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納斯卡巨畫

2021-01-15 光明網

本世紀30年代,自利馬飛往秘魯南方城市阿雷基帕的航線開闢不久,一位飛行員來到利馬的民族學博物館,聲稱在納斯卡谷地上發現了印第安人的運河。館長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懷疑:納斯卡是秘魯伊卡省的一座古城,東傍安第斯山脈,西臨太平洋。在它附近,有一塊平坦而荒涼的谷地,稱納斯卡谷地。因為納斯卡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水源缺乏,運河之水從何而來?

為了證實自己的話,飛行員拿出了一張地圖,圖上用鉛筆勾抹下了他看到的線條,十分奇特、別致。遺憾的是,館長在飛行員離去後,立即將地圖放進了古文書保管所,再沒過問。

幾年後,這張地圖輾轉到了美國歷史學家鮑爾·科遜克手中,引起了他極大興趣。1940年,科遜克率領該隊來到納斯卡谷地。到達那裡不久,他們就在黑褐色的高原上發現了清晰的「白帶」。不過,它不能算是一條運河,因為它的河床頂多深15~20釐米,倒不如把它稱作溝。溝的形狀實在難以捉摸,有的彎彎曲曲,有的筆直一條,長達1.5~2公裡。在這布滿沙石的製圖板上,究竟畫了些什麼?

一天,科遜克等人手拿指南針,一面沿著一條彎曲的溝行走,一面在地圖上記下溝的方位形狀。為了準確無誤,每個人都分別畫在自己的地圖上。一段時間過後,溝的形狀和方位圖完成了。奇怪的是,這竟然是一幅喙部突出的巨鷹圖。鷹尾40米,喙長100米,翼長90米,而且,禿鷹的喙與一條長達1700米的筆直的溝相接。納斯卡谷地向考古學家們展現了它謎宮的一角。

就在考察隊準備全面清理時,珍珠港事件爆發,考察工作就此中斷。只有科遜克留了下來,他在當地女教師瑪麗亞·拉亞赫的協助下,組織人開始清理紛雜的地上畫。1959年科遜克去世後,拉亞赫繼續清理。

到60年代,地上畫已基本袒露出來,這些圖案有四個形式:第一種是直線,一般是由南向北,縱貫谷地,誤差不超過一度。第二種是幾何狀圖案,有三角形、矢形、螺線、圓,還有一個三叉箭頭,指向一定的方向。第三種是人形圖案,形狀龐大,姿態奇異。其中一個人物高達620米,軀幹挺直,雙手卡在肋下。第四種是動物、昆蟲圖案,這種圖案數量最多,其中有長達80米的捲尾猴、46米的蜘蛛、長有人手的180米長的蜥蜴等圖案,另外,仍有一些圖案尚不能分辨。

根據對溝中存留的灰燼的碳14測定,年代距今1500年左右。因此,可以斷定,納斯卡谷地中的巨型圖案起碼創作於1500年前,上限尚無法推知。

數十年來,關注著納斯卡谷地的學者們費盡心力,一直沒找到對這些巨型圖滿意的解釋。

首先對納斯卡谷地巨圖提出科學假設的是科遜克。說來也偶然,一天,他與拉亞赫正入神地觀察巨鷹圖,他突然發現沉沒在遠方地平線的太陽光和與鷹喙相連的直線恰好重合,這一天正是冬至。6個月後的夏至,他又注意到西沉的太陽光線又與這條線重合。科遜克提出了納斯卡谷地上的畫可能是巨大的天文學啟蒙書這一設想。也就是說,納斯卡谷地的溝,起著天文歷的作用。

在天文學界還未能證實科遜克的推斷時,這位開拓者便與世長辭了。接替他的拉亞赫在1968年邀請美國著名天文學家C·侯坎茲教授去納斯卡。侯坎茲使用現代電子儀器測量後,很快證實了下述論斷:這些巨型圖案是一個完整的天文歷。但是,當運用天文觀測儀進一步計算公元前10001年起太陽系諸星球的位置、活動時間和其他數據時,卻發現計算的結果大大不同於這些巨型圖案的記述。經過反覆驗證,得出結論:即納斯卡巨型圖不是一部天文歷,它與今天日、月活動時間的一致不過是一種巧合。

科遜克天文歷假說提出不久,英國著名探險家圖爾·穆裡松又提出一種新的假設。自1961年起,他多次考察納斯卡谷地,根據實地考察和從當地居民那裡獲得的部分資料,他認為納斯卡谷地的巨型圖案的繪製應歸於宗教原因。理由是納斯卡一帶分布著一些墳墓,墓碑上布有許多明顯人工刻畫的圖案,同巨型圖案畫面十分相似。這表明,巨型圖案尤其是其中的鳥獸圖案,可能是古時候的當地人設立的宗教偶像。但考古學家認為,墓碑上刻畫的圖案多為鳥獸圖案,它與巨畫圖案的相似只能解釋為二者有共同的描繪對象,但這並不能表明它們之間有什麼必然關係。

60年代末,有人這樣解釋納斯卡谷地的巨圖:「從空中俯瞰,37英裡長的納斯卡谷地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一個輪廓鮮明的飛機場!從空中才能看到的禿鷹、蜘蛛、三叉箭頭等是幫助太空船著陸的信號或路標,平行的南北走向的直線則是飛機場跑道和停機坪。」但這種用外星人來解釋納斯卡巨畫之謎,未免有些牽強,沒有足夠的證據。

到了70年代,考古學家們注意到了古代納斯卡地區的一個傳說:古代當地人的領袖去世後,一般要在葬禮中舉行「送向太陽」的儀式。即用一個黑色的氣球,下面吊一個籃子,將領袖的屍體包好後放入籃中。儀式開始時加熱氣球,氣球徐徐升向空中,向太陽方向飛去。一些考古學家估計,納斯卡巨型圖案之所以巨大,主要是為了使死者在去太陽的路上能見到這些圖案,而這些既巨大又複雜的圖案則是對死者一生業績的刻畫。這更是一種假設,沒有任何根據,至今未能被考古與人類學界所認可。

70年多年過去了,謎雖然仍然是謎,但納斯卡谷地的神奇圖案已被考古界接受。

相關焦點

  • 筆墨飛揚,揮灑青春——納斯卡巨畫
    納斯卡巨畫背景納斯卡——人形圖形納斯卡巨畫以由納斯卡線條為原型,活動中全體隊員利用顏料、畫筆等材料,在畫布上描繪出一幅代表企業文化的巨型圖畫。納斯卡巨畫的價值如何權衡團隊中的個人價值,這相信是很多企業面臨的問題。
  • 納斯卡巨畫教程
    《納斯卡巨畫》課程是一個側重企業文化和團隊分工的課程,在課程操作過程中,小組之間的分工是完成巨畫項目的最重要的基點,經過數小時的工作,小組間充分的協作,完成一個完全屬於自己公司概念的團隊活動。
  • 大型體驗式拓展項目--納斯卡巨畫主題團建
    百人大戰拓展遊戲之納斯卡巨畫。一場考驗配合與智慧的拓展,百人齊畫,一場與藝術的別樣碰撞~納斯卡巨畫介紹納斯卡巨畫一般指納斯卡線條。納斯卡線條是一種巨型的地上繪,有著廣大寬闊的直線,看起來就像機場跑道一樣,描繪的大多是動植物。位於南美洲西部的秘魯南部的納斯卡荒原上,是存在了2000年的謎局:究竟是誰創造了它們並且為了什麼而創造,至今仍無人能解,因此被列入十大謎團。
  • 兩千多年前的「納斯卡巨畫」真的是外星人訪問地球留下下的嗎
    南非秘魯的納斯卡高原上,有一個至今都令科學家們困惑的謎團。在這個高原的地面上有一些巨型的畫,需要在很高的空中才可以看到,而這些就是著名的秘魯納斯卡巨畫。幾十年來,無數科學家付出了許多心血,卻依然解決不了這個世界級的謎題。
  • 兩千多年前的「納斯卡巨畫」真的是外星人訪問地球留下下的嗎
    南非秘魯的納斯卡高原上,有一個至今都令科學家們困惑的謎團。在這個高原的地面上有一些巨型的畫,需要在很高的空中才可以看到,而這些就是著名的秘魯納斯卡巨畫。科學家們也通過碳14測定納斯卡巨畫的繪製時間大概為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後300年之間。這些巨畫的總面積達到了50萬平方公裡,有的僅僅一條直線就超過800米,其中包含了300多個幾何圖案以及70多個生物的形態圖。
  • 荒原上的精美圖案——納斯卡巨畫之謎
    在秘魯共和國西南沿海,有座名字叫「納斯卡」的小鎮,「納斯卡荒原」就位於在這座小鎮與安第斯山之間。自古以來,在這塊不毛之地上,就寸草不生,鳥獸難棲,人跡罕至。20世紀中葉,一支考古隊來到納斯卡荒原進行考察,無意中發現這裡的石頭底下竟隱藏著一條條顯然經過人工挖成的「溝槽」。後來經過大規模的深入發掘,考古人員發現這些「溝槽」的開掘形狀和走向十分奇特,非常難以捉摸。
  • 不可思議的奇蹟-智利的納斯卡巨畫
    在大千世界眾多的未解之謎中,位於秘魯首都利馬東南約400公裡一片荒漠中的納斯卡巨畫,可能是最令考古學家難解的謎團之一。20世紀30年代初,一架秘魯民用飛機在經過納斯卡大漠上空時,飛行員無意間發現地面上奇形怪狀、碩大無比的線條圖案,至今已經80多年過去了,但專家學者們對「這些巨型圖案是如何畫出來的?它想表示的意圖究竟是什麼?」等諸如此類問題的研究解釋,目前仍然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故被稱為世界第七大奇蹟。
  • 傳言是外星人造訪地球最有力證據—納斯卡巨畫,大到衛星才能看清
    傳言外星人造訪古代地球最有力證據—納斯卡巨畫美洲三大文明,除開最出名的瑪雅文明之外就到了印加文明了!要說印加文明其實他們是沒有文字的,理論上這個文明是處於非常原始的狀態,但是他們的時代卻製造出了令今天都無法解開的謎之巨畫—納斯卡巨畫(不一定是他們製造的,但是和他們相關)。
  • 南美洲最令人不解的謎——秘魯納斯卡荒原上的神奇巨畫
    納斯卡本來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在20世紀中期突然聞名於世。隨著太陽不斷升高這些巨畫逐漸隱匿起蹤影,消失不見。這便是巨畫最為神奇的地方。巨畫外面滿是沙粒石塊,圖案線條內部卻是平滑整齊,在兩千多年還沒有文字的農業社會裡,如此巨大之圖形在沒有空中鳥瞰之助如何能刻畫出來?而且為什麼要刻這些巨型圖案?又是誰刻的?這些問題至今沒有人能得知,成為南美洲最令人不解的迷。
  • 考古學家大膽的猜測:神秘的納斯卡巨畫之下,埋藏著印加人的寶藏
    沿著安第斯山脈向西,便到了秘魯南部的納斯卡高原。根據氣候學家的估計,這裡已經有一萬年沒有下過雨了,聯合國將此地區列為不適宜人類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某些遠古時代的遺蹟得以保全。這些巨型圖案被統稱為「納斯卡巨畫」,最耐熱尋味的圖形莫過於長達46米的蜘蛛圖形,許多考古學家為之痴迷,寄希望找尋到巨畫下面埋藏的秘密。之所以考古學家認為這幅巨畫下面隱藏著秘密,那是因為圖形中的蜘蛛並非產於納斯卡當地,當地是根本沒有這種蜘蛛的,這是一隻十分罕見的節腹目蜘蛛,它生活在亞馬遜河流最偏遠、最神秘的雨林中。
  • 納斯卡線條:50000米的巨畫,可能是外星人的傑作!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納斯卡線——外星人造訪地球最有力的證據。 在古代,這裡曾經住著一個叫做納斯卡的古代文明,在他們之後,這裡變成了人跡罕至的地方,如果這是人造的,那麼只有可能是這些人做出來的,可是一個古代文明要如何讓做出這樣巨大卻精準的畫作呢? 即使到了現在,我們的科技發展壯大,有了飛機,可是單單靠飛機也是不行的。
  • 每一個企業品牌都需要一幅屬於自己的「納斯卡巨畫」
    【關注悅工場·團建更精彩】一個項目就可以讓企業員工深度理解公司的企業文化,不需要企業創始人大費周章地講解培訓;從項目前期的圖案設計到項目執行,個人操作了很多場納斯卡巨畫項目,這個項目非常適合大型企業團隊的團建
  • 俄科學家欲解「納斯卡」巨畫謎團的困擾(圖)
    納斯卡文化以其荒原巨畫聞名於世,在方圓500平方公裡的荒原上,石子鋪成了巨大的線條、幾何圖形、動物和植物的形象,其中最大的圖形佔地達5平方公裡,然而只有在至少300米的高空才能看見這些巨畫的全貌。神秘的納斯卡文化遺址吸引了眾多考古學家,多位秘魯和外國學者已在這一地區進行了幾十年的考古工作。
  • 神秘納斯卡巨畫又添新發現,嗜血文明離奇消失,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陸續發現的納斯卡巨畫一共有數百個圖案,面積達450平方公裡,線條總長度達1300公裡,最大一個跨度達370米,其它的如蜂鳥長93米,禿鷹長134米,猴子93X58米,蜘蛛47米等。古代太空人造的?柯索和專門研究納斯卡巨畫的德國數學家瑪麗亞·裡奇(Maria Reiche)認為,這些圖形是與天文學和宇宙學相關的文化,圖案標誌著不同的太陽周期,線條代表了星球的運動,而動物圖形則代表了星座。線條畫如何製造的?
  • 這些巨畫 可能是永遠的謎團
    納斯卡巨畫依然是地理學的一個謎。納斯卡巨畫(Nazca Lines),也叫做納斯卡線條,是一組蝕刻在地面上的巨大的地形文字或圖案,位於秘魯首都利馬以南約250英裡的納斯卡沙漠上。1939年,當一名從納斯卡巨畫頭頂飛過的飛行員注意到這些令人驚嘆的地理符號時,這些巨畫才被發現。這些巨畫描繪了各種植物、動物和形狀,距今已經有2000年的歷史,在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納斯卡巨畫只有從空中觀看才能辨識,因為它們的尺寸巨大,儘管研究了80多年,這些地理符號對研究人員來說仍然是一個謎。
  • 神秘巨畫究竟作何用途?世上最大的天書!納斯卡線條試解密
    對於如此巨大的圖案,人們無法解釋,於是就用「納斯卡線條」來給它命名,也有人稱之為「納斯卡巨畫」。在遼闊的荒漠上,這些網狀線條大多交匯成飛禽走獸的巨型圖案。根據科學家鑑定,它們出現於約公元1世紀。在這些千奇百怪的圖案中,有一幅著名的蜘蛛圖。它由一條單線構成,是一隻長達45.7米的巨大蜘蛛。
  • 秘魯的納斯卡平原新發現貓咪圖案,關於這些神秘巨畫的謎團更多了
    雖然當地人認為是數千年前生活在此的古納斯卡人製作的,但一些圖案中的動物非常罕見甚至並沒有生活在美洲,同時許多較寬的直線條被認為是「飛機」的跑道,而且大多數巨畫需要到高空才能看到全貌,雖然並不清楚兩千年前的人是怎麼製作出來的,但其目的肯定不是展示給地上的人看,而是專門製作給空中的人甚至太空中看的,尤其一處山坡上人形圖案分明就是身穿太空衣的樣子,而舉起的右手似乎在向空中的人打招呼
  • 納斯卡「光之洞」之謎
    橫穿平地與群山的平面符號群延伸3千米排列整齊的5200個洞穴說起納斯卡,人們首先想起的應該是蜘蛛(全長46千米)和蜂鳥(全長96千米)之類的納斯卡巨畫吧。但是,僅是這些匪夷所思的事,還不足以體現納斯卡高原的神秘。
  • 納斯卡部落長達九十米的巨畫,謎底已隨同繪製者一起埋入地下
    納斯卡部落長達九十米的巨畫,謎底已隨同繪製者一起埋入地下正當考古學家在地面大踏步邁進時,航空攝影對於考古又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他從空中細細地考察了這片平原,然後稱自己發現了「世界最大的天文學書籍」納斯卡位於秘魯南部一片荒涼的平原。在這片荒原上,卵石砌成的線條縱橫其間,勾畫出巨大的鳥獸和幾何圖形。它們有的相互平行,有的交織在一起,或呈放射狀,筆直延伸數公裡;或呈鳥、魚、鷹、姍蜴、蜘蛛和猴子等動物形狀;或呈螺旋形、梯形、和三角形等不可思議的幾何圖案。由於這些圖案非常巨大,以至於人們在地面上根本無法察覺到它們是一幅幅地上巨畫。
  • 納斯卡團隊巨畫團建
    納斯卡團隊巨畫團建活,是通過團隊的共同努力完成一幅具有企業文化代表意義的圖畫,用視覺的感觀直接呈現在面前,提升企業員工的企業歸宿感,同時,在前期製作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