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腳下的墓葬群,把2000年前的寶貝都打包埋入地下!

2020-11-26 騰訊網

公元前112年,西漢著名將領霍去病擊退匈奴,河西走廊納入漢王朝直接管轄,大大發揚了漢王朝的武功君威,所以漢武帝在此設郡,其中一個得名——武威。2000多年後,郡變成了市,但「武威」二字依然在河西閃耀。

1956 年,蘭新鐵路文物清理組在武威市城南15公裡的新華鄉磨咀(zui)子發現了一片墓群。50年的時間裡,多次發掘,清理墓葬70餘座,時間範圍從西漢到東漢,跨度約400年,出土眾多精美文物。

磨咀子漢墓群,帶您感受2000年前的河西風貌~

磨咀子漢墓群出土馬車

尊老好學 知書達理

武威雖本身降水不多,但因靠著祁連山,積雪消融成河、水草豐美,適宜人類居住。以遊牧為生的烏孫、大月氏、匈奴先後在這片地方生活。秦漢時期,匈奴冒頓單于趕跑了生活在祁連山一帶的大月氏,這裡就成為了匈奴休屠王的領地。

漢武帝收復河西後面對「地荒人稀」的情況,向河西大量移民。進一步鞏固了漢中央政府對河西的控制,保證絲綢之路東西交流的暢通。

磨咀子漢墓群位置圖

大量民眾在河西定居,讓這裡有了煙火氣,即使距離長安千餘裡,也共享同一文脈。

在1959年的墓葬清理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批木簡。這些木簡,大都是用當地的松木製作而成,上面的文字基本都是漢隸書。我們挑幾件特別有名的看看。

第一件——王杖十簡

出土於磨咀子18號漢墓(簡稱M18),全稱為「王杖詔書令簡」。出土的時候有10枚,被系在一個長約兩米鳩杖上,所以被稱為「王杖十簡」。這十枚木簡長約24釐米, 寬1釐米,上面記載了漢朝的養老政策。

王杖簡部分

王杖和養老有什麼關係?

《王杖簡10》:「孝平皇帝元始五年幼伯永平十五年受王杖。」

這是其中一枚簡牘上的內容。大概意思是一個叫幼伯的人,生於西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在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接受了王杖。

《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差不多到仲秋,也就農曆8月份的時候,各郡縣按照人口登記簿上的信息,給滿70歲的老人,送上一個朝廷頒發的「王杖」以示尊敬。

西漢時期, 為長者賜王杖的制度在全國得到認真執行, 而且在執行過程中也有過改革,比如說漢宣帝放寬授王杖的年齡限制等。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這名叫幼伯的墓主人,未滿70卻得到了朝廷的王杖。

王杖簡部分

得到這個王杖有什麼好處?

《王杖簡2》:制 詔御史曰年七十受王杖者比六百石,入官廷不趨,犯罪耐以上毋二尺告劾,有敢徵召侵辱「。

這句話的意思是,拿了王杖的老人,享受的食祿和拿六百石糧食的縣令差不多;進官府、宮廷不用小步疾走;若觸犯刑律,沒有人起訴的話,就不追究責任。 拿了王杖的老人享受的權力不止是簡牘上記的這三條,所以說這個王杖可是個寶貝,幼伯去世也要拿它陪葬就不奇怪了。

王杖部分

為何要在王杖上做一個鳩的形狀?

《續漢書·禮儀志》:「王杖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

鳩這種鳥,食腔特別大,吃多少都不會噎著。人老後,經常容易積食,或者因為生病而不能吞咽,所以給老人的王杖,上面有一隻鳩鳥,也是一種對老人的祝願。

漢畫像石上手持王杖的老者

「王杖十簡」內容全面,用實物為我們展示了受儒家影響的漢王朝如何尊老敬老。那1959年從M6清理出來的全套《儀禮》,說明儒家文化已經深刻影響到這裡。

第二件——《儀禮》簡

《儀禮》是儒家「三禮」中成書最早的一部,記述春秋戰國時期有關穿衣、婚喪嫁娶、祭祀、國家關係等方面的禮儀制度。現在最通行的說法是《儀禮》有十七篇。

磨咀子漢墓出土的這套《儀禮》,約470枚,27000多字。每枚簡牘長約55多釐米。 包括《士相見》《少牢》《有司》《燕禮》等9篇。這套木簡綑紮完整,是目前所見最古老的一部最完整的《儀禮》手寫本經書,對研究漢代經學、儒學典籍具有極高價值。

《儀禮》簡 部分

而且這些簡牘文字流暢,還有平日閱讀修改的痕跡,說明它們不是專門的明器,而是墓主人生前讀的書。他生前可能就是儒家的「文學弟子」,學習典籍,教授子弟。

《儀禮》簡 部分

夜觀星辰 佔驗吉兇

這個 M6 除了《儀禮》這種儒家經典,還發現了一些其它書籍的簡牘,如《日忌》《雜佔》。

這兩本書都和星象、佔卜有關。西漢初期,文景之治倡導「無為而治」。黃老之學,迅速興起,在民間傳播;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仍然崇敬黃帝、神仙。所以這個墓主人雖然熱愛經學,但對佔驗也挺有興趣,這也是整個漢朝的縮影。

如果說M6的墓主人只是對佔驗有點興趣,那M62這位,生前肯定是一名佔卜高手。考古工作者在他的墓中發現了一個式盤。

M62墓出土式盤

式盤是一種用來推算時節次序、佔卜的用具。式盤保存下來的非常少,加起來也就5件左右,兩件還在日本。磨咀子漢墓出土的這件是新中國成立後發現的第一件式盤,也是保存比較好的一件。

式盤一般是有兩部分組成,分別是由象徵著天的「堪」——上面的圓盤、象徵著地的「輿」——下面的方盤構成。

M62式盤 線圖

這件式盤為木質,上面髹漆。地盤中心有穿孔,與天盤之間有軸相連,因此天盤可以轉動。天盤正中有北鬥七星,周圍有同心圓三個,兩圈字。內圈十二月神;外圈為二十八星宿。地盤文字也分兩層,內層二十四方位,外層二十八宿。

式盤之前是式圖。安徽含山縣凌家灘遺址出土了一個距今5000年左右的玉器,上面的同心圓被簡單分成8份,可以看作是後世八卦的雛形。

含山玉版

戰國時期曾侯乙墓棺材蓋兒上有一幅圖,雖不夠圓,但已經有了二十八星宿的排列組合。

曾侯乙墓棺蓋上《星圖》線圖

這些式圖雖然質樸,但它們卻描繪了古人眼中的宇宙。式盤是式圖的進步,不僅將用天盤、地盤相疊加的方式,讓「天圓地方」的概念濃縮到一件器物,而且精度相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

磨咀子M62出土的這件式盤,天地盤邊緣均有刻度,天盤約150個、地盤約180個。除此之外,二十四方位刻畫非常精準,每方位15°。這種二十四向的方位劃分對中國有很深的影響,被應用於手工業、建築、航海等多個領域。

跟這件式盤同時出土的還有王莽時期的銅鏡,墓主人身上的衣服又符合王莽時期的形制和顏色,所以這個墓葬應該屬於漢中期。說明在那個時候,人們對於方位、曆法等認識已經相當成熟,且有廣泛的應用。

汝陽漢墓出土式盤 線圖

通過線圖感覺這個式盤挺大的,但實際上,它的天盤直徑大約是6釐米,地盤是9釐米左右,放在手裡就可以操作。將圓盤疊在方盤上,轉動圓盤來就可以使用。

這件式盤的地盤上有一圈因天盤摩擦而產生的痕跡,說明它並不是專門為墓主人打造的明器,而是墓主人生前經常使用的心愛之物,死後,隨他一起入葬。

不論是生前案几上的書本、可以攜帶出門的式盤,將它們放在墓中,都說明他們很重視去世後去所謂另一個世界的生活。

遠眺磨咀子漢墓群

事死如生 鮮活陪葬

漢朝喪葬制度最大的特點就是 「事死如事生」。

簡單的說就是他們覺得人去世只是換一個世界生活,為了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過上好日子,那就必須得多陪葬東西。

中國這種厚葬風到漢代算是完全定型,漢劉勝墓的金縷玉衣、漢海昏侯墓的黃金都體現了這點。漢朝人的厚葬,除了封土高、隨葬品貴重,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陪葬品多且生活化。要說磨咀子漢墓群出土最多的文物,那肯定就是各類木俑了。我們就通過幾件木俑看看。

第一件(套)——動物俑

磨咀子漢墓出土的幾百件木俑中,動物有十多種,大部分都是雞、鵝、馬、牛、豬、狗、羊等,用 「家禽」「家畜」這些詞語形容更恰當。

和這些「家禽」「家畜」經常在一起埋葬的,還有微縮版的雞舍、豬圈、牛拉犁等器物,形象非常生動。

磨咀子漢墓牛俑和犁

《後漢書·循吏傳》上說到武威郡:「北當匈奴,南接種羌,民畏寇抄,多廢田業。」

西漢收復河西後,這裡有大片荒地且並不安定,在河西地區設郡後,西遷到此的人中原人帶來了農耕技術,漢政府為了鞏固統治,發展河西,也在此屯田駐軍,改變了河西的面貌,在那個「牛乃耕農之本,可決定國家強弱」的封建社會,磨咀子漢墓幾乎每個墓中都有牛俑出土,可見2000年前,河西地區農業根基已經很深厚了。

磨咀子漢墓出土馬俑

如果說大量陪葬家禽、家畜俑,是讓墓主人在另一個世界不愁吃,有幫他幹活的,那墓中的貓、鷹、猴等動物俑就是為了豐富墓主人在那個世界的精神生活,是他的玩伴。

磨咀子漢墓出土鷹俑

第二件——人物俑

漢朝「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讓墓中的俑具有更濃重的生活色彩。不僅有用來伺候墓主人的侍從人俑,還有一些表現日常生活娛樂的人俑。

比如說磨咀子M48出土的一套彩繪六博俑。

這兩個人俑都是跪坐著的姿態,中間有一個長方形棋盤。右邊的那位右手指向棋盤,左邊那位左張開,兩個人似乎在交流,討論討論第一步棋該誰走。

磨咀子漢墓六博俑

六博棋是因為玩的時候,要用六根像筷子那樣的木棍作為籌碼而得名。六博棋共有12枚棋子,黑白各六(五個方形,一個圓形),兩名玩家,挑選一色。每局開始前,玩家把自己五枚方形棋子放在棋盤一側,遊戲開始之後,輪流擲像篩子一樣的東西,然後根據數字移動棋子,棋盤有十二道,中間有塊「空地」,史書記載為「水」,當中放自己的圓棋子,名曰「魚」,雙方多輪較量,吃掉對方一次「魚」,拿走一根木棍,吃掉兩次,拿走兩根;吃掉三次,拿走三根,直到把對方手裡的籌碼木棍全部贏走,視為獲勝。

六博棋棋盤

六博棋最晚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秦漢時期極為興盛,在很多漢朝的畫像石等文物上都可以見到玩六博棋的人物形象。

漢畫像石上玩六博棋的人物形象

相關焦點

  • 西安一工地又挖出「高密度」戰國墓葬群!
    在西安不管你是搞建築還是修地鐵都需要擁有非常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極佳的耐心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挖出一座墓……工地裡的雜草都長了老高而導致工地停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墓葬而且這個墓葬的密度之大著實看得小編密恐都要犯了
  • 高鼻梁藍眼睛,一個村子裡都是古羅馬人後裔。你知道在哪裡嗎?
    河西走廊祁連山腳下的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有一個小村子的村民和其他地方的漢族人從外貌上回來看有著明顯的不同。村裡的男人大都體格高大健壯、滿臉的絡腮鬍子、高鼻梁、深眼窩,藍眼珠,頭髮自然捲曲,鬍鬚、頭髮、汗毛均呈金黃色,皮膚白皙,略呈深紅色,身材高大魁偉,粗壯結實。
  • 納斯卡部落長達九十米的巨畫,謎底已隨同繪製者一起埋入地下
    納斯卡部落長達九十米的巨畫,謎底已隨同繪製者一起埋入地下正當考古學家在地面大踏步邁進時,航空攝影對於考古又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有趣的是,這隻巨鳥在翅膀的後面伸出兩隻手,每隻手都只有四個手指。看到這幅巨鳥畫,除了鳥的形象以外,還有一種頗為怪異的動物,有時看起來像猿猴,有時像個變異的人體,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除了四條腿和尾巴以外,在臀部多出一條腿足。而那個變異的人體,尾巴甚長,捲成一個由九根複線組成的圓渦紋,人們多稱其為半人半獸的怪物。
  • 成都發現超6000座各朝古墓,都出土了哪些寶貝?
    14日,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成都發現了6000餘座古墓,年代延續跨度長達2000多年! 來源:中新視頻 古墓是如何發現的?都挖掘出了哪些寶貝?
  • 這座大墓代表著不詳,墓葬群被發現後,立馬搶救式發掘
    很有趣的一點是,小說中很多墓葬在現實中都有他們的原型,比如說九層妖樓。很遺憾的是,和電影中相似的是,真實的九層妖樓,也早就被盜墓賊們光顧過,而且盜墓賊們對墓葬的毀壞程度非常嚴重。血渭一號大墓是青海地區古葬墓群眾中,最為華麗也最為壯觀的一座大墓,這座大墓於1996年被發現,還成了當年考古界公認的10大發現之一。
  • 中國經濟全球第一的時代,大量的黃金埋在地下,很多人來自動取款
    湖南省博物館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館藏文物達18萬餘件,其中尤其以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最為引入注目,1972年至1974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大量的西漢時期的文物,這些文物基本都陳列在湖南省博物館。,三號墓是利狶的墓葬,利狶是利蒼的兒子,但也有的學者認為從三號墓的規制來看,三號墓應該是利豨的兄弟的墓葬。
  • 石家莊發掘出17座商代墓葬
    周家莊墓地出土的青銅爵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近日,記者從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經過近一年的勘探和搶救性發掘,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周家莊墓地已發掘墓葬22座,其中17座為商代墓葬,出土青銅簋、爵、觚、兵器及玉器等器物。
  • 青藏高原北部的祁連山,為何也稱為天山?
    漢武帝為了打通與西域的聯繫,作為制約匈奴的重大戰略,奪下祁連山是重中之重。漢武帝派大將霍去病出擊匈奴,在祁連山下,漢軍在霍去病的率領下斬匈奴人的首級三萬多。匈奴人痛哭失聲,悲傷地唱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祁連山對匈奴人很重要嗎?何止對匈奴人重要,對任何人都重要。
  • 有一個新疆邊境縣,發現百餘座古墓,竟然是戰國至漢代墓葬
    亞科瑞克東古墓群,位於烏什縣亞科瑞克鄉亞科瑞克村南大約1.5公裡處的山前地帶,共有墓葬102座,東北部分布較密集,約有墓葬近40座,西北部集中分布有30座,中部偏南約有20座,其餘呈零星分布。我們在現場看到,這些墓葬封堆由礫石混合砂土堆砌而成,平面呈圓形,墓頂大多呈平坦形制,直徑4至10米、高大約0.5至2.5米不等。如果不仔細辨別,很難認出這些平常的土堆就是古墓葬。
  • 中國經濟全球最富的時代,大量黃金埋於地下,有些人來自動取款
    湖南省博物館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館藏文物達18萬餘件,其中尤其以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最為引入注目,1972年至1974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大量的西漢時期的文物,這些文物基本都陳列在湖南省博物館。
  • 祁連山討賴河谷,雪豹在刨土,狼追著紅豺跑,連罕見的棕熊也來了
    岸邊草地一隻猞猁在打滾,然後往河谷跑去;就連難得一見的棕熊,也來報個到……難道是這裡有什麼好吃的美食,還是這裡藏有吸引動物們的什麼寶貝?當然不是,它可是祁連山之王,難道還怕灰狼不成?不過,萬一有幼崽跟不上或者累趴下,它也不會跑回去幫忙的,這就是因為萬物都遵循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
  • 歷史:在玻利維亞的地下墓葬中,發現數百件古代文物和人類遺骸!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小編又是和大家一起見面了有人說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對著鏡子笑一笑你們都做到了嗎?微笑可以給人帶來好運哦!有這麼可愛的小編每天都為你們帶來不同的文章應該也是非常的開心的。歷史:在玻利維亞的地下墓葬中,發現數百件古代文物和人類遺骸!
  • 仙遊挖出明代縣官墓葬群 古墓保存完好為合葬墓(圖)
    根據墓志銘顯示,該墓葬為明代廣東肇慶府高要縣丞鄭必寅及家人的合葬墓,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昨日,記者在烏石村見到了從墓葬中出土的銅鏡、髮簪、剪刀等陪葬品,讓人驚嘆的是,由於該古墓保存較完好,出土的墓主人屍骨、服飾完好,甚至連毛髮都清晰可見。
  • 成都現罕見大型古墓群研究成果公布:6千座墓跨越2千年歷史!
    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宣布,考古隊在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地,由2015年至今共發現了6000多座古墓,跨度達2000多年,期間沒有大的時代斷層,堪稱埋藏於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區通史式的古代墓地,非常罕見。
  • 那些能看清地下的尋寶儀,原理是什麼,真能找到金銀珠寶嗎?
    尋寶儀的原理是什麼,它能找什麼寶貝?一般所謂的尋寶儀其實指的就是金屬探測器,比如大家感興趣的地下金器或者銀器以及青銅器,又或者銅錢古幣等等,都是金屬物件,因此尋寶儀用金屬探測器來擔任是名副其實的!儘管原理非常簡單,但也很現實,因為金屬探測器確實能找到金屬,但要記住這是金屬而不是寶貝,而絕大部分時候都以為找到了地下寶貝,比如在一個拆遷的古城區內,你以為可能是一個金元寶,或者銀元寶,再不濟也得是個銀幣,或者找個古錢幣湊數也可以
  • 黃陂張黃家灣新發現32座新石器時代墓葬
    市文物考古所供圖  武漢晚報訊(記者萬建輝)考古人員在位於黃陂區橫店街張黃家灣東北部與漢十高速交會處,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墓葬群,在1000平方米範圍內已確定墓葬32座。  19日下午,記者隨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來到發掘現場。現場已挖掘出數十個10到20釐米深不等的探方,部分探方上蓋有黑色薄膜。因近日下雨,不少探方積水。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昆蟲專項調查成果評審會順利召開
    為全面系統調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昆蟲綱、蛛形綱等無脊椎野生動物的種類和分布,掌握其主要類群組成、區域食物鏈結構、生態功能發揮等情況。2019年7月,在「2019年第二批林業改革發展資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補助資金」支持下,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啟動了「昆蟲專項調查項目」。
  • 23件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老展品,2000年前化妝品跟現代一樣
    許多館藏都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老展品,例如保留了3500年歷史的醃製牛肉,或一幅700年前住在諾夫哥羅德(Novgorod)的7歲男孩的畫作。趁著不能出國的現在,我們就用網絡來週遊各國的博物館吧!1.這是一個由彩色象牙製成的古羅馬玩偶。它在一個1800年前的8歲孩子的石棺中發現。
  • 東陽漢墓群星象圖刻升仙願望 險被當柴燒(圖)
    其實,這樣的「星星熱」古已有之,距今2000多年前我國西漢時期就有人關注星象變化並詳細記錄下來。盱眙縣檔案館提供的檔案資料顯示,世界上最早的木刻星象圖是從盱眙東陽漢墓群中發現的。這件珍貴文物目前就收藏在南京博物院中,它比之前世界公認最早的耶路撒冷彗星圖還早了110多年,被定名為「盱眙星象圖」,屬國家一級文物。
  • 圖坦卡蒙死後,墓葬3000年未被盜,打開墓葬的人為何離奇死亡
    這也讓我們明白了,墓葬秘密選址的重要性,我國三國時代的曹操的墓葬,就屬於一個秘密,至今,人們也沒有找到曹操的確切墓葬,而現在已知的墓葬一般都是衣冠冢,並不是曹操的真實墓葬,可見曹操不僅生前老謀深算,即使是在死後墓葬的問題上,也是考慮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