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發現距今兩千五百年戰國墓葬

2020-11-30 光明網

本報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李韻日前從國家文物局獲悉:成都商業街新近發現一戰國墓葬,初步確定為一處古蜀開明王朝晚期(約戰國早、中期)的大型船棺、獨木棺墓葬,距今約2500年。

此次發掘的大型戰國墓葬為多棺合葬的土坑豎穴墓,墓坑長約30米,寬約21米,面積約600餘平方米。墓穴為東北——西南向,共發現9具船棺,8具木棺,均由整木刳鑿而成。葬具下墊有縱橫交錯的枕木。專家推測,整個墓坑若不損壞,葬具總共應超過30具。墓坑現存葬具除7具外多數被盜過,或在漢代遭到損壞。其中保存完整的兩具大型船棺均長約10.3米,最寬約1.6米,棺高一個約1.75米,一個約1.88米。這兩具船棺中各發現人骨一具,和其他船棺一樣均是二次葬(木棺均為一次葬,為殉葬)。

通過對已發現的17具葬具的清理髮掘,共出土銅器、陶器、漆器、竹木器等重要文物數以百計。其中僅陶器就有戰國早、中期常見的深腹圈足豆、圜底釜、尖底盞、平底罐以及帶蓋的雙耳甕等,在每個雙耳甕中還發現有不少的糧食遺骸和果核等。陶器製作精緻,保存較為完整。銅器種類有矛、戈、削刀、帶鉤以及印章等,有的銅器上還發現有刻劃符號。在出土的隨葬器物中,大量精美的漆器顯得更為耀眼,其色彩亮麗,紋飾斑斕,種類繁多,更是四川戰國漆器中僅見之精品,有耳杯、案、器座、梳子、圓盒、琴、瑟、編鐘(磬)架子以及大量的木器構件等。另外,隨葬器物中還有竹編器,如席、筐、籃等。

專家認為,在成都城市的中心部位發現戰國時期大型墓葬尚屬首次;整個墓葬規模宏大,下為墓坑,上有地面建築,結構極為講究,在長寬各達二三十米的大坑內並列陳放眾多船棺、獨木棺,且葬具下鋪墊橫木的喪葬方式在國內屬首次發現;長達10米以上、最大直徑1.7米以上的用整木鑿成的獨木棺葬具,規模堪稱全國之最,數量之多、體量之大,前所未有。

從已知的墓葬情況推測,該墓地應是古蜀國開明王朝的的王族或上層貴族的家族墓地。此次發現,填補了四川地區春秋戰國考古的空白,將為研究古蜀國歷史、文化及喪葬制度提供極其重要的實物資料。

相關焦點

  • 成都發現戰國時期生產的「蜻蜓眼 」
    近兩年來,這種玻璃飾品一直有在成都的考古工地被發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後在成都市範圍內發掘的青白江雙元村墓地、蒲江飛虎村船棺墓發現了蜻蜓眼。「蜻蜓眼」珠根據資料顯示,蜻蜓眼珠最初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埃及被發現,後通過歐亞草原向東,由遊牧民族遷徙或商貿等方式傳入中國內地,最初在春秋末戰國初傳入黃河中下遊及長江流域,在戰國時期頗為流行直至西漢初期,之後逐漸減少趨於消亡。
  • 成都上演四川通史!發現六千座古墓群 戰國末期郫戈出土
    (圖/川報觀察)實習記者符芳萱/綜合報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4日發布,挖掘「四川成都新川創新科技園」的10.34平方公裡區域內,發現超過六千座的古代墓葬和大量出土文物,都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等於地下埋藏了將近一半的「四川通史」。考古團隊還發現保存完整的漢末三國崖墓,這也是近年來三國時期文物的重要發現,建立四川對於三國文化等研究新方向。
  • 考古表明成都出土戰國時期玻璃珠為中國先民自製
    考古表明成都出土戰國時期玻璃珠為中國先民自製 2018-07-12 21:40:2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有一個新疆邊境縣,發現百餘座古墓,竟然是戰國至漢代墓葬
    亞科瑞克東古墓群,位於烏什縣亞科瑞克鄉亞科瑞克村南大約1.5公裡處的山前地帶,共有墓葬102座,東北部分布較密集,約有墓葬近40座,西北部集中分布有30座,中部偏南約有20座,其餘呈零星分布。我們在現場看到,這些墓葬封堆由礫石混合砂土堆砌而成,平面呈圓形,墓頂大多呈平坦形制,直徑4至10米、高大約0.5至2.5米不等。如果不仔細辨別,很難認出這些平常的土堆就是古墓葬。
  • 盤點2017年成都8大考古發現 涵蓋春秋戰國至唐宋時期
    今年成都有哪些重大考古發現?出土了哪些精美文物?在此,成都晚報記者梳理出已經公之於世的2017成都8大考古發現。  1 進入二十四史的北宋高官何郯墓  發現時間:2017年2月  發現地點:龍泉驛區十陵鎮大梁村四組  考古亮點:目前四川地區已發現宋墓中規模罕見者  2 春秋戰國「地下青銅器寶庫」  發現時間:2016年3月-2017年3月  發現地點: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  考古亮點:極其少見的春秋時期船棺
  • 成都發現超6000座各朝古墓,都出土了哪些寶貝?
    14日,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成都發現了6000餘座古墓,年代延續跨度長達2000多年! 來源:中新視頻 古墓是如何發現的?都挖掘出了哪些寶貝?
  • 重慶發掘一批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巴文化墓葬
    在本次發掘區內清理出一批代表性墓葬,共發現墓葬28座,磚窯1座,主體遺存為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的巴文化墓葬。截至目前,考古隊已清理船棺葬4座、長方形土坑墓11座、方形土坑墓1座、磚室墓1座,時代涵蓋了戰國晚期、秦、西漢早期、新莽時期等幾個階段,出土銅器(包含了銅劍、銅矛、銅鉞、銅鍪、銅釜、銅甑、銅削、錢幣)、陶器(陶罐、陶釜、陶豆、陶甑、陶缽等)、琉璃器、鐵器(鐵鍤、鐵劍)等各類文物200餘件(套)。
  • 西安一工地又挖出「高密度」戰國墓葬群!
    工地裡的雜草都長了老高而導致工地停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墓葬而且這個墓葬的密度之大著實看得小編密恐都要犯了記者了解到,這個工地屬於北沈家橋城中村改造項目,在去年3月份的時候,由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勘探,發現了古墓葬736座,近代墓18座,現代窯3座,現代擾坑
  • 大家一定要去看《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
    1.最早的「成都」戰國 「成都」銘文銅矛展覽的第一件文物就很厲害,是大名鼎鼎的「成都」矛。這件蒲江飛虎村戰國船棺葬出土的銅矛,表面上看起來平平無奇,但仔細一瞧,上面竟然用篆書刻著兩個漢字「成都」!它是目前成都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帶有「成都」銘文的器物,比司馬遷記載的成都得名早了上百年,對我們了解「成都」這座城市提供了文獻難以比擬的證據。
  • 考古重塑古代成都
    考古發掘成果不斷  伴隨上世紀80年代廣漢三星堆遺址、成都十二橋遺址的發現,成都平原古蜀國尋蹤終於大踏步向前邁進——1986年三星堆兩個祭祀坑的驚世發現和商代城址的確認,成為古蜀文明研究的標誌性成果。1995年以來,在成都平原又先後發現以新津寶墩為代表的8處距今4500-3700年的城址,對於探索古蜀文明的起源有著重要意義。
  • 鹹陽發掘一批戰國秦漢墓 其中一座規模較大墓葬隨葬品豐富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1月22日發布的消息,鹹陽市渭城區龔西村發掘一批戰國秦漢墓,其中秦墓75座。兩座規模較大,其中一座隨葬品極其豐富。  ,其中秦墓75座,包括大量中小型墓葬和兩座規模較大的墓葬M26和M8。
  • 成都地底發現半部「四川通史」 漢末三國崖墓重見天日
    5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考古成果,成都新川創新科技園內發現了大量古代遺存,遺存年代延續跨度長達兩千多年,期間沒有大的時代斷層,堪稱埋藏於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區珍稀的通史式的古代墓地。
  • 仙遊挖出明代縣官墓葬群 古墓保存完好為合葬墓(圖)
    根據墓志銘顯示,該墓葬為明代廣東肇慶府高要縣丞鄭必寅及家人的合葬墓,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昨日,記者在烏石村見到了從墓葬中出土的銅鏡、髮簪、剪刀等陪葬品,讓人驚嘆的是,由於該古墓保存較完好,出土的墓主人屍骨、服飾完好,甚至連毛髮都清晰可見。
  • 考古人員在湖南常德漢壽老墳山墓群發現屈原時代墓葬
    中新網常德6月13日電 「我們在湖南常德漢壽老墳山墓群驚喜地發現了與屈原同時代的一批墓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13日在常德表示,屈原在頃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遷江南,到公元前278年秦國佔領楚國郢都的這18年,屈原一直都在沅湘一帶。之後的數年,他也應該是在這一帶徘徊。
  • 四川成都發現西漢大墓,出土4臺提花機,填補了我國紡織考古空白
    眾所周知,成都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在古代成都屬於古蜀文物的發祥地,2001年成都市區發現了著名的金沙遺址,而這也是繼四川三星堆遺址後有一個重大考古發現。金沙遺址復活了一段失落的歷史,再現了古代蜀國的輝煌,並與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遺址和戰國船棺墓葬共同構建了古蜀文明的發展演進。
  • 這次考古見證成都自古就是開放之地
    出土的說唱俑 資料圖片墓葬全景 資料圖片出土的新莽時期錯金「一刀平五千」錢幣 資料圖片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5月14日對外公布,一項在成都平原東南緣的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建設地歷時5年的考古發掘,共發現了超過6000座古墓!
  • 成都考古發現4000年前骨杖 或與宗教法杖有關
    3日,成都考古界又有新發現,在一片歡呼聲中,一根深埋地下4000餘年的骨杖重見天日。這根寶墩時期的骨杖到底是何物?他的主人用它來做啥?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負責人以及考古專家。
  • 墨西哥發現猛獁象化石和前西班牙時代的人類墓葬
    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研究所科研人員發布消息稱,墨西哥中部城市聖露西亞市費利佩·安赫萊斯國際機場的建築工地發現了60具猛獁象化石和15個前西班牙時代的人類墓葬。 AFP 2020 / FREDERICK FLORIN該研究所網站發布聲明稱:「費利佩·安赫萊斯國際機場的建築工地發現和復原了大約60具猛獁象化石以及15個前西班牙時代的人類墓葬。這將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墨西哥盆地的演變。」
  • 古代墓葬文化:帶你揭開懸棺葬的神秘面紗!
    尤其是近幾年《盜墓筆記》等類似題材的電視劇盛行,使得一些傳統墓葬文化變得玄之又玄,一提起古墓有關的詞,就讓人倍感神秘,甚至望而生畏。其實懸棺葬作為古代的一種墓葬制度,是處理死者屍骨的比較特殊的墓葬方式,與土葬、火葬等,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懸棺葬主要分布在少數民族地區。
  • 成都重大考古發現震驚世人
    蜀錦織機我國發現的唯一有出土單位的完整的西漢時期織機模型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機模型成都商報記者 王聖 實習記者 徐劍蕭 攝影記者 鮑泰良 王勤 張士博成都天回鎮,隨著老官山漢墓的發掘,再一次令世人震驚。2012年夏,為配合地鐵3號線建設,施工人員正在遷改一處管線時,發現了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