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書籍推薦:魚類辨識

2021-02-26 海邊專業寫字員

推薦幾本跟海有關的書,集中但不僅限於海洋知識,也歡迎各位文化人兒推薦好書給我。實體書可以,kindle版最佳,畢竟把書搬來海邊兒實在太沉了。


一、《Reef creature identification tropical pacific》+《Reef fish identification tropical pacific》

同一出版社的兩本經典魚書。reef fish是專門魚類辨識圖冊,reef creature是除了魚以外其他海洋生物(蝦、螺、海兔、海星等等)的圖冊。雖然已經出版很久,但到目前為止還沒見過更全更好的。常在東南亞潛的朋友看這兩本熱帶太平洋地區的就夠,同一系列也有其他地區的魚書。

內容豐富,彩圖詳盡,幾乎涵蓋了所有東南亞出沒的海洋生物。缺點是忒沉,且全英文。另外reef creature的目錄有點兒怪所以我做了標記。美國亞馬遜或者萬能淘寶有售。


二、《The book of shells》

貝殼書。去年剛出版就買了。內頁高清彩圖印刷,精美無比,每一頁介紹一種地球範圍內的貝殼的前世今生,配貝殼的實物大小對比圖。終於知道為啥很多美麗的貝殼平時下水都看不到了,因為實物太~太~太~小了。

印刷精美,紙張考究,特別愛不釋手。但是貝殼種類不全,不按品種分類,比魚書還沉一倍…也是全英文,生物相關的大長單詞怒多,讀起來有高中英語閱讀的feel。就識別角度說其實效率不高,可以當閒書看。

有朋友推薦DK系列的貝殼書,據說種類多,印刷也漂亮。歡迎漂亮朋友們多買一本送我品鑑下~ 美國亞馬遜有售。


三、《Guide to inshore fish of the pacific northwest 》

國家地理出的魚類辨識卡。按地區分類,輕,方便攜帶,可以帶下水指認魚群。但是品種太少,而且相比30刀一大本的魚書,10刀一頁的卡片顯得好貴……美國亞馬遜有售。


四、最後推薦一個鈦金姐發現的大殺器:魚書APP—Blio。

Blio涵蓋了reef fish 和reef creature以及其他老牌魚書的高清版,但是!不是一般的PDF掃描版,是支持高清圖放大,文字複製到剪貼板翻譯,且可以關鍵字搜索的真正的電子書,所以價格不便宜。最佳使用場景:買到ipad裡,帶上船宿,升水後不經意地點開,輕鬆找到特別品種的螺啊蝦啊,逼格高的晶晶亮!期待後期開發出上傳魚類照片辨識身份的功能~APP store直接搜名字購買。


以上分享給熱愛海洋生物的同學們。

好的魚書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中文版。簡體中文魚書大多是以《海水觀賞魚的家庭養殖》為中心,幫助不大。臺灣版魚書很多生物名字和我們正常叫法不一樣,看著心累. 希望老牌魚書們能早日生出中文版,也歡迎土豪巨資僱我全職翻譯~

住到海邊兒以後看書變成一件奢侈的事兒,每一本實體書都經歷了:亞馬遜購買—寄國內好心人住址—飛機託運—肩背手提—到達本村兒。再次謝謝所有幫我扛書來菲律賓的好朋友,你們是最牛逼的。

相關焦點

  • 海洋魚類可以生吃,難道海洋魚類真的沒有寄生蟲?
    現生魚類共2萬餘種,其中海洋魚類約有1.2萬種,為魚類中最繁盛的類群。海洋魚不是沒有寄生蟲,而是寄生蟲比較少。寄生蟲可以分成兩大類,一種是終身寄生在宿主體內的寄生蟲。但是在海洋中,這一類寄生蟲幾乎沒有。●海洋的魚類,雖然生活在鹹水中,但是魚肉並不鹹。而且我們知道海水是非常鹹的,1千克海水裡面有35克的鹽,而典型的生理鹽水的鹽度只有0.9%,只相當於海水鹽度的1/4。
  • 魚類在海洋中的分布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文藝的土豆34,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魚類在海洋中的分布。在廣闊的海洋裡,魚的種類繁多,形態千奇百怪,生活方式和分布的水層也是千差萬別。海洋魚類根據它們自身的需求和身體的適應性會選擇在不同的水域或水層生活。
  • ✎60種植物辨識,新手們的第一堂專業植物辨識課
    我是 RAN LEE ,我的第三期Live主題為常見植物辨識,60種花卉植物的識別。當晚總共直播了四小時,在知乎Live上斬獲五星好評。
  • 元分析中文書籍推薦
    在往期文章中(見微信公眾號「元分析」),我們推薦了元分析經典書籍,但是,推薦的都是英文書籍。這次,我們精心選擇了社會科學領域的元分析中文書籍,這些書籍都是前面推薦書籍的中文譯本。英文比較好的還是建議讀英文版本,如果覺得英文閱讀有困難,可以考慮閱讀中譯本。
  • 海洋中時速最快的十大魚類
    據調查,目前魚類約有2萬多種,而海洋中的魚類就佔據了一萬多種,對於魚類來說,速度直接影響著其生存能力——逃亡與覓食。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海洋中那些時速最快的魚類,一起來看看是什麼魚吧!是世界上熱帶、亞熱帶海洋中一種常見魚類,因其上頜向前延伸呈劍狀而得名。是海洋中可怕的捕食者,其平均壽命在9年左右,體長5米左右,體重可以達到600公斤以上。劍魚在海洋中的時速可達到每小時64公裡。
  • 機器學習最佳統計書籍推薦
    本文中,蟲蟲給你推薦一些關於數據統計的最佳入門書籍,讓你通過這些世界著名的教材幫你找到應用數據統計"北",從而打下一個很好的統計學基礎。雖然這些書都是非常好的教材,蟲蟲還是和之前很多編程學習文章提到原則一樣,不要貪求全而多,而是只選其中一本,認證真的閱讀搞清楚,先入門,然後在此基礎上橫向擴展。
  • 她們是海洋中的最大魚類!
    導讀:一項長達十年的分析證實,雌性鯊魚作為海中最大的魚類獨佔鰲頭--體長超過雄性鯊魚,平均體長達到14米。
  • 海洋魚類常見疾病圖文指南傾情奉上(上)
    01 海洋白點海缸中最臭名昭著的寄生蟲之一。我們可以通過魚體或鰭上的鹽狀白點來辨識。這種寄生蟲可以在魚鰓中生活數年。感染的症狀包括劇烈呼吸,在沙子或巖石上蹭撓以及頭部抽搐等。可以通過幾種方法進行處理,包括銅藥,氯喹磷酸鹽和低鹽度等。當你看到鹽狀白點意味著寄生蟲已經成功地穿透了魚的黏液外殼。通常鰓的阻力最小也是寄生蟲最常見的地方。
  • 白堊紀海洋竟然存在這種生物 十大遠古魚類盤點
    12月05日消息,說起白堊紀人類首先想到的就是恐龍,其實不然,在海洋中除了恐龍還有各種遠古魚類,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見識一下吧。
  • 海洋大型魚類身處危境
    「海洋生物普查」3年來的階段性研究項目報告10月22日被公之於眾——1.5萬餘種魚類中,許多魚類正在遭受過度捕撈的威脅,尤其是大型海洋動物。   報告指出,在過去50年間,每一種大型野生魚都被人們廣泛獵殺,其中許多大魚已經消失了。
  • 過度捕撈使海洋大型魚類數量減少三分之二
    瀏覽量: 7158 次 我要評論   近日有科學家稱,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全世界海洋裡的大型掠食性魚類變得越來越少,過去一百年來數量已經減少了三分之二,而體型較小的魚類則繁衍興盛
  • 炒白銀相關書籍精品推薦
    想炒白銀還是需要學習專業知識的,我們來推薦一下炒白銀需要看什麼書籍,才能提升理論實踐知識。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炒白銀書籍精品有哪些吧。白銀有著低門檻,升值空間較大的特點,讓很多投資者紛紛進入白銀市場。白銀雖然有眾多優點,但白銀交易市場還是存在風險。
  • 海洋魚類有寄生蟲?海鮮還能吃嗎?
    我國和世界上很多民族一樣,都有著食用海洋魚類的悠久歷史。那麼美味可口的海洋魚類還能吃嗎?是不是以後也要談「魚」色變了?本文就從魚類寄生蟲的角度做一個粗淺介紹,回答一下「海鮮還能吃嗎?(高能預警:以下部分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海洋魚類體內的寄生蟲主要有哪些?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歷史上,海洋魚類就是沿海地區人民重要的食物和收入來源。隨著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時代,運輸和加工能力的提高讓內陸人民也有條件吃上美味可口的海魚。大海裡魚類的種類超過1萬種,其中相當比例具有食用價值。
  • 10本宇宙科普書籍推薦
    一《大眾天文學》(弗拉馬裡翁)推薦理由:一本迄今為止,內容最全、篇幅最大、插圖最多的一部天文學科普名著.自它問世以來,一直受到廣泛歡迎,被譯成十幾種文字,影響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許多人因這本書愛上天文學,甚至因此從事天文研究工作
  • 珍稀的海洋魚類,不到深海難覓其蹤,漲知識了!
    如果不是近距離觀賞,真不知道,祖國的南疆海域藏有這麼多珍稀的海洋魚類。深圳灣歡樂海岸有一個海洋奇夢館,只要到了這裡,海洋裡的大部分魚類都可以一見真容。,總是整齊地排著隊伍,彰顯集體的力量如果不是靠近觀察,你可能看不出這些海洋魚類與珊瑚同樣的顏色
  • 海南發現一種國內無記錄的海洋魚類
    漁類生態學家王學鋒教授團隊本月刊發文章稱,該團隊在海南島東南部漁場發現一種國內未曾記錄過的海洋魚類——絲鰭棘鯒。
  • 魚類登陸獨立進化了至少 30 次 Evolution 論文推薦
    3.5 億年前,第一隻魚類登陸並非僥倖。一項有關現存兩棲魚類多樣性的新研究稱,我們來自海洋的朋友至少走出了海洋三十次。
  • 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影響或可忽略不計
    英國《自然》雜誌10日發表一份為期3年的研究報告,指出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導致的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關鍵行為的影響或可忽略不計。該結果來自一項評估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影響的多年多物種研究,對過去多年的結論提出了顛覆性挑戰。
  • 創新相關書籍推薦
    讀太多創新相關的同類書籍反而是一種極大的時間與精力浪費。在親身試讀過無數本創新類的書籍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本最具代表性的經典創新相關書籍:《創新必讀12篇》。首先,小編想說的是,這本來自12Reads的書僅能從信匯中正領導力官網購買,並且價格與同類書籍相比還有些小貴,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小編對這本書的熱愛。相信對於很多人而言,真正能學到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 海洋魚類「頭足類」對光反應的基本原理及其規律
    釋義:頭足類動物屬海洋動物,魷魚、章魚、船蛸、鸚鵡螺(nautiluses)和墨魚都是頭足類動物。這些都說明魷魚喜弱光怕強光的生態習性是它們的共性。一般認為在強光下,頭足類活動激烈,群體分散逃逸;而在弱光下,頭足類穩定,群體集中趨前。但不同頭足類趨光性的強弱有所差異,柔魚類、槍烏賊類的趨光性強於烏賊類,它們的適宜照度一般為0.1-10lx。這種不同的趨光性,不僅與柔魚類、槍烏賊類(主要棲息於中上層水域)、烏賊類(主要棲息於中下層)有關,而且與視神經細胞的數量有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