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講究傳統烹飪吃法,無論是蔬菜還是肉類海鮮,一定要做熟了吃,可以殺菌滅蟲。一直被告知,吃生的容易拉肚子,產生細菌。
多年以前,江河湖海還沒有受到人類重汙染的情況下,小魚小蝦都是那麼美味至極。
但是,如今的淡水魚蝦蟹早已不是那麼一回事了,所以人們將嘴巴吃向了大海。
日本人喜愛生吃三文魚,屬於冷水性高度洄遊魚種,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交界。也是國際美食領域認可的「冰海之皇」。
雖然是屬於高營養價值的魚肉,但是這生吃,怎麼說也有寄生蟲和細菌吧?難道就不能用沸水煮熟再吃嗎?今天咱們就來分析一下生吃三文魚的文化。
一『三文魚吃法來源』
刺身的吃法,來源於日本;在日本,三文魚屬於是一種美食文化,也是一種產業鏈。
他們嚮往食物最初的原汁原味,幾乎海裡的所有魚蝦類,在他們眼裡都是可以生吃的,這就不得不說,他們最喜歡生吃的三文魚。
三文魚最大的特性,便是全身魚刺與魚鱗較少,即使是生肉,也沒有任何的魚腥味;其肉質也是緊密而鮮美,口感細滑而清新,且沒有任何的油膩感。
尤其是放在冰堆上,蘸上芥末醬,才能感受它清爽的魚香滋味。所以日本人特別喜愛吃三文魚刺身,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日本人認為,生吃三文魚,是可以能夠最大程度保留它的營養成分。比較流行的三文魚吃法,還有低溫水煮,也是不錯的烹飪方式。
二『生吃是否帶來健康問題』
每隔一段時間,網絡社交就會有所爭論「日本人到底吃不吃生的三文魚,生吃三文魚對人體有害嗎?」。
中國的魚蝦蟹,河鮮海鮮多的是,為什麼還要去爭論不休的討論日本人生吃三文魚?難道是日常無聊,沒事幹嗎?
這就不得不提起光是在上海,人們一年要吃掉70萬條三文魚;而在北京,近三成消費者表示每個月至少要吃一次三文魚。
三文魚可是非常昂貴的,某電商平臺400g大概是68-78元,還不到一斤的肉。也就是說從來沒有一種魚類像它一樣成功,徵服了眾口難調的局面,遊向了世界人民的餐桌上。
有錢人的世界,說實話,咱真不懂…
香港美食家「蔡瀾」曾在他的專欄裡寫道:「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因為他們老早知道它的寄生蟲極多,只能用鹽醃製過後燒熟來吃。三文魚是問題頗大的食材,野生的會有寄生蟲,養殖的則有抗生素,也會汙染海洋環境,連敢吃的日本人都敬而遠之。」
既然美食專家都這樣說了,那麼自然而然這個健康話題,就是永無止境的爭論不休。正宗的三文魚應該是「大西洋鮭」,中國吃的紅三文魚,其實他們吃的是大馬哈魚。
三『三文魚的生活環境』
「三文魚」屬於商業名稱,並不是特定的某一種魚,他們的家族結構非常龐大,通常所有的鮭魚都可以叫做三文魚,還有撒蒙魚,大馬哈魚等,且肉質普遍偏黃紅色和橘紅色,脂肪含量較低。
它們是生活在水質清澈的深海魚種,且寄生蟲和細菌都是極少,即使有細菌和寄生蟲也會因為常年生活在,壓強很高的深海裡,被捕撈出水面之後,即使進入了人體內,也不能存活下來,因為寄生蟲細菌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
三文魚存在寄生蟲這一說法,至少比野生河流魚種更加安全,近些年被全世界追捧。
目前日本、挪威等地區,擁有最完善的人工養殖技術,來飼養「大西洋鮭」,其實我們完全不用擔心三文魚體內有寄生蟲、細菌等的問題。
因為他們的生長環境可以得到保障,也不用擔心會有重金屬的汙染,人工養殖的三文魚,是完全具備生吃的條件的。
四『三文魚為什麼不能水煮』
日本人三文魚之所以喜歡生吃三文魚,其實不光是口感的問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的營養價值太高了。色澤紅潤細膩,脂肪紋路清洗好看,顏值頗高。
之所以不能水煮、油炸、清蒸等烹飪方式,是因為三文魚肉,在70℃以上的高溫下,三文魚自身富含的「有益脂肪酸」會被破壞,做熟之後再享受肉質的美味,就已經沒有任何的營養價值,吃了等於只能填飽肚子而已,所以通常不會高溫烤或煮。
喜歡我的文章嗎?點個關注、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