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寓言看浙江,
浙江寓言看溫州。
在寓言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你或多或少都讀過這些寓言故事,
但不一定知道是溫州人寫的——
《賣柑者言》《白頭翁的故事》
《烏鴉兄弟》《小馬過河》《母雞生蛋》
《老虎傷風了》《剛長腿的小蝌蚪》……
部分溫州寓言作家作品集(資料圖)
一直以來,
溫州的寓言文學創作如火如荼,
湧現出了一大批「寓言作家群」。
你看這場全國性的寓言文學盛會
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年會
也在溫州召開了↓
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劍謹出席研究會年會
與會嘉賓合影
11月28日至29日,寓言文學溫州論壇暨2019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年會在溫州盛大召開,由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中共溫州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溫州市文聯、溫州日報報業集團、溫州瑾瑜教育集團承辦。
活動集中展示中國寓言文學創作及研究成果,同時融入多場寓言文學溫州論壇,大咖雲集、精彩紛呈。來自全國各地的70多名寓言作家、專家、學者齊聚溫州,集中展示中國寓言文學創作及研究成果,共同探討中國寓言文學的守正與創新,期間有不少名家大咖點讚了寓言文學的「溫州現象」。
寓言文學的「溫州現象」
溫州是一座愛講故事的城市,
在全國已建成的兩個寓言大市中,
溫州瑞安就是其中之一。
在溫州人創作的寓言故事中,
也能讀懂溫州人的獨特智慧,
通過寓言的方式,
向全世界傳遞溫州人精神,
這些都是文化溫州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中國東南著名藏書樓:瑞安玉海樓
溫州群星閃耀中國寓言文學歷史
溫州人創作寓言故事的歷史由來已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開國元勳劉基,
他創作的寓言故事《鬱離子》中,
最著名的就是《賣柑者言》一文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典故。
提到溫州寓言家,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金江先生,
他被譽為
「中國當代寓言開篇人」「中國寓壇泰鬥」,
2015年,他將畢生購藏的
6557冊圖書、4235通書信、2箱手稿,
所有生前的獎章、獲獎證書、證件,
全部捐獻給溫州市圖書館,
把「最美」的寓言故事留在家鄉溫州。
2011年4月1日,瓦市小學師生代表前去看望老校友金江。金老則向他們贈送了《金江文集》等書,勉勵學生好好讀書。
在寓言文學創作方面,
溫州可謂是碩果纍纍,
成為全國聞名的寓言創作之鄉,
湧現出了一批全國知名的寓言作家。
全國單篇寓言最高獎「金江寓言文學獎」、
全國單篇戲劇寓言最高獎「張鶴鳴戲劇寓言獎」,
均是以溫籍作家命名。
金江
中國寓言文學作家、兒童文學作家
金江先生著有《小鷹試飛》《烏鴉兄弟》《狐狸的「真理」》《老驢推磨》《寓言百篇》《白頭翁的故事》《老虎傷風》等作品。其中,作品《烏鴉兄弟》《白頭翁的故事》被選入大、中、小學語文教材,國家外文局還專門出版了英文版、法文版《金江寓言選》。
彭文席
瑞安鄉村作家、中學教師
彭文席先生著有《雲》《罌粟花》《牛虻牛蝨》《母鴨生蛋》《猩猩看「子孫」》等作品,《牛虻牛蝨》獲全國寓言學會金光寓言獎。其在1955年寫就的《小馬過河》,被奉為寓言經典名作,出版過12種外文譯本,60多年來一直被選為小學語文教材,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
張鶴鳴
著名兒童文學、戲劇體寓言作家,編劇
張鶴鳴先生著有《剛長腿的小蝌蚪》《醉井》《喉蛙公主》《海國公主》《老豬減肥》《彩霞飄落人間》《銀河晨星》《豬八戒買鏡》等作品。《喉蛙公主》被譽為中國第一部戲劇寓言選集,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改編的大型童話劇《海國公主》曾獲18項大獎,被推薦進中南海向中央首長獻演。
葉永烈
寓言作家、理論家
葉永烈先生著有《新船不動了》《鐘錶店裡的爭吵》等眾多科學寓言,其中《偵探與小偷》被評為「中國當代寓言名著」。
徐海華
著名小說作家、報告文學作家
徐海華先生著有寓言集《黃鶯和鸚鵡》《菩薩出汗》,系列寓言集《床下釣魚》《談狗色變》,童話集《泥人王》《會釣魚的魚》等。其中,《中國科學寓言選》曾被北京市教育局列為「少年文庫」必讀書目,後又被選為「全國紅讀」書目,有的作品被譯為英文、法文,推薦給國外讀者。
邱國鷹
寓言作家
邱國鷹先生專注海洋寓言故事,著有童話集《神漁》《蝦子學藝》、寓言集《大象和螞蟻》《狐狸打獵》《狐狸賣聰明》《蛤蟆大仙》《精明猴的騙局》,故事集《東海魚類故事》等等,作品眾多,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獎項,有「寓言大師」之稱。
……
除此之外,溫州寓言文學新生一代,倪亮和謝尚江則致力於溫州寓言文學多元發展和創新,及寓言校本教材的編寫和研發。他們將寓言作品通過有聲讀物、視頻、微電影、動漫等豐富多元的嶄新形式展現在讀者面前。推出了《寓言故事》等系列兒童古裝電視劇,數十部兒童寓言微電影。
比起生硬的說教,
寓言作家用生動有趣的方式,
表達真知灼見,揭示永恆哲理,
我們也能從中讀懂溫州人的獨特智慧。
近年來,溫州寓言創作者不斷積極創新,
通過將寓言改編成越劇、話劇、廣播劇,
在校園開展寓言戲劇大賽等多種方式,
探索新時代寓言文學新的傳播途徑。
《海國公主》劇照
《寓言故事》拍攝現場(資料圖)
倪亮參與編劇電影《我的「叛徒」老爸》
溫州,普及寓言文創的大基地
在溫州,
將寓言運用於教學的例子並不少見。
在全國12個寓言文學創作基地中,
溫州就佔9個席位。
瑞安市紅旗實驗小學
被評為「全國寓言特色學校」。
溫州白鹿外國語學校
被評為「中國寓言文學優秀創作基地」。
溫州「中國寓言文學創作基地」
1
溫州白鹿外國語學校
溫州白鹿外國語學校從2012年被授予「中國寓言文學創作基地」起,這裡便充滿寓言元素。漫步白鹿外國語學校,隨處可見寓言長廊、寓言塗鴉牆、寓言王國等區域。
該校寓言教學採取常態教學和走班選課相結合的模式,即各年級一學期設置18節寓言課,根據不同年段特點分別教學,並精編了一至六年級的校本寓言教材;學校還利用晚間走班選課時間開設了「寓言文學社」「寓言講誦社」「寓言話劇社」等社團課。
學校校本寓言教材
學校五年級師生於語言拓展課中自編自導的寓言劇《抬驢》
2
瑞安市紅旗實驗小學
2008年9月,瑞安市紅旗實驗小學把寓言教育作為學校特色進行發展,制定《紅旗實驗小學寓言教育特色建設發展規劃》,以瑞安寓言名家作品及我校師生優秀寓言作品為教材,開展寓言校本課程和研究性學習活動。
學校校本寓言教材
學校被中國教育部授牌為全國寓言特色學校,被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授牌為「中國校園文學(寓言文學)創作基地」,被團中央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授牌為「全國青少年文學寫作基地」,被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授牌為「溫州市首批小文學家培養基地學校」。
活動剪影
溫州網友阿齊留言說,
那些小時候聽過的溫州的寓言故事,
陪伴著他十多年,怎麼也不會忘。
雙目微闔,
翻開記憶中的寓言故事書,
通俗的語言、深刻的道理、個中的智慧……
不知不覺影響了幾代溫州人。
下面,讓我們跟著阿齊
再次重溫下這幾則寓言故事↓↓
這些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都出自溫州人之手
白頭翁的故事 金江 著
那年,還是小學生的阿齊,想逃書法課去文化宮滑冰,剛到門口,就被爺爺抓住了。爺爺沒罵他,還抑揚頓挫地給他講了個故事:
從前有一隻小鳥,想學點本領。它看見喜鵲在大樹上搭窩,決定跟喜鵲學搭窩,可是沒過多久就厭倦了。它說:「天天銜樹枝,太累了!」它聽見黃鶯在唱歌,決定跟黃鶯學唱歌,可是沒過多久又厭倦了。它說:「學唱歌要天天練嗓子,我可受不了!」它又跟大雁學飛行,跟老鷹學打獵,也都是有始無終。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直到頭髮全白了,它還是什麼本領也沒學到。
最後,它把一頭白髮傳給子孫,讓它們記住這個教訓。人們叫它們「白頭翁」。當時,爺爺笑著說:「你不堅持住,就會變成白頭翁哦!」
如今,爺爺去了「天堂」,阿齊也早已忘了書法的橫豎撇捺。但溫籍作家金江筆下這篇《白頭翁的故事》,傳遞著溫州人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的勤勞創業精神,和爺爺說故事時慈愛的臉龐,卻深深烙在阿齊的心裡。
烏鴉兄弟 金江 著
烏鴉兄弟倆同住在一個窩裡。
有一天,窩破了一個洞。大烏鴉想:「老二會去修的」 ;小烏鴉想:「老大會去修的」 ,結果誰也沒去修。後來洞越來越大了,大烏鴉想:「這一下老二一定會去修了」;小烏鴉想:「這一下老大一定會去修了」,結果又是誰也沒有去修。
一直到了寒冷的冬天,烏鴉兄弟蜷縮在破窩裡叫著:「冷啊!冷啊!」大烏鴉想:「這樣冷的天氣,老二一定耐不住,它會去修了」;小烏鴉想:「這樣冷的天氣,老大還耐得住嗎?它一定會去修了」,可是誰也沒有動手。
結果,窩被風吹到地上,兩隻烏鴉都凍僵了。
當出現問題時,大烏鴉和小烏鴉只知道把問題推給對方,結果問題越來越大,最終小患積大患,大患惹大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問題,不要總想著去靠別人解決,應該主動想想對策。
小馬過河 彭文席 著
同樣難忘的,還有瑞安寓言作家彭文席的《小馬過河》。
第一次接觸這個故事,是小學的課堂上。阿齊被老師點名讀課文,朗讀「老牛」這個角色的部分。他有點緊張,顫巍巍地站起來,聽同學開始讀旁白,演繹「小馬」、「松鼠」……忐忑地等待著自己的部分。
「小馬問道:『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過去嗎?』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過去』。」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讓阿齊緊張地「手抖,腳軟,心狂跳」。「記得朗讀完畢後,老師給我們豎起了大拇指。我忽然如釋重負,內心受到了激勵。」阿齊說。
因為生性害羞,獨自在異國他鄉留學的阿齊,每次遇到挑戰,總本能地想後退,但腦海中常會蹦出一匹勇敢的小馬,躍躍欲試地鼓勵他:「為什麼不去試試?」「當我鼓足勇氣邁開第一步,世界立刻開闊了。」阿齊說。
家鄉的寓言故事就這樣搖身一變,從生動活潑的故事,變成了指引方向的智慧哲理,熔鑄在溫州孩子的精神世界中。又或許,那匹勇敢的小馬,就是溫州人內心的勇氣,一撅蹄子,一噴響鼻,助溫州人贏得了「敢為天下先」的美名。
溫州人的寓言故事傳遍九州,
翻開記憶的畫卷,
還有許多溫州寓言故事藏在角落,
等待長大的我們一一重溫,
你還記得嗎?
來源:溫州發布
資料:溫州市委宣傳部、市文聯、瑞安市委宣傳部、溫州網、浙江日報
編輯/版式: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