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納斯卡高原,不僅有納斯卡巨畫群,還殘留著約5200個「光之洞」。古代的秘魯人就是利用這樣巨大的標誌和信息與外星人取得聯繫的嗎?這些古代宇宙的遺產,或許現在還在納斯卡荒原上等待著曾經的主人——外星人。】
橫穿平地與群山的平面符號群
延伸3千米排列整齊的5200個洞穴
說起納斯卡,人們首先想起的應該是蜘蛛(全長46千米)和蜂鳥(全長96千米)之類的納斯卡巨畫吧。但是,僅是這些匪夷所思的事,還不足以體現納斯卡高原的神秘。
山頂的一部分像被平整切開的帕爾帕山
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殘留下來的文獻,記載著有關從公元前500年到西曆500年之間完成的納斯卡巨畫的最古老的文獻。不過,這本文獻最先記載的只是關於「連綿不絕的長線條以放射狀延伸」這樣的內容。
直到1930年代,人們利用飛機從上空俯瞰納斯卡巨畫才得以看清它的全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明朗的,是跨越無數山巒和巨大丘陵而描繪出來的巨大幾何圖形,以及像上半部分被切掉的帕爾帕山那樣的形狀。
傳說從天空中飛來的神。畫中,阿努那奇神正在驅使人類開採黃金。
據研究這一地區歷史的曼努埃爾·卡塞雷斯說,從以前開始,帕爾帕山的周邊地區就是目擊UFO事件的高發地區。在歷史遺蹟裡,目擊UFO的事情並不稀奇,連英國的斯通亨治巨石欄和埃及的吉薩金字塔也是如此。因為,古代遺蹟是古代地球人與外星生命體接觸的這一說法根植於人們的觀念裡。
5200個洞穴是光斑通訊器嗎?
納斯卡高原的「霍爾斯的樂隊」
在距離納斯卡160千米的皮斯科山谷有一個叫做「霍爾斯的樂隊」的構造。該構造沿著山谷的地表,在超過3千米的長度上,蔓延著5200個同樣大小的洞穴。
這個構造是從空中被初次看到全貌。現今知道的這8個排列的洞穴,有可能是像霓虹燈一樣面向夜空發出訊號的通訊器。但是,皮斯科山谷的古代民族選擇這個「霍爾斯的樂隊」來交流,到底是為什麼呢?
古代宇宙飛行士說的泰鬥埃裡希·馮·丹尼肯,對納斯卡巨畫、「霍爾斯的樂隊」及阿努那奇傳說之間的聯繫進行了有力的假設。阿努那奇傳說裡記述著從天空中降臨的眾神,創造了人類使其奴隸化,並為其挖掘黃金之類的故事。而現實中,秘魯目前的黃金含量在世界排名第五。
遠古時期來訪地球的神明們為什麼也需要黃金呢?是因為黃金是他們製造宇宙飛船必要的東西嗎?黃金是作為人造衛星的絕熱材料被使用的,在宇宙航空學裡,金子不只是象徵性的東西,而是作為實用品被重用。
穿過帕爾帕山的傾斜面,描畫出的納斯卡線條。
納斯卡巨畫極有可能是地球人與神明們用來交流的工具。皮斯科山谷與地面距離有160千米,但是這個類似山谷地標的圖案無論怎樣都要從上空(或者說是宇宙空間比較好)才看得到。
Marcahuasi和納斯卡是為了神明而建造的博物館?
距離納斯卡高原500千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個叫做「Marcahuasi」的遺蹟。或許不應該叫遺蹟,因為在這一帶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自然形成的東西。
進入1950年代,人們通過一個名叫「石頭森林」的構造群,開始細緻全面地研究「Marcahuasi」高原。
高原上,到處散布著數百個以上各式各樣的人形外表的巨大巖石,和有著駱駝、獅子、禿鷹等各種動物形狀的巖石。
納斯卡巨畫的圖案多表現為生活在當地的動物,例如猿猴、駱駝和蜂鳥等。
巖石的散布位置也隨著傳說的普及,被猜想或許是故意為之。因為,「Marcahuasi」被認為是納斯卡巨畫的立體版本。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集聚在一個地方,這難道不是表示作為生物圈中的一環的意義嗎?而且,製造這個生物圈的,或許就是指使人類去挖掘黃金的「神」。
距離納斯卡500千米的「Marcahuasi」,以「人形巖石」為主,以及類動物的巖石居多。宛如納斯卡巨畫立體版的歷史資料。
當然,至今為止,不管是納斯卡巨畫還是「石頭森林」的石像群都回答不了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