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場上的這兩種魚檢測出可怕蟲種異尖線蟲

2020-12-06 大蘇網

不過愛吃海鮮的朋友們注意了,小心感染異尖線蟲。

蘇州疾控中心

對全市主要海鮮產品批發、零售市場,隨機抽樣的海黃魚和海帶魚進行了異尖線蟲的檢測。果真檢測到了許多。

異尖線蟲到底是什麼?

異尖線蟲

異尖線蟲是一類成蟲寄生於海棲哺乳動物、幼蟲寄生於某些海棲魚類的線蟲,屬蛔線蟲目異尖科寄生蟲。人體可以通過生吃、半生吃含活性異尖線蟲幼蟲的海魚(如帶魚、黃魚、鮐魚等)和海產軟體動物(如墨魚)而引起感染。

人體感染異尖線蟲會怎樣?

人體感染異尖線蟲急性期臨床表現有劇烈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伴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慢性期以胃或腸道嗜酸性肉芽腫為特徵,可並發腸梗阻、腸穿孔和腹膜炎。

異尖線蟲危害巨大!

大家吃海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了!

異尖線蟲病在日本、韓國、法國等多個喜歡生吃海魚的國家流行。我國目前鮮有異尖線蟲感染病例報告,但東南沿海的近海魚類異尖線蟲幼蟲感染率很高。

那麼,活體的異尖線蟲到底是什麼樣的,萬一 一不小心你吃了呢?

關鍵的是,目前尚無特效驅異尖線蟲藥物治療,故事是從一條冷凍了十幾天的魷魚開始說起,名城君在網上搜到了這樣一個帖子。

名城君不是來噁心大家,只是想告訴大家,這種異尖線蟲的存活率非常之高!千萬不要覺得高溫和冷凍一定就是保險的。

但也不必緊張,異尖線蟲在-20℃冷凍24h後便可全部死亡,新鮮的海鮮魚類要加熱熟制後食用。

所以,吃海鮮時不妨多煮會兒。

相關焦點

  • 海魚中檢測出異尖線蟲幼蟲 生食海鮮易感染
    海魚中檢測出異尖線蟲幼蟲 生食海鮮易感染2016-07-31 08:4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連網&nbsp  海魚中檢測到異尖線蟲&nbsp若感染嚴重可致胃穿孔&nbsp  近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市面上的海鮮水產品進行食源性寄生蟲檢測時,在抽檢的海魚中檢測到異尖線蟲幼蟲。
  • 21種海魚檢出異尖線蟲,僅五種貝殼類海產品安全
    今天上午記者跟隨嶗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一起檢測了包括鯧魚、沙丁魚、大頭鯹、黃花魚的內的22種188條魚,除黃花魚外,其他21種均檢出異尖線蟲,魚種檢出率95.5%。共檢測188條魚,102條魚檢出異尖線蟲,檢出率為54.3%。對海蠣子、毛蛤、花蛤、海螺和扇貝五種貝殼類海產品,沒有檢測出異尖線蟲。
  • 鮁魚、鯧魚、八帶含異尖線蟲 不煮熟敢吃嗎?
    12月27日,嶗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鯧魚、沙丁魚等22種魚進行了檢測,發現除黃花魚外,其他21種均檢出異尖線蟲,魚種檢出率95.5%;共檢測188條魚,102條魚檢出異尖線蟲,檢出率為54.3%。異尖線蟲是一種主要寄生於海洋動物中的蛔目異尖科線蟲,其成蟲寄生於海棲哺乳動物如鯨、海豚、海獅、海豹的胃部,幼蟲寄生於某些海棲魚類和海產軟體動物。
  • 溫州四種魚檢出異尖線蟲 魚一定要煮熟吃
    從小黃魚裡檢出異尖線蟲。  溫州網訊 生吃魚片有風險,小心感染異尖線蟲。上周,溫州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2科在食品風險監測中,對20份魚樣品進行檢測,其中5份檢出異尖線蟲,分別是2條帶魚、1條小黃魚、1條龍頭魚和1條黃姑魚。
  • 新鮮帶魚內爬出不明寄生蟲 專家鑑定為異尖線蟲
    報料:帶魚裡爬出兩條不明寄生蟲  據孫先生介紹,1月26下午,其從東湖市場上買回來一條新鮮帶魚,回家後,孫先生對帶魚進行了清洗、切成塊,準備晾乾後再煎來吃。「當時洗的時候都還沒發現,直到晾乾時才發現有兩條細細長長的蟲子在帶魚的表面挪動。」孫先生告訴記者:「應該是一種寄生蟲,感覺有點像鉤蟲,搞得我們連魚肉也不敢吃了。」
  • 海魚中檢測到異尖線蟲 愛吃生魚片的人容易中招
    近日,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市面上的海鮮水產品進行食源性寄生蟲檢測時,在抽檢的帶魚、黃魚等四種海魚中檢測到異尖線蟲幼蟲。實驗人員鑷子上的白白的彎曲的蟲子就是異尖線蟲近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市面上的海鮮水產品進行食源性寄生蟲檢測時,在帶魚和黃魚中檢測到異尖線蟲幼蟲
  • 這22種海洋生魚片別隨便吃,官方檢測蟲病率都不低
    12月27日,青島市嶗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了海洋魚類的異尖線蟲檢測工作。同時,嶗山區對五個監測點的300名居民進行了異尖線蟲病的調查。檢測中,22個品種中有21個品種的海洋魚類內臟中存在異尖線蟲。目前,異尖線蟲病正在成為威脅公眾健康的世界性疾病。
  • 蘇州兩種海魚被檢出寄生蟲 不生吃可避免感染
    近海、湖多的先天優勢,讓我們江蘇人對魚情有獨鍾,不過最近,蘇州市疾控中心在抽檢中發現,兩種海魚裡出現了寄生蟲。上圖中就是在海鮮中被檢出的異尖線蟲,一般都寄生於魚類中,最近蘇州市疾控中心針對全市主要海鮮產品批發零售市場的檢測中,它們被發現在海黃魚和海帶魚的體內,人一旦感染這種寄生蟲,對身體危害極大。
  • 一家人聚餐,被幾條魚嚇得魂飛魄散!
    往期推薦 上周末,浙江一姑娘 被幾條鯽魚嚇得魂飛魄散。 這個像麵條一樣的東西叫絛(tāo)蟲,是一種腸道寄生蟲,俗稱麵條蟲。通常寄生在鯽、鯉、鰱、鱅等魚的體腔,使寄主腹部膨大。這些絛蟲和魚的內臟緊密交錯,使消化道性腺、肝、脾等內部器官受壓迫,正常機能被破壞,最後會讓魚體瘦弱甚至死亡。麵條蟲的蟲卵是通過水鳥的糞便排到水中,在水中生長,被魚吞食寄生在魚體內,繼而生長。
  • 黃花魚肚現白色線蟲 這魚還能吃嗎?
    黃花魚肚現白色線蟲 這魚還能吃嗎?,回家將魚開膛破肚準備醃製時,幾條小白蟲突然從魚肚裡鑽出,程女士看到蟲子的一剎那,受到不小的驚嚇。
  • 被認成蛋白蟲的線蟲,藏在魚缸裡,只喝魚血
    想去除蛋白蟲比較難,減少蛋白蟲的數量倒是有幾種辦法既然蛋白蟲是通過換水或餵活食進來的,那以後可以多餵飼料少餵活食。如果魚缸裡的蛋白蟲已經有點多了,換水也可以去除一些蟲子。從這兩方面入手,能有效從源頭控制蛋白蟲的數量。換水還有一個好處,可以避免水質過肥,不給蛋白蟲舒適的繁殖環境。
  • 破開黃魚肚子發現一線蟲在蠕動 這魚還能不能吃?
    溫州網訊 農貿市場買的新鮮黃魚,破開肚子裡面居然有一條4釐米左右長的線蟲在蠕動,一名瑞安女子一邊端著手機拍攝,一邊不斷驚呼:「寄生蟲啊,這麼大條,這個魚肯定吃不得!」「這魚肚子裡的蟲比蛔蟲還大,會吃死人的……」而她一旁的母親則稍顯平淡地說:「市場上很多人在賣的,清洗一下,燒熟後就可以吃了。」指其不必大驚小怪。
  • 女子剖魚發現1米多長寄生蟲 頭會變形可伸縮(圖)
    上午10點多,姜阿姨準備午飯,開始處理鯽魚,當她剖開第二條魚的肚子,撈出內臟時,發現內臟上繞著一團白白的東西。  「這條鯽魚一斤多重,外表看上去和別的沒什麼兩樣。買過這麼多魚,從來沒見過魚肚子有這東西,仔細一看,竟然還是活的!」姜阿姨嚇得把殺魚刀一扔,慌了手腳,找來鄰居。幾個人盯了半天,也不知道那是什麼。  記者到姜阿姨家時,門口的空地上圍了七八個人。
  • 【嚇尿】孩子氣管裡長出7釐米活螞蝗,原因竟是…… (重口味慎點)
    (視頻約1分38秒,記得開wifi觀看哦)雲南:小姑娘氣管取出活螞蝗 因喝生水手機照片上的這隻螞蝗就是從小姑娘的氣管裡取出的6種可以寄生人體的寄生蟲每種活物身上或體內,或多或少都會養些寄生蟲。作為人類就該有養育眾多寄生蟲覺悟。
  • 一頓水煮魚吃出寄生蟲病 蟲長一釐米 能在體內遊走
    據了解,這是南京發現的首例線蟲感染患者。  一盆水煮魚吃出莫名怪病  據了解,林小姐今年22歲,是南京郊縣一名公司職員,飯菜由公司僱的一名阿姨所燒。林小姐清楚地記得,7月份的一天,這位阿姨燒了水煮魚,為了魚片肉質嫩滑,阿姨說只要將魚片在鍋內滾一下即可,後來吃的時候感覺不太熟。  半個月後,林小姐先是感覺容易疲勞,稍幹點活就累。
  • 生魚片吃得越多,魚身上的寄生蟲就越多
    三文魚最近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從北京新發地海鮮市場帶新冠病毒的案板,到最近被扒出的挪威三文魚的養殖亂象,讓這個曾經風光無限,高高在上的高端海鮮招牌瞬間被「打落塵埃」。這對於三文魚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積極現象,如果不出這個事件,三文魚行業將會在不斷向好的疫情局勢下逐漸收復失地,特別是中國國內的三文魚市場,將繼續之前的高速增長,並不斷向歐美市場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