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四大特色,告訴你東陽上盧餛飩美味的秘密

2021-01-17 浙江在線

2014-11-04 18:10

文/老家粉:厲守龍

說起東陽上盧餛飩的名氣,先提兩件小事:

一是作為省示範學校的上盧小學,近幾年多次為全市小學骨幹教師開課,每次中餐招待,參會的人都嚷著去吃上盧餛飩;

二是去年兩位從千裡之外來到我家小住的親戚,首餐招待也提出要去吃上盧餛飩。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老上盧」,印象中,上盧餛飩只不過是一碗解饞充飢的普通點心,不經意間居然名聲在外,已被舌尖越來越「刁鑽」的食客們所接受所稱道,實在是始料不及,大有「身在此山中,不識山中寶」之感慨,頓感汗顏。

平時看過一些寫上盧餛飩的文章,不外乎是寫食客雀躍,或是寫餛飩攤周圍的熱鬧,或是寫吃餛飩時的美妙感覺。

當然也有寫到餛飩的烹製,但只是聽攤主隨便一說,所寫的都是浮光掠影,零敲碎打的,而未能把上盧餛飩真正有特色的東西表述出來,令很多食客感到不過癮。心想,作為「老上盧」,有責任去補這個缺,解這個「謎」。

秋高氣爽,風和日麗的一天,我慕名前往上盧菜場「秀明餛飩攤」。早聽說盧秀明一家三代都是幹這個行當的,曾經在東陽市首屆傳統美食節現場烹調比賽中拿過大獎,如今掌勺的兩人分別是第二代的秀明妻和第三代的兒媳婦。

為了親自目睹餛飩的現場制燒,我邊要了一碗餛飩,邊和她倆攀談起來。秀明妻和其媳婦都十分健談,加上彼此又熟絡,當了解我的來意後,話匣子便旋即打開。

在邊嘗邊看邊聽的過程中,我歸納出了上盧餛飩在製作和烹調中的四大特色。

特色一:又薄又韌的餛飩皮,是加了鹼水的上好麵粉自己揉、自己擀的。

薄的程度:將皮子放在報紙上,能隱約看到下面的字。然後,將皮子逐層重疊,每重疊前均要撒上些山粉以防皮子間相粘。

最後按大、中、小餛飩的固定規格切成呈四方形的餛飩皮子,此種用手工擀出的皮子,久燒不會糊湯。

特色二:選、剁肉餡有講究。

一定要挑選肉質較嫩的前腿肉或五花肉,肉質的顏色一定要鮮紅白淨。

然後,去掉皮和油肉(油肉稍稍留一點),剔除骨頭,剩下精肉。爾後,放到案板上剁,剁到基本成肉丁時,放入姜和鹽,姜要選擇土姜,鹽要選擇精細鹽。

繼續剁,剁到肉餡呈團塊狀時,用肉籤隨意刮出點肉,用手指捻一捻,感覺有否未斷碎的肉筋,如有還得剁,直剁到隨意刮出來的肉餡,放在手掌上捻捻呈餅狀時,這道工序才算完成。

特色三:包餛飩——不可小覷的技術活。

莫看一眨眼工夫,一隻只小巧玲瓏的餛飩,便在攤主手裡「變」了出來。「臺上一分鐘,臺下百日工。」如此快速嫻熟的手技,則是攤主們長年累月一點點摸索出來的。

秀明妻告訴我,包餛飩時有兩點特別要注意:用肉籤把肉餡刮到皮子上時,一定要注意將肉餡像畫弧形一樣均勻地刮在整張皮子。如果只刮在一處或一堆,肉餡就會煮不透,嚴重影響口感。

還有,大、中、小餛飩的包法雖有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包時五指要分開,切莫併攏,輕輕一捏,以留出皮子與皮子、皮子與肉餡間的空隙。切忌包得太緊、太嚴實。否則吃起來就會大打折扣,就會沒有那種鮮嫩嫩、水汪汪的美味,卻有似吃麵疙瘩的味道了。

特色四:烹調餛飩更有學問。

所燒的柴一概都是松木段。東陽有句土話:「千柴萬柴不及松柴。」因為松木最耐燒又有油汁,燃起的火苗更大更旺,能使爐膛內火光通透,以達到餛飩速熟之功效。

架上一口大鐵鍋,水面上永遠漂浮著那隻與大鐵鍋極不相稱的小鍋蓋(約鍋的三分之一大)。原來那隻小鍋蓋是用杉木做的,因為杉木有淡淡的樹香,且透氣性能好。

當餛飩下鍋煮沸以後,小鍋蓋邊沿一圈的熱騰騰水蒸氣直往上冒,如此,使緊貼小鍋蓋的餛飩能保持恆溫,皮子既不會煮破煮糊,餛飩又保證能煮透。倘若使用鋁或鐵跟鍋口等大的鍋蓋,效果便會大相逕庭。

還有一個獨特之處,不知你留意了沒有,攤主每盛完一鍋餛飩後,鍋內總要剩下一些湯汁。東陽有句方言:「渾水餛飩清水面」。因為所殘留的湯汁,帶有燒過的餛飩留下的肉汁美味,所以煮的時間越長,汁味便越鮮。

應該說,上盧餛飩的美味,與此湯汁也不無關係。當然此種做法僅限於當日。

當我問起上盧餛飩還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時,中學畢業的秀明媳婦利索地答:「來我們這裡吃餛飩的大多都是回頭客,平時,我們會主動徵求大家的意見,並有針對性地適當改進。」

「我們會儘量滿足客人的口味,比方,放調料,就是根據不同人的口味有所不同。」秀明妻接過話茬說。

一整套獨特的制燒辦法,加上樂聽食客的意見,設法滿足食客口味,並注意跟進。我想,這恐怕就是具有數百年悠久歷史的上盧餛飩長盛不衰且名聲越做越大的秘訣吧。

1415095812000

相關焦點

  • 中國頂級餛飩大賞,小小混沌承載的溫暖
    學生時代,複習功課到深夜時,媽媽總會端來親手包的鮮肉小餛飩做宵夜,一碗下肚,連夢境都是香甜的;上了大學,學校邊不起眼的小攤上的一碗餛飩,對於吃夠了食堂大鍋飯的學子們來說,卻是了不得的美味,即使畢業了也還念念不忘;剛剛工作時手頭拮据,出去吃飯,卻只能跟戀人分享一碗幾塊錢的餛飩,可是兩人頭碰頭的吃上這麼一碗,心裡都要樂出花來……一碗小小的餛飩,卻在不經意間承載了人們的喜怒哀樂,回首想來,讓人感覺到無比的溫暖
  • 餛飩的五種吃法,第一種最簡單,第三種幹吃,最後一種是特色小吃
    【餛飩的五種吃法,第一種最簡單,第三種是幹的,最後一種是特色小吃。一次多包點,一份一份分裝保鮮袋裡,冰箱冷凍保存,早起只要有開水,就能吃上一碗熱呼呼的早餐。上學期間最趕時間,秋冬又愛懶床,有了它,早上孩子可以多睡10分鐘。說了半天,猜也可以猜到它是什麼了?不是麵條就是雲吞。對了,小編今天要分享的就是雲吞的五種吃法。第一種:紫菜湯小餛飩。也是最簡單的一種。
  • 青菜餛飩的滅亡
    這樣的工序你自己家裡試一下。我可以保證你做到一半酒厭煩了吃力了。但是這樣做出來的餛飩肯定好吃。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好吃的東西都沒有了的關鍵,因為人都懶了。如果一片麵包夾一點蔬菜,一塊火腿切片,一塊黃油。和一碗餛飩。相比之下自己做肯定三明治。做一個三明治最多十分鐘。一碗餛飩沒有兩個小時以上做不出來的。而且做餛飩無法開空調。三明治就算臥室裡也可以做。
  • 餛飩想要鮮美的秘訣在哪?師傅手把手教你,化繁為簡都是訣竅
    如果可以有一頓精緻的早餐,相信一定是叫你起床的利器。北方人無論春夏秋冬,早晨都喜歡喝點熱乎乎的湯來暖胃,通過一頓熱乎乎的早餐來開啟工作的一天。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一款在家就能做的餛飩,用一碗熱湯,來開啟你精力充沛的一天吧~餛飩的外形並沒有固定的樣子,可以包成經典的元寶形,或者任意你喜歡的形狀都可以,吃餛飩,一把對湯底的要求會比較高,要香,鮮。
  • 韭菜蝦仁做的餛飩最美味,薄皮大餡鮮上加鮮,做法簡單一看就會!
    餛飩皮薄餡大、湯鮮味美、營養豐富,是除了餃子以外,我最喜歡吃的一種麵食。尤其是後來家裡有了兩個小朋友,為了省事又不失營養,經常會包點餛飩備著,孩子餓了著急吃飯的時候,可以迅速的煮一碗鮮香美味的餛飩出來給孩子吃。為了增加新鮮感,我也會根據季節搭配時令蔬菜變換不同的餡料,所以孩子們也吃不膩。
  • 扁食與餛飩的區別是什麼?餛飩的包法有哪些
    扁食和餛飩,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有吃到過的,它們的做法大致相同,基本上都是用白色的皮,包裹著餡料,然後下鍋燉煮之後就可以食用,很多人就在疑惑扁食與餛飩的區別是什麼?餛飩的包法有哪些? 一、扁食與餛飩的區別是什麼
  • 餛飩原來有這麼多吃法!鮮蝦雲吞聞名中外,它是四川人的愛
    餛飩是很多人都喜歡食物,之前有很多人都分不清它和餃子,其實光從皮就能看出區別,餛飩皮比餃子皮薄了不少點,甚至在某些地方的特色餛飩餃子皮薄到透明。餛飩在全國各地都有售賣,但是各地人民的喜好各不相同,接下來看看餛飩的多種吃法吧!
  • 早餐吃餛飩,肉餡兒這樣調,鮮美又滑嫩,學會再也不想去外面吃了
    尤其是那種帶著湯汁的美味,吃邊喝的感覺分外解饞。這種美食肯定首推餛飩呀!尤其那軟滑的口感,晶瑩剔透的視覺誘惑,怎麼看怎麼饞人。美味可口的早餐選擇,滑嫩可口越吃越饞,全家人都愛吃,特過癮!其實特別美味的餛飩,除了去一些特色的早餐店,在家裡也是可以搞定的哦!而且做法和烹飪過程都非常簡單,想吃多少做多少。既管飽又營養,大人、孩子和老人都很喜歡吃。
  • 餛飩又叫抄手?全國各地你知道關於餛飩有多少種叫法嗎?大寫服!
    薄皮包餡,  湯鮮味美,  身為吃貨不能錯過的美味。  抄手之名的確是非常有趣,  但是你或許不知道,  大江南北對於抄手這道美食還有各種不同的叫法,  譬如:餛飩、雲吞等……  來,  隨著麻辣妹的步伐,
  • 溫州的大餛飩,兒時的美味,全國各地餛飩的叫法各不同
    我的弟弟在小時候有深夜要吃飯的習慣,在放到現在就是我們口中的宵夜,每次當賣餛飩的大叔敲起了聲音,我弟就會飛快地端起碗碗跑到跟前買上一碗。在我的印象裡都是冬天才有的吃,記不清是六塊錢還是八塊錢了。我和弟弟一高一矮,站在冷冷的冬夜裡,看著燒的火紅的爐子,看賣餛飩的叔熟練地把一堆鮮美的生餛飩從擔子的一頭取出來,擔子另一頭是在旺火上坐著的鍋,只要待水一開來,他就迅速把這些餛飩全部下到開水鍋裡,感覺和下餃子一樣,每個餛飩看上去都是圓鼓鼓滴,讓人想要忍不住快吃到嘴裡,反正就是看著都流口水。
  • 東陽馬宅鎮的路·龍·人
    從我的老家下陳村到馬宅鎮政府所在地有五裡路,必經野塢村西南的野塢嶺。儘管解放後野塢嶺修了公路,但這依然是一條多年讓人望而生畏的山嶺。此嶺一是陡二是彎,尤其是由東南向東北的硬拐大彎,引發的車禍不計其數。兩件事情讓我永生難忘:一件是千祥中學的一位老師周末騎自行車返家,在野塢嶺上對東北方向高嶺下衝的汽車發現過遲避讓不及被撞成重傷,救援人員遲遲不到,其奄奄一息的慘狀,至今想起不寒而慄。
  • 餛飩皮居然還能這樣吃,感覺以前的餛飩白吃了!
    其實就菜場買點餛飩皮,回來也能做很多的美味,隨小編一起來看看。2、香蕉對半切開後再分四段,分小段切片 3、並將香蕉片放置餛飩皮中 4、用手輕推,使其均勻鋪在餛飩皮上 5、餛飩皮對摺,四邊粘緊 6、用叉子再按一下四周,加固,防止煎的過程中漏餡 7、平底鍋刷一層植物油,包好的香蕉派放入
  • 80%以上的人,餛飩、抄手、雲吞傻傻分不清,胖哥教你如何分辨
    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放入滾水裡一氽,點心便一隻只泛上水面。她盛進碗裡,加進鮮湯,撒上蔥、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獻給吳王。吳王一嘗,鮮美至極,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這為何種點心?」
  • 天津的特色美食,去天津一定要吃的美食!
    出鍋馬上開吃,十分美味。5 天津餛飩天津的餛飩有著自己的特點,皮薄餡大,多汁十分美味,一般採用豬肉 和蔥作為餡料。煮餛飩的湯大多是排骨湯或者雞絲湯。十分鮮美,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上一些配料,比如陳醋,胡椒粉。
  • 早起一晚熱氣騰騰的餛飩,讓你一上午經理充沛
    餛飩以餛飩和水餃來比較的話,餛飩皮為邊長約6釐米的正方形,或頂邊長約5釐米,底邊長約7釐米的等腰梯形;水餃皮為直徑約7釐米的圓形。餛飩皮較薄,煮熟後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別,等量的餛飩與水餃入沸水中煮,煮熟餛飩費時較短;煮水餃過程中另需加入3次涼水,經歷所謂『三沉三浮』,方可保證煮熟。
  • 刻刀遊走 為竹雕打上東陽烙印
    近日,他的竹雕工作室被確立為東陽竹雕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我所傳承的非遺項目名稱是東陽竹雕,這說明竹雕必須具有東陽獨有的藝術屬性,不然就與全國其他地區的竹雕沒有差別了。」盧培綱說,這也是自己和同仁多年來苦心孤詣推動東陽竹雕列入非遺保護名錄的初衷所在,「這個名稱不是單純強調原產地,而是強調東陽木雕平面浮雕技法對中國竹雕的影響。」
  • 流傳千年的餛飩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故事?
    餛飩是中國的傳統食品,源於我國北方。餛飩,形如彎月,起初也是用於祭祀的,直到宋代,每逢冬至時節,市鎮店肆停業,各家包餛飩祭祖,祭畢全家長幼分食祭品餛飩。三國吳徐《三五歷記》所記「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
  • 餛飩和餃子有什麼區別?論混沌與餃子的起源
    餃子,我想提一下,很多人心裡都在口水上,想馬上吃一碗,解饞。餃子和混沌不僅需要薄皮,而且肉餡的味道也要混合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吃夠美味。南方人喜歡吃餛飩,北方人喜歡吃餃子,這是飲食習慣的地區差異之一。餛飩和餃子都是用細麵粉包起來,蒸或煮,吃的原料和方法都一樣。
  • 愛吃餛飩的看這裡,教你做草頭餛飩,手把手教會你餛飩的包法
    大家好,這裡是【劉一手美食】,關注老劉,每天分享一道好吃又實用的家常菜1、餛飩是一個漢語詞彙,漢語拼音是hún tún 或者hún tun 輕聲;粵語:wn3 tn1,音同「雲吞」;山東話:hún dùn;英文名:Wonton、Huntun
  • 昆明最美老闆娘賣餛飩40年,10元1碗現包現煮,味道就是最大底氣
    餛飩作為一種特色小吃,深受國內老百姓的喜愛,不同地區的餛飩口味不同,像廣東人就愛在裡面包蝦仁和豬肉,一顆顆大餛飩他們叫做雲吞,吃起來鮮美可口,而上海人喜歡薺菜大餛飩,又新鮮又開胃,特別爽口,在西南地區,人們就愛吃偏辣的餛飩,餛飩湯麻辣鮮香,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