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昆蟲專項調查成果評審會順利召開

2021-01-10 閃電新聞

為全面系統調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昆蟲綱、蛛形綱等無脊椎野生動物的種類和分布,掌握其主要類群組成、區域食物鏈結構、生態功能發揮等情況。2019年7月,在「2019年第二批林業改革發展資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補助資金」支持下,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啟動了「昆蟲專項調查項目」。通過2年多野外調查,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止目前,編制完成《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昆蟲專項調查成果報告》及《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常見昆蟲圖鑑》,共鑑定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分布的昆蟲及蛛形動物512種,隸屬於18目83科344屬,其中,發現昆蟲新種8種,中國新記錄4種,青海省新記錄139種,基本查清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常見昆蟲類群和分布狀況。

近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組織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河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單位相關領域專家對《報告》和《圖鑑》進行評審。會上,項目組對項目開展過程及成果作了詳細的匯報,專家組充分肯定了該項目對祁連山國家公園乃至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科學意義,也為青海省無脊椎動物調查研究開啟了新的徵程。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此次昆蟲專項調查,組織了全國範圍內昆蟲等無脊椎動物分類相關領域專家對祁連山國家公園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調查,方法正確、技術路線合理、數據翔實可靠,一致同意通過評審。根據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生物多樣性現狀,專家推測,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範圍內分布昆蟲種類至少在25003000種左右,目前調查只掌握了公園內分布全部種類的1/6。自60年代以來,青海省無脊椎動物本底數據長期未更新,缺乏全面系統的綜合調查。因此,專家建議應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人才培養,強化基礎研究的持續性。同時,專家組對今後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昆蟲志編撰工作和昆蟲學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專家組認為編撰《昆蟲志》是一項系統、完整、複雜的科學工程,應分類別、分階段、分時段進行,根據目前調查結果,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範圍內鱗翅目、雙翅目昆蟲種類最多,且具有較強的生態環境指示作用,建議首先編撰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昆蟲志—鱗翅目和雙翅目卷。

下一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將持續開展基礎調查,不斷完善本底資料庫,同時,針對無脊椎動物開展重點區域、重點類群的長期監測研究,為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科研高地」地打造奠定紮實的科學基礎。

(來源:青海新聞網)

責任編輯:賈豐豐

相關焦點

  • 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文化研討會召開
    李江寧 攝中新網西寧12月4日電 (李江寧)4日,2020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文化研討會在西寧召開,來自國家公園建設領域的各位專家學者和管理者圍繞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文化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祁連山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生態、地理名山,對中國西部乃至全國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力,也因此孕育了極其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開展自然觀察、自然教育、生態體驗等活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 祁連山國家公園標識正式啟用「神秘圖案」 背後有著哪些寓意?
    國家林草局公園辦副主任田勇臣(右)、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王洪波為祁連山國家公園標識揭幕。10月17日,祁連山國家公園標識正式啟用,在國家林草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王洪波這樣介紹標識的「誕生」過程。
  • 《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監測公報》發布 園區荒漠...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省氣象局聯合發布《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監測公報》。《公報》顯示,園區荒漠化面積減少,與近十年平均相比,重、中和輕度荒漠化面積分別減少31.92% 、16.23%和8.12%。
  • 祁連山國家公園標識啟用
    新華網北京10月17日電(郭香玉)10月17日,祁連山國家公園標識啟用新聞發布會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行。「祁連山國家公園標識,是祁連山國家公園對外宣傳展示的載體,設計並發布祁連山國家公園標識,是推進體制試點工作的重要成果。」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的一頭馬麝上了央視!
    ●●● cctv 秘境之眼-馬麝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 一頭雄性馬麝小心謹慎地貼著巖壁前行 棕褐色的皮毛與周圍山石枯草融為一體
  • 祁連山國家公園標識發布 將進一步理順完善管理機制、完成本底資源...
    央廣網北京10月17日消息(記者劉飛)10月17日,祁連山國家公園發布了其標識。相關負責人表示,祁連山國家公園將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完善管理機制,全面完成祁連山國家公園本底資源調查。祁連山國家公園標識發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劉飛 攝)據介紹,祁連山國家公園標識在設計時突出祁連山脈最高峰「團結峰」。還運用帶透視的無限大符號氣貫於祁連山的山川、森林、雪山、草原、荒漠、溼地。框內的兩塊白色寓意雪山和白雲。藍、綠、黃、橙四色和圖形造型蘊含在無限大的氣場之中,以展現祁連山國家公園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 首都師範大學召開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專項評估專家評審會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28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王培傑)6月22日上午,首都師範大學物理系召開了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專項評估專家評審會,會議通過騰訊視頻會議方式進行。會議邀請了北京師範大學的馮世平教授、南京大學李建新教授、廈門大學吳晨旭教授、南開大學王慧田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王孝群教授作為該次專項評估的評審專家。學校分管學科建設的副校長馬力耕、研究生院副院長尚媛園、物理系黨政領導班子及物理系學術委員會全體成員出席了評審會議。
  • 保護"三江之源""中華水塔" 青海:建設國家公園省
    &nbsp&nbsp&nbsp&nbsp海外北京9月4日電 (記者潘旭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日舉行省(區、市)系列新聞發布會,請中共青海省委書記、青海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軍,中共青海省委副書記、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長劉寧圍繞「建設國家公園省 傳遞大美青海情」作介紹,並答記者問。
  • 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木裡礦區的問題是生態環保問題,更是政治問題
    據《青海日報》消息,8月25日下午,青海省委省政府召開木裡礦區以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動員部署會
  • 江西省林業廳召開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成果專家評審會
    中國林業網2月22日訊2月10日,江西省林業廳召開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成果專家評審會。評審會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以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國家林業局華東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國家林業局西北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南昌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的專家參加評審。
  • 青海首次發現這種瀕危保護植物
    記者從省林草局了解到,近日青海山水自然資源調查規劃設計研究院團隊又發現一種新物種——陰生掌裂蘭,在青海尚屬首次。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蘭科植物專項調查中,青海山水自然資源調查規劃設計研究院團隊發現一種特殊的蘭科植物,分布於海拔2900米至3000米的河谷灌叢草地。
  • 肅南:祁連山自然博物館布展大綱匯報會議召開
    肅南:祁連山自然博物館布展大綱匯報會議召開 2020-11-25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海首次發現
    近日,青海山水自然資源調查規劃設計研究院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祁連縣蘭科植物專項調查中,發現一種特殊的蘭科植物,分布於海拔2900-3000米的河谷灌叢草地。2012年7月在選擇祁連山前期研究基地時已發現該物種,當時認為是寬葉紅門蘭(Orchis latifolia Linn.)經祁連縣蘭科植物專項調查,才確定為陰生掌裂蘭。
  • 青海成為名副其實雪豹之省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拍攝到的雪豹。為了加大這一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10月23日,在第八個「世界雪豹日」之際,由省林草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讓更多院校、企事業單位等加入保護聯盟,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綜合性保護形態和格局,讓青海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雪豹之省。
  • 以山為筆、以水為墨│青海繪就國家公園省的壯美畫卷
    ,書寫著國家公園省的壯美畫卷可可西裡玉珠峰當可可西裡的新生藏羚羊第一次睜開眼當雪豹在阿尼瑪卿終年的積雪上留下一串串腳印當荒漠貓在祁連山灌木叢中優雅轉身當青海湖億尾裸鯉頂著水流溯源而上當大天鵝、斑頭雁、棕頭鷗……從鳥島振翅高飛
  • 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植物科普專欄21|天空藍有多好看,多刺綠絨蒿告訴你!
    您知道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活著哪些野生動植物嗎?您欣賞過它們獨特的美和精巧的細節嗎?
  • 護佑高原精靈 青海建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
    央廣網西寧10月31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李梅英)為保護高原精靈——雪豹,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日前共同發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倡議。據介紹,在青海的轄區範圍內,擁有三江源、祁連山等重要雪豹棲息地,青海省在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中,著重加強雪豹等珍稀物種的監測調查和系統保護,形成了良性互動的雪豹保護基礎,取得了顯著成效。
  • 一起來認識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旗艦物種 | 大美國家公園
    今天,一起來盤點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旗艦物種,你都認識嗎?) 02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雪豹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是我國最重要的雪豹分布區之一,範圍涉及青海、甘肅兩省。
  • 地球與環境學院召開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會
    12月8日上午,地球與環境學院在靜遠樓414會議室召開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評審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桂建教授,學校教務處處長方賢文教授,地環學院吳基文、劉啟蒙、吳榮新等教授組成評審組對學院申報的基金項目進行了評審。
  • 青海:繪製自然保護地「一張圖」
    走進祁連山下的祁連牧場,一群群犛牛和藏羊,宛若黑白音符般在草原流淌。2019年6月11日,青海成為中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作為我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份,青海全力推進三江源、祁連山兩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獲得了具有青海特色的國家公園建設經驗,為示範省建設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