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咱先祖就研究星星 「盱眙星象圖」記下漢代彗星軌跡

2020-12-06 東方網

原標題:2000多年前咱先祖就研究星星 「盱眙星象圖」記下漢代彗星軌跡

  中國江蘇網3月3日訊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最近非常火爆,裡面的男主角來自遙遠的外星球,一舉一動既神秘又古典,讓追劇的人慾罷不能,由此還引發了一股「天文熱」,甚至有鐵桿「粉絲」用星象圖來測算,到底主角來自天上的哪顆星。其實,這樣的「星星熱」古已有之,距今2000多年前我國西漢時期就有人關注星象變化並詳細記錄下來。盱眙縣檔案館提供的檔案資料顯示,世界上最早的木刻星象圖是從盱眙東陽漢墓群中發現的。這件珍貴文物目前就收藏在南京博物院中,它比之前世界公認最早的耶路撒冷彗星圖還早了110多年,被定名為「盱眙星象圖」,屬國家一級文物。

  故事始於40年前……

  村民挖渠,挖出一個古墓群

  檔案資料中交代了星象圖發現那年發生在盱眙的情況。

  1974年8月的一天,盱眙縣東陽公社東陽大隊立新小隊的幾位社員,一大早就起來集體進行清修水利,準備在廟塘附近開挖一道灌溉水渠。

  說到廟塘,當地人也稱為棺材灘,又名廟塘東大灘,這是一處大土墩。當時,它還是安徽省天長市的土地,因地理位置十分接近東陽大隊立新小隊,從方便水利灌溉的角度出發,兩地進行了置換。全大隊勞力當年都上河工做引水乾渠,將附近安樂水庫的水引到大隊作為灌溉用水。

  廟塘這裡的土質與周邊其他地方完全不同,早上7點多,社員在挖土做渠埂時感覺異樣,挖了3鍬深約60cm,就發現有方土塊人為加工過的痕跡十分明顯,大都為夯土或軋過土塊。

  當時他們沒有多想,繼續挖了下去,發現情況更不尋常:繼續向下挖了3cm左右,挖到幾塊腐朽的長木板。聯想到此前曾在附近挖出過古墓,很快就有人聯想到這裡可能是古墓群。於是,大家停下了手中的活,你一言我一語,商量決定先向公社匯報。

  隨後而來的事情誰都想不到,發現古墓的傳言見風就走,附近一些村民得知情況後紛紛趕來。因為當時文物保護觀念淡薄,一擁而上進行任意開挖,不少人挖到陪葬品後帶回了家中。

  據當時的知情人講述,挖到棺材板材質好的就出售,賣給安徽省天長縣大東公社用於蓋禮堂;短的打門窗,長的做梁棒,還有的被當地人打板車,做凳子、桌子等家具;壞的爛的及有畫紋的大都被百姓作為不可再利用的廢料當成燒鍋的柴火。

  棺內出土的陶器被老百姓當廢物亂扔、亂損,大家感興趣的是銅器,一面銅鏡可以換2包香菸,一個銅壺可以賣2元錢,被貨郎換去的出土文物數量頗多。

  曾任盱眙博物館館長的秦世之至今還記得當時的紛亂情景。他介紹,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東陽公社境內盜墓猖獗,一些不法分子肆意偷盜西漢古墓寶藏。1974年8月在大雲山南側東陽公社東陽大隊立新生產隊,在廟塘修建灌溉水渠時曾發現一西漢土坑木槨墓,系兩人合葬墓,該墓葬位於東陽古城遺址外的東南距古城牆約200米。當時很多農民將古墓上的頂板、蓋板、木廓拿回家,有的準備打家具,有的準備作燒鍋柴火。

  秦世之當時作為縣文化館的工作人員親臨現場,一方面報告縣裡領導,請公安機關介入,打擊盜墓分子並上報南京博物院;一方面組織尋找搶收文物,把一塊塊有精美雕刻的圖紋的棺木板,從百姓家的鍋灶旁邊搶收回來。

  記者在盱眙縣馬壩鎮東陽村見到了56歲的村民萬從華,他當時參加了木刻星象圖的挖掘,他的話印證了秦世之的說法。

  據他介紹,當時百姓任意挖掘古墓一時無人追責,直到一件古銅壺的出土,引發出糾紛後才被重視。1974年8月底,社員們挖到3個大墓,以一個雙人棺大墓為中心,西南角及東北角各一個小墓,棺材頭向排列一致。在挖掘大墓棺蓋板時,有一日正值午飯期間,現場只留下生產隊張婆婆看管。立新生產隊記工員朱學章趁這會兒來到現場,本想尋一枚銅鏡換一包香菸抽抽,可惜沒找到。他不甘心,就在墓坑內尋找,終於發現了一件銅壺,於是取出到旁邊的廟塘洗拭。去銅鏽後,古銅壺亮光閃閃,煥發出往日的光彩,看管現場的老婆婆誤認為是金壺,遂與朱學章發生矛盾,阻止他拿走。雙方矛盾升級後消息被傳到公社,公社安排工作人員到現場察看,叫停了擅自盜墓行為,並上報縣文化館。由於當時博物館未成立,文化館長秦世之等人覺得事情重大,立即上報縣革委會文教局,並請南京博物院考古隊來現場考察。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中國西漢時研究星象:"盱眙星象圖"記錄彗星軌跡
    ,將世界最早彗星圖記錄往前推了110多年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最近非常火爆,裡面的男主角來自遙遠的外星球,一舉一動既神秘又古典,讓追劇的人慾罷不能,由此還引發了一股「天文熱」,甚至有鐵桿「粉絲」用星象圖來測算,到底主角來自天上的哪顆星。
  • 東陽漢墓群星象圖刻升仙願望 險被當柴燒(圖)
    其實,這樣的「星星熱」古已有之,距今2000多年前我國西漢時期就有人關注星象變化並詳細記錄下來。盱眙縣檔案館提供的檔案資料顯示,世界上最早的木刻星象圖是從盱眙東陽漢墓群中發現的。這件珍貴文物目前就收藏在南京博物院中,它比之前世界公認最早的耶路撒冷彗星圖還早了110多年,被定名為「盱眙星象圖」,屬國家一級文物。
  • 陝北發現我國首幅四要素齊備的二十八星宿天文星象圖
    西安新聞網訊 記者昨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一幅出土於陝北漢墓中的星象圖成為我國首次發現的四要素齊備的二十八星宿天文星象圖。為了便於觀象、授時、佔星,古代中國人把廣袤的星空劃分為28個星區,即所謂的二十八星宿。
  • (私貨持續預售中)星譯社2021星星與我星象手帳本
    星象手帳本    定價:66元包郵  名稱:星譯社2021星星與我星象手帳本套裝  顏色:盒子:漸變色,本子:鐳射幻彩  硬盒  B6本:18.7x13.2x1.8cm 皮面磁性鎖扣  A6本:13.8x10x0.5cm 皮面上下翻頁    星譯社2021星星與我星象手帳本套裝
  • 敦煌星象圖 精確超過想像
    莫高窟第61窟甬道的壁畫上,繪有生動的九曜、二十八星宿星官圖   最近,一幅由1300年前中國天文學家繪製的敦煌星象圖在倫敦大英圖書館展出。英國學者研究認為,這幅星圖的繪製時間並非此前西方學界普遍認可的公元940年,而是649年至684年。  其實,早在1983年,我國學者已經得出星圖可能抄繪於公元705年左右的推斷。
  • 首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在江蘇盱眙天泉湖舉辦
    盱眙縣委書記梁三元首先代表盱眙縣委縣政府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近年來,盱眙縣委縣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理念,充分利用盱眙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名揚海內外的盱眙龍蝦,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明確把鐵山寺·天泉湖作為盱眙旅遊發展的兩個核心之一,繪就了「養心鐵山寺,仰星天泉湖」的美好藍圖,傾力打造出了「夢中的星空度假天堂」。
  • 少見天文星象圖大花錢識讀
    從史籍上看,中國古代的天文星象觀察,對於太陽、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恆星,以及日食、月食、太陽黑子、流星雨等特殊天象,都有著豐富的記載,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古代天文觀測成果在民俗花錢上也有所體現。 下面介紹一枚天文星象圖大花錢,明清時期鑄品,直徑80毫米。
  • 試圖解開星象圖之謎
    本報訊(臨安記者站 管光前 方向東 通訊員 章國華)昨日,在位於吳山腳下的杭州歷史博物館,央視四套《走進中國》欄目將鏡頭投向吳越國國王錢鏐之父錢寬的仿製墓穴,他們要揭開錢氏家族墓穹頂上的星象圖之謎。
  • 來自星星的英語:從天文星象中學英語
    書的名字是《來自星星的英語》,內容別出心裁,在不到300頁的篇幅中,把英語詞彙語源、天文科普知識、星象星座文化融合在一起,通過早期科學發展歷程和歐洲人文歷史講解了英語詞彙和天文學的淵源,從亞里斯多德說到了哈利波特和聖鬥士動漫。書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關於黃道十二星座,如果單憑這點判斷,讀者們可能會產生另一個誤解。
  • 天空中星星有多少?說說星空分野與天人感應
    到漢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加之董仲舒「天人感應」的學說,把日月星辰的運行顯現,與江山社稷諸多事物相應兆。由此司天觀星,成為給予封建朝代抉擇軍國大事的支持。這裡面肯定存在一些迷信色彩,這個無從否認;但經過千百年來持續不斷地對星象觀測,一些特例和存疑的,自然會被淘汰;這或許可以說明,能被記載並流傳下來的,自然有其內在規律的合理性。
  • 知識、傳說與製作:陝西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墓星象圖的幾個問題
    一、三垣、北鬥與伏羲、女媧 該星象圖中特別重要的是繪有許多中宮星象,在目前所見漢代星象圖中十分罕見而最為豐富,尤其值得注意。(圖一)特別是其中出現了目前所見最早的三垣星象,段毅、武家璧二位先生的研究中已經注意到這一問題,辨認出太微和天市二垣(關於天市垣的辨認筆者有不同意見,後詳),認為紫微垣未出現,壁畫中以北鬥代表中宮,構成三垣的雛形。筆者則認為,壁畫上其實已經出現了完整的三垣星象。
  • 四川的漢代磚室墓群,排列如北鬥七星,為什麼古人要修建天文墳?
    青白江環繞其間、七座土丘猶如七顆星星嵌在這片平疇肥沃的土地上。它們分布在東西長約700米、南北寬400米的範圍內,每座土丘高約3米,直徑約50米,排列宛如天上的北鬥七星,當地人稱之為「七星墩」。更有趣的是,距此約10公裡的該縣柏水鄉金花村也有一處分布亦如北鬥七星而被稱為「七星伴月」的土丘群。兩處土丘群到底是什麼東西?什麼時候有的?又何時被稱為「七星墩」和「七星伴月」的?
  • 絲綢品、文房四寶、星象圖……
    在已經揭開的棺木蓋上,考古人員發現一幅複雜而細密的星象圖。棺木上畫星象圖,漢墓中曾有發現,宋墓卻較為罕見。值得一提是,這位永陽太守去死的1246年,曾出現彗星天象。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告訴記者,描繪這麼精緻的星象圖,還是比較少見的,這個墓葬是景定5年,景定5年的秋天曾有彗星出現,天空有一些異象,墓主人把自己的棺蓋描繪星象紋,是不是跟當年的彗星天象有關聯,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 天上有30多顆星星與浙江有關 給小行星命名有啥規則
    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姚貝娜」星。據不完全統計,以浙江地名、人名或其他事件命名的星星有30多個。   浙江在線杭州4月10日訊(浙江在線 記者/胡昊 編輯/沈正璽) 昨天,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新一期的小行星命名。
  • 按彗星軌跡,太陽系中存在第二平面,有可能是彗星的「第二家園」
    黃道平面不是太陽系中唯一的平面,按彗星的軌跡,存在第二平面-空黃道平面 但是對長周期彗星的最新研究發現了一個第二家園,叫做「空黃道平面」。它應該是由於彗星被銀河系的重力所拉扯而形成。當太陽系剛開始形成時,是從一些散狀無規則的氣雲和灰塵被擠壓,變成飛速旋轉的又大又厚的圓盤。所有的行星,小行星還有彗星都是存在於這個圓盤上。
  •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一組打鬼「連環畫」再現漢代喪葬觀(上)
    ■壁畫墓簡介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位於邙山鎮燒溝村南,1957年發掘,1986年搬遷到原古墓博物館。該墓坐西朝東,為洞穴磚室墓,由豎井式墓道、墓門、主室和四個耳室組成。主室東西長5.1米,寬2.3米~2.35米,高2.3米,由大型空心磚構築,墓頂為平脊斜坡式。主室中部略靠前有一隔梁,將主室分為前後兩部分,隔梁下用一方柱形空心磚支撐。左右耳室呈「丁」字形,用小磚券砌。
  • 漢代已有地圓說 張衡曾認為地球如同蛋黃浮在宇宙
    1987年6月,安徽含山縣出土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刻畫玉片,可認為是距今5000多年前的母系社會後期,中國古人觀測太陽運行四季變化規律的刻片,是最早的太陽運行觀測圖。歷史資料說明,中國族群從母系社會起步,有5000多年觀測天象認識宇宙的天文學。  大量的天文資料,證明中國是世界最早形成系統天文學的國家。
  • 彗星來的那一夜,到底發生了什麼?
    彗星是一類在太陽系內繞太陽運動的小天體,與八大行星以近乎圓形的軌道圍繞太陽運行不同,彗星的軌道更趨近於一個長軸很長的橢圓,因而彗星的運行軌跡幾乎能橫穿所有行星的軌道。(從嚴謹角度出發,彗星的軌跡還可能是拋物線抑或是雙曲線,原理相似)某彗星的運行軌跡示意圖,彩色同心圓即太陽系行星運行軌道
  • 靖邊漢墓發現最完整二十八星宿圖
    核心提示: 3月28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工作者在對靖邊渠樹壕東漢壁畫墓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天文星象圖,這是中國考古迄今為止首次發現大量包含星形、星數、圖像、題名四要素的漢代天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