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棟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當前,疫情肆虐,
我們需要眾志成城,
也需要科學觀念。
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和當前的新冠肺炎,公眾已經了解到很多陸生動物體內攜帶的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等可能極大危害人類健康,拒絕食用非法來源的野生動物已經日益成為社會共識。
我國和世界上很多民族一樣,都有著食用海洋魚類的悠久歷史。
那麼美味可口的海洋魚類還能吃嗎?
是不是以後也要談「魚」色變了?
本文就從魚類寄生蟲的角度做一個粗淺介紹,
回答一下「海鮮還能吃嗎?」這個小問題。
(高能預警:以下部分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
海洋魚類體內的寄生蟲主要有哪些?
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歷史上,海洋魚類就是沿海地區人民重要的食物和收入來源。隨著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時代,運輸和加工能力的提高讓內陸人民也有條件吃上美味可口的海魚。大海裡魚類的種類超過1萬種,其中相當比例具有食用價值。
魚市 圖源網絡
寄生在這些魚類身上的各種寄生蟲也種類繁多,主要包括線蟲、絛蟲、吸蟲、棘頭蟲等。由於海洋魚類,特別是人類食用的海洋魚類中,對人類有致病性的吸蟲與棘頭蟲寄生情況相對較少,因此下面主要對常見的兩類寄生蟲——線蟲和絛蟲作一介紹。
(1)線蟲
線蟲為線蟲動物門動物的簡稱,它們是動物界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類群之一,僅寄生種類就超過1萬種。
一隻水鳥胃中的魚和寄生線蟲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
很多種線蟲會寄生在海洋魚類身上,但是絕大多數並不會導致人類生病。
最重要和廣為人知的魚類寄生線蟲致人生病的例子是異尖線蟲病。該病因人生食含異尖線蟲幼蟲的海魚而感染。
異尖線蟲病 圖源網絡
在自然界,該類群的成蟲寄生於鯨豚類、海豹、海獅等海洋哺乳動物的消化道,蟲卵通過糞便進入海水,幼蟲從卵中孵化後寄生在橈足類、十足類等海洋浮遊甲殼類動物(第一中間宿主)身上,當這些浮遊動物被魚類吃掉後,幼蟲就通過魚類腸道進入腸繫膜或者肌肉組織,並繼續發育,當這些魚類(第二中間宿主)被海洋哺乳動物(終宿主)食用後,它們就進一步發育為成蟲。人類並非其自然宿主,但當人類誤食寄生著幼蟲、又未經恰當處理的魚肉時就會感染得病。
異尖線蟲的生活史及感染人類的途徑
圖片來源:CDC, US
該病急性期的臨床表現有噁心嘔吐、劇烈腹痛等胃腸道症狀,伴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慢性期以胃或腸道嗜酸性肉芽腫為特徵,可並發腸梗阻腸穿孔和腹膜炎。
據報導,全世界範圍來看,喜愛食用魚生的日本每年報導的病例數最多,每年可達數千例,其次為韓國、西歐國家等,近年來在我國也有病例發現。由於該病的重症病例往往發病迅速,而臨床表現又酷似急性闌尾炎和十二指腸潰瘍等外科急腹症,常致臨床誤診,因而有一定危險性。鑑於其對人類和海洋動物的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動物檢疫疫病名錄》已將異尖線蟲列為二類動物疫病。
(2)絛蟲
絛蟲隸屬扁形動物門絛蟲綱,已知超過3000種,且全部為寄生種類。
在陸地上,最常見的為豬帶絛蟲,當人類食用了攜帶有蟲卵又未煮熟的「米豬肉」時就會患絛蟲病。
在海洋中,絛蟲對人類的致病風險遠不像陸地上那麼高。人們已經發現海洋中的裂頭絛蟲屬的一些種類能夠導致人類感染絛蟲病。
一條魚體內的絛蟲幼蟲
圖片來源:Oregon Department of Fish and Wildlife
例如,有報導表明太平洋鮭(又名「大馬哈魚」)可能就是一類重要的中間宿主。在自然界,該類群的成蟲寄生於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鳥等食魚類群的消化道內,這些寄生於哺乳動物消化道內的絛蟲成蟲產卵,通過糞便入海,幼體被橈足類等海洋浮遊甲殼類動物(第一中間宿主)攝食並在其身體內發育為原尾蚴,並通過食物鏈轉移到鮭魚等海洋魚類(第二中間宿主)體內,並發育為裂頭蚴。如果人類或者其他海洋哺乳類(終宿主)食用了含有裂頭蚴的魚肉,則會染病。
裂頭絛蟲的生活史及感染人類的途徑
圖片來源:CDC, US
該病在日本和美國都有報導。其臨床表現有腹部不適、腹痛、腹脹、腹瀉、便秘、消化不良、噁心、嗜鹽等,同時由於蟲體在人類腸道內會消耗營養,因而可導致人體重減輕、乏力等症狀。如果絛蟲損傷了人體腸壁和腸繫膜,嚴重時可導致腸穿孔和腹膜炎,由此引發劇烈腹痛、噁心嘔吐、發熱等嚴重症狀。此外,如果絛蟲幼蟲從消化道中遷移並轉移到其他臟器內形成囊腫,則會引發嚴重後果。如一旦進入腦部,則會引起腦囊蟲病,症狀包括顱壓增高、頭痛、噁心、癲癇樣發作等,甚至引發死亡。
怎樣吃魚才安全?
(1)購買:不購買和食用來源不明的海魚。
(2)熟食:傳統的醃製、燻烤或者烘乾都不足以殺死寄生蟲,特別是蟲卵;高溫烹飪是殺死寄生蟲的有效手段。經過傳統蒸、煮、煎、炸等處理的海魚,通常是安全的。
(3)生吃:用作生吃的海洋魚類,可在-20°C或更低溫度冷凍七天;或在-35°C冷凍約20小時,一般就能殺死魚體內的寄生蟲。
海鮮刺身 圖源網絡
管理部門怎樣做?
(1)生產環節:加強檢驗檢疫,確保流向市場和餐桌的魚類不存在嚴重的寄生蟲風險;合理利用許可證制度,鼓勵生產商提供低寄生蟲感染風險的產品(如來自不同捕撈季節、捕撈地域等)。
(2)消費環節:對於出售魚類食物的餐飲行業,應當開展針對性檢查並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
(3)宣教環節:加強宣傳教育,讓民眾熟悉海洋魚類寄生蟲的危害、患病症狀和正確食用方法。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海洋世界傳播
未來兩天近海預報
預計明天,
渤海、黃海、東海北部有1到1.5米的輕浪到中浪;
東海南部、釣魚島附近海域、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有1.5到2.4米的中浪區;
南海、巴士海峽有2.5到3.5的大浪區;
北部灣有1.3到2米的中浪。
預計後天,
南海、巴士海峽的大浪區維持,浪高2到3米。
點擊播放 GIF 0.0M
2月18日-23日西北太平洋
海浪數值預報動圖
明日濱海出行提示
沿岸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我國各主要沿岸海域海況都不錯,平潭、深圳、三亞海域有中浪,其他沿岸海域是輕浪,雖然都適宜濱海休閒觀光,但建議大家能宅就宅。
未來三天詳情請查看「潮汐預報」
我國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連;Ⅱ天津;Ⅲ青島;Ⅳ連雲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廈門;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亞。
主要航線海況
預計明天,
三亞至西沙北礁航線有大浪,乘船舒適度為3級;
廈門至金門航線有中浪,其他主要旅遊航線都是輕浪,海況不錯,但建議大家能宅就宅。
未來兩天詳情請查看「航線預報」
我國主要旅行航線包含:
大連-煙臺;上海-普陀山;海口-北海;廈門-金門;深圳-珠海;海口-海安;三亞-西沙北礁航線。
乘船舒適度分為五級:
一級:海面狀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二級:海面狀況優良,適宜乘船旅行;
三級:海面狀況良好,較適宜乘船旅行;
四級:海面狀況較差,基本適宜乘船旅行;
五級:湧浪偏大,不適宜乘船旅行。
美麗海島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永興島、黃巖島、永署礁附近海域有3.4-3.6米的大浪,川山群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附近海域有2.3-2.4米的中浪,以上海島不適宜乘船出行;
南澳島、萬山群島附近海域有1.9米的中浪,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附近海域有1.3-1.7米的中浪,這些海島的海況較適宜乘船出行,但建議大家能宅就宅;
我國其他各美麗海島附近海域都是輕浪,海況適宜乘船出行和海島遊玩,但建議大家能宅就宅。
未來三天詳情請查看「海島預報」
美麗海島是指以下的35個海島:
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劉公島、靈山島、秦山島、連島、崇明島、嵊泗列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三都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潿洲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永興島、黃巖島、永暑礁。
美麗海島
點擊播放 GIF 0.0M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