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來得(郴州)粉末冶金製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檢測手機振動馬達軸承。
湖南華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財銘(左二)在生產車間內檢查。
湖南華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植物工廠內,正在用人工光培育植物。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李慧 郴州報導
位於湖南省南端的郴州市,
「橋頭堡」作為陸橋經濟研究中一個重要概念,其中港口的性質、運輸線路的便捷和政府部門的定位是確定「橋頭堡」的主要依據,郴州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橋頭堡」有何優勢?它又如何讓企業在此安家落戶?
打造「橋頭堡」,郴州有什麼
湖南憑什麼在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之中嶄露頭角?湖南資源豐富、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的優勢,適合承接產業轉移。在湖南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承接產業轉移政策上,郴州擁有了省級層面支持的發展機遇。2009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郴州市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的若干政策措施》。2012年,出臺《關於推進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鼓勵和扶植衡陽、郴州、永州三市的承接產業轉移工作,這些為郴州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和保障。
承接產業轉移的突出要素是什麼?在大多數企業家看來,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涉及交通、勞動力成本、招商引資等這幾個主要方面。
「投資環境好,地域上離珠三角近,高鐵可以實現郴深間當天來回,政府服務提質,尤其是政府提供的標準化廠房建設給企業大大減壓。」坐落在郴州高新區內的湖南華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郴州市「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的典型,該公司的董事長曹財銘是郴州臨武縣人,2013年將工廠從深圳搬回至郴州高新區。
2009年以來,郴州市委、市政府出臺《郴州市招商引資四年行動計劃(2015-2018年)》,加速實施承接產業轉移「四千工程」,即:用3年時間建設標準廠房1000萬平方米、引進轉移型企業1000戶以上、實際利用內外資1000億元以上、實現增加值1000億元以上。2009年至今全市建成標準廠房1984萬平方米,出租率95%以上。
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橋頭堡」,郴州有什麼?郴州商務局副局長何斌總結為:「完備的政策體系、承接產業轉移的平臺、承接產業轉移的創新工作方式。」郴州建設了目前全省唯一的國家級出口加工區,併疊加物流保稅功能,成為郴州擴大開放、承接產業轉移的閃亮名片;同時,郴州積極完善海關、檢驗檢疫、公路口岸等開放平臺;申報進境水果指定口岸、郴州鐵路口岸建設取得新進展,郴州步入「無水港」城市行列。
打造「橋頭堡」,郴州發展什麼
在郴州高新區內,保來得(郴州)粉末冶金製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正在生產手機振動馬達軸承,這是一家全日資公司,生產粉末冶金含油軸承製品,主要用於手機振動馬達,在手機馬達工作時起到潤滑作用。正在車間工作的製造部門組長隋運濤介紹,考慮到交通便利、用工、房租等成本較低,2013年11月,通過郴州招商引資政策,公司落戶郴州。
就在不遠處生產LED光源封裝、LED產品製造的湖南華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政策引導下落戶郴州。記者在其植物工廠內看到,工作人員正通過人工光培育植物,目前還在試驗中,這或將成為另一新的產業增長點。
在承接產業轉移上,何斌表示,郴州堅持兩型引領,推動轉型發展,推動產業從低端向高端、從分散向集群、從粗放向集約、從線型向循環發展。突出承接和培育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先後引進了臺達電子、高斯貝爾、華磊光電、杉杉科技、富士電梯、湘南數控、仰天湖風電等一大批企業和項目落戶。
郴州在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中培育了新常態下的產業增長點,2015年,全市新設立外資項目41個,實際利用外資13.54億美元,實際到位內資408.17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28.15億美元,穩居全省前列。
開放平臺的不斷完善,加速了郴州的開放步伐,搶抓了承接產業轉移的先機。2009年以來,全市累計承接產業轉移項目1300多個,三一重工、格瑞普新能源、飛利浦、富士工業園、臺灣工業園、奧美森工業園等龍頭企業和專業園區布局郴州,中國五礦、中化集團、中國建材、中化藍天等央企來郴開展戰略合作。
通過承接產業轉移,郴州逐步走出資源路徑依賴,規模工業中高新技術、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1%、53%和35%,礦業對經濟的貢獻率由第一位下降到第二位。以柿竹園、黃沙坪、寶山、新田嶺、瑤崗仙為代表的國有企業「新五虎」,以宇騰、金貴、華信、銀星、金旺、眾德、展泰、豐越、中湘為代表的民營企業「九大金剛」迅速崛起,金貴銀業成功上市,郴州成為全國最大的白銀、鉍、微晶石墨生產基地,有色金屬產業成為全市首個產值過千億元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