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市面上的海鮮水產品進行食源性寄生蟲檢測時,在抽檢的帶魚、黃魚等四種海魚中檢測到異尖線蟲幼蟲。
海魚中檢測到異尖線蟲
若感染嚴重可致胃穿孔
實驗人員鑷子上的白白的彎曲的蟲子就是異尖線蟲
近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市面上的海鮮水產品進行食源性寄生蟲檢測時,在帶魚和黃魚中檢測到異尖線蟲幼蟲。異尖線蟲生命循環通過海洋中的魚類和哺乳動物來完成,幼蟲主要寄生於各種魚類的肌肉、腸繫膜、肝臟及腹腔,成蟲寄生在鯨、海豚、海豹、海獅等哺乳動物的胃中。黃魚、皇姑魚、龍頭魚和帶魚等海洋魚類體內均有異尖線蟲。
據市疾控中心檢驗二科科長李毅介紹,異尖線蟲的中間宿主多為海魚類、目魚類,若人類因為生食海魚而吃進異尖線蟲,主要會存在於胃部,而我們體內的胃酸並不能把它們殺死,所以就會受到感染。感染後,輕者可能僅有胃腸不適,重者可能表現為在進食後數小時上腹部突發劇痛還伴有噁心、嘔吐甚至腸梗阻穿孔和腹膜炎。
其實,不止海洋魚類,許多海產品和淡水魚蝦都可能含有各種寄生蟲,經常生食或半生食海鮮、河鮮(生魚片、醉蟹、醉蝦、醃泥螺等)會增加被感染的風險。胃腸道異尖線蟲病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可用纖維胃鏡檢查並將蟲體取出。
白酒不能完全殺死寄生蟲
煮熟煮透才能安全食用
喜歡吃生魚片的人有一種說法,只要蘸點芥末、醋、醬油、鹽或是白酒,寄生蟲都可以被殺死。對此,李毅表示沒有科學依據,「曾在實驗室做過這個實驗,但時間不足難以殺死異尖線蟲。」
雖然胃酸對異尖線蟲也不太起作用,但該寄生蟲對高溫和低溫的抵抗能力卻很差,市民做魚時,一般在鍋中蒸煮15至20分鐘就可以完全把異尖線蟲消滅。異尖線蟲幼蟲對低溫的耐受力要強一些,在零下20℃的環境中冷凍超過24小時,異尖線蟲的幼蟲也會滅絕。所以高溫煮熟和低溫冷凍是消滅異尖線蟲的最有效方法。此外,異尖線蟲通常黏在魚肚子裡,市民必須清洗乾淨後再進行烹飪。
近年來,在飯桌上,經常可見人們食用生魚片,並且價格不菲,不少人還以吃生魚片為時尚。對此,李毅提醒市民,生魚片等其他生海鮮或不熟海鮮一定要謹慎食用,減少感染的機會,不要因享受一時的「口福」而讓自己的健康受到威脅,海鮮、河鮮一定要煮熟煮透方能安全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