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興發現距今1900年東漢時期百姓古墓葬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湖南永興發現距今1900年東漢時期百姓古墓葬

  記者17日從湖南省永興縣獲悉,在日前永興縣電大工作站院內土方施工時發現一座古墓,在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後,文物專家推斷,該墓葬為東漢時期所葬,並出土了8件陶瓷、陶罐等實用器。

  郴州市文物處專家羅勝強介紹,依據墓葬形制、磚側紋飾和器物,此墓年代為東漢早中期,距今約1900年。墓葬是券頂磚室墓,分為前室和後室,墓葬殘長2.4米,前室內寬2.24米,後室內寬1.76米,殘深0.3米。後室部分還壓在擋土牆的下面,無法清理。前室部分因塌方,已經損壞較多。是否存在甬道和墓道難知。

  根據出土的陶器來看,在永興縣至今發現的東漢墓中,沒有出現這些類似的器物。此墓出土部分器物應該是實用器,如石案板、陶罐和陶投壺。專家認為,這一墓葬的發現,對了解東漢時期民間葬俗、三國時期的歷史以及考古發現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記者 陳文廣)

相關焦點

  • 考古發現東漢時期古墓 參考價值極其重要
    原標題:考古發現東漢時期古墓 參考價值極其重要   考古事業是我國了解古代的一大重要途徑,對於開採出來的文物,對於我們了解相應朝代或者時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湖南永興發現東漢古墓,就是考古事業上的一大發現!
  • 1900多年的古墓中,竟出土一把遊標卡尺?專家震驚:原來它在這!
    但從尺子上細節的人性化設計來看,無不透露著東漢時期人們的無窮智慧!而這一把遊標卡尺不管從外形上和使用上來看,均與現代的遊標卡尺如出一撤!而這一把東漢時期的青銅卡尺的發現,也為專家們研究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史和度量史提供了物證。
  • 河南發現「龍虎人」合葬,距今6500年,專家:證明龍確實存在
    時間回溯到1987年的6月,考古專家們在河南省濮陽縣發現一座古墓,墓中一具特殊的成年男子屍骨讓專家們驚喜無比,在他身體右側有一條長達1.8米的蚌龍圖像,左邊用蚌殼擺一隻虎,看來「左青龍右白虎」自古有之!只見這條蚌龍張牙舞爪,屈身欲飛,這樣的蚌殼龍形,即便是對於經驗豐富的考古專家來說,也是前所未見的。這組文物名為「濮陽龍虎堆」,龍虎堆位於45號墓中。
  • 呂山驚現東漢古墓,墓葬全貌完整呈現,還有更多意外~
    挖掘過程中,正在清理墓道的工作人員似乎在泥土中有所發現。在甬道內厚厚的積土中,一抹皎色毫無預兆地出現在了大家眼前。研究人員小心地將它從泥土中清出,這是一件青瓷器具的碎片。景紀魁在查看後判斷:「大約是東漢晚期,對當時來說這個瓷器是不錯的,比較高檔。」
  • 湖南召開2016年考古匯報會 郴州發現湖南最早壁畫墓
    供圖/郴州市文物處   紅網長沙1月9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趙晶)1月8日,在2016年湖南考古匯報會上,郴州市文物處考古人員介紹了在蘇仙區坳上鎮走馬嶺七組,距離郴州市區6公裡的一處古墓葬。墓壁後的牆體磚柱上有南朝彩繪壁畫,為湖南最早的壁畫墓。   壁畫上是兩個侍女圖像。左側年輕侍女呈站立姿勢,細腰,雙環髻,寬額,細眉,小嘴,下巴略圓,眉目清秀,雙手下搭,作回眸狀。
  • 東漢古墓挖出沉睡千年巨蟒 發現者當場嚇傻(圖)
    據報導文物考察隊在千年古墓中考察的時候意外發現了驚天巨蟒,經研究,這是一條百年大蟒,到現在應該有180歲了,百年巨蟒所在的古墓是近兩千多年的東漢古墓,有語言傳出,這千年巨蟒是詛咒巨魔,這是真的嗎?據報導文物考察隊在千年古墓中考察的時候意外發現了驚天巨蟒,經研究,這是一條百年大蟒,到現在應該有180歲了,百年巨蟒所在的古墓是近兩千多年的東漢古墓,有語言傳出,這千年巨蟒是詛咒巨魔,這是真的嗎?
  • 麗江「大具為都古墓群」考古出土商周時期遺物1000餘件,還引出新...
    經專家初步認定,這是一座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墓地葬俗較為特別,多座土坑出現分層葬,同時有二次葬,尚屬雲南考古中的首次發現。當前,考古發掘已暫告一段落,9月24日,作為此次考古發掘領隊的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閔銳來到麗江市圖書館,為麗江市文博工作者分享此次考古發掘收穫。在他的帶領下,大家沿著歷史的長河,回到春秋戰國,感受考古魅力。
  • 有一個新疆邊境縣,發現百餘座古墓,竟然是戰國至漢代墓葬
    近兩年,烏什縣文物管理所又不斷加大古墓群的清理工作,發現周圍分布著眾多的古墓,有些古墓一直延伸到南山的山溝裡,經過詳細地梳理,古墓群的分布大致在東西3公裡、南北1公裡範圍內,目前統計出的古墓葬有400多座。
  • 鹹寧發掘一處古墓葬,墓主皮膚仍具彈性,鬚髮完好……
    鹹寧4歲姐姐為救妹妹,毀容病危…● 赤壁入室殺人兇犯謝秋磊被執行死刑鹹寧考古重大發現!鹹寧市博物館從一處古墓葬中清理出一具清代乾屍,沉睡百年,鬚髮依舊完好……近日,鹹寧市博物館考古工地傳來消息,經過近一個多月的科學發掘,鹹寧市博物館已成功從一處古墓葬中清理出一具清代乾屍。
  • 四川一座機關食堂下發現古墓,考古隊趕到搶救性發掘,越挖越興奮
    船棺葬主要流行於中國南方的少數民族中,因為以船形棺為葬具,所以稱為船棺葬,主要分為露天葬和土葬兩種。在今天的四川、重慶等地,主要流行土葬形式的船棺葬。根據考古發掘顯示,船棺體形碩大笨重,用整段楠木刳鑿或用6塊整板拼合而成,中部為盛屍處,上有木板為蓋。
  • 網購金屬探測儀盜掘古墓葬 4人盜墓團夥落網
    ,將涉嫌盜掘古墓葬犯罪的馮某、王某、姚某、胡某悉數抓獲,追繳文物20餘件,破獲盜掘古墓葬案件十餘起。秦漢大型墓葬區外現賊影3月14日,公安閻良分局接到閻良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文保巡查員報警稱,閻良區振興街辦坡底村一古墓葬被人盜掘。民警及文物保護專家趕到現場,發現案發地距離北塬漢太上皇陵約500米,屬秦漢大型墓葬區外圍。案發後,閻良警方立即抽調警力成立專案組。
  • 王莽時期古墓發現一遊標卡尺,比外國早1600年,專家們興奮不已
    從西漢到東漢的過渡時期,曾經出現過一個短暫的由王莽控制的「新」王朝,這個時代由於社會動亂不已,因此考古專家做夢都想找到能夠作證這個時代的珍貴文物,俗話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揚州邗江縣的一個不起眼的村落,專家們發現了一座「新」王朝的古墓,其中一件青銅卡尺的出土更是讓專家們興奮不已
  •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一古墓群入選!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一古墓群入選!入選「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的項目共16項(初評前15名入圍,有並列名次)。終評會上,入圍項目負責人就項目概況、主要收穫、價值意義等方面做了詳細匯報。來自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博物館、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株洲市博物館、嶽陽市博物館、常德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等多家單位的11位專家組成評審團對各入圍項目進行了現場評審。
  • 東晉時期的古墓中,科學家發現紅色藥丸,檢測結果卻讓人唏噓!
    在電影《鬼吹燈》中,我們能夠看到胡八一等人進入古墓之後,發現很多歷史悠久的文物。我們無從得知在古人的墓中,到底有什麼神奇的事物。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種類型的影視劇足夠吸引眼球,甚至讓我們對一些古墓也有了極大的興趣。最讓人們驚奇的是,一些墓室的主人明明已經有幾千歲的高齡,皮膚卻晶瑩剔透,上面毫無歲月的痕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1/2) "← →"翻頁
  • 湖南版「神墓」 團夥掘多座古墓偷國寶[組圖]
    一群賊影頻繁閃現在望城縣古墓地:去年12月29日,風篷嶺二號漢代古墓被盜;今年1月16日,銀星村漢代古墓被盜;1月22日,戰國時期墓群被盜;1月28日,明代古墓葬被盜……這一系列盜墓案震驚了全國。  記者昨日獲悉,經過幾個月的偵破與抓捕,系列盜墓案多名主要嫌犯落網,包括「長沙王」金印在內的多件國寶級文物被警方追回。
  • 北宋古墓發現過仙橋 過仙橋是什麼意思有何寓意?
    北宋古墓發現過仙橋現場圖曝光,5月17日,湖南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寧鄉市寧韶高速二標段壩塘鎮南芬塘村楊家灣地段對一片古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過程中發現一座東漢墓葬和一座北宋夫妻合葬墓。考古人員在被盜的墓室內發現了少量瓦片和陶片。根據出土的文物和墓葬的結構、特點推斷這是一個平民墓葬。宋代的墓磚通常比較小,形制簡潔,素麵較多無多雕刻痕跡。並排合葬這個「過仙橋」小窗不僅是寄託來世重生的願望,還有讓兩個墓室之間墓主人的「靈魂」可以在封閉的空間中通氣、聊天解悶的意思。
  • 甘肅挖出100座古墓,一腐屍身上發現一張破紙,卻成為珍貴國寶
    我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豐富的文化以及各種瑰寶自然是不用說的,像是陝西、四川、北京,都是歷朝歷代王公貴族駐足停留的地方,發現些寶物也是不足為奇的。因為一次機緣巧合,一個施工隊在甘肅挖掘出了100座古墓,從一具腐屍身上發現一張破紙,考古工作者們卻把發現的這張破紙,視為珍貴國寶!一張破紙卻成為國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國地大物博,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豐富的資源。
  • 樂安縣發現古遺址群 對研究贛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有意義
    5月29日,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該所會同樂安縣博物館,組織專業文物工作人員,對昌寧高速紅線範圍樂安縣境內的文物點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現山碭松山遺址、萬崇鳳形山古墓葬群、萬崇月形山遺址、羅陂松山遺址等古遺址群。該古遺址群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考古發掘遺址遺蹟面積3500平方米。
  • 十大考古新發現,期待一個誠意滿滿的「文博湖南」!
    孫家崗遺址墓地的發掘,發現並確認了肖家屋脊文化「孫家崗類型」,從而填補了洞庭湖地區在夏代早期,即距今四千年左右考古學文化上的空白。羅家衝遺址是近年來湘中地區發掘的地層疊壓清楚、為數不多的年代序列相對完整的遺址之一,根據典型遺物標本和碳十四測年數據,遺址主體年代自新石器時代末期延續發展至商周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