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卡部落長達九十米的巨畫,謎底已隨同繪製者一起埋入地下
正當考古學家在地面大踏步邁進時,航空攝影對於考古又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
1930年,P·C·馬迪拉和J·A·梅森乘飛機到中美洲原始森林上空,拍攝了照片,繪製了地圖,由此弄清了林中迄今不為人知的許多瑪雅居民點。大約就在同時,羅卜特·史皮和喬治·R·詹森在秘魯也做了一次空中旅行,他們選擇從古老的印加首都庫斯科地區的主要廢墟上空飛過。當飛到北部沿岸的上空時,他們在聖河河谷發現了一道被稱之為「秘魯長城」的遺蹟——馬丘比丘城。
幾年之後,美國人保羅·科佐克,開始以極大的熱情對古代秘魯展開空中考古調查。當然,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納斯卡極為罕見的地面標誌上。他從空中細細地考察了這片平原,然後稱自己發現了「世界最大的天文學書籍」納斯卡位於秘魯南部一片荒涼的平原。在這片荒原上,卵石砌成的線條縱橫其間,勾畫出巨大的鳥獸和幾何圖形。它們有的相互平行,有的交織在一起,或呈放射狀,筆直延伸數公裡;或呈鳥、魚、鷹、姍蜴、蜘蛛和猴子等動物形狀;或呈螺旋形、梯形、和三角形等不可思議的幾何圖案。由於這些圖案非常巨大,以至於人們在地面上根本無法察覺到它們是一幅幅地上巨畫。這些巨大的圖形只有從1000英尺高空才可以看清全貌,因此,顯得十分神秘。看吧,這是一幅長達90米的巨大的鳥形圖,它靜靜的伏臥在地上。長而大的喙,像是箭魚的嘴;羽毛豐滿的翅膀以及肥碩地張幵的尾翅,也與大魚的尾鰭頗為相近。整體上看起來,則像是一架大型客機。有趣的是,這隻巨鳥在翅膀的後面伸出兩隻手,每隻手都只有四個手指。看到這幅巨鳥畫,除了鳥的形象以外,還有一種頗為怪異的動物,有時看起來像猿猴,有時像個變異的人體,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除了四條腿和尾巴以外,在臀部多出一條腿足。而那個變異的人體,尾巴甚長,捲成一個由九根複線組成的圓渦紋,人們多稱其為半人半獸的怪物。另外,像蜘蛛一樣的爬行昆蟲,造型也頗為準確、工謹,線條流暢,左右圖形的對稱把握得也十分嫻熟。其他的一些圖案同樣格外醒目。
如今人煙稀少的荒原,難道曾經是納斯卡部落文娛活動的場所?他們為什麼要在這裡挖掘規模如此巨大又極為複雜的溝道?這些圖案又有什麼含義?許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考察和資料發掘,意圖說明其中的奧秘,結果卻是各執一詞,難以統一。從1952年起,考古學家就開始對這一地區進行調查發掘,出土了大量絢麗多彩的陶器和精美的紡織品。上面刻畫的紋飾圖都是神話傳說中的神奇怪獸和鳥、魚等動物圖案,與地面繪製的動物圖案相似,故推測其年代屬於同一時期。有關專家推定,這些圖案的繪製年代約在公元100年到800年之間,然而納斯卡圖案的謎底已經隨同其繪製者一起埋人地下,成為永久的秘密。
納斯卡印第安人在人類能夠飛上藍天以前,竟在這荒涼之地砌成只有從空中才能看清的巨大圖形,這些圖形有什麼意義呢?有人提出,這些圖形是來歷不明的外星人所作。由於這個地區的地形侵蝕狀況與太空船測出的火星情形相似,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還曾派專家研究過這個地區,作為火星有無生命的研究工程的一部分。繼科佐克之後,德國數學家及天文學家瑪麗亞·內切獻出畢生的精力從事研究和保存納斯卡圖形的工作。經過30多年的研究,她認為,納斯卡人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曆法圖。說起來,她還是第一位認識到納斯卡巨畫秘密的人。一天,內切獨自在繪製她曾注意到的一組標誌圖樣,她發現一些螺旋狀的不規則線條同這組標誌連結在一起,當她意識到它們構成一隻卷尾巴的猴子時,她禁不住放聲大笑起來。隨後,她以極大的熱情發現了一個又一個形象。在後來的日子裡,她把餘生都用來說明和繪製這些線條。她經年累月地出沒於這一地區,騎著一輛自行車到鎮上購買補給品,或乾脆住在附近廢棄的房子裡。納斯卡的居民起初以為她有神經病,但隨著時光流逝,納斯卡居民不僅尊重她、敬佩她的執著精神,而且待她就像對待一位忘卻凡事的聖人。

內切認為:在那放射狀直線的中部的邊長為4米的正方形中,延伸出三條直線,兩條直線分別代表冬至和夏至,一條朝著日出的方向,表示春分和秋分。印加人以此圖案作為天文觀察器,決定植物的播種和收割,以調節灌溉用水。至於螺旋形、三角形等圖案,則象徵著天體的運行。動物代表星座,猴子代表北鬥七星。此外,鳥、魚圖案在納斯卡地區出土的文物上頻繁出現,可能是古代印加人藉以表達對天上眾神的虔誠和尊敬。然而,秘魯天文學專家運用空中攝影,測量了納斯卡的圖形,另一方面又重新製作了一幅若干世紀前的天體圖,以判定納斯卡那些符號到底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圖。1960年以後,霍金斯曾用電腦進行核對,所得結果與納斯卡圖形是天文用途的看法並不吻合。納斯卡地區有一百多個巨大的鳥獸及植物圖形,這些圖形佔地總面積大約有200平方公裡,圖形之大令人驚嘆。每砌一線條,勢必就要搬運幾噸重的小石頭,位置也必須依照精心計算的設計圖進行。當時的印加人是否有這樣的技術和能力,引起人們的紛紛猜疑。眾多的學者對納斯卡圖形進行了種種的解釋,卻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瑞士人丹尼肯甚至認為,從空中望去,納斯卡平原像一個飛機場,而這些圖形儼然像飛機跑道,它旨在向外星人發出著陸的信號,以便他們順利著陸。但地球上真有外星人光臨嗎?納斯卡平原的神秘圖案究竟是外星人創造的,還是屬於印第安人的納斯卡人部落創造的?這些圖案的含義和真正的用途到底是什麼?這些奧秘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揭開。

與納斯卡圖案同負盛名的,是在納斯卡附近巴拉卡斯半島上古墓地中出土的納斯卡人的木乃伊。巴拉卡斯有兩處當地稱之為「尼克羅波裡斯」的墓葬區,在這兩處墓葬中出土了近400具以上的古代木乃伊。這些木乃伊葬在沙地中挖成的墓坑裡,身裹花毯,頸戴飾珠,頭上插有羽毛頭飾。儘管已有2000多年,但其形體基本完整,保存完好。遺體身著的織物多種多樣,原料為棉花和駝毛,品種包括刺繡、花毯、織錦、薄紗、條紋布等,花紋的色調差別多達190種,體現出十分精細的製作技術。有的木乃伊出土時身上還裹有多層的棉布,因此可以斷定,這兩處墓地所葬的木乃伊都是貴族和祭司。考古學家們在對木乃伊進行清理的過程中,發現其中50多具木乃伊頭部均曾實行過腦顱手術。更為有趣的是,在一件毛織物上的刺繡圖案中,發現一個頭戴防風帽的男子形象,其風帽的樣式與今天飛行員的風帽別無二致。而且他的身上系有多根繩帶,整個形象就像從空中飄然而降。這引起了學者們的濃厚興趣,有人聯繫到納斯卡平原發現的巨大圖案,認為當時已經有可能發明了類似今天氣球一類的飛行器械,可以做短時間的升空飛行。
但是,怎樣解釋木乃伊製作、腦顱外科手術、氣球升空這些高水平的技術,與納斯卡人原始的石器農耕技術之間存在著顯著的不協調的矛盾,是使學者們感到費解的難題。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