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魚類可以生吃,難道海洋魚類真的沒有寄生蟲?

2020-12-05 華箋流香

現生魚類共2萬餘種,其中海洋魚類約有1.2萬種,為魚類中最繁盛的類群。

海洋魚不是沒有寄生蟲,而是寄生蟲比較少。

寄生蟲可以分成兩大類,一種是終身寄生在宿主體內的寄生蟲。

還有一些寄生蟲,在整個生長階段會變化成不同的形態,在這個過程中會從一個宿主轉移到另外的宿主身上。這一大類的寄生蟲佔了寄生蟲總數量的一大半以上。

但是在海洋中,這一類寄生蟲幾乎沒有。

●海洋的魚類,雖然生活在鹹水中,但是魚肉並不鹹。

而且我們知道海水是非常鹹的,1千克海水裡面有35克的鹽,而典型的生理鹽水的鹽度只有0.9%,只相當於海水鹽度的1/4。

為了對付高濃度的鹽,海洋的魚類進化出了各種排鹽的能力,進入海魚身體裡面的水分都是淡化過的。

●硬骨魚的魚鰓上面,有專門排洩多餘氯離子的泌氯細胞。

其過濾海水鹽分的能力,遠遠超過工業用的海水淡化薄膜。

像一些軟骨魚類,比如說鯊魚,沒有這樣的泌氯細胞,所以就進化出了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對抗海水中的鹽分。鯊魚的體內含有大量的尿素,比其他的動物高100倍。用來平衡外部海水中鹽分帶來的滲透壓。

●所以,鯊魚的肉有一股非常刺鼻的味道。

所以海洋魚類雖然生活在鹹水中,但是身體內含鹽量和在淡水裡面的生物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高濃度的鹽水進入人體的細胞組織是致命的。因為會改變細胞膜內外的滲透壓,嚴重幹擾生理活動。

正因為人沒有進化出這種排鹽的能力,所以人不能靠喝海水維持生命。大量的海水如果進入消化道,鹽分滲入人的體內,會造成細胞的大量脫水。

●喝海水越喝越渴,最後人就渴死了。

那些不停的轉換中間宿主的寄生蟲,在離開上一個宿主的時候,需要在環境中過渡到下一個宿主。

華枝睪吸蟲的幼蟲是寄生在淡水魚蝦裡面的,成蟲是寄生在人體內肝臟膽和膽管。幼蟲進入人體,需要在環境中有一個過渡。

在宿主體內,寄生蟲的生活環境是相當於淡水環境。寄生蟲離開宿主體內以後,也要找淡水環境過渡。

在短時間內反覆轉換生存環境,能夠適應的物種很少。因此,這世界上很少有不怕冷又不怕熱的生物。

●水熊蟲,既可以在零下100多度存活,又可以在零上100多度存活。

正是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體內環境之間的差別,成了阻斷寄生蟲傳播的障礙。

也正是因為如此,海洋生物體內的寄生蟲數量大大小於淡水生物。

●所以,只有海魚能夠生吃,但也不能保證絕對安全。

異尖線蟲是一種寄生在海洋魚類腸胃道裡的常見寄生蟲,和蛔蟲屬於同一個科屬。

異尖線蟲也會感染人體。所以喜歡吃生魚片的日本人中招最多。

所幸的是異尖線蟲在海獸體內的生活環境接近於海水環境,在人體內不能發育,所以患病的人比感染的人少。但是大量吃也是不行的。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2007年報告感染的人數為6000,而2016年則為124件,10年之內增長了20倍。

而且線蟲是芥末、醋、鹽等不能殺死的。

即使海水魚含有的寄生蟲種類很少,但是最好也要煮熟了吃。

相關焦點

  • 海洋魚類有寄生蟲?海鮮還能吃嗎?
    那麼美味可口的海洋魚類還能吃嗎?是不是以後也要談「魚」色變了?本文就從魚類寄生蟲的角度做一個粗淺介紹,回答一下「海鮮還能吃嗎?」這個小問題。(高能預警:以下部分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海洋魚類體內的寄生蟲主要有哪些?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歷史上,海洋魚類就是沿海地區人民重要的食物和收入來源。隨著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時代,運輸和加工能力的提高讓內陸人民也有條件吃上美味可口的海魚。大海裡魚類的種類超過1萬種,其中相當比例具有食用價值。
  • 十大魚類寄生蟲,慎入!!!
    寄生蟲一般指的是具有致病性的低等真核生物,會攜帶疾病,總所周知,魚類有很的寄生蟲。探討下對人體有沒有害,有沒有可能轉移到人類身上,這裡有十大魚類寄生蟲,有可能轉移到人類哦。10.七鰓鰻不屬於魚類,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口內有鋒利的牙齒,穿透一個洞,吸食從傷口流出的血液,是常見的海洋寄生蟲之一。
  • 三文魚能不能生吃,會不會有寄生蟲呢?
    三文魚到底能不能生吃?怎樣分辨三文魚的好壞?某寶上三五十元一斤的三文魚是真的嗎?中國前兩年因為小龍蝦的風靡,寄生蟲病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那麼日本人對刺身如此痴迷,難道就不擔心肚裡長蟲嗎?挪威養殖三文魚沒有寄生蟲?怎麼這麼敢吃?
  • 日本人喜愛生吃三文魚,難道不怕寄生蟲?就不能煮熟了再吃嗎?
    日本人喜愛生吃三文魚,屬於冷水性高度洄遊魚種,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交界。也是國際美食領域認可的「冰海之皇」。雖然是屬於高營養價值的魚肉,但是這生吃,怎麼說也有寄生蟲和細菌吧?難道就不能用沸水煮熟再吃嗎?今天咱們就來分析一下生吃三文魚的文化。
  • 魚類在海洋中的分布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文藝的土豆34,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魚類在海洋中的分布。在廣闊的海洋裡,魚的種類繁多,形態千奇百怪,生活方式和分布的水層也是千差萬別。海洋魚類根據它們自身的需求和身體的適應性會選擇在不同的水域或水層生活。
  • 但是你知道魚類身上一般有哪些寄生蟲嗎?
    提起三文魚,我們都很熟悉,又叫大馬哈魚、鮭魚主要分布在大西洋與太平洋、北冰洋交界的水域,屬於冷水性洄遊魚類,被國際美食界譽為「冰海之皇」。是一種高檔魚類,肉質為橙紅色,三文魚製作的生魚片是很多人喜愛的美食。其實這種魚類還是儘量不要生吃,因為不管是海洋魚類還是淡水魚類,身上都有寄生蟲。
  • 自1978年以來,海洋魚類寄生蟲數量增加了283倍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了解這一點很重要,這也有助於了解海洋哺乳動物種群並不興旺的原因。」儘管有了這個名字,但鯡魚蠕蟲可在各種海洋魚類和魷魚物種中找到。當人們吃了活的鯡魚蟲後,這種寄生蟲就會侵入腸壁,引起類似於食物中毒的症狀,如噁心、嘔吐和腹瀉等。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寄生蟲在幾天後就會死亡,這些症狀也就消失。
  • 海洋中的創意大師——海洋寄生蟲
    認識海洋中最奇怪、最瘋狂的寄生蟲© GREAT LAKES IMAGE COLLECTION廣為人知的人體寄生蟲包括蜱蟲和蟎蟲(體外寄生蟲),絛蟲以及蛔蟲(體內寄生蟲)。有哪些常見的海洋寄生蟲?海蝨的確存在,只不過它們是魚類寄生蟲,並不會影響人類。在世界範圍內發現了超過 550 種海蝨,它們以海洋魚類的皮膚和血液為食。現今,海蝨泛濫正困擾著全球三文魚養殖業,它們會損害三文魚的皮膚,阻礙其生長,使三文魚容易感染其他疾病。食舌蝨這種寄生蟲具有不同尋常的寄生策略。顧名思義,它會吃掉宿主的舌頭。
  • 海洋魚類常見疾病圖文指南傾情奉上(上)
    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如何應對這類事件,希望本指南可以給予你一定的幫助。01 海洋白點海缸中最臭名昭著的寄生蟲之一。我們可以通過魚體或鰭上的鹽狀白點來辨識。這種寄生蟲可以在魚鰓中生活數年。感染的症狀包括劇烈呼吸,在沙子或巖石上蹭撓以及頭部抽搐等。可以通過幾種方法進行處理,包括銅藥,氯喹磷酸鹽和低鹽度等。當你看到鹽狀白點意味著寄生蟲已經成功地穿透了魚的黏液外殼。
  • 海洋中時速最快的十大魚類
    據調查,目前魚類約有2萬多種,而海洋中的魚類就佔據了一萬多種,對於魚類來說,速度直接影響著其生存能力——逃亡與覓食。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海洋中那些時速最快的魚類,一起來看看是什麼魚吧!為暖水性近海中上層魚類,分布於太平洋至印度洋。一隻成年的大海鰱體重超過120公斤,壽命可以達到50年,其中最長養殖記錄是63年,最快速可達到每小時56公裡。
  • 海洋魚類的寄生蟲知多少,看完這些你還想吃嗎?
    應當說,和其他動物一樣,幾乎每條海水魚都會被寄生蟲感染。目前已知的海水魚寄生蟲種類很多,其中,以異尖線蟲(Anisakis)最為臭名昭著。(考慮到部分讀者的感受這裡就不放圖片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先自行搜索)異尖線蟲,海獸胃線蟲,又名異尖線蟲是屬於線蟲的一種寄生蟲,通體白色,一端略顯暗沉,其生命的循環透過魚類和海洋中的哺乳動物來完成,雖然不能利用人類發育成熟而完成生命周期,但是誤食含有幼蟲、未經煮熟的魚肉,可使用餐者受到感染,而患者則會出現劇烈的腹痛或過敏等反應。
  • 高溫來臨,魚類寄生蟲疾病頻發,怎麼破?
    高溫來臨,魚類寄生蟲疾病頻發,怎麼破?2016-06-20 22: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熱點        瀏覽量: 2677 次 我要評論 隨著集約化水產養殖的發展,由寄生蟲引起的魚類流行性疾病頻發。對我國的經濟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通常情況下,寄生蟲類疾病在自然水體中並不對魚類產生明顯的威脅。
  • 過度捕撈使海洋大型魚類數量減少三分之二
    他說:「過度捕撈絕對就像在海洋中玩貓鼠遊戲,當貓遠遁,那麼老鼠就會在海裡大行其道。由於大型的、掠食性魚類在海洋中的數量變少,小型的草食類海魚得以繁衍興旺。」  研究者們還發現,超過一半(54%以上)的掠食性魚類種群數量的下降都發生在過去四十年裡。
  • 珍稀的海洋魚類,不到深海難覓其蹤,漲知識了!
    如果不是近距離觀賞,真不知道,祖國的南疆海域藏有這麼多珍稀的海洋魚類。深圳灣歡樂海岸有一個海洋奇夢館,只要到了這裡,海洋裡的大部分魚類都可以一見真容。而且還可以近距離觀察人與魚類的親密接觸,給鰩魚、海龜餵食,人與海獅共舞和諧相處等。
  • 她們是海洋中的最大魚類!
    導讀:一項長達十年的分析證實,雌性鯊魚作為海中最大的魚類獨佔鰲頭--體長超過雄性鯊魚,平均體長達到14米。
  • 海洋大型魚類身處危境
    「海洋生物普查」3年來的階段性研究項目報告10月22日被公之於眾——1.5萬餘種魚類中,許多魚類正在遭受過度捕撈的威脅,尤其是大型海洋動物。   報告指出,在過去50年間,每一種大型野生魚都被人們廣泛獵殺,其中許多大魚已經消失了。
  • 海魚寄生蟲,40多年增加283倍,吃魚要注意防病
    不過,只惦記著吃,卻缺乏食源性寄生蟲的常識,就會引來健康風險。有人認為,淡水魚才有寄生蟲,海魚生吃就沒事兒,真是這樣嗎?咱們現在來看最新的科研結論。近日,《環球生物變化》雜誌發表了美國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的論文,研究指出,自1978年以來,海洋魚類體內攜帶的寄生蟲數量,增加了283倍。
  • 海洋書籍推薦:魚類辨識
    推薦幾本跟海有關的書,集中但不僅限於海洋知識,也歡迎各位文化人兒推薦好書給我。實體書可以,kindle版最佳,畢竟把書搬來海邊兒實在太沉了。
  • 史前巨獸"史前巨齒鯊"來襲,肆虐海洋!它真的存在嗎?| 史前最恐怖的五種魚類,巨齒鯊一口就可以吞掉霸王龍!
    已發現的巨齒鯊的部分椎骨化石與大白鯊相比大很多,推測它可能超過20米,重達70噸,但至今沒有發現完整的脊椎骨骼化石證明其推測。10個驚人的巨齒鯊傳說史前最恐怖的五種魚類,巨齒鯊一口就可以吞掉霸王龍!1:旋齒鯊
  •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如果有海洋魚類,能放生青海湖裡嗎?
    作為鹹水湖的青海湖中可以放生海洋魚類嗎?作為海洋生物的海洋魚類,所必需的環境則是水和鹽分,當然還要有足夠的食物去生長發育。那麼作為鹹水湖的青海湖中可以放養海洋魚類嗎?青海湖的鹽度只有海洋鹽度的40.2%左右,但是其PH值卻是比海水高出了46%,而且由於是閉塞湖,青海湖中的養料以及微生物的種類不及海洋豐富,生態鏈的缺失也導致海洋魚類很難在青海湖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