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 16:45 |浙江新聞客戶端 |策劃 應忠彭 記者 章慧聰 蔣超
「我們小時候最喜歡去五馬街,下雨的時候撐著一把油紙傘、光著腳丫在水裡走,那是我最思念的兒時記憶,根植於心……」潘平微如是說。
1月7日下午,題為《執手相攜 亦商亦文——溫籍旅美醫療保健大咖的文化情懷》的第37期世界溫州人鄉賢講壇在世界溫州人家園舉行,溫籍旅美華人王儉美和潘平微夫婦與大家分享了他們的精彩故事和經歷。
「我出生於溫州朔門老街,成長於樂清樂城,小時候的事情還能回想起來……」儘管離開溫州30多年了,王儉美和潘平微夫婦對故鄉情有獨鍾。王儉美說,8個月大時,由於父母工作在外地,他就被送到祖母家,住在樂清市城關鎮廣善巷2號。祖母家毗鄰金溪,河水清清,抬頭就能看到藍天白雲,時不時有老鷹從天空飛過。
讀中學時,王儉美擅長寫作,與樂清中學同學一起創辦校刊《山花爛漫》,從寫稿、約稿、編輯、刻字,到最後油墨印製,大家親力親為,同心協力。考大學時,王儉美選擇了中文系,在當時的溫師院,他同時編輯兩份刊物,一份是專門發表詩歌、散文、小說的本系文學刊物《九山湖》,另一份是學院的綜合刊物《甌江潮》。讓他特別喜歡的,還有符老師的心理學課。
王儉美
「我從父親的回憶錄裡找到資料,小的時候,曾經住在溫州康樂坊兵營巷外婆家,這次回來,我們特地去尋找,很是開心。」王儉美對溫州充滿記憶。
「記得有一次,我感冒發燒了,吃了一碗餛飩,感冒就好了。」潘平微則對家鄉溫州的餛飩情有獨鍾,離開溫州多年後,也吃過很多其它地方的大餛飩,但就是找不到家鄉的這種感覺。最近,回到家鄉,她對其它「大餐」不感興趣,又惦記著家鄉的餛飩了。
潘平微
不管走多遠,最難割捨是鄉情。談起家鄉的老街、老味道,王儉美和潘平微由衷地感嘆。
「1992年,帶著僅有的250元,我第一次踏上了美國的土地。」
那年,王儉美赴美陪伴攻讀博士研究生的妻子。對於王儉美來說,放棄國內原有的大學教師「鐵飯碗」的工作,在美國從零開始,其中的落差讓人難以想像。為了能有個落腳點,他找了一份餐館的工作,每天在廚房裡刷盤、洗菜、剝蝦、炒麵。
兩三年後,不甘落後、追求卓越的王儉美抓住了機遇——當地一家華文媒體招聘記者。為了工作上的便利,他還用省吃儉用攢下的錢買了一臺二手汽車跑業務。有了新工作,他每天起早摸黑,拉廣告,做採訪,業績衝到全報社第一名。
此時,正值潘平微學習心理學。實習期間,她接觸到了大量保健品廣告,便對此產生了濃厚興趣。後來在就讀博士學習製藥學期間,進入美國科羅拉州的一家上市公司打工,更加讓她堅定了「要和商界精英打交道」的決心。
「我的創業之路離不開自己所學的心理學和製藥工程學。」回憶起求學時的點滴,潘平微依舊記憶如新,感慨萬千。也正是得益於這兩門學科,讓她與先生的創業之路風生水起:泛美保健品公司成立,從事保健品研發製造和進出口業務;與他人合夥成立隆思達集團發龍藥業,經歷七八年的艱苦打拼,在美國保健品界獨佔鰲頭;2006年,兩人成立獨資公司貝佳天然藥業,短短幾年,不斷開發美國專利與特效護骨、養心、補腦等幾十種產品,並在美國亞裔市場佔有一定份額。
「溫州人有三個特點:吃苦耐勞、善於經商、誠信重諾。敢闖敢拼的溫州人即使處在非洲的沙漠裡,也能種出仙人掌。」王儉美如此總結溫州人在生意場上的特點。
「從俄羅斯到義大利,從英國到挪威......時代變化得很快,我們希望藉助手裡的相機留下精彩瞬間,不留遺憾。」如今,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王儉美、潘平微夫婦愈發體會到生命的美好,選擇在經商之餘用文字和圖片記錄美好生活,傳播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王儉美攝影作品《衝浪冠軍》
在王儉美看來,前期拍攝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僅可以擺脫病魔、強健體魄,還能斂心安神:「讓風景走在眼裡,把時間花在美好的事物上,是一種富有詩意、定格永恆的存在。」潘平微則認為,餘暇時光如何度過影響著生活質量和厚度。從最初做丈夫的攝影助理、導遊和司機,安排行程、查詢天氣、找景踩點,到後來自己扛起相機,成為攝影發燒友乃至業餘攝影師,把喝茶、逛街的時間一概投入攝影。「攝影,其實相當奢侈,卻也彌足珍貴,值得擁有與回味。」
2018年,王儉美、潘平微夫婦在他們所拍攝的六萬張照片中,精挑細選168幅攝影作品在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行攝路上 —— 一對美國華裔夫婦的光影世界藝術》一書,廣受好評。此外,迄今為止,王儉美已出版《美夢成真》、《我和遙遙在美國》、《百萬山莊》等八本專著,共計兩百萬字;潘平微則發表了《微風細雨話天涯》等專著與其他譯著。
潘平微攝影作品《鳳凰之吻》
王儉美說,故鄉永遠是他牽掛的地方。歷險犯難、奮力拼搏的創業經歷,讓王儉美更加懂得回饋社會。多年來他多次發起並組織援救中國地震、雪災災民捐贈活動。
1997年2月,在葉康松、王儉美以及李社潮的發起下,溫州旅美同鄉會成立,成為美國西海岸較早成立的海外僑團之一;2003年11月,美國浙江經貿文化聯合會成立,王儉美出任首屆會長;與此同時,他擔任浙江省僑聯海外委員、青年委員會副會長;2004年6月,他參加國務院僑辦首期華人社團中青年負責人研習班;他還多次參加人民大會堂國慶慶典活動;擔任多屆中國僑聯青年委員、海外委員。
2005年4月,他參與發起創建美國南加州華人聯合總會;2012年8月,北美溫州大學校友會成立,王儉美任首屆會長;同時,參與浙江經貿文化聯合會援助淳安貧困高中生活動;2014年4月,他擔任溫州大學顧問教授、溫州醫科大學客座教授。
潘平微攝影作品《甌江帆影》
王儉美攝影作品《光霧迷離》
2020年疫情期間,王儉美、潘平微伉儷與各會僑領一起發起倡議,踴躍參與美國浙江經貿文化聯合會、溫州旅美同鄉會向溫州、樂清、永嘉、哈爾濱、大慶等地僑聯、醫院、大學、防疫部門、慈善總會,以及美國南加州華人聯合總會、美國浙江經貿文化聯合會向美國本土醫院、消防隊、女子監獄、社區大量捐贈口罩、手套、防護服等防疫用品。
溫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僑辦主任葉軍為王儉美、潘平微頒發《鄉賢講壇》主講嘉賓榮譽證書
點點善意燃起希望,滴滴愛心匯聚成河。王儉美說,走遍天下,家在溫州。「我們所做的,只是在表達對祖(籍)國的那份最真實、最樸素的情感。」
活動最後,溫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僑辦主任葉軍發表講話。他說,活動現場,「吃餛飩讓人治癒」、「溫州人能在沙漠裡種仙人掌」讓人深刻體會到了溫州人之美。世界上並不缺少美的畫面,而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和內心。王儉美、潘平微夫婦正用「商」和「文」記錄著世界之美。他們有著亦商亦文、會生活又有「詩與遠方」、講好「溫州故事」三個特點。正如《世界溫州人之歌》唱的那樣——「有根有夢有遠方」。
161009555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