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中出土幾條銀質的馬腿,專家經過研究說:它就是「馬策」

2020-10-18 歷史解密坊

在古代的時候,「馬」不僅是抵禦外敵的利器,還是最重要的出行工具。古人為方便控制馬匹,會使用一些輔助器物。2011年,海昏侯墓被發現,裡面竟出土幾條銀質馬腿,專家經過研究竟說:它就是「馬策」,馬車看到過,馬策聽都沒聽說過。這個東西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馬匹停止不前或走得緩慢時,主人會用對其進行鞭策,讓馬快速前進。而陵墓中出土的銀質馬腿,功能和趕馬的鞭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2011年3月,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的一位村民,像往常一樣去上坡上開墾荒地。當抵達半山腰時,村民發現一個人為挖掘的洞口,洞口內好像還有幾件墓內的冥器。看到這樣的場景後,村民覺得事情有些不對,連忙跑回村子,將消息告訴村長。

村長抵達半山腰時,發現洞口的泥土還是新鮮的。於是,他立即回村打電話給當地的文物部門。文物專家趕到現場,便進行實地考察,確定該地存在墓葬後,他們決定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要知道,古墓已經被盜墓賊光顧,半山腰上的洞口就是盜墓賊留下的盜洞。如果現在不進行保護性發掘,那麼以後損失可就大了。

專家們本意為古墓已經被盜墓賊所破壞,但進入後卻發現,古墓體積非常之大,盜墓賊只接觸到了一小部分。經過長時間的清理,專家們確定了這座古墓就是海昏侯之墓。在海昏侯的墓內出土大量的文物,比如珍貴的青銅雁魚燈、青銅鏡、成套的編鐘等等。

除了這些珍貴的文物外,專家們在墓葬中還發現車馬坑,出土了實用高等級馬車5輛,20匹馬骨。在清理車馬坑時,考古人員還有一個「意外」的發現,他們竟在土中挖出坑四件銀質的馬腿,看到這樣的物品,專家也有些懵,它們是用來做什麼的,難道它們是馬腿上的裝飾品嗎?

專家們為解開心中的謎題,便將銀質馬腿帶回研究所。通過翻閱相關資料,專家終於弄清這四件物件的用途,銀質馬腿的名字是「馬策」。在我國古代,「鞭與策」是兩種不同的馭馬工具,也就派生出兩種不同的馭馬方式。

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車夫用鞭子抽打馬屁股,讓其加速前行速度。在馬鞭被發明出來前,人們普遍用馬策(竹製或者木製的類似棍棒的器物)海昏侯是一位當過皇帝的侯爺,自然不能用竹木馬策,故此,就讓人製作了銀質的馬腿形狀的馬策,車夫在使用時,只需要手握馬蹄,然後用馬腿部分拍打馬屁即可。但隨著馭馬工具的樣式增多,馬策因為沉重不實用,攜帶不方便等原因而被淘汰了。

1980年,專家們曾在山西秦臨潼發現的古墓陪葬坑內,曾出土了仿照竹策製作而成的銅策。除了竹馬策和銅馬車外,還有人用動物的骨頭製作馬策。

由此可見「馬策」不僅一種實用的馭馬工具,而且還是身份的象徵,故此海昏侯為了彰顯身份,就用貴重的銀制金屬製作了馬策,而這種馬策,絕地會顯得海昏侯的身份不一般。

迄今為止,海昏侯墓發現的「車馬坑」是我國長江以南地區發現的唯一一座帶有真馬車陪葬的墓葬。而馬車坑中發現的銀馬策,為後人研究漢代的馭馬工具提供便利,同時,它也向我們揭開了鞭與策是兩件器物的謎題。各位讀者您分清鞭與策的區別了嗎?

相關焦點

  • 海昏侯墓出土蒸餾器,中國白酒歷史提早千年?
    [摘要]最近,文物考古專家在央視新聞中表示,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件蒸餾器,若此蒸餾器用於蒸餾白酒,那麼,中國白酒的歷史或可提早千年。近日,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備受關注,接連而至的考古新發現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球。
  • 海昏侯墓為啥能讓盜墓賊空手而歸?專家鄭州解密
    因此,對劉賀DNA進行基因測序,就可以獲得漢高祖劉邦和漢武帝劉徹的「皇家」基因,這對今後的各方面研究都有重要意義,比如從劉姓人群中尋找西漢皇室後裔。「由於沒有發掘過皇室成員的墓,所以此前,我們的基因庫中還沒有正統的皇室基因,這個發現是海昏侯墓給我們的一個大驚喜。」楊軍說。
  • 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銅當盧
    青銅當盧。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3月2日,北京,從江西南昌漢代海昏侯墓出土的441組件文物在首都博物館亮相。該墓的發掘歷時5年時間,其墓主身份一直引發猜測。在展覽現場的新聞發布會上,考古人員確認,墓主身份確為此前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
  • 海昏侯墓考古研究新成果│「海昏草」乃米蒸地黃
    江西新聞客戶端訊(江西日報記者龔豔平)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團隊研究發現,海昏侯墓出土疑似冬蟲夏草的植物遺存「海昏草」為中藥地黃炮製品,是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早的中藥炮製品實物。中藥地黃炮製品是如何製作的?
  • 海昏侯墓出土了一座最古老的「水鍾」
    不久前,我和朋友到首都博物館參觀《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發現在海昏侯劉賀的墓中,有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滴水計時工具——「水鍾」。
  • 海昏侯墓中的石板和45粒珠子——中國最早的算盤:「遊珠算盤」
    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餅、馬蹄金、麟趾金可是,從海昏侯墓中所出土的文物我們可以推論,歷史或許另有真相:海昏侯墓中發現了5200多枚刻有聖賢文章的竹簡,內容涉及《詩經》、《禮記》《論語》、《春秋》等。海昏侯墓出土竹簡在海昏侯墓裡,專家還發現了一塊畫著整齊方格的石板。
  • 海昏侯的墓是怎麼被發現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海昏侯墓是漢武帝孫子、漢廢帝劉賀的墓葬,它是迄今發現保存最完整、發掘至今已經出土了萬餘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五千多枚竹簡,三百多斤金器,十餘噸五銖錢,三千多件銅車馬及各種玉器、瑪瑙等。 在中國,許多的古墓被發掘都是因為被盜,劉沫沫也沒能被免俗。躲過了發丘中郎將郭沫若,躲過了摸金校尉吳晗;躲過了搬山道人溫韜,躲過了卸嶺力士孫殿英;卻沒躲過拿著現代化工具的21世紀盜墓賊。
  • 中國新聞周刊:南昌海昏侯墓發掘全記錄
    另外,現已知的西漢列侯有的陪葬皇陵,有的葬於就職地,都不能作為典型列侯墓,只有這位海昏侯被葬在侯國裡,可稱是為漢代列侯墓園提供了一個樣本。這座墓園留有諸多謎團,信立祥還弄不明白。比如,以往帝陵、王陵墓園裡一般只有一個男性墓,其他都是妻妾。但在海昏侯墓園裡,5號祔葬墓出土了一柄玉具劍,說明祔葬墓墓主很可能是另一位男性。另外,在帝王陵中,不論妻妾有多少位,通常共享一個祠堂。
  • 怪事有因:海昏侯墓中的千年奇香從何而來?
    海昏侯墓的千年香味已經飄散而去,但是古墓奇香留給人們的思考卻迎面而來。對於現代考古而言,在出土的那些有形的器物中,包含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而在散去的那些無形的氣味中,難道不是同樣包含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嗎?
  • 「賞析」海昏侯墓出土的錯金青銅當盧
    這一對當盧的紋飾內涵:「當盧一」描繪的畫面中,鳳鳥落翮化作玄魚,玄魚與蛟龍同躍,即將羽化重生、飛升日月,正由白虎引入仙境。在右側「當盧二」描繪的畫面中,玄魚消失,鳳鳥羽化重生,飛出蛟龍所圍成的空間,飛至白虎之上,此時日月消失,已入仙境。
  • 漢代古墓「十室九空」,海昏侯的墓是如何「免盜」的?傳說很嚇人
    這種關於漢代大墓的「十室九空」現象,幾乎成了考古界的一個常識性的東西了,但也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常識之下,我們注意到了一個比較另類的情況,這就是我們2011年發現並開始挖掘的西漢海昏侯的古墓。他當時是已經發現了劉賀的墓地,於是在一個夜深風高之時,偷偷的潛入進了古墓之中,想到盜取其中的寶物,但是遇到了可怕而恐怖的「異象」,使得劉去落荒而逃,而他跑出去之後,逢人便說墓中有鬼怪,漸漸的,因為這個恐怕而可怕的傳說,也就沒有人敢去海昏侯墓裡盜寶了。
  • 【本刊專稿】實驗室考古助力「黃金大墓」現身
    從2011年4月15日至2015年10月31日,考古人員進行了系統的考古勘探、發掘;在面積達4萬餘平方米的墓園中,發現園內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大小8座墓葬和1座車馬坑。歷經4年多,考古隊員才逐步從外圍探至主墓。 2015年11月14日上午,海昏侯墓主槨室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對主槨室的清理工作就此拉開帷幕。
  • 115公斤黃金,200萬枚五銖錢,驚豔世界的海昏侯墓葬之金器貨幣
    發現墓葬有高大的封土,附近發現木炭、膠泥及槨板,槨板木頭上有朱漆彩繪,做工講究,墓主身份應該非同一般。2011年4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者開始了搶救性的考古發掘工作。沒有想到,這一發掘就是五年!一個盜洞,引出了一個完整的漢代列侯墓園!
  • 西漢大墓出土罕見蟲珀 內含一隻相對完整的蠅類小蟲
    西漢大墓出土蟲珀,讓人眼前一亮!近期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成果展引人注目,而讓人驚喜的是繼出土多件零散的玉飾、寶石後,西漢海昏侯墓主棺南面新出土一枚兩千多年前的珍貴蟲珀,它是琥珀裡是珍貴品種,其個頭為葡萄般大小,兩端鑽有小孔,對齊貫穿,內含一隻相對完整的蠅類小蟲。專家稱,此類蟲珀在漢墓考古中是首次發現。
  • 文物就診記|你生病,我開藥——海昏侯墓的土遺址化學保護實驗
    海昏侯墓給大眾留下的印象都是金光燦燦、財大氣粗的出土文物,而我們的工作對象——海昏侯墓園土體遺存——要「灰頭土臉」得多。大家往往認為腳下的土地堅不可摧、平平無奇,但實際上它不僅易受破壞,而且內涵豐富,記錄了過去人類修築、挖掘、堆埋等和自然最直接的互動和聯繫。因此土遺址雖然貌不驚人,卻也是承載人類活動信息最直接最珍貴的載體,不可複製也不可再生。
  • 近代最大的考古發現,出土疑似孔子壁畫,若證實,將顛覆孔子形象
    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海昏侯墓經受了很多盜墓賊的「光顧」,他們挖掘盜洞遷入墓中,盜竊了非常多的珍貴文物。有考古專家說道:在墓中發現了一些「五代燈盞」,這應該就是盜墓賊留下的東西,不過這個東西也算是文物。
  • 《海昏侯大墓考古發掘現場》紀錄片更新 旁白亮了:人之將死,大嚼香瓜
    沒錯,這一本正經的賣萌旁白,出自央視《探索發現》欄目的嚴肅紀錄片——《2017考古進行時 海昏侯大墓考古發掘現場》。(我是傳送門) 2016年,經過考古隊5年的發掘,劉賀這個被壓在地下兩千多年的男人得以重見天日,江西南昌觀西村也熱鬧起來。這部已更新到第7集的紀錄片,就記錄了海昏侯墓從發現到發掘、確定墓主人,再到提取文物的全過程。 漢廢帝劉賀是第二代昌邑王,也是最後一代昌邑王,同時也是第一代海昏侯。對這位傳奇人物,紀錄片著墨很多。
  • 一直爭議不斷,直到古墓出土一件文物,有了答案
    作為歷史上非常出色的教育家,時至今日人們依然學習孔子的書籍,最為有名,也是影響力最大的就是《論語》了。這本書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如今,都被人們看成是教書育人的典範。不可否認的是,孔子在教育方面非常優秀,可是他在為官方面就不行了。孔子的一直並沒有做多大的官,但是他仍然名留青史。時至今日,就連外國人也學習《論語》。從古至今,孔子的影響力一直沒減退過。
  • 央視紀錄片揭秘大墓,歷史上第一個被大臣罷免的皇帝,登基僅27天
    我們常說:中國上下五千年。對於歷史,除了能從史書上汲取知識,還有一個更為直觀的辦法——紀錄片。關於中國歷史的紀錄片,向來有著「央視出品,必屬精品」的說法。今天要說的這部紀錄片專門揭開一個西漢大墓的秘密——《海昏侯》,一上線就在豆瓣拿下9.0的高分,不愧是央視爸爸。
  • 「運氣」最好的古墓:盜賊挖了15米放棄,距墓中10噸寶物僅5釐米
    不過,昌邑王劉賀的墓卻是我國「運氣最好」的古墓。說它運氣最好,是因為盜墓賊挖了15米,距離墓中10噸寶物僅5釐米的時候卻放棄了。 一、劉賀 2016年3月,海昏侯劉賀墓在江西省文物研究所的主持下,其發掘工作已經到了尾聲。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劉賀墓葬中的文物豐富程度,遠遠超過其他王侯級別的墓葬。 尤其是其中的金銀之物,更是比皇帝都要來的奢華。也正因此,海昏侯國和海昏侯劉賀墓引發了廣泛的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