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這首七律,寫出了當地特有的風光風物,尾聯讓人感慨不已

2021-01-18 騰訊網

《嶺南江行》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他在柳州做官時寫下的,原詩如下:

瘴江南去入雲煙,望盡黃茆是海邊。

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

射工巧伺遊人影,咫母偏驚旅客船。

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

柳宗元的這首詩如果單從字面意思去理解的話,是無法真正理解詩人表達的意圖的。如果結合柳宗元的生平和創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的話,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去理解這首詩,尤其是這首七言律詩尾聯的含義,以及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書影繪像

柳宗元其人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年),柳宗元出生於長安。世稱「柳河東」或「河東先生」。

柳宗元曾任柳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刺史,因而也被人們稱為「柳柳州」。《舊唐書》和《新唐書》中都有柳宗元的傳記。柳宗元去世後,韓愈曾作《柳子厚墓志銘》。

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時年二十一歲的柳宗元與劉禹錫人同科考中進士。貞元十四年(798年),考中博學宏詞科,任賢殿書院正字,從此踏入仕途。

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調離長安,任藍田縣(今陝西省藍田縣)縣尉。兩年以後又調回朝廷,任察御史裡行,與韓愈、劉禹錫同朝為官。

柳宗元繪像

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唐順宗任用王叔文執掌朝政。時年三十三歲的柳宗元是王叔文幕府中的重要成員之一,被提升為禮部員外郎,與王叔文等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史稱「永貞革新」。

同年八月順宗讓位給太子李純、即唐憲宗,王叔文、王伾領導的革新遂宣告失敗,王叔文等人全部被貶,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

同年九月,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十一月,途中被加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一住十年,於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正月,被召赴長安,三月,又改為柳州刺史。

在柳州四年,柳宗元很有政績。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病逝於柳州,時年四十七歲。

柳宗元是韓愈提倡和領導的「古文運動」的主將之一,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學主張,對當時的「古文運動」起了重要的用。他的許多作品,體現了這個主張,為當時散文的寫作樹立了榜樣,在我國散文發展史上,他的貢獻是很大的。

柳宗元的詩文俱佳,就散文說,形式多樣化,論文、傳記、寓言、山水遊記,都很出色。尤其是他在貶謫柳州之後的律詩創作,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

柳宗元書影繪像

《嶺南江行》詩歌解讀

柳宗元在柳州時期的詩歌,往往直接描寫刻畫嶺南的風光、風物、風土民俗,表現出對嶺南的強烈感受,並在詩歌中流露出自己強烈的情感體驗。

柳宗元在詩歌中將嶺南風光和自己的情感體驗相結合,讓詩意層層遞進,而詩中所寄託的詩人對仕途貶謫的感情就尤為強烈,這首《嶺南江行》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切。

柳宗元這首詩的詩題是「嶺南江行」,因為柳州在唐代屬於嶺南地區,而且嶺南這個名字就始於唐代。嶺南,泛指五嶺以南地區,有嶺外、嶺表、 嶺海、嶺嶠、嶠南、五嶺等別稱。唐宋時期的嶺南,大體包括今的廣東、廣西、海南的大部分地方。

在唐代文人的地理觀念中,嶺南給人以邊遠、偏僻、貧窮等印象。唐代史學家杜佑在《通典·南蠻下》中說:「五嶺之南,漲海之北,三代之前是為荒服。」

杜佑明確指出嶺南遠離中原、經濟落後,一直是要服荒服的地方。在唐代和宋代兩朝,嶺南更是安置貶謫流放的大臣的地方。

柳州風光

柳宗元的這首《嶺南江行》詩,在首聯、頷聯、頸聯這三聯中,詩人詳盡地描述了柳州山川風物的特點,他羅列了瘴江、黃茆、海邊、象跡、射工、咫母等種種景象:

瘴江:古時認為嶺南地區多有瘴癘之氣,因而稱這裡的江河為瘴江;黃茆:即黃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象跡:大象的蹤跡;蛟涎:蛟龍的口液,詩中指水蛭;射工:即蜮,古代相傳有一種能含沙射影的動物;颶母:颶風來臨前天空出現的一種雲氣,形似虹霓,也可以指颶風。

從柳宗元羅列的種種嶺南風物來看,詩人主要是為了表達滴居於此地的艱辛不易的生活。同時詩人運用象徵手法含蓄地抒發了自己貶謫柳州後的生存狀況,從而發出尾聯中「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的感慨。

柳州風光

《嶺南江行》尾聯的含義,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尾聯「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兩句,蘊含著柳宗元對未來的憂慮之情。詩人表示不能坐待時光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內為治理地方做出自己的努力,這也表達了詩人想在事業上有一番建樹的決心。

詩人在尾聯中寫到了「豈容華發待流年」,表明柳宗元此時的意志和情感並不是消沉的,而是有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也能看出來詩人有欲趁暮年有所奮發的心態。

這首《嶺南江行》可以說是柳宗元在柳州期間真實心境的寫照,也可以說是能代表柳宗元在柳州期間生存狀態的一首詩作。

柳宗元在整個柳州時期所作的詩歌,尤其七律,它們在內容和意象上,總是通過集中概括、簡要典型地敘寫嶺南的風光、風物、風土民俗和自身境遇,進而將詩意轉人直抒情感、表現悽愴悲痛的心境上。

柳江風光

在《嶺南江行》這首詩中,柳宗元以瘴江、黃茆、象跡、蛟涎、射工、咫母等意象來表現自己到嶺南的感受,這些意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讓人覺得嶺南不同於中原風光的特點。

由此可以看出柳宗元柳州時期的詩歌總體特點,那就是在意象上除了與地方特色結合外,在一首詩中還會出現意象的疊加現象。

層層疊加的悽傷,分量雖沉卻強作節制,形成了柳宗元七律中「融悲憤於異景之中,化深情於淺語之外」的獨特風格,也體現了柳宗元在柳州期間七律詩的一大特色。

柳宗元繪像

柳宗元在柳州的詩歌特點

柳宗元的七律所抒發的感情,主要是他從貶滴之初開始大量創作詩歌到卒於柳州任上,是藏於詩人內心深處的貶謫壓抑的感情。

他在詩中將自己的感情寄寓於嶺南獨特的風物中,用嶺南風物寄託自己貶謫的情懷,這是柳宗元在柳州期間詩歌創作的基本內容,也是他的基本特色。

柳宗元在柳州期間創作的七律詩:要麼是刻畫嶺南的自然景象,要麼是敘寫獨特的風土民俗,要麼就是表現自己落寞苦悶的貶謫生活。

柳宗元在詩中都以濃墨重彩的筆法去描寫嶺南風光,因此詩歌中形成了意象密集、壯而不疏的氣勢。我再舉兩首柳宗元在柳州期間的詩作說明一下。

如在《柳州寄丈人周韶州》一詩中,柳宗元寫道:「印文生綠經旬合,硯匣留塵盡日封。梅嶺寒煙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鰓墉。」這首詩字字句句寫出了貶謫之後的寂寞心情,詩中嶺南景象絡繹而出,「梅嶺」和「桂江」這兩個嶺南風光意象又讓詩作平添幾分典雅與雍容。

再如《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一詩中,柳宗元寫道:「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在這首詩中,柳宗元以「楚客憐皇樹」、「荊州利木奴」等意象巧作對比,再以兩個追問拋出「噴雪」、「垂珠」的景象。詩中意象頻出,情思順連,詩意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蘇軾在《東坡題跋》卷二中曾評價柳宗元的詩歌「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並說柳宗元的詩歌能做到「寄至味於淡泊」。

這首《柳州寄丈人周韶州》詩的整個語調都是平緩的,而在平緩的語調後面,卻隱藏著詩人一顆不平靜的心。這是形成柳宗元詩風「外枯中膏,似淡而實美」的藝術風格的重要原因。

小結

從柳宗元的《嶺南江行》以及舉例的兩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柳宗元對嶺南景物的描寫都有筆法奇特,景物刻畫精微生動的特點。

柳宗元七律詩中的景物安排疏密而濃重,所以在尾聯中情感的抒發也就顯得深沉而凝重了。

相關焦點

  • 白居易風雨晚泊,這首七律蓄勢自然,尾聯更是鏗然如裂帛
    中唐一位詩人有一次在風雨中泊舟,就感懷不已。風雨晚泊唐代:白居易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萬事坐成空。但是有一天他自己也不幸被貶,這才更深切地感受到人生無常的道理。這首詩就是白居易被貶江州時創作,抒發了詩人極度鬱悶的心情。詩人從長安一路跋涉,雖然沿途風光秀麗,樂天卻毫無心情賞景,只盼望早點到貶所安頓下來。可是越是心急,越是天不如願。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還遇打頭風。
  • 楊萬裡夜坐有感,這首七律開篇技法高超,尾聯更令人讚不絕口
    人的一生非常短暫,但是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卻很多。即使大多數人從小學到大學都在不間斷地學習,依然會感到時不我待,總有一種危機感。唐代的顏真卿就曾鼓勵後世,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唯有抓緊時間,才能不感覺歲月蹉跎。
  • 李商隱的一首詩,以麗句寫荒涼,以綺語寓感慨,尾聯更是水到渠成
    下面這首詩就是借曲江的描寫,抒發心中的無限感慨。曲江唐代: 李商隱望斷平時翠輦過,空聞子夜鬼悲歌。金輿不返傾城色,玉殿猶分下苑波。死憶華亭聞唳鶴,老憂王室泣銅駝。李商隱這首詩,就作於事變後的第二年春天。 唐代很多詩人都遊覽過曲江,其中更有描寫曲江的名篇傳世。最著名的應數杜甫的《曲江》,其中「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最令人陶醉。李商隱深受杜甫的影響,詩聖的作品當然是耳熟能詳,甚至倒背如流。杜甫晚年感嘆「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李商隱雖然無法效仿,卻也借題發揮,創作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好作品。
  • 柳宗元最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不留神就看成割盲腸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柳宗元寫的,說到柳宗元,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江雪》,是《漁翁》。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也許知道的並不多,但這並不妨事,相信十二,讀完這首詩,你一定會愛上它的。《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 柳宗元《漁翁》: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這也難怪,柳宗元年少得志,30歲就做到了監察御史的職位。本想好好在朝廷中施展拳腳,銳意改革,實現平生報復。可是轟轟烈烈的改革,不到一年就夭折了。這以後,柳宗元的人生就發生了徹底的轉折。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如果柳宗元仕途順遂,那麼,今天我們恐怕就無法讀到「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ǎinǎi)一聲山水綠」這樣意境優美的詩句。
  • 兩首寫雪的小詩,柳宗元和韓愈讓美平分秋色,瞬間俘獲你的心!
    兩首寫雪的小詩,柳宗元和韓愈讓美平分秋色,瞬間俘獲你的心!冬天了,這紛紛揚揚的雪花曾讓多少詩人為之費勁筆墨,抒盡情懷;不同詩人筆下的雪,有不同的韻味,而這裡的兩首可謂是「雪」中之大美,一首清寂,一首欣喜,美得很純粹!江雪唐 ·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柳宗元對千萬孤獨的釋懷
    這是李白在花前月下無人同飲,唯有對月空吟的孤獨;與酒為伴,孤獨裡帶有一份灑脫。「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王維背井離鄉,登高東望,思念親人的孤獨;孤獨裡有對重逢的期盼。「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蘇軾對亡妻相距千裡,陰陽永隔,惟有夢裡相見緬懷的孤獨。
  • 七律·詠蝦二首
    七律·詠蝦二首 七律·詠蝦二首 李朝林 混跡江湖不弄潮,隨波逐流泳逍遙。
  • 散文丨田日曰:柳宗元與雙牌
    柳宗元與雙牌文/田日曰說柳宗元與永州事,或許怎麼說都不為過。而要說柳宗元與雙牌,料想會有很多人反問:柳宗元與雙牌真有關係?如同通常所說「永山永水出永州」這句話,也有不少人並不認同一樣。這便是柳宗元《遊黃溪記》中的黃溪。並不太自由的柳宗元,怎麼會寫出這篇《遊黃溪記》的呢?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永州大旱,柳宗元被時任刺史韋彪召去,陪同去城外七十裡、陽明山腳下的黃神廟求雨。
  • 最美唐人寫雪五絕,第一首就驚豔,文人風骨字字神妙,你肯定讀過
    這是柳宗元最出名的五絕,寫得冷冽孤傲,灑脫中有絕望,傷感中有豁達。唐憲宗元和九年,柳宗元42歲,他被貶永州已經過去了九年。柳宗元少年得志,在中年卻被遠貶蠻荒之地。這年冬天,大地被冰雪覆蓋,四周一片寂靜,心中的熱望,現實的冰冷,促成了這首經典的詩篇。
  • 歐陽修的詞水平很高,其實詩歌也是一絕,這首七絕美得令人心醉!
    這裡的豐樂亭為歐陽修所造,由於是被貶之人,到達了滁州之後,歐陽修其實是很傷感,可他還是積極地融入進當地的生活,修建亭臺樓閣,還與朋友到處踏春遊玩,所以這一時期的作品很明顯風格大變,特別是其中的第三首寫得很美,當真是美得猶如一幅畫。
  • 南宋詩人的這首「失眠詩」,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有些孤獨是與三千塵俗格格不入,就像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有些孤獨是天地之間,遺世獨立,就像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而有些孤獨,則是看透世事滄桑後,學會與自己好好相處,就像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魯迅19歲寫的一首七律,通篇句句有水平,沒有深厚的功底寫不出來
    世人皆詠蓮,卻很少有人注意到蓮花開盡後煢煢獨立於荷塘中的蓮蓬,直到100多年前19歲的魯迅寫了一首名為《蓮蓬人》的詩向《愛蓮說》致敬,讓世人見識了不起眼的蓮蓬之美,本期就和大家一起說一說這首詩。這是一首七言律詩,1900年還在學堂念書的魯迅,目睹了當時清王朝的無能,也見證了一群有識之士的赤膽,便寫下了這首詩來詠志。
  • 柳宗元:行歌坐釣,筆筆天外奇情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一幅中國畫般水墨點染的雪中孤翁垂釣圖在眼前緩緩展開,千山萬徑連一隻鳥一個人的蹤跡都不見,只有一個身披破舊蓑衣頭戴笠的老翁乘著一葉孤舟而來,獨坐在寒江邊在茫茫大雪中垂釣。這位孤獨的老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注音翻譯驚風亂颭芙蓉水
    柳宗元,字子厚,人稱柳柳州。與韓愈都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同屬「唐宋八大家」,並稱「韓柳」。所作散文峭拔矯健,筆鋒銳利,尤以山水遊記著稱。詩歌也自成一家。②頷聯寫近處所見景物,從景物聯想到自己的政治遭遇,感慨遙深。③頸聯放開寫遠方景物,景中寓懷念同道之情。④尾聯以「共來」扣題,歸結到寄諸友本意,阻隔遙遠、聚會無期的惆悵情愫,曲曲傳出。
  • 劉禹錫這首詩才真正的大徹大悟,寥寥幾句,寫盡世間的繁花與落幕
    ,兩人最後雙雙考中進士,沒過幾年又同時通過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們又認識了另一位改革人士王叔文,從而開始了他們短暫的「飛黃騰達」,致力於改革,可是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最終捲入了政治的鬥爭中黯然收場,劉禹錫與柳宗元被貶到了偏遠的湖南,王叔文則是被處死。
  • 唐詩三百首中最具風韻的五律古詩,頸聯10個字寫出大自然規律
    唐詩300首所收錄的都是最出色的唐代詩人的最出色的作品。這裡面李白,杜甫有很多的作品入選,王維,白居易也是如此。他們有的人留下的作品很多,比如李白,杜甫都有30多首入選,但是有的詩人雖然在唐詩300首當中僅僅入選了一首詩,卻也是非常精彩。
  • 2020年11月七律詩39首,四川湖南山水詩文化藝術誦讀欣賞
    1《七律·峨眉山·佛光普照現身心》張大河原作品近二千年前再現,佛光普照現身心。光隨人影跟著動,眾化皆能保佑今。七彩光環人聚看,人人沐浴寶光霖。人在環中,環隨人動,大自然佛氣水移。盡情看,午東朝西景,分外嬈機。金聲雷動心熙,紅橙黃綠,青藍紫馳。塗 千紅萬紫,睹光臺上,捨身巖頂,光耀輝慈。中影人人,亭光色現,雲霧升輝峻色彌。
  • 10首關於雪的詩,句句都是經典!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柳宗元將客觀世界寫得非常幽靜,詩人的世界更顯寂寥。整首詩不帶任何的煙火氣息,讀過就很難忘,仿佛置身於白雪世界。這是一首非常鮮明的詩,通過短短四句話,僅20個字,就把寒冷冬天的山村景象和借宿者的形象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