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驢技窮」這個成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現在主要用來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用完」之意。但關於這個成語,有兩點可能很多人未必知道:
1.「黔」並不是指的現在的貴州;2.這個成語源自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驢》;
(一)唐代的「黔地」指的是哪裡?
在唐代,「黔」指的是黔中道,為地方行政區名,其治所在現在的重慶市彭水縣,轄區範圍則非常大,包括現在的重慶黔江流域、湖北清江流域、湖南沅水澧(讀作lǐ)水流域以及貴州東北地區。
所以說,這個成語中的「黔」並非指的是貴州省,這是容易被我們現代人所誤解的問題。因為現在的貴州省簡稱就是「黔」,所以容易造成誤解。
(二)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驢》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著名的詩人、文學家、思想家,不僅在文學領域,在政治上也有所作為,《江雪》、《漁翁》等詩篇一直流傳至今。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還寫過三篇一組的寓言故事,名為《三戒》,分別為《臨江之麋》、《黔之驢》和《永某氏之鼠》。這是他貶謫永州之時創作的,通過麋、驢、鼠這三種動物形象,借題發揮,揭露了當時一些達官貴人、得意小人的醜態,並預言其必然滅亡的命運。
其中的《黔之驢》,說的是黔地這個地方本來沒有驢這種動物的存在,有一個好事者用船運了一頭驢到黔地,但是他發現也沒什麼用處,就把驢放置在山腳下。有一天山上的老虎看到了驢,因為從沒見過這樣的龐然大物,就把驢當作神來對待。
老虎躲在樹林裡偷偷看它,後來便小心翼翼地出來接近它,有一天,驢大叫了一聲,老虎沒聽過這樣的聲音,十分害怕,以為驢要來咬自己,立馬就跑得遠遠的。這樣經過了幾個來回,老虎漸漸地熟悉了驢的叫聲,又前前後後地靠近它,但不與驢搏鬥。
後來,老虎開始慢慢地靠近驢,態度也不像以前那樣害怕了,偶爾還用爪子碰碰驢。驢非常生氣,就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很高興,經過這樣的試探,它發現驢的技藝僅僅也只是這樣罷了。終於有一天,老虎跳起來大吼了一聲,咬斷了驢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才離開。
柳宗元在最後感嘆說,驢的體形龐大,好像很厲害的樣子;它的聲音那麼洪亮,也好像本領很高;如果起初不顯露自己的本領的話,那麼雖然老虎十分兇猛,但由於疑慮恐懼,也終究不敢進攻。如今卻是這個下場,實在是可悲!
(三)一點感想
後來,人們從這則寓言中引申出「黔驢技窮」這個成語。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呢?怎麼避免出現「黔驢」的悲慘結局呢?一要有自知之明,二要不斷地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