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節前,我在朋友圈再三呼籲過:廣東人的飲食習慣必須改革。我認為必須改革的內容之一,是魚生粥之類半生不熟的食法。當時雖有許多讀者來信表示支持,但也有個別讀者認為我「危言聳聽」。事隔一年,今年春節,我同幾位剛從廣東農村搞巡回醫療回來度假的同行談天,他們又說起「魚生」和魚生粥這碼事。據說,廣東某些農村,患華枝睪吸蟲病的人不少,原因是他們喜歡吃魚生。看來舊事重提,再談一次「魚生」,還是有必要的。
所謂華枝睪吸蟲是寄生在人體肝臟膽管內的寄生蟲。人體被這種寄生蟲侵入了,如果數量不多,大都沒有自覺症狀,一旦數量多了,就可以引起肝臟腫大、消化不良、腹痛,甚至會因膽囊、膽管發炎引起急腹症,危及生命。那麼人體為什麼會患華枝睪吸蟲病呢?主要是吞入了華枝睪吸蟲的囊蚴。這些囊蚴是生長在談水魚中的,我們常吃的皖魚、鯉魚、鍍魚、大頭魚,每一條都可能含有數十個至數百個以上的囊暢。這些囊蚴進入人胃後,經胃腸消化液的作用,蚴蟲在十二指腸穿破囊壁而出,爬入總膽管經膽道進入肝膽管定居下來,為害人體。
那麼,愛吃「魚生」的人也許會說:「吃魚生都是用醬油、油、醋、姜、蔥等調味品拌過的,這不是可以把囊蚴殺死了嗎?」不對。實驗證明:華枝舉吸蟲的囊蚴,在醋中可經二小時而不死,在醬油中更可以活五小時,所以,僅僅用調味品把生的魚肉攪拌一下,是根本無法使囊蚴死亡的。吃「魚生粥」是否稍微好一些呢?也不見得。
有人作過這樣的試驗:把合有囊蚴的魚片(厚度約一毫米)放入攝氏九十度的熱水內,經一秒鐘才死亡,如果溫度下降到七十五度,殺滅囊蚴的時間要三秒鐘。魚片的厚度越大,所需的時間愈長。即使可以把魚片切的很薄,而稀粥的溫度未必能經常維持在九十度;而吃魚生粥的人往往又不願把魚片泡在粥裡過久,所以如果不當心,魚生粥同樣會起著傳播華枝睪吸蟲病的壞作用。
除此之外,華枝睪吸蟲病見於文獻報導,開始於一八七四年,但一九五六年在廣州發掘出來的兩具乾屍(葬於一五一三年),從屍體內的糞塊中發現了大量華校舉吸蟲卵。可見這種病在我國至少有五百年以上歷史。解放以來,有關部門已採取種種措施,防止華枝睪吸蟲的傳播,如禁止出售魚生和魚生粥,這當然起到很大作用。但是,由於製作魚生及魚生粥並不是難事,一些只管一時口福,不管日後生病的人,往往自己動手製作,這就使華枝舉吸蟲仍然有它的「市場」了。
總之,華枝翠吸蟲在人體內是不會自行繁殖的,所以體內有這種寄生蟲的人,如若蟲數不多,又沒有症狀,只要不再吃魚生和未熟透的魚,就不會重複感染,病也可以自愈,但蟲數較多,就得用藥物治療了。自前國內已生產有治療華枝睪吸蟲的特效藥,不過這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此處不便細說。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