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溫州四種魚檢出異尖線蟲 魚一定要煮熟吃

2020-12-05 溫州新聞網

  從小黃魚裡檢出異尖線蟲。

  溫州網訊 生吃魚片有風險,小心感染異尖線蟲。上周,溫州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2科在食品風險監測中,對20份魚樣品進行檢測,其中5份檢出異尖線蟲,分別是2條帶魚、1條小黃魚、1條龍頭魚和1條黃姑魚。市疾控專家稱,高溫或冷凍是殺死異尖線蟲的有效方法,普通市民最好不要生吃生魚片。

  市疾控中心在每年5月和10月分別會對魚進行異尖線蟲檢測,平均陽性檢出率為20%。上周,實驗人員從市區梧田農貿市場、洞頭區北岙街道農貿市場、平陽縣農貿市場、蒼南縣龍港鎮第一菜場購入20份魚樣品,包括鯧魚、小黃魚、鮸魚、帶魚、黃魚、黃山魚、黃姑魚、龍頭魚、白魚等市民常吃的9類鮮活海魚,送入實驗室進行活魚剖腹。檢測發現,梧田農貿市場購入的小黃魚,蒼南龍港第一菜場購入的黃姑魚、龍頭魚及2條帶魚,檢出異尖線蟲。

  記者了解到,異尖線蟲屬於線蟲寄生蟲,進入魚體內後,就會富集在內臟位置,線蟲數量可能有十幾條或者上百條,在此前的實驗中,實驗人員曾在一條大黃魚裡檢出400多條異尖線蟲。如果市民食用了生魚片或者半生魚肉,異尖線蟲可能就進入人體,幼蟲會在人體消化道長期存活並不斷遊走,主要寄生於胃腸壁,潛伏期一般為2~20h,腸異尖線蟲病潛伏期較長,一般在吃魚片後1~5天發病。急性期臨床表現有噁心嘔吐、劇烈腹痛等胃腸道症狀,伴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慢性期以胃或腸道嗜酸性肉芽腫為特徵,可並發腸梗阻腸穿孔和腹膜炎。目前,胃腸道異尖線蟲病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只能採用纖維胃鏡檢查並將蟲體取出。

  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2科科長李毅告訴記者,從往年的檢測情況來看,黃魚、帶魚中異尖線蟲檢出率較高,市民在烹飪魚時要留心。疾控專家提醒,異尖線蟲通常黏在魚肚子裡,必須清洗乾淨後進行烹飪。不吃生海魚片或半熟的魚片,魚肉應煮熟透後才食用。在零下20℃以下冷凍24小時後,異尖線蟲的幼蟲也會滅絕,可將魚在零下20℃冷凍後進行食用。

  名詞解釋:異尖線蟲

  一種普遍存在於海洋魚類和哺乳動物體內的寄生蟲,常見於小黃魚、帶魚等野生魚類裡,其主要寄生在各種魚類的肌肉、腸繫膜、肝臟及腹腔。成蟲形似蛔蟲,寄生在鯨、海豚、海豹、海獅等海生哺乳動物的胃中。異尖線蟲有很強的鑽透性,嚴重者胃壁可能被鑽透,造成胃穿孔,甚至會進入到肌肉。胃腸道異尖線蟲病尚無特效治療藥物,要用纖維胃鏡檢查並將蟲體取出。如果人食用未煮熟的帶異尖線蟲的魚肉,異尖線蟲就會存在於胃部,而我們體內的胃酸並不能把它們殺死,所以就會受感染。感染後,輕者可能僅胃腸不適,重者可能表現為進食後數小時上腹部突發劇痛還伴有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水質總體狀況略好於上年洞頭三盤海域水質最乾淨

  去年,我市水產品產量64.4萬噸,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約12.4萬噸,約佔兩成。蝦貝蟹類等養殖水產品,主要由本地市場消化,溫州市民幾乎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兩盤海味。

  溫州的海鮮到底安不安全?從養殖區域的水質監測結果看,大部分水質等級為良,這意味著,環境保持良好,水體環境受到的威脅或損傷程度很小,也就是說,吃本地魚蝦水產品,安全基本沒問題。

  據了解,去年,我市漁業水質監測區域包括蒼南縣沿浦灣淺海養殖區、瑞安市飛雲江口灘涂養殖區、蒼南縣江南外蕩增養殖區、永嘉楠溪江增放流區、平陽西灣片圍塘養殖區、洞頭區三盤港網箱養殖區、樂清灣海水養殖區和樂清市樂清灣種質資源保護區,共設監測站位63個,採集近5000個監測數據。

  去年,洞頭三盤水質監測指數平均最高,其海水區的水質也最乾淨。據介紹,洞頭區三盤港網箱養殖區面積30公頃,以養殖美國紅魚、大黃魚、鱸魚為主,主要銷往溫州本地、寧波和山東等地;蒼南縣江南外蕩增養殖區夏季監測結果為中等水平,在8個監測區的水質結果中位置相對靠後,但根據多年監測數據來看,該區域水質呈逐年上升好轉趨勢。

  此外,去年我市還積極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全年全市共投入各類資金2700萬餘元,放流各類苗種11.59億單位,其中海洋物種10.11億單位,淡水物種1.48億單位,分別有大黃魚、香魚、紅田魚、草魚、鰱魚、泥蚶、厚殼貽貝、青蟹和中華絨螯蟹等物種增殖放流到我市江河海洋中,為海洋生態修復發揮了作用。

  綜合溫州日報、溫州商報

  記者:孫餘丹 劉娜筱 李楊慈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鮁魚、鯧魚、八帶含異尖線蟲 不煮熟敢吃嗎?
    我們日常吃的鮁魚、八帶等胃腸道、肝脾大多含異尖線蟲您知道嗎?12月27日,嶗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鯧魚、沙丁魚等22種魚進行了檢測,發現除黃花魚外,其他21種均檢出異尖線蟲,魚種檢出率95.5%;共檢測188條魚,102條魚檢出異尖線蟲,檢出率為54.3%。異尖線蟲是一種主要寄生於海洋動物中的蛔目異尖科線蟲,其成蟲寄生於海棲哺乳動物如鯨、海豚、海獅、海豹的胃部,幼蟲寄生於某些海棲魚類和海產軟體動物。
  • 21種海魚檢出異尖線蟲,僅五種貝殼類海產品安全
    生活中總有些人喜歡吃生的或半生的海鮮產品,但真的好嗎?  今天上午記者跟隨嶗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一起檢測了包括鯧魚、沙丁魚、大頭鯹、黃花魚的內的22種188條魚,除黃花魚外,其他21種均檢出異尖線蟲,魚種檢出率95.5%。
  • 海魚中檢測出異尖線蟲幼蟲 生食海鮮易感染
    日前,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市面上的海鮮水產品進行食源性寄生蟲檢測時,在抽檢的海魚中檢測到異尖線蟲幼蟲。對此,疾控專家提醒,用佐料或白酒殺死寄生蟲的做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不要因享受一時的「口福」而讓自己的健康受到威脅,海鮮、河鮮一定要煮熟煮透方能安全食用。
  • 海魚中檢測到異尖線蟲 愛吃生魚片的人容易中招
    近日,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市面上的海鮮水產品進行食源性寄生蟲檢測時,在抽檢的帶魚、黃魚等四種海魚中檢測到異尖線蟲幼蟲。異尖線蟲生命循環通過海洋中的魚類和哺乳動物來完成,幼蟲主要寄生於各種魚類的肌肉、腸繫膜、肝臟及腹腔,成蟲寄生在鯨、海豚、海豹、海獅等哺乳動物的胃中。黃魚、皇姑魚、龍頭魚和帶魚等海洋魚類體內均有異尖線蟲。據市疾控中心檢驗二科科長李毅介紹,異尖線蟲的中間宿主多為海魚類、目魚類,若人類因為生食海魚而吃進異尖線蟲,主要會存在於胃部,而我們體內的胃酸並不能把它們殺死,所以就會受到感染。
  • 新鮮帶魚內爬出不明寄生蟲 專家鑑定為異尖線蟲
    這樣的魚肉還能吃嗎?」1月27日,家住長興城C區的業主孫先生撥打本報熱線2813777稱,在新鮮帶魚體內發現了兩條不明寄生蟲。  報料:帶魚裡爬出兩條不明寄生蟲  據孫先生介紹,1月26下午,其從東湖市場上買回來一條新鮮帶魚,回家後,孫先生對帶魚進行了清洗、切成塊,準備晾乾後再煎來吃。
  • 【提醒】水產品要煮熟!寄生蟲在人體寄生會產生致命後果!
    吃魚的好處不用多說,強身健腦,易於消化。海魚鮮嫩,河魚肥美。小孩吃了聰明,老人吃了易消化。 但是你知道嗎?有些水產品裡寄生的「奪命幽靈」可以悄無聲息深入血脈,遊走寄生在你的器官中造成巨大的傷害!
  • 破開黃魚肚子發現一線蟲在蠕動 這魚還能不能吃?
    溫州網訊 農貿市場買的新鮮黃魚,破開肚子裡面居然有一條4釐米左右長的線蟲在蠕動,一名瑞安女子一邊端著手機拍攝,一邊不斷驚呼:「寄生蟲啊,這麼大條,這個魚肯定吃不得!」「這魚肚子裡的蟲比蛔蟲還大,會吃死人的……」而她一旁的母親則稍顯平淡地說:「市場上很多人在賣的,清洗一下,燒熟後就可以吃了。」指其不必大驚小怪。
  • 這22種海洋生魚片別隨便吃,官方檢測蟲病率都不低
    今天上午,在青島市嶗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檢測實驗室,記者看到了工作人員早晨剛剛從市場上購買回來的22種海洋魚類,包括鯧魚、沙丁魚、大頭鯹,黃魚,八帶,石甲魚,鴉片魚,鮟鱇魚,紅頭魚,鰻魚,白姑魚,鰈小偏口,鱅魚,獅子魚,帶魚,鮁魚,黃花魚,鮻魚,古眼魚,麵包魚,鱸魚,逛魚。 經過一上午的檢測,除黃花魚外,其他21種均檢出異尖線蟲,魚種檢出率95.5%。
  • 蘇州市場上的這兩種魚檢測出可怕蟲種異尖線蟲
    異尖線蟲到底是什麼?異尖線蟲異尖線蟲是一類成蟲寄生於海棲哺乳動物、幼蟲寄生於某些海棲魚類的線蟲,屬蛔線蟲目異尖科寄生蟲。人體可以通過生吃、半生吃含活性異尖線蟲幼蟲的海魚(如帶魚、黃魚、鮐魚等)和海產軟體動物(如墨魚)而引起感染。人體感染異尖線蟲會怎樣?
  • 煮熟了吃不是更安全嗎?
    三文魚是我們餐桌上絕佳的美食,口感極佳,我們常說的三文魚只是一個通俗的叫法,實際上這個名字指代的魚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的三文魚指的是具有洄遊習性、相似的形態特徵的一類魚,包含了很多種,比如麻哈魚屬與鱒屬,而狹義上的三文魚特指大西洋鮭。但不管怎麼說,我們吃到的這些魚,由於肉色形態特徵都是差不多的,我們都叫它三文魚。
  • 一家人聚餐,被幾條魚嚇得魂飛魄散!
    不過,可以放心的是,因為絛蟲成蟲及蟲卵在高溫環境下可被殺死,因此,即便感染絛蟲,魚在充分煮熟後還是可以食用的。 但如果沒有煮熟就食用,絛蟲就有可能寄生在人體內。
  • 魚身上這個部位,有大量寄生蟲,很多人還不知道,把它當美食
    兒童經常吃魚類生長發育快且智力發展好,成年人經常吃身體變得更加強壯,而且能延長壽命。但吃魚時要警惕,身體上的某些部位是不能吃的,以免導致胃穿孔。 魚肚子裡發現有這東西,馬上停筷? 魚肚中容易有寄生蟲,這被稱為舌狀絛蟲,容易感染草魚鯉魚,鯽魚或鰱魚等。看起來確實很噁心,但對身體沒有交叉性危險,只要清理乾淨,煮熟之後可以吃。
  • 女子剖魚發現1米多長寄生蟲 頭會變形可伸縮(圖)
    提醒  買魚最好自己殺,肉食要煮熟煮透  開發區食品安全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魚身上是否有寄生蟲跟很多方面如魚的品種、生長環境、寄生蟲防範措施等都有關係。如果魚吞食了感染有寄生蟲的水蚤、生活水域中有寄生蟲存在等情況,都可能讓魚感染到寄生蟲。
  • 海魚寄生蟲,40多年增加283倍,吃魚要注意防病
    有笑話說,喜歡吃生魚片的某地人,看到任何食材,甚至是偶遇外星人,都會遐想,這東西拿來刺生,會是啥滋味?不過,只惦記著吃,卻缺乏食源性寄生蟲的常識,就會引來健康風險。有人認為,淡水魚才有寄生蟲,海魚生吃就沒事兒,真是這樣嗎?咱們現在來看最新的科研結論。
  • 進口黃鱔檢出高危顎口線蟲 南方旅遊生魚片鱔片少吃
    檢疫人員在6批印度尼西亞黃鱔中採集檢疫樣品26個,檢出陽性樣品14個,陽性率53.8%,共計檢出顎口線蟲數112條,包括頭部檢出4條,內臟中檢出15條,黃鱔肉中檢出93條;在3批菲律賓黃鱔中採集檢疫樣品15個,檢出陽性樣品9個,共計檢出顎口線蟲數70條,包括內臟中檢出9條,黃鱔肉中檢出61條。
  • 生魚片到底能吃不? 蘸料能消滅寄生蟲和細菌嗎?
    答案是否定的,生吃魚的做法很不科學,會導致人體患病。   因為在魚體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寄生蟲和細菌,三文魚身上比較常見的寄生蟲是異尖線蟲。   若是食用了有這種寄生蟲的魚,一般在食用後的1-5天會發病,好在這還算是輕量級的寄生蟲,它在人體內存活時間一般不超過3周,嚴重的時候就是腹痛難以忍受,還不會產生太嚴重的後果。
  • 黃花魚肚現白色線蟲 這魚還能吃嗎?
    黃花魚肚現白色線蟲 這魚還能吃嗎?  買了一斤黃花魚每條魚都有小線蟲  程女士告訴記者,她是12月3日從前關市場買回來的冰鮮黃花魚,想留著第二天煎著吃,當天回家把魚洗乾淨,準備摘掉魚的內臟時,猛然發現魚肚子裡有幾條細細的白線。「開始我把白線當成了魚腸子,仔細看了幾眼,發現這一條條白線竟然在動,我以為自己眼神不好,確認之後發現就是蟲子,嚇得我一下就把魚從手裡扔出去了。」眼前這一幕,可把程女士嚇得不輕。
  • 這樣做才能放心吃魚
    最近網上出現了一段視頻,標題叫做《恐怖,魚身上長滿寄生蟲》。視頻中男子用剪刀破開一條魚的鱗片,然後挑出一條很長的線狀物體,接連幾處都是如此。正如視頻中另一位男子所言,那些寄生蟲讓人「頭皮發麻」,再也沒有吃魚的欲望。
  • 過嘴癮先要防寄生蟲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鮮活淡水魚的消費預警提示,建議消費者切記不生吃淡水魚,烹飪時要燒熟煮透、徹底殺滅寄生蟲,降低感染寄生蟲的風險。  消費者要如何選購鮮活淡水魚呢?  魚作為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而成為餐桌上常見的美食。一般來講,可分為淡水魚和海水魚。淡水魚是指生活在鹽度低於千分之三的內陸淡水中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