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2017年成都8大考古發現 涵蓋春秋戰國至唐宋時期
原標題:盤點2017年成都8大考古發現 央視近期播出的《國家寶藏》節目,激發起人們對文物考古的熱情。今年成都有哪些重大考古發現?出土了哪些精美文物?在此,成都晚報記者梳理出已經公之於世的2017成都8大考古發現。
-
直擊成都考古現場 發現唐宋時期「市政工程」
11月22日,成都市鼓樓北一街的考古發掘現場,工人正忙於挖掘。為配合城市建設,經國家文物局同意,成都市考古隊從2017年7月開始對位於成都市青羊區鼓樓北一街(文化宮5號地塊)開展了考古發掘工作,發掘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
-
寧波鎮海應家遺址考古發掘成果發布:十二地層涵蓋史前時期
新京報訊(記者 常卓瑾)12月2日,新京報記者從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獲悉,鎮海應家遺址考古發掘已完成。應家遺址發掘區平均下挖深度約250釐米,地層有十二層,由早至晚可分為史前時期、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春秋晚期至戰國時期和歷史時期等四個階段。
-
考古表明成都出土戰國時期玻璃珠為中國先民自製
考古表明成都出土戰國時期玻璃珠為中國先民自製 2018-07-12 21:40:2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考古重塑古代成都
考古發掘成果不斷 伴隨上世紀80年代廣漢三星堆遺址、成都十二橋遺址的發現,成都平原古蜀國尋蹤終於大踏步向前邁進——1986年三星堆兩個祭祀坑的驚世發現和商代城址的確認,成為古蜀文明研究的標誌性成果。1995年以來,在成都平原又先後發現以新津寶墩為代表的8處距今4500-3700年的城址,對於探索古蜀文明的起源有著重要意義。
-
成都發現戰國時期生產的「蜻蜓眼 」
近兩年來,這種玻璃飾品一直有在成都的考古工地被發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後在成都市範圍內發掘的青白江雙元村墓地、蒲江飛虎村船棺墓發現了蜻蜓眼。「蜻蜓眼」珠根據資料顯示,蜻蜓眼珠最初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埃及被發現,後通過歐亞草原向東,由遊牧民族遷徙或商貿等方式傳入中國內地,最初在春秋末戰國初傳入黃河中下遊及長江流域,在戰國時期頗為流行直至西漢初期,之後逐漸減少趨於消亡。
-
《成都考古發現》20年
報告涉及區域涵蓋成都平原、川西北高原山地、川西南山地、川東北地區、三峽地區等地域。 先秦時期考古與調查報告所涵蓋的區域包括成都平原、川西北高原山地、川西南山地、川東北及峽江地區等。代表性遺址如新津寶墩、溫江魚鳧村、大邑高山等史前城址及金沙、十二橋、新一村、商業街船棺、茂縣營盤山、馬爾康市哈休、冕寧高坡、德昌董家坡、鹽源縣皈家堡和老龍頭、忠縣哨棚嘴等遺址或墓地。
-
快去刷成都的 最牛考古成績單
開展以來,二十萬人次走進金沙,了解成都考古大發現。 截至8月15日,已有超過20萬人次的觀眾走進金沙,零距離感知成都悠久的歷史文化。據了解,考古成都展將展出至8月19日,近30處成都平原重要考古遺址,時間跨度長達4000年左右,熱愛考古的朋友抓緊時間一睹為快。
-
從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冶鐵技術便一直處於世界領先
早在商代和西周初年,我國人民就開始使用隕鐵了。西周晚期,又出現了「塊煉法」冶煉技術。但用這種方法冶煉的鐵塊含大量雜質,需經反覆鍛打才能製作鐵器,而且產鐵數量少、質量差。據文獻記載,春秋中、後期即公元前7至6世紀左右,我國出現和使用了鑄鐵。
-
成都考古新發現 青羊大道旁出土75座古墓[組圖]
2017年8月29日,近日,成都市青羊大道旁的西城花園小區考古工地接近尾聲,75座墓地陸續清理完畢。視覺中國近日,成都市青羊大道旁的西城花園小區考古工地接近尾聲,75座墓地陸續清理完畢。據現場考古人員介紹,墓地主要為戰國晚期到西漢早期的土坑墓、東漢時期的磚室墓、以及一批唐宋墓葬。此次發掘中,還出土了一份晚唐時期的紀年材料,將墓主人的身份和家庭情況作了詳細介紹,這也為考古人員判斷墓葬時間,提供了更可靠依據。
-
寧波應家遺址考古成果發布 遺存時期從史前到明清
新華社寧波12月3日電(記者顧小立)記者從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獲悉,寧波市鎮海區應家遺址考古發掘成果近日發布。該遺址文化堆積深厚,遺蹟和遺物的種類、數量豐富,遺存時期從史前跨越到明清,為深化相關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
西安考古又有大發現:戰國秦漢宮城「後宮」曝光
最新消息考古人員在櫟陽城又有了大發現!曾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從2013年4月開始,考古隊通過大範圍勘探、小規模試掘方式,以1980年-1981年考古發現城址為起點,先後確定了一號、二號、三號等三座古城。並在三號古城中勘探發現、試掘確定了多座大型宮殿建築,判斷其時代為戰國中期至西漢前期,正是秦漢櫟陽為都的所在地。
-
成都上演四川通史!發現六千座古墓群 戰國末期郫戈出土
(圖/川報觀察)實習記者符芳萱/綜合報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4日發布,挖掘「四川成都新川創新科技園」的10.34平方公裡區域內,發現超過六千座的古代墓葬和大量出土文物,都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等於地下埋藏了將近一半的「四川通史」。考古團隊還發現保存完整的漢末三國崖墓,這也是近年來三國時期文物的重要發現,建立四川對於三國文化等研究新方向。
-
大家一定要去看《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
最近,成都各大博物館又放出了一波新展,其中最有成都特色的就要數這個了——正在金沙遺址博物館熱展的《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這個展覽可了不得,不僅囊括了18年來成都地區最新、最重要的考古發現,而且有許多重磅展品是從盤古開天地以來從來都沒有展出過的!這次一併打包傾情放送,簡直可以說是非常實惠了!
-
成都發現距今兩千五百年戰國墓葬
本報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李韻日前從國家文物局獲悉:成都商業街新近發現一戰國墓葬,初步確定為一處古蜀開明王朝晚期(約戰國早、中期)的大型船棺、獨木棺墓葬,距今約2500年。此次發掘的大型戰國墓葬為多棺合葬的土坑豎穴墓,墓坑長約30米,寬約21米,面積約600餘平方米。
-
昌盛的古國文明——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沂蒙
|引言商周時期,奴隸制文化鼎盛一時。在沂境,先後出現了十幾個小國,其中文明昌盛、影響較大的有費郯、莒等國。春秋戰國時期,在沂蒙大地上也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鐵馬的歷史壯劇,湧現出一批名垂青史的傑出人物。他們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
成都發現超6000座各朝古墓,都出土了哪些寶貝?
一起來看吧~ 例行勘探發現古代墓葬遺蹟 5年在10.34平方公裡園區內發現大量古代遺存 2015年,四川成都新川創新科技園開始建設之初,按照慣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進駐園區進行例行勘探,沒想到卻發現了古代墓葬遺蹟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建設地歷時5年的考古發掘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5月14日對外公布,一項在成都平原東南緣的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建設地歷時5年的考古發掘,共發現了超過6000座古墓!這些墓葬遺存年代延續跨度長達2000多年,沒有大的時代斷層,堪稱埋藏於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區珍稀的通史式古代墓地。
-
成都體育中心考古新進展:挖出唐宋時排水溝(圖)
考古人員清理出的一段拼花石路。 今年10月14日,為配合成都體育中心籃球場工程建設,成都市考古隊對施工地點進行例行勘探。位於人民中路一段的後子門成都體育中心遺址,發掘面積近600平方米。
-
成都考古新發現! 市中心發掘出明代郡王府
發掘工地現場明代郡王府遺蹟 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26日訊(記者 李慧穎)今日,記者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2018年7月,為配合成都市興城建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擬建或擬出讓、劃撥正府街建設用地,考古研究院對正府街遺址進行了文物勘探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