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體驗風味人間
不同的地理條件,造就了人類千姿百態的生活方式。
中國,擁有最富戲劇性的環境和氣候,從荒漠到平原,從山地到海洋,人們因循自然,從食物中獲取能量,竭盡才智,用美味慰藉家人,讓我們穿越四季,跨越山海,開始一場採集風味的旅行。
前段時間,熱播的《風味人間》,將順德魚生推上了熱門食物,我深知在欣賞美食的時候討論食品安全,是一件很煞風景的事情。
最後,片中採取了非常白描的表達:"對追求食材本味的順德人來說,生吃更是引以為傲的進食方式。中國人吃魚生的歷史至少一千多年,如今它更像一個歷史標本留存於順德。"並說道,"總有人貪戀固有的風味,熱衷保留這道中國飲食的'活化石'。"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委婉的提示——"生吃"只是為了"追求食物本味",而"貪戀固有的風味"言下之意是有一定的冒險。至於"更像一個歷史標本",差不多是說這種食用方式並不符合注重食品安全的歷史潮流。
順德魚生
一直以來,海水魚因其營養豐富和味道鮮美而被視為一類優質食材。不管是我們日常熟知的生魚片還是今日火爆的順德魚生,都是生食。
在眾多的烹調方法中,生食因其號稱能夠最大程度保留海水魚的營養成分和新鮮口感,近些年在中國逐漸流行了起來。
有一種說法稱:由於寄生蟲無法生活在海水中,因此海水魚體內沒有寄生蟲存在。所以只要注意廚具和餐具的衛生,再搭配上一些高度數的白酒,生食海水魚就不必擔心寄生蟲的問題。真的是這樣嗎?
新鮮與安全不可兼得
由於食用生魚片、用生的魚內臟或者烏賊製作的涼菜或醃漬魚都有可能引起異尖線蟲病,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早已出臺了針對性的食品安全法規,規定魚肉必須預先處理以殺死異尖線蟲的幼蟲。
殺死異尖線蟲最有效的方法是高溫,但是為了保持魚肉的食用價值,目前仍然以冷凍法為主。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規定魚肉必須在零下35度冷凍15個小時,或是零下20度冷凍7天后才能食用,而歐盟的標準則是在零下20度冷凍超過24小時。
在我國,出於對異尖線蟲病的重視,曾經組織過十幾次對海魚感染異尖線蟲的專項調查,結果發現我國海域內的海魚普遍感染異尖線蟲。
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國並沒有食用國產海魚造成異尖線蟲病的報導。這可能與中國人食用海魚的烹調習慣有關,也可能是因為中國產海魚所攜帶的異尖線蟲多為非致病種。
高度白酒無法殺蟲
有研究稱,38度和50度的白酒分別可以在24分鐘和15分鐘內殺死異尖線蟲幼蟲。這個時間比起芥末來要短了不少。
但白酒是用來喝的,沒有人會將魚肉浸泡在白酒中然後食用。
白酒與魚肉在口腔和食道中的"親密接觸"幾乎不可能長達15分鐘,而一旦進入胃中,白酒的濃度又會被稀釋。此時的白酒還具有殺蟲的能力嗎?
由此看來,白酒只能用做調節口味和增加用餐情趣罷了。
食用高溫烹調、或冷凍處理過的魚肉是防止寄生蟲病的有效手段。如果一定要追求極度"新鮮",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高度白酒之上。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各位對於順德魚生有什麼看法呢?會將它作為自己的下酒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