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的魚」 遊進溫州鄉村美術館

2021-01-11 溫州日報甌網

2021/01/11 00:10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417

近日,甌海區金臨軒美術館舉行開館儀式,同時舉辦了溫籍著名畫家陸琦油畫展——色澤雅境。

溫州藝術界名家林劍丹、馬亦釗、戴宏海、吳綬縞、張成畢、厲靖、程治國等,匯聚這個處於茂林修竹、阡陌縱橫間的鄉村美術館,觀賞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陸琦近年來創作的《見證——「最多跑一次》等鴻篇巨作和多種題材的油畫精品。

畫家陸琦和金臨軒美術館館長楊一樵接受了記者專訪。他們表示,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報告提出奮力開創文化溫州引領新局面等闡述,深受鼓舞,他們希望通過這個溫州鄉村美術館和這次畫展,團結更多的溫州和溫籍畫家,合作舉辦一系列活動,提升鄉村文化,助力文化溫州建設。 □晚報記者 戴卓蕾

鄉村美術館 讓作品更有親切感

記者:您為什麼將首個溫州個人畫展選擇在一個鄉村美術館舉行?能不能講講與溫州的情緣?

陸琦:我是溫州人,大學畢業,我曾經去西北工作過幾年,後到溫州師範學院美術系任教多年,現在杭師大美術學院任教,這次畫展是在溫州的首個正式個人畫展,實際上我在上世紀80年代初曾經在溫州文化宮舉辦過一個小型油畫展,都是新疆寫生的作品展。這次正好我的朋友楊一樵打造了金臨軒美術館,邀請我做一個開幕展,我就欣然答應了。這個美術館開在鄉村,又離市區很近,自然環境特別好,比較符合我這批作品的特色,這個特色就是心和自然的融合,在這個環境中作品會顯得特別具有親切感。

「江南魚王」

展出會「說話」的魚

記者:您的很多作品具有東海、西北、新疆或者異國風情特色,還有很多會「說話」的魚能講講這些作品和背後的故事嗎?

陸琦:我出生在東海之濱,對東海當然懷有很深的感情,也是我創作的源泉。我的大學畢業創作,畫的就是東海漁人系列,作品收藏於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2020年9月,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有個「從不可見開始:埃烏琴·博巴與中國當代繪畫」展,其中就有我這張畢業創作,畫的就是東海漁民。後來我又創作了很多漁民系列的作品。

在我的眾多作品裡,我還曾以魚為題材,畫了很多相關魚的作品,從魚的靈性到哲理的層面,都有獨到的表現,在全國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被藝術圈稱為「江南魚王」。西方油畫裡喜歡畫的一般是砧板上的魚,而我的《雙魚競遊》突出的就是魚是活的,有靈性,讓魚會「說話」。

這些年我還經常在國外遊歷、採風、寫生,尤其是在歐洲,畫了不少異域風光,這些作品追求的是色彩、光影、筆觸以及對景色的自我理解和個性表達。這次展覽就有不少這樣的作品。

為建黨100周年

創作鴻篇巨作

記者:在展覽中也看到您創作了回顧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創業歷程、展現偉大成就的作品資料,能介紹一下嗎?

陸琦: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兩年前,我受中宣部和中國文聯委託,創作大型美術精品工程項目,現在正在做最後調整階段,完成後作品將永久陳列於新建的國家級博物館。另外,我還正在創作的一幅大型的油畫作品《消滅血吸蟲病》,也是今年建黨100周年的全國項目,作品完成後將永久收藏陳列於嘉興南湖中共一大紀念館。

這之前,我還創作過與建黨100周年相關的作品,如《明燈——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1939年)》《見證——「最多跑一次」改革》《楓橋經驗》 等這些作品都收藏於浙江省美術館和上海中華藝術宮,也將在建黨百年之際,陸續在各個博物館同時展出。

記者:您對建設文化溫州有什麼建議?

陸琦:溫州在全省來說,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開創的溫州模式,影響全國。溫州還要加大文化領域的投入。在一個城市,美術館是一種文化軟實力的象徵,溫州既需要加快建設大型美術館,又要打造更多的小而美的鄉村美術館。待溫州美術館建成時,我希望把我的一些大型作品在這個新美術館展出。

鄉村需要美的展示美的薰陶

記者:這個鄉村美術館為什麼會選在澤雅,選址的過程有什麼故事?

楊一樵:我的夫人是澤雅人,從小在澤雅山水間長大,我們對澤雅都有深厚的感情。澤雅是溫州山水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風光清幽秀美,並且溫州的鄉村已發展到全面小康階段,有了更高層次的文化需求,需要有美術館,進行美的展示,美的薰陶。這些都觸發了我們在此建造一座「鄉村美術館」的想法。

希望美術館定期舉辦藝術展覽,依靠我們在書畫界的人脈與美術館的凝聚力量,宣傳與展示澤雅的山水、歷史、人文,成為今日澤雅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美術館同時收藏展示古代、近現代名家書畫,在此展開推介溫籍書畫家,推介新銳的一系列活動,並通過書畫展示、藝術品收藏等文創活動來激發新的文化價值。

記者:這個鄉村美術館為何取名「金臨軒」,可有緣由?

楊一樵:2014年,我創辦畫廊,我的老師、著名畫家謝振甌先生非常支持,為之擬名「金臨軒」,寄寓意為金喜臨門、希望在前之意。 這些年來,我堅持舉辦藝術品拍賣會,後又推出金臨軒藝術在線平臺。 「金臨軒」已經變成了一個品牌,現在我們就以此來命名新落成的美術館。

畫家和村民一起看畫展

記者:為何邀請陸琦先生辦開館後的第一場個人畫展?

楊一樵:經過主創人員的深思熟慮,陸琦教授是溫籍油畫家,延續了溫州近代以來西畫傳統,並走出溫州,最終學有所成的油畫家代表。這些歷年精品力作,引起了溫州美術界很大反響,許多知名畫家、美術愛好者,還有澤雅周邊的學生和一些村民紛紛前來參觀。大家在欣賞這些作品過程中,同時還能觀賞美術館窗外澤雅的自然畫卷,我相信是一種全新有趣有意義的體驗。

打造小而美的特色文化地標

記者:在鄉村設立美術館對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何幫助,對激發文化創新活力、文化傳播有何影響?

楊一樵:把美術館放在澤雅,也就是如此靠近自然鄉村、田園生活的地方,既能美化環境,提升自然環境的人文內涵,又能藉助交通的日益便利,成為將來城市生活的延伸,讓廣大市民在寧靜的自然環境中享受藝術鑑賞的樂趣。我們會結合澤雅的歷史人文、風土人情,深入挖掘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把帶有專業性質的內容轉化成大家能夠接受的、有效的公共文化產品,努力將金臨軒美術館打造成溫州小而美的特色文化地標。當然,圍繞這一願景,會融合數位化技術等當代成果發展鄉村美術館。

相關焦點

  • 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發布!90種魚遊出一幅淡水魚地圖
    溫州網訊 溫州光唇魚、甌江彩鯉、鳳鱭、刀鱭……這些「溫字號」的本土淡水魚,你見過多少?3月8日上午,市海洋與漁業局首次發布《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共收錄了甌江流域溫州段的魚類90種,80%以上魚類的種類沒有人工育苗。該書接下來將為我市進行漁業保護、增殖放流等提供數據支撐,更科學地做好漁業工作。
  • 《相約體彩》邀您在1月12日開啟幸福園遊會-溫州財經網-溫州網
    《相約體彩》邀您在1月12日開啟幸福園遊會來源:溫州體彩網發布時間:2021-01-11 12:47:39字體:大 中 小  2020年已經過去,這一年,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這一年,全民一心抗擊疫情,又重整旗鼓復工復產。
  • 鄉村遊,開拓「新的可能性」
    今年返鄉,桃花源式的隔絕狀態不復存在,一條高速公路與村莊擦肩而過,也帶來了新的想像空間:村民開始暢想「生態旅遊」「美麗鄉村」的規劃。  到村裡一打聽,原來鎮裡在實施「美麗鄉村」行動,決定利用村裡山水資源,因地制宜開發鄉村旅遊,通過旅遊保護自然風光,帶動村民致富,同時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因而被命名為「遊富美」計劃。
  • 【中國夢·踐行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讓名貴魚「遊」進尋常...
    【中國夢·踐行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讓名貴魚「遊」進尋常百姓家金羊網  作者:吳曉嫻  2018-11-17 幾十年來,他不斷前行,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石斑魚等名貴魚兒紛紛「遊」進了尋常百姓家。1950年9月,未滿16歲的林浩然入讀廣州嶺南大學(後來被併入中山大學)生物學系。在著名魚類學家廖翔華教授的引導下,他迷上了種類繁多、經濟價值巨大的魚類,之後留校任教,與魚類結下不解之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林浩然在農村參加「家魚的人工催產」的研究。
  • 鄉村業態上演「蝶變記」 產業融合激活鄉村遊人氣
    鄉村振興,鄉村旅遊是重要引擎,農旅融合是突破口。從村落古鎮觀光、農事體驗、精品民宿到鄉村「旅遊+」文創、電商、養老、體育、研學、健康,一二三產融合形成多矩陣發展之路,增加鄉村旅遊有效供給的同時,促進農業轉型和鄉村旅遊產業升級,成為杭州旅遊最具開發潛力的新市場,旅遊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 小丑魚「尼莫」遊到溫州
    小丑魚「尼莫」遊到溫州 www.zjol.com.cn 2003年09月25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杭州千島湖「萬斤」有機魚遊進長三角
    杭州日報訊 (通訊員鄒旦記者陳建民) 現在,千島湖有機魚遠遊數百裡,「遊」到了長三角的龍頭城市大上海,至此千島湖有機魚成功進入中國最大城市,開始全面銷往長三角。在長三角,平均每天的各類「淳」牌有機魚產品銷量已經高達萬餘斤。  千島湖群山疊翠,林木繁茂,森林覆蓋率達93%,總蓄水量達178億立方米,平均水深34米,屬國家一級地表水體,有「天下第一秀水」之稱。
  • 溫州四種魚檢出異尖線蟲 魚一定要煮熟吃
    溫州網訊 生吃魚片有風險,小心感染異尖線蟲。上周,溫州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2科在食品風險監測中,對20份魚樣品進行檢測,其中5份檢出異尖線蟲,分別是2條帶魚、1條小黃魚、1條龍頭魚和1條黃姑魚。市疾控專家稱,高溫或冷凍是殺死異尖線蟲的有效方法,普通市民最好不要生吃生魚片。  市疾控中心在每年5月和10月分別會對魚進行異尖線蟲檢測,平均陽性檢出率為20%。
  • 打雷時一道閃電劈進大海,海裡的魚會被電死嗎?
    打雷時一道閃電劈進大海,海裡的魚會被電死嗎?放飛心情去旅行,旅途有你更精彩,歡迎收看本期內容,大家都明白打雷時不要站在樹底下的道理,因為樹木不僅會導電而且還處於高位,很容易把雷擊產生的電流導到樹上。要知道打雷產生的雷電電壓也是十分強大的,那麼打雷時一道閃電劈進大海,海裡的魚會被電死嗎?鏡頭拍下震撼一幕,雖然水的導電性是非常強的,但是由於海水裡面的含鹽量較高,對電流有一定的阻斷功能。
  • 對於雕塑,公共空間才是最好的美術館
    ,但無可否認,室內的空間設置與藝術品的搭配幾乎是大同小異,甚至有很多美術館同時收藏同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時,更難以對個別美術館有深刻印象。相反,往往讓我記憶尤深的,是美術館外面的公共空間或者市民廣場上雕塑作品的配置,比如坎城,並不算大的城市,那裡有個敞開式的「美術館」,陳列了很多世界級雕塑家的作品,非常震撼。那次我從羅浮宮出來,有點累,館內的印象已經有點模糊,但當時夕陽西斜,落葉伴隨秋風依稀散落,戶外的人們在嬉鬧,幾件馬約爾作品跟戶外人們產生了互動,畫面太美了。
  • 「秋後的螞蚱」助力「鄉村遊」走向春天
    走進灤州市古馬鎮愈高飯店,這座古馬鎮的「星級」飯店裡賓客如雲,不少從灤州古城過來「鄉村遊」的遊客在這裡歇腳,從古城帶來的郝家火燒、一盤「飛黃騰達」(油炸螞蚱)、一盤狗肉、幾盤小炒再加幾個烤鴨蛋,齊全的灤州特色美食讓古馬鎮的旅遊市場一掃疫情以來的冷清之氣,展現出蓬勃發展之相。清水洗淨,小火微煮,滾油炸至顏色由褐變紅,再輔以調料入味,一盤鮮鹹可口的油炸螞蚱就出鍋了。
  • 張家界永定區:鄉村遊「串珠成鏈」鋪就致富路
    這些年,看到張家界不少地方鄉村遊發展勢頭很猛,全喜平覺得機遇來了,2014年,他花錢把自己家的房屋改建成了接待遊客的農家樂客棧,取名「樓屋客棧」。「客棧剛建好的時候客人很少,頭兩年幾乎沒賺錢,」全喜平說,儘管自己看準了鄉村遊的發展勢頭,但由於石堰坪村地理位置十分偏僻,交通不便,來的遊客很少。近兩年,永定區政府將石堰坪村鄉村遊納入了該區的精品旅遊線路,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 元旦假期廣州「鄉村遊+」很精彩,來看看熱門玩法有哪些?
    元旦假期期間,廣州各鄉村旅遊景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鄉村遊+民俗」「鄉村遊+體驗」等全方位展現了鄉村旅遊面貌和民俗文化,大家紛紛用美好的祝願迎接新年。市內景區景點也有不少應節活動推出,帶著家人孩子感受美景,參與活動,成為元旦假期的熱門玩法。 到鄉村去!
  • 百縣千碗 香飄浦江 上海旅遊節長三角餐桌溫州專場活動在滬舉行
    9月21日,長三角餐桌「品甌菜 遊溫州」溫州專場美食品鑑會在滬舉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展示溫州名小吃、溫州特色菜,講述溫州名菜故事,傳播溫州美食文化,打響「甌味百碗」美食品牌,擦亮「詩畫浙江百縣千碗」城市品牌。圖說:魚膠凍圖說:溫州魚餅品甌菜甌菜,與杭州菜、寧波菜、紹興菜並稱浙菜四大流派。
  • 溫州甌江流域有多少種淡水魚?-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溫州甌江流域有多少種淡水魚?
  • 在上海品地道甌菜 溫州美食香飄上海旅遊節長三角餐桌
    溫州甌菜香飄浦江今年上海旅遊節溫州分會場以「文旅溫州風·吹響長三角」為主題,推出以美食為載體的文化旅遊目的地推介活動。在今年上海旅遊節期間,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參與上海旅遊節系列活動「長三角餐桌」活動。
  • "魚人"要70天縱遊亞馬孫河 最怕"殺手魚"奪命
    "魚人"要70天縱遊亞馬孫河 最怕"殺手魚"奪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9日 08:36 來源:     曾縱遊長江,馬上要挑戰世界第二長河     現代快報訊 綽號「
  • 在日本泛濫成災後,太陽魚「遊」進我國四川迅速繁殖,專家:莫慌
    先前在日本泛濫的太陽魚就入侵到我國的四川省了,那麼我國也會步日本的後塵,出現太陽魚泛濫成災的局面嗎?太陽魚在日本泛濫成災全球很多國家都出現過物種入侵的事件,太陽魚原產於北美地區,是一種淡水魚類,它們的適應力和生命力非常強,而且繁殖的速度非常快。早些年日本明仁天皇到美國訪問的時候,曾經吃過這種魚,覺得肉質鮮美值得引進,所以就大量在日本養殖,就造成了泛濫成災的嚴重後果。
  • 在日本泛濫成災後,太陽魚「遊」進我國並迅速繁殖,專家:莫慌
    先前在日本泛濫的太陽魚就入侵到我國的四川省了,那麼我國也會步日本的後塵,出現太陽魚泛濫成災的局面嗎?早些年日本明仁天皇到美國訪問的時候,曾經吃過這種魚,覺得肉質鮮美值得引進,所以就大量在日本養殖,就造成了泛濫成災的嚴重後果。儘管日本鼓勵民眾們努力釣魚吃魚,可是太陽魚的數量還是一直在暴增。
  • 溫州地攤市場,竟然出現了「灘涂上的精靈」跳跳魚
    在溫州茶山這裡呆了一年多了,這裡有個地攤市場,市場裡邊不大,但外面擺地攤的卻大得很,賣海鮮的、賣豬肉、羊肉、牛肉、雞鴨鵝的。還有很多賣乾貨的:魷魚乾、蝦幹、蝦皮、鹹魚之類的,淋琅滿目、食材豐富。擺攤的都擺在路邊,行人和車走在中間,因是老街了,好擁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