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漢墓群星象圖刻升仙願望 險被當柴燒(圖)

2020-12-07 中國新聞網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最近非常火爆,裡面的男主角來自遙遠的外星球,一舉一動既神秘又古典,讓追劇的人慾罷不能,由此還引發了一股「天文熱」,甚至有鐵桿「粉絲」用星象圖來測算,到底主角來自天上的哪顆星。其實,這樣的「星星熱」古已有之,距今2000多年前我國西漢時期就有人關注星象變化並詳細記錄下來。盱眙縣檔案館提供的檔案資料顯示,世界上最早的木刻星象圖是從盱眙東陽漢墓群中發現的。這件珍貴文物目前就收藏在南京博物院中,它比之前世界公認最早的耶路撒冷彗星圖還早了110多年,被定名為「盱眙星象圖」,屬國家一級文物。

  故事始於40年前……

  村民挖渠,挖出一個古墓群

  檔案資料中交代了星象圖發現那年發生在盱眙的情況。

  1974年8月的一天,盱眙縣東陽公社東陽大隊立新小隊的幾位社員,一大早就起來集體進行清修水利,準備在廟塘附近開挖一道灌溉水渠。

  說到廟塘,當地人也稱為棺材灘,又名廟塘東大灘,這是一處大土墩。當時,它還是安徽省天長市的土地,因地理位置十分接近東陽大隊立新小隊,從方便水利灌溉的角度出發,兩地進行了置換。全大隊勞力當年都上河工做引水乾渠,將附近安樂水庫的水引到大隊作為灌溉用水。

  廟塘這裡的土質與周邊其他地方完全不同,早上7點多,社員在挖土做渠埂時感覺異樣,挖了3鍬深約60cm,就發現有方土塊人為加工過的痕跡十分明顯,大都為夯土或軋過土塊。

  當時他們沒有多想,繼續挖了下去,發現情況更不尋常:繼續向下挖了3cm左右,挖到幾塊腐朽的長木板。聯想到此前曾在附近挖出過古墓,很快就有人聯想到這裡可能是古墓群。於是,大家停下了手中的活,你一言我一語,商量決定先向公社匯報。

  隨後而來的事情誰都想不到,發現古墓的傳言見風就走,附近一些村民得知情況後紛紛趕來。因為當時文物保護觀念淡薄,一擁而上進行任意開挖,不少人挖到陪葬品後帶回了家中。

  據當時的知情人講述,挖到棺材板材質好的就出售,賣給安徽省天長縣大東公社用於蓋禮堂;短的打門窗,長的做梁棒,還有的被當地人打板車,做凳子、桌子等家具;壞的爛的及有畫紋的大都被百姓作為不可再利用的廢料當成燒鍋的柴火。

  棺內出土的陶器被老百姓當廢物亂扔、亂損,大家感興趣的是銅器,一面銅鏡可以換2包香菸,一個銅壺可以賣2元錢,被貨郎換去的出土文物數量頗多。

  曾任盱眙博物館館長的秦世之至今還記得當時的紛亂情景。他介紹,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東陽公社境內盜墓猖獗,一些不法分子肆意偷盜西漢古墓寶藏。1974年8月在大雲山南側東陽公社東陽大隊立新生產隊,在廟塘修建灌溉水渠時曾發現一西漢土坑木槨墓,系兩人合葬墓,該墓葬位於東陽古城遺址外的東南距古城牆約200米。當時很多農民將古墓上的頂板、蓋板、木廓拿回家,有的準備打家具,有的準備作燒鍋柴火。

  秦世之當時作為縣文化館的工作人員親臨現場,一方面報告縣裡領導,請公安機關介入,打擊盜墓分子並上報南京博物院;一方面組織尋找搶收文物,把一塊塊有精美雕刻的圖紋的棺木板,從百姓家的鍋灶旁邊搶收回來。

  記者在盱眙縣馬壩鎮東陽村見到了56歲的村民萬從華,他當時參加了木刻星象圖的挖掘,他的話印證了秦世之的說法。

  據他介紹,當時百姓任意挖掘古墓一時無人追責,直到一件古銅壺的出土,引發出糾紛後才被重視。1974年8月底,社員們挖到3個大墓,以一個雙人棺大墓為中心,西南角及東北角各一個小墓,棺材頭向排列一致。在挖掘大墓棺蓋板時,有一日正值午飯期間,現場只留下生產隊張婆婆看管。立新生產隊記工員朱學章趁這會兒來到現場,本想尋一枚銅鏡換一包香菸抽抽,可惜沒找到。他不甘心,就在墓坑內尋找,終於發現了一件銅壺,於是取出到旁邊的廟塘洗拭。去銅鏽後,古銅壺亮光閃閃,煥發出往日的光彩,看管現場的老婆婆誤認為是金壺,遂與朱學章發生矛盾,阻止他拿走。雙方矛盾升級後消息被傳到公社,公社安排工作人員到現場察看,叫停了擅自盜墓行為,並上報縣文化館。由於當時博物館未成立,文化館長秦世之等人覺得事情重大,立即上報縣革委會文教局,並請南京博物院考古隊來現場考察。

  星象圖記錄了什麼?

  木刻星象圖差點被當柴火燒了

  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最重要的是刻下了彗星運行圖

  在東陽廟塘共尋找到兩座古墓,被盱眙縣博物館定名為廟塘古墓群,屬於漢代墓群,位於秦漢東陽城遺址和大雲山江都王劉非墓群南側。後來由南京博物院組織人員進場挖掘,陪葬品被省、縣博物館收藏,棺蓋板等從村民家收回來後,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秦世之當時也沒意識到,他們從村民家及時回收來棺蓋板等木材,無意中將世界最早的木刻星象圖挽救了下來。

  那些棺木中有一組木刻畫,畫面包括星象圖、泗水撈鼎圖、舞樂雜技圖等內容。兩塊星象圖是縱向放置在棺蓋上的。一塊長188 釐米、寬45.3釐米、厚3.5釐米,左方刻有圓日與金烏,金烏的頭尾在圓日的兩邊,上首和右首分布9個小日,左上一人奔跑,推測應為古代傳說中的「后羿射九日」。右方刻有圓月,月中有蟾蜍、白兔和半弧形線條,下有一人,將畫面連貫起來賞析,大約就是傳說中的「嫦娥奔月」。圓月後面分布七顆星辰,其中三顆連成直線,另四顆斜角排列。日月之間有三條魚形圖案。

  另一塊星象圖,長188釐米,寬28.2釐米,厚3釐米。主體是兩條帶翼的飛龍。左方排列三顆星,以線條連接成三角形;右方亦有高低參差的三顆星辰。該畫面表現了眾多星辰和天象,更以圖象形式標示了觀察者所見到的月亮、慧星、太陽、諸星宿與銀河等天體的運動關係,特別是描繪了慧星運行圖象,為其它古星象圖所不及。

  據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員考證,上述星象圖與漢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一顆彗星的記錄大致吻合,從而斷定其為彗星運行圖,運行軌跡由東向西。圖上彗星尾部被月遮掩一部分,說明當時中國已有人發現彗星比月亮更為遙遠,該圖揭示了中國古代豐富的天象觀測成果。在此之前世人公認公元66年的耶魯撒冷彗星圖為最早者,而盱眙東陽出土的木刻星象圖比它還要早110年。

  38年後又有新發現

  新出土的星象圖刻畫升仙願望

  時光飛逝,30多年後,東陽考古又有新發現。2011年10月至11月,江蘇省金馬高速(金湖縣至盱眙縣馬壩鎮)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發現了大量古代墓葬,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與盱眙縣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金馬高速(東陽段)施工過程中涉及的古代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至2012年11月野外發掘基本結束,共計清理墓葬196座,包括漢代墓葬176座、南北朝至唐宋墓葬20座。本次發掘的漢代墓葬皆位於東陽城城址外部區域,與廟塘古墓群一樣均屬東陽漢墓群的一部分。墓葬大多保存較好,未遭盜擾,出土了包括銅器、鐵器、漆器、玉器、石器、琉璃器、陶器等各類葬品2000餘件,收穫較大。

  在一座西漢夫妻合葬墓中,考古人員又發現了一幅刻在槨板上的星象圖,這是時隔38年在江蘇盱眙東陽地區第二次發現木刻星象圖。星象圖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兩隻鳳鳥穿梭迴環,象徵著引領靈魂到仙界,另一部分則是北鬥七星等星象,其中一隻鳥腹內有一圓形,似乎是太陽的形象。據介紹,星象圖代表一種升仙的願望。因為槨板有破損,這幅星象圖已被南京博物院帶回進行深入研究。

  南京博物院有關人士表示,東陽漢墓群是繼大雲山西漢江都王陵之後,江蘇省漢代考古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意義重大。墓葬中出土了一批漢代文物珍品,如玉石項鍊、木刻星象圖、漆紗面罩等,為進一步了解漢代物質文化提供了全新信息,同時也為東陽城遺址研究開闢了新的視野,在諸如地理信息採集、城市發展變遷等課題研究方面推動意義極大。

相關焦點

  • 中國西漢時研究星象:"盱眙星象圖"記錄彗星軌跡
    其實,這樣的「星星熱」古已有之,距今2000多年前我國西漢時期就有人關注星象變化並詳細記錄下來。盱眙縣檔案館提供的檔案資料顯示,世界上最早的木刻星象圖是從盱眙東陽漢墓群中發現的。這件珍貴文物目前就收藏在南京博物院中,它比之前世界公認最早的耶路撒冷彗星圖還早了110多年,被定名為「盱眙星象圖」,屬國家一級文物。
  • 2000多年前咱先祖就研究星星 「盱眙星象圖」記下漢代彗星軌跡
    原標題:2000多年前咱先祖就研究星星 「盱眙星象圖」記下漢代彗星軌跡   中國江蘇網3月3日訊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最近非常火爆,裡面的男主角來自遙遠的外星球,一舉一動既神秘又古典,讓追劇的人慾罷不能,由此還引發了一股「天文熱」,甚至有鐵桿「粉絲」用星象圖來測算,到底主角來自天上的哪顆星
  • 為何在古代中外方文明當中,都會在墓室裡繪製星象圖?
    我們順著中國歷史往下走一遍,然後順帶的提一下其他文明的墓室星象圖。蚌塑龍虎墓1987年出土的公元前4500年位於濮陽西水坡45號墓的濮陽蚌塑天文圖相傳是中國最早的星象圖,這個墓室蚌塑龍虎,墓主居中,東方有龍,西方有虎,有人猜測是伏羲來著。
  • 靖邊漢墓發現最完整二十八星宿圖
    核心提示: 3月28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工作者在對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墓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天文星象圖,這是中國考古迄今為止首次發現大量包含星形、星數、圖像、題名四要素的漢代天文圖。
  • 陝北發現我國首幅四要素齊備的二十八星宿天文星象圖
    西安新聞網訊 記者昨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一幅出土於陝北漢墓中的星象圖成為我國首次發現的四要素齊備的二十八星宿天文星象圖。為了便於觀象、授時、佔星,古代中國人把廣袤的星空劃分為28個星區,即所謂的二十八星宿。
  • 主要靠熬,燒炭燒煤燒柴取暖都是妄想
    圖:乾隆帝寫字像軸燒不起煤煤進入日常生活,始見於北宋的東京汴梁,當時稱為「石炭」。不過,底層民眾是用不起的。燒不起柴普通民眾燒不起炭,也燒不起煤,在寒冷的冬天,能夠用來取暖的,就只剩下木柴、秸稈和雜草這些「薪柴」了。遺憾的是,薪柴雖然是很低端的取暖燃料,但缺少柴薪卻是古人的生活常態。
  • 知識、傳說與製作:陝西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墓星象圖的幾個問題
    靖邊楊橋畔渠樹壕新莽至東漢早期墓 (同前,第48頁) 值得注意的是,製作者既然已將牽牛、織女形象繪製於北宮星宿中,又根據牽牛、織女的傳說將銀河也錯繪於二者之間,為我們理解這幅星象圖造成了一定的麻煩(後詳)。同樣的現象也存在於上述楊橋畔發現的另一座漢墓星象圖中。
  • 絲綢品、文房四寶、星象圖……
    在已經揭開的棺木蓋上,考古人員發現一幅複雜而細密的星象圖。棺木上畫星象圖,漢墓中曾有發現,宋墓卻較為罕見。值得一提是,這位永陽太守去死的1246年,曾出現彗星天象。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告訴記者,描繪這麼精緻的星象圖,還是比較少見的,這個墓葬是景定5年,景定5年的秋天曾有彗星出現,天空有一些異象,墓主人把自己的棺蓋描繪星象紋,是不是跟當年的彗星天象有關聯,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 品柴燒之美,探索臺灣最古老的水裡蛇窯
    蛇 窯採用柴燒式,因為窯身很長,除了從窯首的燃燒室投薪,燃燒3天3夜以後,再從兩側投新孔投入木柴,使窯內溫度達到攝氏1200度。每 次燒窯約耗費一萬公斤木柴。早期燒窯產品為一般日常生活用的碗,盤,罐甕缸等陶器。目前為保護傳統,保持3個月燒窯一次,平均每年燒窯4-6次。1、什麼是柴燒?
  • 柴燒油滴建盞燒成難度的解讀!
    ▲鄭滲添手作·柴燒油滴建盞①建窯油滴使用含鐵量高達5-10%左右的黑坯,儘管坯中含有較粗顆粒石英,但坯體仍經受不住1300攝氏度之上高溫,產品極易變形或起泡,現代有些人使用白坯,雖然不易產生缺陷,但斑點效果不佳。建盞中有些坯的外觀呈褐色,是由於窯中後期氧化所致,坯內部還是黑的。
  • 唐朝道姑邊洞玄當眾升仙,唐玄宗睹其芳容,令人刻碑紀念
    賣藥翁回答說:「是大還丹,服下後可以長生不老,白日升仙。」眾道士聞言,都以為賣藥翁在開玩笑。賣藥翁面目黝黑,身體枯瘦如柴,彎腰駝背,眾道士因此笑著說:「既然大還丹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白日升仙,那你為何如此憔悴,不為自己著想呢?」賣藥翁回答說:「我的大還丹剛剛煉成,應該度人升仙,立下功德。
  • 被大家叫做「鐵包金」,有很高的觀賞效果,過去拿來當柴燒
    以前農村地區,自然不可能有什麼煤氣和天然氣,想要有足夠的柴火,就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到深山裡砍柴,不少在農村出生的孩子,都有握柴刀的習慣,對於可以拿來燒的各種柴火,是了解的一清二楚,而在當時,鐵包金就是一種經常拿來當柴燒的植物,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扼腕嘆息,真是埋沒了鐵包金這種珍貴的植物。
  • 《蠱婆》墓室西區星象圖怎麼解 墓室西區星象圖破解教程
    導 讀 《蠱婆》謎題圖文攻略-墓室西區星象圖: 墓室西區也有一個星象謎題,解開此星象謎題需要兩個道具 藍色異形寶石和綠色異形寶石 綠色異形寶石可在西閣樓擊敗
  • 英政府擬收緊規管家用燒柴 欲緩解空氣汙染問題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東網」5月23日報導,為了應對環境汙染問題,英國政府擬立法收緊規管家用燒柴,只準商家出售更清潔的燃料和柴爐用於保暖,並規定地方政府有更大的權力限制燒柴取暖和制定「無燒柴日」。據報導,目前英國仍有7.5%的家庭使用燒柴來取暖。此外,英國政府的這一新規定也針對農牧業,要求農民投用新設備和新措施以減少氨氣排放,政府將會對農民提供財務支持。(實習編輯:周思敏 審核:田瑞哲)
  • 風聲雨聲燒柴聲,聲聲入耳又助眠
    近日,黑龍江省五常市一位72歲的農村奶奶在淘寶直播平臺上,直播燒柴火給網友聽,很多人紛紛表示「好舒服的聲音啊」、「很解壓」、「腦子裡不僅有畫面,甚至還有溫暖味道」......(圖源:新晚報)有人說對燒柴聲的喜歡也許是刻在基因裡的,因為它能讓人聯想到熟食、溫暖與安全。
  • 近山不可枉燒柴,近河不可枉用水,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
    古人曾說「近山不可枉燒柴,近河不可枉用水」,就是告訴我們,要懂得勤儉節約,哪怕你資源在豐富,也有用盡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去浪費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禮物。近山不可枉燒柴,近水不可枉用水。這句淺顯易懂的話就是最好的詮釋了地球對於人類的給予。所以人類也要取之思盡,用之思絕。人類不能孤立地生活在地球上,人類需要自然界的每種生命互相依賴,互相牽制。但是現在日趨惡劣的環境權是人類一手造成的。所以,作為人類,我們有義務彌補過錯和保護自然環境。在維護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上,人類走過彎路。我們曾一度以為認為要以徵服和挑戰自我為榮。
  • 試圖解開星象圖之謎
    本報訊(臨安記者站 管光前 方向東 通訊員 章國華)昨日,在位於吳山腳下的杭州歷史博物館,央視四套《走進中國》欄目將鏡頭投向吳越國國王錢鏐之父錢寬的仿製墓穴,他們要揭開錢氏家族墓穹頂上的星象圖之謎。
  • 【老家】四大特色,告訴你東陽上盧餛飩美味的秘密
    早聽說盧秀明一家三代都是幹這個行當的,曾經在東陽市首屆傳統美食節現場烹調比賽中拿過大獎,如今掌勺的兩人分別是第二代的秀明妻和第三代的兒媳婦。為了親自目睹餛飩的現場制燒,我邊要了一碗餛飩,邊和她倆攀談起來。秀明妻和其媳婦都十分健談,加上彼此又熟絡,當了解我的來意後,話匣子便旋即打開。
  • 大隱隱於市,杭州這座孔廟居然藏有世界最早的石刻星象圖
    東區為碑林,典型的江南園林式庭院,水庭位於整個庭院中心,石經閣、星象館、文昌閣等建築在假山池水間層次錯落,曲折綿長的迴廊將它們有機地串聯在一起,迴廊中為各類碑刻。前面兩進的欞星門忘了拍照,直接進去了。過了第二進欞星門,遠遠的就看見正前方的大成殿了,這就是孔廟的核心建築了。東面的廂房裡面是一些文物展覽,主要是古代科舉制度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