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不能生吃!過嘴癮先要防寄生蟲

2020-12-06 金羊網

  生吃魚不是時尚,危險也會伴隨而來。夏天,消費者吃生魚比其他季節增多,但健康隱患也隨之而來。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鮮活淡水魚的消費預警提示,建議消費者切記不生吃淡水魚,烹飪時要燒熟煮透、徹底殺滅寄生蟲,降低感染寄生蟲的風險。

  消費者要如何選購鮮活淡水魚呢?

  魚作為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而成為餐桌上常見的美食。一般來講,可分為淡水魚和海水魚。淡水魚是指生活在鹽度低於千分之三的內陸淡水中的魚類。我國現有淡水魚1000餘種,且以養殖青、草、鰱、鱅四大家魚而聞名世界。

  據悉,淡水魚一般以活魚流通供應市場,消費者習慣購買活的淡水魚,不過大家知不知道怎麼挑選安全無汙染的淡水魚呢?

  1.觀魚形。汙染重的魚,形態異常,有的頭大尾小,脊椎彎曲甚至出現畸形,還有的表皮發黃、尾部發青。

  2.看魚眼。飽滿凸出、角膜透明清亮的是新鮮魚;眼球不凸出,眼角膜起皺或眼內有淤血的則不新鮮。

  3.嗅魚鰓。新鮮魚的鰓絲呈鮮紅色,黏液透明,具有海水魚的鹹腥味或淡水魚的土腥味;不新鮮魚的鰓色變暗呈灰紅或灰紫色,黏液腥臭。

  4.摸魚體。新鮮魚的表面有透明黏液,鱗片有光澤且與魚體貼附緊密,不易脫落;不新鮮魚表面的黏液多不透明,鱗片光澤度差且較易脫落。

  5.掐魚肉。新鮮魚肉堅實有彈性,指壓後凹陷立即消失,無異味;不新鮮魚肉稍呈鬆散,指壓後凹陷消失得較慢,稍有腥臭味。

  6.看魚腹。新鮮魚的腹部不膨脹,肛孔呈白色、凹陷;不新鮮的魚肛孔稍凸出。

  在挑選淡水魚時,應儘量選擇「小」魚,即生物鏈底層的魚類,比如草魚、大頭魚等,它們一般靠吃水草生存,相對於石斑魚、鱸魚、桂魚等兇猛吃肉的魚類,體內有害物質含量比較低,因而相對安全。對深海魚來說,由於其體積一般較大,因而,吃「小魚」比吃「大魚」安全。這裡的「小」,指年齡小,也指個頭。魚的體積越大,含毒量也會較高。

  生吃淡水魚,肝吸蟲會找上你

  部分淡水魚類內臟有毒,尤其是魚膽不可食用,其中含有大量的膽鹽、氰化物、組織胺,誤食將會造成腎臟衰竭或肝臟病變,嚴重的更有生命危險。因此,淡水魚一般宰殺放血,去鱗片、鰓絲,剖肚、去內臟。民間曾有「生吞草魚膽可以明目」之說,因此誤食魚膽而導致中毒的事件常有發生。

  此外,華支睪吸蟲,又叫肝吸蟲,是我國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蟲之一。肝吸蟲的幼蟲寄生在淡水螺和淡水魚蝦體內,人們常吃的青魚、草魚、鰱魚、胖頭魚、鯉魚、鯽魚均可攜帶,它的幼蟲被人吃進去以後,在腸道孵化並爬進膽管,在那裡安家。因此經常有人說「淡水水產不能生吃」。

  肝吸蟲病並不是傳染病,但由於和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因此常出現一家人都感染的現象。肝吸蟲一旦進入人體,可以長期存活,有的可長達二三十年。它主要損害肝臟,可造成膽管炎、膽管結石、膽囊炎、肝硬化、膽管癌等。但除非是急性發作,一般要過幾年才出現症狀。造成的症狀一般包括疲乏、胃痛、食欲不振、厭油膩、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肝區隱痛、頭暈等。

  東莞人愛吃魚生、魚生粥、打邊爐,因此感染率很高。並且必須知曉的是吃生魚片的時候喝高度酒、蘸芥末、吃大蒜均不能殺死魚肉內的寄生蟲。因此,建議消費者不生吃淡水魚,烹飪時要燒熟煮透、徹底殺滅寄生蟲,降低感染寄生蟲的風險。

  深海魚可以生吃?

  眼下休漁期結束,海鮮供應量增多,不少好這一口的食客有這樣的看法:深海魚少汙染,生吃營養價值更高,而且現在天熱,冰鎮著吃清涼爽口而不膩,既美味又消暑。

  但專家提醒,事實並非如此。許多海鮮同樣有寄生蟲感染,人類生食這些海鮮同樣可導致寄生蟲病。而芥末、醬油和醋等調料以及白酒的殺蟲效果其實極有限,冰鎮也同樣滅不了蟲。以一向崇尚各種海鮮刺身的日本人為例,正因生吃或吃未完全煮熟的海鮮太多,該國異尖線蟲病患者逐漸增多。

  許多人認為淡水魚、蝦、蟹才有寄生蟲感染,其實不然。自從前些年有關珠三角地區因吃淡水魚生感染肝吸蟲的相關調查出來後,很多鍾情吃魚生的食客開始「轉戰」海產品。海鮮雖然沒有肝吸蟲,但同樣有其他寄生蟲,同樣可導致寄生蟲病。

  在海魚中,異尖線蟲是最常見的寄生蟲之一,在世界各大海域的許多海魚身上都有它們的蹤跡。包括我們常吃的三文魚、大馬哈魚、金槍魚、鱈魚、海鰻、石斑魚等海魚,都是異尖線蟲的宿主。

  除了有異尖線蟲,海魚身上還有其他寄生蟲。比如,就曾有食客生吃太平洋深海三文魚和孟蘇大馬哈魚而感染闊節裂頭絛蟲的病例。而除了海魚,其他海產也同樣逃不脫病原體的感染,前幾年,香港就有一名女孩因吃海蝦刺身感染了一種可怕的創傷弧菌,導致第二日發燒發冷左臂腫淤潰爛,不得不切除大片壞死肌肉以保命。

  那海魚還能吃嗎?海魚營養豐富,只要通過合適的處理方式,還是可以放心進食的。譬如零下20℃冷凍24小時後可有效殺死異尖線蟲。所以,通過冷凍法處理海魚後,可以控制人感染異尖線蟲病的發生。當然,殺死海鮮內的寄生蟲最保險、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高溫。一般的寄生蟲在100℃高溫下,數分鐘即可被殺死。

  (文/圖 姚梓婷)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淡水魚是不能生吃的
    淡水魚是不能生吃的(華蓋供圖) 方舟子:其實虹鱒也是屬於同一類,同一個科的魚,本來區別起來本來也是的不太容易的,但是問題是在這兒。最關鍵是海裡養大,而這種虹鱒它是在淡水養大,淡水養這個水即使再乾淨,裡面也有各種各樣的寄生蟲,他們老說你要很乾淨的水,再乾淨的水,水質再好,也會有寄生蟲的。淡水裡頭的魚,那種寄生蟲太多了,所以淡水養的魚,是不能生吃的。 鳳凰健康:這個是必須要記住的一點。
  • 海魚沒有寄生蟲嗎,為什麼比淡水魚安全?
    海魚沒有寄生蟲嗎刺身一般都是海魚,為什麼少有淡水魚的身影呢?我們都知道淡水魚有寄生蟲,所以生吃存在很大安全隱患,但是海魚就沒有寄生蟲嗎?海魚當然也有寄生蟲,那為什麼我們可以心安理得吃著海魚呢?首先海樣的環境,海水流動性大且鹽分高,不利於寄生蟲生存,海魚的寄生蟲相比淡水魚要少很多。
  • 男子生吃淡水魚3年肝內長滿寄生蟲:以為芥末能殺死
    (原標題:男子生吃3年淡水魚肝內長滿蟲:以為沾芥末能殺死)
  • 日本人喜愛生吃三文魚,難道不怕寄生蟲?就不能煮熟了再吃嗎?
    中國人講究傳統烹飪吃法,無論是蔬菜還是肉類海鮮,一定要做熟了吃,可以殺菌滅蟲。一直被告知,吃生的容易拉肚子,產生細菌。多年以前,江河湖海還沒有受到人類重汙染的情況下,小魚小蝦都是那麼美味至極。但是,如今的淡水魚蝦蟹早已不是那麼一回事了,所以人們將嘴巴吃向了大海。
  • 生吃虹鱒,到底會不會遇到寄生蟲?遇到了該咋辦?
    ,虹鱒確實有可能感染對人體有害的寄生蟲(如裂頭絛蟲);4、其他一些對人基本無害的節肢動物、原生動物也可能侵染虹鱒;5、原則上講,經過嚴格檢驗(不僅確認無吸蟲、絛蟲、線蟲,且微生物指標,理化性質,農藥獸藥殘留達標)和正確處理(長時間低溫冷凍)的虹鱒,可以直接生吃;6、不管是淡水魚還是海水魚,不能確定來源時,「熟吃」才是良選
  • 到底能不能生吃?
    照理說,海水魚才可以生吃怎麼青藏高原出產的淡水魚也生吃了?到底是怎麼肥四?原來「三文魚」有很多種,給大家做個科普:正經的三文魚來自北大西洋挪威,最初在香港開賣時音譯成了三文魚,肉嫩味美,後來一查才知道,美國加拿大那邊的大麻(馬)哈魚跟三文魚非常相似,於是被商人加進來一起當三文魚賣。
  • 男子肝內長滿肝吸蟲,醫生:容易藏有寄生蟲的幾種食物,要少吃
    以下幾種食物最容易藏有寄生蟲,吃之前一定要注意01生魚片近幾年,日本的飲食文化在國內流行起來,很多年輕人也喜歡上了吃生魚片,不可否認生魚片嫩滑爽口,但是卻暗藏危機。很多人認為生魚片是深海魚,沒有什麼寄生蟲,但是也要注意現在市面上有很多不法商家,用淡水魚代替深海魚,其實你吃的一直是淡水魚的生魚片。常見的淡水魚中都含有寄生蟲,一定要煮熟後才能食用。即便是深海魚,也會存在寄生蟲,生吃同樣不安全。
  • 男子吃生魚片胃裡生出寄生蟲,如何避免被寄生蟲纏身?
    黃詩良介紹,小任胃內的寄生蟲生命力很頑強,具體是哪類寄生蟲還有待進一步判斷。「以前也在胃鏡下取過寄生蟲,比如在十二指腸取出蛔蟲、鉤蟲等,但在胃黏膜下面取出寄生蟲,這還是第一次。因為胃體內的胃酸比較多,一般是寄生蟲很難生存,這條蟲子在胃裡築了個巢,使得胃黏膜腫起來,它躲在裡面,偶爾才會鑽出來,十分隱蔽,很容易漏診。」
  • 女子暢遊青島生吃螺螄 感染寄生蟲患上腦膜炎
    原標題:南京女子遊青島吃生螺螄 感染寄生蟲患腦膜炎  暑假期間,35歲的劉女士到青島旅遊,一路海鮮吃得十分過癮,可是回來後,劉女士就「不幸福」了,她頭疼得厲害,到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一查,才知道患上了嗜酸細胞性腦膜炎,病因是食用生螺螄而感染了某種寄生蟲。
  • 三文魚能不能生吃,會不會有寄生蟲呢?
    三文魚到底能不能生吃?怎樣分辨三文魚的好壞?某寶上三五十元一斤的三文魚是真的嗎?挪威養殖三文魚沒有寄生蟲?怎麼這麼敢吃?原因是異尖線蟲的成蟲寄生在寄主——鯨魚、海豚這樣的海洋哺乳動物腸道裡,蟲卵隨寄主的排洩物進入海水後,變成磷蝦等的食物,小蝦被三文魚吃掉後,寄生蟲入住三文魚體內,而挪威在養殖三文魚時隔離了哺乳類,對魚餌進行了高溫或低溫處理,切斷了寄生路徑,作為挪威三文魚的消耗大國,吃到日本人肚子裡的三文魚,都是沒有寄生蟲的安全三文魚。
  • 教你辨別真假三文魚,贗品可是不能生吃的哦
    三文魚一般都是做成刺身,生吃,受到很多朋友喜愛,當然價格也不便宜,值錢的東西就有人想著發地去作假,三文魚也不例外,下面教你如何辨別。假的三文魚一般都是用的一種淡水魚,名字叫虹鱒魚,因為身體側面有一條紅色的鱗片,像是一條彩虹,因此而得名。
  • 虹鱒魚是可以生吃嗎 如何區分虹鱒魚和三文魚
    龍羊峽水庫養殖場虹鱒魚可以生吃嗎1.青藏高原養殖的「三文魚」是虹鱒魚虹鱒魚終身生活在低溫淡水中,我們所說的三文魚都是海水魚,因此淡水養殖的虹鱒魚,絕對不能叫做「淡水三文魚」三文魚3.虹鱒魚不能生食,淡水魚不能生吃淡水魚蝦通常不能生食,他們體內攜帶多種寄生蟲,生吃淡水魚或多或少都有感染寄生蟲的危險。
  • 鯽魚長了一肚子麵條蟲 生吃魚蝦小心寄生蟲病
    市疾控中心地方病寄生蟲病防治所所長徐衛民在詳細了解情況後初步認定:這是一種「麵條蟲」,學名為舌狀絛蟲,是魚類寄生蟲的一種。  徐所長說,麵條蟲的蟲體會和魚的內臟緊密交錯,導致魚內臟受壓迫而萎縮,致使魚體瘦弱,最後死亡。麵條蟲有時還會從魚腹中鑽出來,魚病情嚴重時,會漂浮水面,腹部向上,行人很容易撈起。
  • 能生吃嗎?關於它的討論都在這裡了
    是否能跟進口三文魚一樣生吃?等等。針對媒體和網友的懷疑,5月24日,中國漁業協會發表聲明,認為網上對「國產三文魚」有不實報導,並對四個誤解作出回應,包括「虹鱒不是三文魚」、「淡水三文魚存寄生蟲,生吃對人體有害」、「淡水中不能養殖三文魚」、」虹鱒的色澤不如大西洋鮭,使用了色素摻假」。
  • 為什麼吃生魚片時,日本人吃海水魚,中國人卻要吃淡水魚?
    其實,吃生魚片的傳統應該是中國人先發明出來的,中國自古就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說法,「膾」指的就是生魚片。中國的魚生吃淡水魚的重要要求,就是魚肉的肉質要非常纖細輕薄,這樣魚肉吃起來比較鮮嫩。吃生肉,因為難消化,所以要切得越細越好,越薄越鮮甜。後來有了「金齏玉膾」的鱸魚膾,也是把鱸魚切成細絲,用佐料浸泡好,再去除多餘水分,加上金橙絲,就連當時的大吃貨隋煬帝吃了都讚不絕口。
  • 寄生蟲最多的4種美食,一種是海鮮,一種是蔬菜,你都吃過幾種?
    不過吃東西這件事本身沒啥毛病,人活一張嘴,不就是為了吃嗎,但是有些食物可就不能亂吃了,就像下面4種美食一樣,寄生蟲特別多,很多人不懂,甚至還天天吃。其次它的生活環境是在淡水中,並且是淤泥比較多的淡水,這種生活環境下,寄生蟲肯定就特別多。所以我們最好不要多吃田螺,就算要吃也必須完全炒熟,只有通過高溫完全炒熟之後,寄生蟲才有可能真正殺死。
  • 魚肉一般要煮熟,為什麼三文魚能生吃?原來「假貨」才有寄生蟲!
    一般我們在烹飪魚肉的時候,不是水煮就是油煎,製作好之後非常的美味,還能夠去掉魚的腥味,但是說起生魚片來,相信大家印象非常深刻吧,尤其是在日本那邊,非常流行吃生魚片,一般我們烹飪魚都要水煮,因為魚裡面會有很多的寄生蟲,為什麼三文魚還能夠生吃呢?
  • 還有寄生蟲!
    照理說,海水魚才可以生吃,淡水魚是不宜生吃的!海水魚為什麼可以生食?其實海水魚也有大量寄生蟲。但淡水生物和海水生物適應的滲透壓是完全不同的,而人體內的滲透壓類似於淡水環境。也就是說,大多數海水魚身上的寄生蟲,到了人體內根本無法存活。
  • 寄生蟲「瞄上」大腦?生活中養成4個不起眼小習慣,害蟲無機可乘
    說起寄生蟲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說起寄生蟲入侵大腦,就觸發了很多人知識盲區了。腦部的寄生蟲感染通常指的是醫學原蟲或者醫學蠕蟲的成蟲、幼蟲和蟲卵寄生在大腦,引起一些腦部的損害以及炎症的反應。人們要對此引發足夠的重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事項,避免寄生蟲感染。
  • 「淡水三文魚」電商在售:隻字不提「虹鱒」,仍推薦生吃
    「虹鱒是淡水魚,你叫它三文魚,再加個定語,淡水三文魚,我說就不妥當了。」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指出,虹鱒魚和三文魚並非同類魚,虹鱒是淡水魚,形態和太平洋鮭接近。兩者有親緣關係,但虹鱒魚並不是三文魚。「中國人對三文魚的約定俗成的稱呼,主要是大西洋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