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溫籍夫婦的溫州故事 最治癒的還是家鄉餛飩

2021-01-09 浙江在線

2021-01-08 16:45 |浙江新聞客戶端 |策劃 應忠彭 記者 章慧聰 蔣超

「我們小時候最喜歡去五馬街,下雨的時候撐著一把油紙傘、光著腳丫在水裡走,那是我最思念的兒時記憶,根植於心……」潘平微如是說。

1月7日下午,題為《執手相攜 亦商亦文——溫籍旅美醫療保健大咖的文化情懷》的第37期世界溫州人鄉賢講壇在世界溫州人家園舉行,溫籍旅美華人王儉美和潘平微夫婦與大家分享了他們的精彩故事和經歷。

「我出生於溫州朔門老街,成長於樂清樂城,小時候的事情還能回想起來……」儘管離開溫州30多年了,王儉美和潘平微夫婦對故鄉情有獨鍾。王儉美說,8個月大時,由於父母工作在外地,他就被送到祖母家,住在樂清市城關鎮廣善巷2號。祖母家毗鄰金溪,河水清清,抬頭就能看到藍天白雲,時不時有老鷹從天空飛過。

讀中學時,王儉美擅長寫作,與樂清中學同學一起創辦校刊《山花爛漫》,從寫稿、約稿、編輯、刻字,到最後油墨印製,大家親力親為,同心協力。考大學時,王儉美選擇了中文系,在當時的溫師院,他同時編輯兩份刊物,一份是專門發表詩歌、散文、小說的本系文學刊物《九山湖》,另一份是學院的綜合刊物《甌江潮》。讓他特別喜歡的,還有符老師的心理學課。

王儉美

「我從父親的回憶錄裡找到資料,小的時候,曾經住在溫州康樂坊兵營巷外婆家,這次回來,我們特地去尋找,很是開心。」王儉美對溫州充滿記憶。

「記得有一次,我感冒發燒了,吃了一碗餛飩,感冒就好了。」潘平微則對家鄉溫州的餛飩情有獨鍾,離開溫州多年後,也吃過很多其它地方的大餛飩,但就是找不到家鄉的這種感覺。最近,回到家鄉,她對其它「大餐」不感興趣,又惦記著家鄉的餛飩了。

潘平微

不管走多遠,最難割捨是鄉情。談起家鄉的老街、老味道,王儉美和潘平微由衷地感嘆。

「1992年,帶著僅有的250元,我第一次踏上了美國的土地。」

那年,王儉美赴美陪伴攻讀博士研究生的妻子。對於王儉美來說,放棄國內原有的大學教師「鐵飯碗」的工作,在美國從零開始,其中的落差讓人難以想像。為了能有個落腳點,他找了一份餐館的工作,每天在廚房裡刷盤、洗菜、剝蝦、炒麵。

兩三年後,不甘落後、追求卓越的王儉美抓住了機遇——當地一家華文媒體招聘記者。為了工作上的便利,他還用省吃儉用攢下的錢買了一臺二手汽車跑業務。有了新工作,他每天起早摸黑,拉廣告,做採訪,業績衝到全報社第一名。

此時,正值潘平微學習心理學。實習期間,她接觸到了大量保健品廣告,便對此產生了濃厚興趣。後來在就讀博士學習製藥學期間,進入美國科羅拉州的一家上市公司打工,更加讓她堅定了「要和商界精英打交道」的決心。

「我的創業之路離不開自己所學的心理學和製藥工程學。」回憶起求學時的點滴,潘平微依舊記憶如新,感慨萬千。也正是得益於這兩門學科,讓她與先生的創業之路風生水起:泛美保健品公司成立,從事保健品研發製造和進出口業務;與他人合夥成立隆思達集團發龍藥業,經歷七八年的艱苦打拼,在美國保健品界獨佔鰲頭;2006年,兩人成立獨資公司貝佳天然藥業,短短幾年,不斷開發美國專利與特效護骨、養心、補腦等幾十種產品,並在美國亞裔市場佔有一定份額。

「溫州人有三個特點:吃苦耐勞、善於經商、誠信重諾。敢闖敢拼的溫州人即使處在非洲的沙漠裡,也能種出仙人掌。」王儉美如此總結溫州人在生意場上的特點。

「從俄羅斯到義大利,從英國到挪威......時代變化得很快,我們希望藉助手裡的相機留下精彩瞬間,不留遺憾。」如今,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王儉美、潘平微夫婦愈發體會到生命的美好,選擇在經商之餘用文字和圖片記錄美好生活,傳播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王儉美攝影作品《衝浪冠軍》

在王儉美看來,前期拍攝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僅可以擺脫病魔、強健體魄,還能斂心安神:「讓風景走在眼裡,把時間花在美好的事物上,是一種富有詩意、定格永恆的存在。」潘平微則認為,餘暇時光如何度過影響著生活質量和厚度。從最初做丈夫的攝影助理、導遊和司機,安排行程、查詢天氣、找景踩點,到後來自己扛起相機,成為攝影發燒友乃至業餘攝影師,把喝茶、逛街的時間一概投入攝影。「攝影,其實相當奢侈,卻也彌足珍貴,值得擁有與回味。」

2018年,王儉美、潘平微夫婦在他們所拍攝的六萬張照片中,精挑細選168幅攝影作品在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行攝路上 ——  一對美國華裔夫婦的光影世界藝術》一書,廣受好評。此外,迄今為止,王儉美已出版《美夢成真》、《我和遙遙在美國》、《百萬山莊》等八本專著,共計兩百萬字;潘平微則發表了《微風細雨話天涯》等專著與其他譯著。

潘平微攝影作品《鳳凰之吻》

王儉美說,故鄉永遠是他牽掛的地方。歷險犯難、奮力拼搏的創業經歷,讓王儉美更加懂得回饋社會。多年來他多次發起並組織援救中國地震、雪災災民捐贈活動。

1997年2月,在葉康松、王儉美以及李社潮的發起下,溫州旅美同鄉會成立,成為美國西海岸較早成立的海外僑團之一;2003年11月,美國浙江經貿文化聯合會成立,王儉美出任首屆會長;與此同時,他擔任浙江省僑聯海外委員、青年委員會副會長;2004年6月,他參加國務院僑辦首期華人社團中青年負責人研習班;他還多次參加人民大會堂國慶慶典活動;擔任多屆中國僑聯青年委員、海外委員。

2005年4月,他參與發起創建美國南加州華人聯合總會;2012年8月,北美溫州大學校友會成立,王儉美任首屆會長;同時,參與浙江經貿文化聯合會援助淳安貧困高中生活動;2014年4月,他擔任溫州大學顧問教授、溫州醫科大學客座教授。

潘平微攝影作品《甌江帆影》


王儉美攝影作品《光霧迷離》

2020年疫情期間,王儉美、潘平微伉儷與各會僑領一起發起倡議,踴躍參與美國浙江經貿文化聯合會、溫州旅美同鄉會向溫州、樂清、永嘉、哈爾濱、大慶等地僑聯、醫院、大學、防疫部門、慈善總會,以及美國南加州華人聯合總會、美國浙江經貿文化聯合會向美國本土醫院、消防隊、女子監獄、社區大量捐贈口罩、手套、防護服等防疫用品。

溫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僑辦主任葉軍為王儉美、潘平微頒發《鄉賢講壇》主講嘉賓榮譽證書

點點善意燃起希望,滴滴愛心匯聚成河。王儉美說,走遍天下,家在溫州。「我們所做的,只是在表達對祖(籍)國的那份最真實、最樸素的情感。」

活動最後,溫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僑辦主任葉軍發表講話。他說,活動現場,「吃餛飩讓人治癒」、「溫州人能在沙漠裡種仙人掌」讓人深刻體會到了溫州人之美。世界上並不缺少美的畫面,而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和內心。王儉美、潘平微夫婦正用「商」和「文」記錄著世界之美。他們有著亦商亦文、會生活又有「詩與遠方」、講好「溫州故事」三個特點。正如《世界溫州人之歌》唱的那樣——「有根有夢有遠方」。

1610095556000

相關焦點

  • 對話溫籍數學家季理真:數學與家鄉
    溫州網訊 南塘清水沿岸,「數學名人館」講述著數十位溫籍數學家的故事。館內收藏有「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題字「數學家之鄉」。這是溫州人的榮光,也是城市的金名片。  中國現代數學發展史,從來少不了溫籍數學家群體的故事。為溫州帶來「數學家之鄉」美譽的溫籍數學家們,如今依舊活躍在世界各地。
  • 對話溫籍數學家季理真:溫州發展科技,不妨從數學入手
    南塘清水沿岸,「數學名人館」講述著數十位溫籍數學家的故事。館內收藏有「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題字「數學家之鄉」。這是溫州人的榮光,也是城市的金名片。 中國現代數學發展史,從來少不了溫籍數學家群體的故事。為溫州帶來「數學家之鄉」美譽的溫籍數學家們,如今依舊活躍在世界各地。
  • 四位溫籍學者新晉中科院院士 他們與家鄉有繞不開的情愫
    溫州網訊 溫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昨天被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刷屏。在61位新當選的院士中,謝作偉、吳朝暉、滕錦光三名溫州籍學者成功上榜;新當選的16位外籍院士中,溫籍教授沈志勳在列。
  • 溫州又添一文化地標 23名溫籍院士風採在這裡呈現
    5月27日上午,隨著紅幕布被緩緩拉開,籌備了6年之久的溫籍院士風採園驚豔亮相,23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溫籍院士的雕塑,在這裡一一呈現。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耕出席開園儀式並為院士風採園揭幕。  院士園中的院士雕像。
  • 「敢為天下先」的溫州精神 四(4)班 陳冉
    此外,徐叔叔還對大會召開的意義進行了高度評價,認為世界溫州人大會的召開,為全球溫籍華人回家聚會、表達情感和支持溫州發展提供了契機和平臺。同時,他認為大會舉辦得一次比一次成功,規模也越來越大,表明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更多的溫籍華人將參與到溫州的發展中來,並為此作出自己的貢獻。通過此次採訪,我們也感受到了溫州遊子回報家鄉的拳拳赤子之心。
  • 剛剛上榜「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溫州又火了一把!
    或去深山吸氧,或去江邊吹風,或去海邊釣魚,在溫州,隨便開個車,就能找到一處人間秘境~@視覺旅圖-劉勇/攝火山噴發鑄就的山水奇景,築成了雁蕩山這處江南沿海的脊梁。它位居三山五嶽之列,去過的人無不被那壯闊的山水所吸引。@視覺旅圖-航拍神州/攝楠溪江最不缺的就是那份自然純淨。
  • 市委市政府向四名溫籍新當選中科院院士發賀信
    欣聞謝作偉、吳朝暉、滕錦光、沈志勳等4位溫籍科學家當選中科院院士,市委市政府11月29日向他們發去賀信,致以熱烈祝賀和崇高敬意。賀信中說,4位溫籍教授榮膺中國科學院院士,不僅是個人之榮光,亦是溫州之驕傲。
  • 溫州的大餛飩,兒時的美味,全國各地餛飩的叫法各不同
    在過去的溫州老城裡,深夜有這麼一種景象,可以聽見木頭梆子和竹子互相敲擊的聲音,本地居民一聽到這個聲音就曉得了是賣餛飩的小販要來了,趕緊吆喝自家的小娃兒端起碗奔出院子去,同時大聲喊叫對方讓他等一等。這種售賣餛飩的敲擊方式是本土最古老的喊法,再加上用炭火爐子來烹煮,冒著還未充分燃盡的煙火氣和餛飩的熱水氣。這種美好的場景已經隨著孩童時代消失了,真是一件遺憾的事情。現在經歷過那些的人不是在家裡吃飯就是在飯店,已經很少有機會再見到當年的樣子。如果想找的話也得專門去特定的街頭小巷,可謂是很困難了。
  • 「利馬奇」颱風重創家鄉 西班牙僑團助力浙江賑災
    中新網8月16日電據西班牙《歐華報》報導,受今年第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影響,浙江溫州多地出現險情和災情,尤其是永嘉巖坦鎮山早村出現嚴重山體滑坡,樂清大荊等地出現嚴重積水,受災慘重。
  • 溫籍院士滕錦光履新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在其他方面,我們溫州人應該更加重視一些,使溫州人在各個領域的潛力都能得到發揮,這樣,溫州未來的發展會更好、更輝煌。」對於如何讓學有所成的溫籍人才回歸溫州、助力溫州發展,滕錦光說:目前,溫州面臨產業轉型,對人才的需求很大。溫州需要具有溫州特色的人才政策來吸引人才,政府除了要提供生活方面的便利外,一定要建設好聚集人才的平臺,比如大學和研究院等,讓回到家鄉的人才有用武之地。
  • 著名溫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姜伯駒回溫考察
    頭髮花白,滿臉笑容,精神抖擻,略帶厚度的邊框眼鏡,已是耄耋之年的溫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姜伯駒先生昨日攜夫人徐川榮女士首次回到家鄉溫州。在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劍謹的陪同下,姜伯駒參觀溫州數學館。當天下午還造訪溫州大學,舉行「讓數學之美走人生活」院士論壇,與溫大師生、溫州市數學會的數學教師們交流座談。
  • 《阿妹》刷爆朋友圈 溫籍音樂人金承志講述創作故事
    阿妹喲,阿妹喲,慢些走……"9月5日,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新作《阿妹》上線後,刷爆了溫州人的朋友圈。不少溫州人表示,用溫州話創作和演繹的這首歌,曲調細膩,直擊人心,讓人哭到不能自已。創作這首歌作者是上海彩虹合唱團指揮金承志(以下簡稱「金」),也是一名溫籍音樂人。今天下午,他向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道出了創作此曲背後的故事。
  • 溫籍功夫影星參演《十三獵殺》 該片將在文成取景拍攝
    2017-11-11 11:36 |溫州都市報
  • 兩名溫籍科學家當選新院士
    備受矚目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22日出爐,其中當選的浙江大學葉志鎮、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獻華均為溫籍科學家。葉志鎮來自蒼南藻溪,是浙江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導,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 這些你熟悉的寓言故事都出自溫州...
    《鬱離子》中,最著名的就是《賣柑者言》一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典故。、2箱手稿,所有生前的獎章、獲獎證書、證件,全部捐獻給溫州市圖書館,把「最美」的寓言故事留在家鄉溫州。下面,讓我們跟著阿齊再次重溫下這幾則寓言故事↓↓這些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都出自溫州人之手白頭翁的故事 金江 著那年,還是小學生的阿齊,想逃書法課去文化宮滑冰,剛到門口,就被爺爺抓住了。
  • 尋訪溫州僑力量㉞丨任俐敏:紮根全球時尚中心闖市場 掌舵法國最...
    ,現有68.8萬人在海外創業發展,建立了350個溫籍僑團。在服裝生意最紅火的時候,任俐敏帶著家人一起來到了巴黎市中心,開啟了新的事業。繼續做服裝還是選擇新的行業?經過分析,任俐敏覺得可以藉助巴黎時尚之都的優勢,又跟服裝有一定關聯的飾品行業。「要掌握下一年的流行趨勢,要對顏色、搭配非常敏感,看T臺走秀已經來不及。」為了掌握流行趨勢,任俐敏常常一個人買了票去看設計師的活動。然後加入自己的想法,帶到中國來加工,再出口。
  • 溫籍功夫影星參演《十三獵殺》該片將在文成取景拍攝
    我雖然身在外地,但一直牽掛家鄉的發展,也很想多多宣傳家鄉的美景」。他曾主演功夫大片《拳霸風雲》和《天蓬新傳》,都在溫州取景。本片由文成縣委宣傳部、義烏溫州商會、浙江一呼百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原標題:《溫籍功夫影星谷尚蔚參演《十三獵殺》 該片將在文成取景拍攝》,原作者:葉鋒。編輯林如珏)
  • 「會說話的魚」 遊進溫州鄉村美術館
    2021/01/11 00:10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417 近日,甌海區金臨軒美術館舉行開館儀式,同時舉辦了溫籍著名畫家陸琦油畫展——色澤雅境。
  • 32位溫籍院士風採展上與市民「見面」
    倪華初 攝   溫州有多少位院士?這些院士又取得了哪些成就?「溫州為您驕傲——世界溫籍院士風採展」昨天在溫州科技館開展,該展為第二屆世溫會系列活動之一。市委副書記朱賢良出席並致辭,市領導錢成良、徐育斐、戴祝水及中科院院士戴金星等參加開展儀式。   推薦閱讀   賀卡上種植物,有創意!
  • 餛飩又叫抄手?全國各地你知道關於餛飩有多少種叫法嗎?大寫服!
    薄皮包餡,  湯鮮味美,  身為吃貨不能錯過的美味。廣州雲吞麵  當然雲吞和餛飩還是有細微的區別,廣東的雲吞麵皮是雞蛋加上麵粉製作而成,麵皮以8釐米X8釐米見方,餡料精選肥瘦均勻的豬肉作為小吃之都的臺灣,扁食是很常見的美食,這是當時國內移民者帶過去的家鄉美食做法,所以在臺灣叫著抄手、餛飩、雲吞都是有的。臺灣美食界三大餛飩赫赫有名,其中包括臺北市溫州大餛飩、東部蓮花玉裡餛飩,南部屏東裡餛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