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1 00:10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417
近日,甌海區金臨軒美術館舉行開館儀式,同時舉辦了溫籍著名畫家陸琦油畫展——色澤雅境。
溫州藝術界名家林劍丹、馬亦釗、戴宏海、吳綬縞、張成畢、厲靖、程治國等,匯聚這個處於茂林修竹、阡陌縱橫間的鄉村美術館,觀賞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陸琦近年來創作的《見證——「最多跑一次》等鴻篇巨作和多種題材的油畫精品。
畫家陸琦和金臨軒美術館館長楊一樵接受了記者專訪。他們表示,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報告提出奮力開創文化溫州引領新局面等闡述,深受鼓舞,他們希望通過這個溫州鄉村美術館和這次畫展,團結更多的溫州和溫籍畫家,合作舉辦一系列活動,提升鄉村文化,助力文化溫州建設。 □晚報記者 戴卓蕾
鄉村美術館 讓作品更有親切感
記者:您為什麼將首個溫州個人畫展選擇在一個鄉村美術館舉行?能不能講講與溫州的情緣?
陸琦:我是溫州人,大學畢業,我曾經去西北工作過幾年,後到溫州師範學院美術系任教多年,現在杭師大美術學院任教,這次畫展是在溫州的首個正式個人畫展,實際上我在上世紀80年代初曾經在溫州文化宮舉辦過一個小型油畫展,都是新疆寫生的作品展。這次正好我的朋友楊一樵打造了金臨軒美術館,邀請我做一個開幕展,我就欣然答應了。這個美術館開在鄉村,又離市區很近,自然環境特別好,比較符合我這批作品的特色,這個特色就是心和自然的融合,在這個環境中作品會顯得特別具有親切感。
「江南魚王」
展出會「說話」的魚
記者:您的很多作品具有東海、西北、新疆或者異國風情特色,還有很多會「說話」的魚能講講這些作品和背後的故事嗎?
陸琦:我出生在東海之濱,對東海當然懷有很深的感情,也是我創作的源泉。我的大學畢業創作,畫的就是東海漁人系列,作品收藏於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2020年9月,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有個「從不可見開始:埃烏琴·博巴與中國當代繪畫」展,其中就有我這張畢業創作,畫的就是東海漁民。後來我又創作了很多漁民系列的作品。
在我的眾多作品裡,我還曾以魚為題材,畫了很多相關魚的作品,從魚的靈性到哲理的層面,都有獨到的表現,在全國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被藝術圈稱為「江南魚王」。西方油畫裡喜歡畫的一般是砧板上的魚,而我的《雙魚競遊》突出的就是魚是活的,有靈性,讓魚會「說話」。
這些年我還經常在國外遊歷、採風、寫生,尤其是在歐洲,畫了不少異域風光,這些作品追求的是色彩、光影、筆觸以及對景色的自我理解和個性表達。這次展覽就有不少這樣的作品。
為建黨100周年
創作鴻篇巨作
記者:在展覽中也看到您創作了回顧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創業歷程、展現偉大成就的作品資料,能介紹一下嗎?
陸琦: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兩年前,我受中宣部和中國文聯委託,創作大型美術精品工程項目,現在正在做最後調整階段,完成後作品將永久陳列於新建的國家級博物館。另外,我還正在創作的一幅大型的油畫作品《消滅血吸蟲病》,也是今年建黨100周年的全國項目,作品完成後將永久收藏陳列於嘉興南湖中共一大紀念館。
這之前,我還創作過與建黨100周年相關的作品,如《明燈——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1939年)》《見證——「最多跑一次」改革》《楓橋經驗》 等這些作品都收藏於浙江省美術館和上海中華藝術宮,也將在建黨百年之際,陸續在各個博物館同時展出。
記者:您對建設文化溫州有什麼建議?
陸琦:溫州在全省來說,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開創的溫州模式,影響全國。溫州還要加大文化領域的投入。在一個城市,美術館是一種文化軟實力的象徵,溫州既需要加快建設大型美術館,又要打造更多的小而美的鄉村美術館。待溫州美術館建成時,我希望把我的一些大型作品在這個新美術館展出。
鄉村需要美的展示美的薰陶
記者:這個鄉村美術館為什麼會選在澤雅,選址的過程有什麼故事?
楊一樵:我的夫人是澤雅人,從小在澤雅山水間長大,我們對澤雅都有深厚的感情。澤雅是溫州山水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風光清幽秀美,並且溫州的鄉村已發展到全面小康階段,有了更高層次的文化需求,需要有美術館,進行美的展示,美的薰陶。這些都觸發了我們在此建造一座「鄉村美術館」的想法。
希望美術館定期舉辦藝術展覽,依靠我們在書畫界的人脈與美術館的凝聚力量,宣傳與展示澤雅的山水、歷史、人文,成為今日澤雅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美術館同時收藏展示古代、近現代名家書畫,在此展開推介溫籍書畫家,推介新銳的一系列活動,並通過書畫展示、藝術品收藏等文創活動來激發新的文化價值。
記者:這個鄉村美術館為何取名「金臨軒」,可有緣由?
楊一樵:2014年,我創辦畫廊,我的老師、著名畫家謝振甌先生非常支持,為之擬名「金臨軒」,寄寓意為金喜臨門、希望在前之意。 這些年來,我堅持舉辦藝術品拍賣會,後又推出金臨軒藝術在線平臺。 「金臨軒」已經變成了一個品牌,現在我們就以此來命名新落成的美術館。
畫家和村民一起看畫展
記者:為何邀請陸琦先生辦開館後的第一場個人畫展?
楊一樵:經過主創人員的深思熟慮,陸琦教授是溫籍油畫家,延續了溫州近代以來西畫傳統,並走出溫州,最終學有所成的油畫家代表。這些歷年精品力作,引起了溫州美術界很大反響,許多知名畫家、美術愛好者,還有澤雅周邊的學生和一些村民紛紛前來參觀。大家在欣賞這些作品過程中,同時還能觀賞美術館窗外澤雅的自然畫卷,我相信是一種全新有趣有意義的體驗。
打造小而美的特色文化地標
記者:在鄉村設立美術館對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何幫助,對激發文化創新活力、文化傳播有何影響?
楊一樵:把美術館放在澤雅,也就是如此靠近自然鄉村、田園生活的地方,既能美化環境,提升自然環境的人文內涵,又能藉助交通的日益便利,成為將來城市生活的延伸,讓廣大市民在寧靜的自然環境中享受藝術鑑賞的樂趣。我們會結合澤雅的歷史人文、風土人情,深入挖掘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把帶有專業性質的內容轉化成大家能夠接受的、有效的公共文化產品,努力將金臨軒美術館打造成溫州小而美的特色文化地標。當然,圍繞這一願景,會融合數位化技術等當代成果發展鄉村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