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江蟹生搭配蒜泥豇豆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今年上海旅遊節溫州分會場以「文旅溫州風·吹響長三角」為主題,推出以美食為載體的文化旅遊目的地推介活動。在上海旅遊節期間,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參與上海旅遊節系列活動「長三角餐桌」活動。
9月21日,長三角餐桌「品甌菜 遊溫州」溫州專場美食品鑑會在滬舉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展示溫州名小吃、溫州特色菜,講述溫州名菜故事,傳播溫州美食文化,打響「甌味百碗」美食品牌,擦亮「詩畫浙江百縣千碗」城市品牌。
圖說:魚膠凍
圖說:溫州魚餅
品甌菜
甌菜,與杭州菜、寧波菜、紹興菜並稱浙菜四大流派。甌菜製作以海鮮入饌為主,選料精細、鮮活,口味清鮮、淡而不薄,烹調講究「二輕一重」,即輕油、輕芡、重刀工、具有比較明顯的地域風格。
從溫州百姓每餐必備的醬油醋到山江海的特色生鮮,觀賞如藝術品般的精品甌菜……本次溫州專場推介活動,以溫州美食——甌菜為主線,邀請溫州美食達人黃宗燕結合錄播視頻現場向網絡觀眾展示溫州特色美食。
9月22日至10月6日在上海揚子精品酒店將進行為期半個月的「甌菜美食月」推廣活動,將會讓更多上海人能品嘗到地道的溫州菜。
圖說:滋補八寶飯
遊溫州
溫州是浙江省旅遊資源最多的城市。遊溫州的「山」。溫州北部有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的「海上名山」「寰中絕勝」雁蕩山;位於溫州西南的泰順縣平均海拔超過500米,被譽為「中國廊橋之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巖嶺原始神秘。代表美食有雁蕩山烤香魚、跳魚、泰順裡光婆餅等。
遊溫州的「江」。融天然山水、田園古村、人文景觀於一體,被譽為「中國山水詩搖籃」的楠溪江;溫州市區有著被譽為「中國詩之島,世界古航標」,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的江心嶼。代表美食有麥餅、鳳尾魚等。
遊溫州的「海」。南部的蒼南縣內漁寮、炎亭景區灘平、沙軟、浪緩、水清。168公裡的「黃金海岸線」令人心曠神怡;甌江口外「百島洞頭」;平陽縣」貝藻王國「南麂列島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代表美食有礬都肉燕,梭子蟹炒年糕、馬蹄筍、懷溪番鴨、瑞安扎養、永強泥蒜等。
新民晚報記者 楊玉紅
【延伸閱讀】長三角餐桌之甌菜的六大特色
以海鮮入饌為主。歷代廚師利用豐富的海鮮資源與海乾貨,烹製出一道道家喻戶曉的美味佳餚。傳統代表菜餚有:三絲敲魚、蒜子魚皮、五味煎蟹、爆墨魚花、錦繡魚絲、鹹鮮鮑魚、香蕉魚卷、繡球乾貝,這些菜餚無論是原料還是烹調手法,都具有濃烈的地方風味特色。
選料精細、講究鮮活。甌菜原料取自食材的精華部分,使菜餚達到上乘水平。酸辣魚珊瑚(溫州魚丸湯),其食材就取自鮸魚的背脊之肉,使魚丸突出海鮮味,質地柔軟,富有彈性,嚼勁不鬆散。魚丸是溫州最著名的傳統菜餚和小吃之一。
口味清淡、輕油薄芡。典型菜餚如碧綠敲蝦、清蒸黃魚、芙蓉蝤蠓、桔絡魚腦、蘋果花環、象眼鴿蛋、雪蛤豆腐、繡球銀耳、乾貝盤菜、汽鍋甲魚等。輕油,這是基於適應人們的健康飲食習慣,根據菜餚加熱與增香的需要適量用油。薄芡,主要提升菜餚的口感度,炒菜汁少芡薄,食之有原味感,燒燴菜一般也只用流芡,湯汁稍微濃稠食之有滋味感。
重刀工、自然美。甌菜的造型自然美觀,重刀工是重要環節,根據菜餚的造型搭配需要,將原材料改刀成型。整齊劃一,粗細統一,長短一致,大小厚薄均勻。如錦繡魚絲、爆墨魚花。
口感柔滑。甌菜中口感柔滑的冷菜當屬泥蒜凍、膠凍。泥蒜是海邊泥灘上的腔腸動物,形似短蚯蚓,煮熟、冷卻後就會凝結成膠凍狀,入口即化,味道鮮美;膠凍,魚鰾加水煮化成薄漿狀,自然冷卻後形成膠凍,外形晶瑩剔透,口感滑爽,滑而不膩。
別具一格的「生食」。甌菜至今還保留了食生遺風,主要烹調方法有:醉、糟、生熗、漬、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