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見習記者 張漫 記者 馬澤望 通訊員 祈福)近日,記者從祈福醫院獲悉,廣東番禺一男子因劇烈腹痛,半夜被家人送往祈福醫院,在治療過程中,醫生用鼻膽管從其身體內引流出數十隻瓜子樣的「活蟲」。
據了解,該男子是淡水魚生愛好者,時不時就來幾盤「撈起」。「原來殺蟲『秘籍』吃魚生配白酒沒用呀!」連續幾天看著寄生蟲從鼻子引出,他懊悔不已:「頭皮都麻了!以後再也不敢吃魚生了!」
男子凌晨3點腹痛進急診
「醫生救我,我肚子好痛。」11月16日凌晨2點,58歲的文先生在家人的攙扶下走進祈福醫院急診科。檢查發現,文先生患有急性膽源型胰腺炎,膽紅素一度高至109mumol /L(正常值17.1mumol /L)。
消化內科醫師劉海燕按慣例詢問他是否有進食淡水魚生史,文先生回答道:「當然有,我們這邊的人都很喜歡吃。」文先生表示自己是廣州番禺人,吃魚生已經30多年了。
劉海燕提醒他:「您知道魚生有寄生蟲嗎?」文先生說:「沒那麼玄乎,我身邊那麼多吃魚生的,都沒見有什麼事。」
頭皮發麻!膽汁引出「瓜子」樣活蟲
隨後的檢查治療卻讓文先生大吃一驚。為治療膽源型胰腺炎,祈福醫院消化內科宋鴻主任為文先生行ERCP(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術)加取石術,將鼻膽管準確置入患者膽總管內持續引流膽汁,以減輕膽管炎症。
據文先生回憶,治療第二天,非常多橢圓形、「西瓜子」大小的像蟲子一樣的東西從鼻膽管裡隨著膽汁流出來,有的甚至還在竄動。劉海燕醫生向他解釋:這是華支睪吸蟲(肝吸蟲),當人們吃了衛生不達標、或未熟透的生魚蝦時,它便悄悄潛伏進人體。據廣東省衛生健康部門數據顯示,在盛行吃生魚片的珠三角一帶,肝吸蟲病感染率很高。
文先生體內引出的肝吸蟲體
看到蟲子被引出,文先生懊悔不已:「以前每逢親友聚會,我都會點上幾碟片得薄透的生皖魚片,再跟油、薑絲、蔥絲、蕎頭絲、薄脆片等撈起,軟滑生香,停不住口。吃是吃爽了,卻沒想到竟然在身體裡養了這麼多寄生蟲。」
為排出文先生體內剩餘的蟲子,劉海燕醫生為他繼續留置一條膽道引流管,同時安排他每日口服護肝藥和「驅蟲藥」。文先生告訴記者,在後續的2天裡,每天都有很多瓜子仁般大小的肝吸蟲體從鼻子裡被引流出來,有的還在緩慢遊動,直至治療第5天開始,鼻子才沒有繼續流蟲子。院方觀察其膽紅素、轉氨酶等指標也下降至正常值,確定其身體無恙後安排文先生出院。
出院前,文先生告訴醫生:「這次經歷真的把我嚇到了,什麼白酒配魚生的秘籍都不抵用,以後我再也不吃魚生了,吃魚肉一定會煮熟煮透!」
醫生解釋:白酒、醬油、芥末等「殺蟲秘籍」不管用
祈福醫院消化內科宋鴻主任告訴記者「白酒殺不死肝吸蟲,反而加重肝臟負擔。」 宋鴻主任表示,很多人知道魚生裡可能有寄生蟲,但他們錯誤地以為一口魚生一口白酒,抑或沾著姜蔥蒜吃,就能把蟲殺死。但其實肝吸蟲的囊蚴的抵抗力比較強,醬油、芥末、蔥姜蒜等調味料、佐料根本對無殺蟲功效。
宋鴻主任補充道,被帶有肝吸蟲囊蚴的魚蝦觸碰過的砧板、菜刀、盆子,再接觸其他肉菜,其他肉菜也有被汙染的風險。
醫生提醒:遠離肝吸蟲,牢記這三點
據了解,肝吸蟲主要寄生在膽管,常見的併發症主要有急性膽管炎、膽囊炎、膽結石及肝癌等。祈福醫院消化內科宋鴻主任提醒市民,拒絕肝吸蟲需做到以下三點:
1、少吃、不吃淡水生魚和未熟的魚蝦
食用水產品時,注意徹底加工煮熟,特別是用作熬粥和涮火鍋的魚片,更要注意適當延長烹煮時間,保證完全煮熟。只有在90-100℃的溫度下持續加熱15秒以上才能徹底殺滅肝吸蟲。
2、刀和砧板要生熟分開,不可混用
有條件的,菜刀和砧板要生熟分開,不能混用,或者切過生魚的刀和砧板要徹底刷洗。另外洗魚、抓魚後要洗手,處理魚的過程中,不要用手拿熟食。盛過生魚的各種用具也要洗刷乾淨。
3、食魚生應常去醫院檢查
有進食魚生史的市民,建議到醫院查肝吸蟲抗體及便蟲卵,如發現異常需及時尋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