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吃貨」們來說
魚生是一道可口的美食
不過,這魚生雖美味
卻有著極大的健康隱患
近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收治了一名市民
就是因為愛吃魚生
在他的膽管內竟然長出了
大量的肝吸蟲
醫生在診斷過程中發現他有嚴重的寄生蟲感染,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在患者膽管中發現大量肝吸蟲,而且個頭都有瓜子仁那麼大,取出肝吸蟲活體之後,術後還有死蟲不斷通過引流管排出。據了解,這位50歲的患者已經吃了32年魚生了。
患者
(以為)一口魚生一口酒,就可以把肝吸蟲殺死,如果有什麼不適應的話,總懷疑肚子不舒服一點而已。
醫生在以往的接診過程中,發現過不少類似的病例,這些市民大多都有著吃魚生的習慣。肝吸蟲是一種寄生蟲,學名「華支睪吸蟲」,它依附在淡水魚和淡水蝦身上,當人吃了沒有煮熟的淡水魚或者淡水蝦,就容易感染上肝吸蟲病。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 彭濤
科學的原理來講生魚的話,如果是90度高溫,必須達到10秒以上,才有可能殺滅寄生。在淡水魚魚肉當中的毛蚴,一般的高度酒的浸泡和陳醋的浸泡,是不可能殺滅寄生蟲的。
吃淡水魚生已經成為了肝吸蟲傳播的最常見途徑。按照全國的流調數據來看,肝吸蟲病呈現出一南一北兩個流行區,南方主要是廣東和廣西,北方主要是黑龍江和吉林。廣西的肝吸蟲人群感染人數居全國第二。感染了肝吸蟲的患者早期沒有明顯不適,一般幾年後才會出現症狀,因此很多人感染了也不知道。而重症患者會出現膽管炎、肝硬化、膽管癌等。兒童患者還可能會有發育障礙,嚴重的可造成侏儒症。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 彭濤
驅蟲藥雖然它驅蟲的效果可以高達90%以上,的確能把蟲子殺死。但是殺死的肝吸蟲,對人造成的損害是長期的。它死掉的蟲體仍然會成為發生膽道結石的核心,它仍然有可能未來誘發膽道的感染,這些死亡的蟲體和排洩物產生的致癌物質,對膽管上皮的誘發癌變,這個過程還會是個慢性的過程。
如果您平時喜歡吃魚生
不論身體是否出現症狀
都應該定期定時到醫院做檢查
看看是否有肝吸蟲感染
記者;劉婷 李學義
編輯:楊方春 實習編輯:張麗萍
審核:戴珊珊
終審:唐彩紅
來源:南寧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