開始了搶救性的考古發掘工作。沒有想到,這一發掘就是五年!一個盜洞,引出了一個完整的漢代列侯墓園!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逐步推進,讓人驚奇的重大發現讓這座漢墓驚豔了世界……
考古人都知道「漢墓十室九空」,但是這裡的出土器物讓人吃驚。據統計,自2011年發掘以來,一共勘探約100萬平方米,發掘約1萬平方米,出土1萬餘件(套)珍貴文物。
據調查,專家初步斷定此墓葬主人身份是西漢海昏侯中的一位。在對出土文物及文獻記載深入研究之後,進一步確認南昌海昏侯墓就是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的墓葬。
劉賀,漢武帝劉徹的孫子,西漢第九位皇帝。由於荒淫無度,僅在位27天就被廢黜,成是西漢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史稱「漢廢帝」。後被貶山東昌邑、江西海昏,人生經歷了帝、王、侯的跌宕起伏,在歷史上也比較少見。
海昏侯墓葬出土隨葬品極其豐富,其中出土金器378件,是考古記載漢代墓葬出土金器之最。包括金餅
187枚、馬蹄金33枚、麟趾金15枚、金板20塊等。金器成色和分量十足,每件重量40克到260克之間,總重量已超過115公斤。
「馬蹄金」始於西漢漢武帝時期。《漢書·武帝紀》:太如二年(公元前95年)「三月,詔曰:『有司議曰,往者朕郊見上帝,西登隴首,獲白麟以饋宗廟,渥窪水出天馬,泰山見黃金,宜改故名。今更黃金為麟趾、豪蹄,以協祥瑞焉。」原來漢武帝狩獵獲得白麟,又有人進獻一匹駿馬,在巡遊泰山時在山頂看到黃金,並夢見了天馬,認為這些都是祥瑞之兆。於是漢武帝下令將黃金鑄成馬蹄的形狀。
「馬蹄金」呈橢圓形,底部內凹,內部中空,形狀像馬蹄,故名。
在西漢時期,能夠擁有一塊漢武帝賜予的「馬蹄金」,那是無上的榮耀,是權力、地位、身份的象徵。之後的歷代權貴們仍對漢代「馬蹄金」趨之若鶩。
這次出土的「馬蹄金」有大小之分,大的「馬蹄金」表面刻有上、中、下字樣。在國際文物拍賣市場,同樣的馬蹄金,每塊拍賣價高達900餘萬元人民幣。
那麼劉賀墓葬隨葬品怎麼有如此多的金器?隨葬品裡有眾多金器並不是漢代的列侯制度。據考證,在太始二年,漢武帝做了馬蹄金之後,頒賜給諸侯王。劉賀的父親昌邑哀王劉髆,是漢武帝的兒子。漢武帝自然把很多金器頒賜給他。並且劉賀被廢的時候,朝廷專門有命令,把他爹劉髆的財產一併轉賜給了劉賀。
此外,在墓葬北藏閣的錢庫中出土了堆積如山的五銖錢,足有十幾噸重。初步統計,這十幾噸重的銅錢數量足有兩百萬枚之巨,相當於當時漢代中期全國一年鑄幣的百分之一。出土的五銖錢,讓我們獲取了漢代銅錢以一千文作為一個基礎單位的重要信息,將「千文一貫」的幣制往前推了一千年。
墓主人海昏侯劉賀身家之豐,嘆為觀止,令人咋舌!
我是「大覺中人」,一名基層的文物工作者,專注歷史文化、文物保護。期待你的關注與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