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溫州老城裡,深夜有這麼一種景象,可以聽見木頭梆子和竹子互相敲擊的聲音,本地居民一聽到這個聲音就曉得了是賣餛飩的小販要來了,趕緊吆喝自家的小娃兒端起碗奔出院子去,同時大聲喊叫對方讓他等一等。這種售賣餛飩的敲擊方式是本土最古老的喊法,再加上用炭火爐子來烹煮,冒著還未充分燃盡的煙火氣和餛飩的熱水氣。這種美好的場景已經隨著孩童時代消失了,真是一件遺憾的事情。現在經歷過那些的人不是在家裡吃飯就是在飯店,已經很少有機會再見到當年的樣子。如果想找的話也得專門去特定的街頭小巷,可謂是很困難了。
我的弟弟在小時候有深夜要吃飯的習慣,在放到現在就是我們口中的宵夜,每次當賣餛飩的大叔敲起了聲音,我弟就會飛快地端起碗碗跑到跟前買上一碗。在我的印象裡都是冬天才有的吃,記不清是六塊錢還是八塊錢了。我和弟弟一高一矮,站在冷冷的冬夜裡,看著燒的火紅的爐子,看賣餛飩的叔熟練地把一堆鮮美的生餛飩從擔子的一頭取出來,擔子另一頭是在旺火上坐著的鍋,只要待水一開來,他就迅速把這些餛飩全部下到開水鍋裡,感覺和下餃子一樣,每個餛飩看上去都是圓鼓鼓滴,讓人想要忍不住快吃到嘴裡,反正就是看著都流口水。在當時每天晚上吃到這一份混沌真的可以說是一種享受了,即使是現在每次想到都忍不住流口水,但是如果現在吃的話就沒有當年的感覺了。
用竹子製成扁扁的勺子把肉餡兒往餛飩皮上薄薄抹一層,餛飩麵皮中間就有了紅色,最後輕輕捏一下,一個餛飩就完成了。配料裡面有綠色又補鐵的菠菜,辣辣的榨菜,攤好的雞蛋餅切成蛋絲,紫菜,蔥末,鹽和味精,不一會兒,一碗飄著香氣的熱乎乎的餛飩就做好了。在從前,這種都是已戶外的形式,擔著一套家當在馬路上巷子裡叫賣,要吃的話一個是端著自己家的碗出來買,要不就得端著碗待在擔子旁邊吃,有時候夜裡天涼,所以這裡的人們都是喜歡拿著自己家的碗買一份端回去吃。混沌確實得趁熱著吃,因為在最熱的時候也是入味最深的時候,嘗上去的感覺也是特別的爽呀。
還有一種來自蘇州叫做泡泡餛飩的,跟龍眼一般大小,水一開就熟了,每個都浮在水面上,鼓鼓的,所以叫泡泡餛飩。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被稱為綢紗餛飩,由於餡兒做得非常細,餛飩皮薄到透明,像紗做的衣服,裡面的肉餡兒細膩滑爽,湯特別清澈味道很是鮮美。用老母雞和大棒骨熬的湯是清澈而又不失鮮香。用精瘦肉剁成細細的肉餡兒,配上蔥花,別提有多好吃啦。在內蒙古那邊還有一種食物叫做燒麥,跟混沌也有很多相似點,不過口味方面還是各有各的優點。
在香港,餛飩換了一個叫法——雲吞,雲吞裡面有新鮮的大蝦仁,蝦仁和肉餡兒完美混合在一起,使得餡兒得到了升華,吃了一口覺得特別好吃,再吃一口的話就會發現底下有面。這可不是一般我們吃到的面,而是廣東香港一帶特有的竹升面,這種面很特別,脆脆的,彈彈的,也很勁道呢。加了竹升面的餛飩就是傳說中的雲吞麵了,既能吃到大餡兒的蝦肉餛飩,又能吃到特殊製作的麵條,簡直是棒呆啦!我曾到香港遊玩時頓頓都要點雲吞麵吃。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吃起來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