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考古發掘:唐代「中央公園」摩訶池找到西北角
7月3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宣布在如今的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一帶,發現了極可能是明代摩訶池的回填堆積,大致可以推測為摩訶池西北角。據介紹,這是今年4月13日開始的三醫院綜合樓考古發掘最重要的發現。在此之前,成都考古人員曾兩次在考古中發現過摩訶池遺存。結合三次發掘,基本可以確定摩訶池在明代時,南部邊界位於今日的成都市博物館新館一帶,東部邊界在成都市體育中心的東華門附近。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建設地歷時5年的考古發掘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5月14日對外公布,一項在成都平原東南緣的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建設地歷時5年的考古發掘,共發現了超過6000座古墓!這些墓葬遺存年代延續跨度長達2000多年,沒有大的時代斷層,堪稱埋藏於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區珍稀的通史式古代墓地。
-
成都鬧市發現明代蜀王府遺址
成都鬧市發現明代蜀王府遺址1/4) "← →"翻頁 11月12日,位於成都市體育中心內的明代蜀王府遺址正在發掘中
-
六年考古發掘:東華門遺址佐證成都2300多年建城史
【解說】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從2013年到2019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對成都青羊區東華門街至成都體育中心一帶的東華門遺址開展了長期的考古工作。8月5日,記者來到成都東華門遺址進行探訪,此時現場依然在進行著忙碌的發掘工作。
-
《成都考古發現》20年
明代蜀王墓及明墓發掘簡報包括三聖鄉明蜀「懷王」墓、成都鳳凰山明蜀王妃墓、明蜀定王次妃王氏墓等。手工業遺存有會理渾水塘煉銅遺址,線路遺產如邛崍茶馬古道。 考古調查與發掘所獲資料信息的發表是與調查發掘同等重要的工作,但出於種種條件限制,考古資料難以及時發表一直是行業突出問題,而專業刊物的數量與日益激增的考古工作量難於匹配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由於刊發容量有限,眾多考古新發現資料未能及時面世而制約著考古學研究的深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探索出這種以書代刊的模式,很快為全國廣大考古研究機構所借鑑。
-
直擊成都考古現場 發現唐宋時期「市政工程」
11月22日,成都市鼓樓北一街的考古發掘現場,工人正忙於挖掘。為配合城市建設,經國家文物局同意,成都市考古隊從2017年7月開始對位於成都市青羊區鼓樓北一街(文化宮5號地塊)開展了考古發掘工作,發掘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
-
成都公布琉璃廠五代至宋元時期瓷窯遺址考古發掘成果
)為了鞏固防疫成果,同時滿足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居家就能看古蜀文明,聽考古故事,3月11日上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向社會公布近期剛發掘完畢的一項重大考古成果——琉璃廠五代至宋元時期瓷窯遺址。 作坊建築區 琉璃廠窯,又稱「琉璃場窯」「華陽窯」,始燒於五代,延續至明代,歷時700
-
成都體育中心考古新進展:挖出唐宋時排水溝(圖)
考古人員清理出的一段拼花石路。 今年10月14日,為配合成都體育中心籃球場工程建設,成都市考古隊對施工地點進行例行勘探。位於人民中路一段的後子門成都體育中心遺址,發掘面積近600平方米。
-
成都再發布考古重大發現:琉璃場燒造琉璃的古窯址找到了!
從最初時燒造陶、瓷器,到明代為蜀王府燒造琉璃等建材,這處窯場的名字最終更名為琉璃場窯(又名「琉璃廠窯」、「華陽窯」),這一帶也因此得名琉璃場。時光飛逝,琉璃場窯早在清代就已停燒,窯包也因此塵封地底。2018年5月至今年3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成都市土地儲備中心用地需要,對錦江區柳江街道等地進行考古勘探和發掘,終於讓這處古窯址重見天日。
-
成都考古發掘一段古城牆,可分為唐五代、清代兩個時期
最新考古成果:成都發現唐代城牆!5月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最新考古成果:在通錦橋附近發現唐及五代,清代兩個時期的城牆,為研究成都古城牆不同時期的變遷過程、位置和修建方式等進一步補充了資料,對研究成都城市與社會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
成都市中心考古新發現見證2300年城市繁華
新華社成都7月22日電(記者童芳)戰國縱橫家張儀的官邸所在地,杜甫、花蕊夫人等歷史名人遊玩的皇家園林摩訶池,「非壯麗無以示威儀」的明代蜀王府。記者22日從成都城市考古研討會上獲悉,成都市中心同一區域近年來陸續發現從戰國到明代的幾處重要遺存,命名為東華門遺址。
-
考古重塑古代成都
史料記載,成都,這座「秦並巴蜀」以前就已存在的古代都市,在漢代已「列備五都」,唐、五代至宋則擁有「揚一益二」的繁華…… 隨著近年來不斷展開的考古發掘,成都靚麗的身姿風華再現——從邁向文明門檻、距今四千多年的新津寶墩古城到「王者歸來」的金沙遺址,從老官山漢墓織機、醫簡到天府廣場石犀的「出世」……每一次重大考古發現,猶如拼圖,描摹出古代成都瑰麗的色彩。
-
快去刷成都的 最牛考古成績單
開展以來,二十萬人次走進金沙,了解成都考古大發現。 比如,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最近就刷爆了朋友圈。展覽首次集中展示了成都商業街船棺葬、老官山漢墓、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等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出土的800多件/套文物,從考古發現到文物修復,全方位展示了成都「最牛考古成績單」。 截至8月15日,已有超過20萬人次的觀眾走進金沙,零距離感知成都悠久的歷史文化。
-
成都發掘千年石獸身世成謎 專家推測與李冰有關
昨日下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相關專家在現場舉行了發布會。 籠罩在石獸身上的迷霧逐漸消散的同時,圍繞石獸的身份,四川考古界的專家們也開始了討論。驚喜的是,在發掘現場,考古專家發掘出了戰國、兩漢、三國、兩晉、隋唐、宋元明清各個時代的文物,天府廣場這個成都平原的中心地帶,再次聚焦了大家的目光。
-
這次考古見證成都自古就是開放之地
出土的說唱俑 資料圖片墓葬全景 資料圖片出土的新莽時期錯金「一刀平五千」錢幣 資料圖片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5月14日對外公布,一項在成都平原東南緣的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建設地歷時5年的考古發掘,共發現了超過6000座古墓!
-
成都公布重大考古成果 琉璃廠瓷窯出土大量五代至宋元瓷器
近期,成都川劇藝術中心改擴建項目考古工地、地鐵TOD川師段、西御河段等10個重點文物發掘項目復工。今天(3月11日)上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近期剛發掘完畢的一項重大考古成果——琉璃廠五代至宋元時期瓷窯遺址。↑窯址發掘區全景影像琉璃廠窯始燒於五代,延續至明代,歷時700餘年。
-
成都考古部門例行考古時發現南朝佛像
發掘現場成都考古部門例行考古時發現寶貝穿越千年 南朝佛像來逛寬窄巷將層層泥土撥開,一尊尊南朝佛像穿越一千五百年時光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佛像嘴角揚起的那一絲神秘而又迷人的微笑,讓在場的考古人員忍不住連連稱嘆!近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對原成都水錶廠的一處空地進行例行考古時,意外發掘出了80餘件精美佛像,其中大多數為稀有南朝佛像。這些佛像保存完整,個別佛像上的貼金尚存,流彩隱約可見,一件單體倚坐式託塔天王像更是國內極為罕見的珍寶。據悉,這是近年來,成都首次出土如此大規模的南朝佛像。
-
四川成都:東華門遺址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解說】經過近7年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成都東華門遺址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見證了成都的自古繁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家揭秘東華門遺址的「前世今生」,展示文物修復的過程和技術。
-
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文物與觀眾見面
人民網成都6月8日電(朱虹)「本次展覽將首次集中展示成都商業街船棺葬、老官山漢墓、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等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出土的300多件/套文物。」據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陳列研究部工作人員楊建華介紹,《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將於6月9日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會帶領觀眾了解考古發現背後的故事,更深入認識成都悠久的歷史文化。
-
成都老官山漢墓、石渠吐蕃石刻入選2013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3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分布圖(圖片來自於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0日訊(記者 彭亮)昨(9)日下午,國家文物局網站揭曉了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