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最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不留神就看成割盲腸

2020-12-05 十二讀書

文|丁十二

金秋將至,華葉焜黃。

開學第一天過完了,我們來聊聊鄉愁。

說到故鄉,說到思鄉。你腦海中首先浮出的是哪句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遊《臨安春雨初霽》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

說到家,說到故鄉,每個人總有說不完的話。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再讀一首思鄉的唐詩。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柳宗元寫的,說到柳宗元,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江雪》,是《漁翁》。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也許知道的並不多,但這並不妨事,相信十二,讀完這首詩,你一定會愛上它的。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這首詩是柳宗元被貶柳州期間寫的,熟悉柳宗元的都知道,柳宗元世稱「柳河東」,又稱「柳柳州」,因為柳宗元去世的時候正在柳州做刺史。

柳州地處廣西,那時候什麼文明建設都沒有,近似原始社會,跟蘇東坡晚年貶謫到的海南島一樣都是蠻荒地帶。而且從唐代地理位置劃分,柳州屬於最低等的下州。此前,柳宗元和劉禹錫等參加王叔文改革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永州屬於中州。在永州待了十年,柳宗元沒有等來朝廷的起用,卻被貶到來更偏遠的柳州,使他發出「一身去國六千裡,萬死投荒十二年」感慨。

從題目上看,這首詩是陪同一位名叫浩初的和尚看山,然後寫給京城長安的親戚故舊的一首詩。意在訴說自己慘苦的心情、迫切的歸思。

詩的第一句是寫登覽所見的景色,廣西獨特的風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蘇軾說:「僕自東武適文登,並行數日。道旁諸峰,真如劍鋩。誦子厚詩,知海山多奇峰也。」(《東坡題跋·書柳子厚詩》)可見此處是寫實,是貼切的形容。

秋士易感,秋士易悲。柳宗元這樣一個有政治理想有遠大抱負的人被貶謫到這蠻荒之地,其內心是多麼痛苦。所以這一形容,就引起下句奇特的聯想和巧妙的設喻。「秋來處處割愁腸」,劍芒似的尖山,這一驚心動魄的形象,對貶謫荒遠之地的詩人,真有刺人心腸的感覺。而且是處處。每一個山尖,每一個山峰都在割。

後兩句詩人則由「尖山」進一步生出一個離奇的想像:如果我能夠將一身化作萬萬千千身,那麼就可以在每個峰頭站上一個我的身體去遙望故鄉。這個想像真是奇妙,它不但準確傳達了詩人眷戀故鄉親友的真摯感情,而且不落窠臼。雖然離奇,卻又是從實感中產生,不是憑空構想,所以讀來倍加感人。真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故鄉思念到了極致。

這首構思奇特的抒情小詩,把埋藏在心底的抑鬱不平之氣,沉著痛快地傾吐出來,撞擊著我們的心扉,因而產生了巨大的藝術感染力。使人讀之傷心,聽之落淚,肝腸寸斷。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怎麼樣,這首小詩你愛了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圖片作者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相關焦點

  • 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中秋詩,你定能倒背如流,卻不知它寫的是中秋
    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中秋詩,你定能倒背如流,卻不知它寫的是中秋!中秋佳節,團圓賞月,是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也是他鄉遊子對月寄託思鄉之情的大好時光,月光清輝的灑向人間,照向了不同的臉龐。永住在月宮之上的嫦娥仙子,將在桂花樹下翩翩起舞,在舞蹈中醞釀著自己的思想之情。
  • 杜審言最經典的一首詩,每句都有絕妙的1個字,請你找一找!
    今天,和舒芯一起誦讀經典!唐朝詩人杜審言於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年)前後在江陰任職,陸丞是其同郡臨鄉的好友,寫下《早春遊望》。當時以詩唱和是文人作詩的一種習慣。杜審言作詩一首,以和好友,留下了千古名篇,這首詩就是《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 一首思鄉詩,卻寫出了他人感情,白居易有什麼妙筆?
    寫望月思鄉的古詩有很多,但是一般都是寫自己思人,或者從對方著筆,寫對方思念自己。但是白居易這首《望月有感》,卻寫出了他人的感情,而且感情真摯,催人淚下。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來讀一讀。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裡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 兩首寫雪的小詩,柳宗元和韓愈讓美平分秋色,瞬間俘獲你的心!
    兩首寫雪的小詩,柳宗元和韓愈讓美平分秋色,瞬間俘獲你的心!冬天了,這紛紛揚揚的雪花曾讓多少詩人為之費勁筆墨,抒盡情懷;不同詩人筆下的雪,有不同的韻味,而這裡的兩首可謂是「雪」中之大美,一首清寂,一首欣喜,美得很純粹!江雪唐 ·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 一首寫秋的唯美古詩詞,寫出了無盡的思鄉之情
    在文學上,李攀龍在當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組建文學社,並且打出了"文必先秦、兩漢,詩必漢魏、盛唐"的文學主張。他曾經寫信給他的朋友:「秦漢以後無文矣」。可以說,李攀龍是相當崇古的。這可能也是明詩最終不被後世認可的原因。今天欣賞的這首詞,是李攀龍所寫,全詞如下:秋風清,秋月明。葉葉梧桐檻外聲。難教歸夢成。砌蛩鳴,樹鳥驚。塞雁行行天際橫。偏傷旅客情。
  • 10首關於雪的詩,句句都是經典!
    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雪的詩句,每一句都是經典,一起來看一下吧。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柳宗元將客觀世界寫得非常幽靜,詩人的世界更顯寂寥。整首詩不帶任何的煙火氣息,讀過就很難忘,仿佛置身於白雪世界。這是一首非常鮮明的詩,通過短短四句話,僅20個字,就把寒冷冬天的山村景象和借宿者的形象展現出來。尤其是後兩句,用「犬吠」兩個字,給整個山村帶來了生氣。也是最被人熟知的兩句。
  • 唐詩中的五首寫雪小詩,每一首都很短,每一首都是千古經典!
    在寒冷荒寂的冬天,最令人快意的莫過於下一場大雪,給陰霾的天地添一場色彩,為枯寂的冬日帶來一些特別的感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雪,是冬天獨有的景,才會催生冬天裡獨有的詩。歷代詩人但逢冬雪,都會藉此吟詠詩詞,傳下佳篇。
  • 將思念凝結成一首詩
    學生們歪著頭,眼睛一閃一閃的,轉動著思維,「少年時的思鄉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孤獨;中年呢?「中年是『一夜鄉心五處同』的惆悵……」學生們都能從熟識的詩句中找到各種各樣的答案,「那麼老年呢?除了『將軍白髮徵夫淚』還有什麼?」老年思鄉的詩詞,除了「白髮」似乎想不出其他,於是我請學生們晚上回家每人搜集一首有關晚年時思鄉的詩詞。第二天語文課上,答案很快出現在黑板上。
  • 孟郊最經典的一首詩:豬八戒用來教訓唐僧,畫風太詭異!
    中唐詩人孟郊是有名的苦吟詩人,孟郊的詩情緒低沉,語多苦澀,如果要選一首孟郊最經典的詩,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這首《遊子吟》,同時這首詩也是描寫母愛最經典的一首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首詩的意思很好理解,詩人以漂泊無依的遊子自喻,寫出了一首母親的頌歌。這首詩常人引用其實也沒什麼,但是如果是豬八戒引用這首詩,用來教訓唐僧,這是一種怎樣的既視感?在TVB版的西遊記中,豬八戒不僅貪吃好色,也是最有文採的一位豬八戒,在這部電視劇中,豬八戒引用了許多詩,其中「自古多情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已成經典。
  • 柳宗元十句詩歌名句:象徵主義大師的隱喻世界
    而柳宗元,亦是一位善於運用象徵手法文學大師。他的《江雪》,營造了一片死寂孤冷的環境。在這個孤寂環境中,有一個老翁在獨釣,富含象徵意義。他的《漁翁》一詩中,有「巖上無心雲相逐」一句。這相逐的雲,亦是富有象徵含義。在《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中,「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馬詩,看似在寫馬其實另有所指,還是在描寫人生
    李賀是中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也是一位絕對的天才,短暫的一生猶如漆黑夜空是划過的流星,照亮了那個時代;他的詩自成一派,風格獨特,被後世稱為「詩鬼」,同時他又與李白和李商隱齊名並稱為「三李」,無論是他的詩歌,還是文章那都是一絕,其中那首膾炙人口的《金銅仙人辭漢歌》,更是廣為流傳,成為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杜牧,字牧之,晚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他與當時的李商隱還一起並稱為「小李杜」,意思是兩人的文學成就,完全可以媲美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牧。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詩詞裡的思鄉,讀之熱淚盈眶
    【閱讀量1000+】中華上下5000年所有經典知識一首詩裡竟然有28位才子葉嘉瑩:中華詩詞之特美(一)思鄉,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從古至今,無論男女,家是永久的港灣,思鄉是不老的情結。正是這樣的情結成為中國歷代文人重要的創作題材,並以各種方式,各種角度加以體現。
  •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之所以思鄉經典
    「詩聖」杜甫的這首《月夜憶舍弟》,句句堪稱經典,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名句,那詩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原文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 王勃一首簡單的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就盡展才華
    在古代的詩詞作品中,很多經典的詩句都將這樣的一種特定的人類情感、情緒描繪得精彩紛呈。「愁」在我國歷史上的古典詩詞中沾到的比重相當大。譬如在李煜筆下的愁是那樣的多,就像一江春水一樣流向遠方,不可斷絕;王昌齡的那句「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將遊子客居他鄉的羈旅之愁勾勒得如此悽婉;而李清照眼中的愁卻有了形狀,「綠肥紅瘦」的愁滋味有幾人能夠體會呢?
  • 高適很經典的一首唐詩,第三句更是一語雙關的妙句,讓人百讀不厭
    原題:高適很經典的一首唐詩,第三句更是一語雙關的妙句,讓人百讀不厭盛唐時期,國泰民安。在此期間,一首首著名的唐詩也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這些唐詩中或是歌頌大唐盛世下的祖國壯美的山河;或是歌頌友人們之間深厚的情意;還有就是歌頌那些駐守在祖國邊疆的官兵戰士!
  • 最孤獨的一首唐詩,短短的四句,寫下了最孤獨的人生境遇!
    唐詩是中國文學一顆璀璨的人明珠,光耀千古,這一千多年來唐詩,那是一直代表著中國文學最高的成就,而且唐詩對於我們也是影響極為深遠,裡面更是誕生了無數經典的詩句,有一些詩句還直接轉化為了成語,從而也增強了漢語的表現力。
  • 安以軒宮外孕割盲腸,被「關心」的她,負擔很嚴重
    安以軒作為大S的好朋友,關心並問候她,表達自己感同身受的心情,再加上安以軒前段時間剛結婚,還在微博上說過自己進醫院的事,網友們腦洞大開說她是不是也流產了,為此她沒有正面回應,而是最近在一次活動現場澄清了這件事,說自己並沒有宮外孕更沒有流產,而是去割了盲腸。微博上寫得那麼煽情難怪大家會誤會。
  • 蘇培科:B股這根「盲腸」得慢慢割
    尤其自11月份以來的暴漲,讓很多人誤以為B股市場可能有新的政策舉動,但實際上僅是炒作者們的一廂情願。        中國的B股市場目前確實面臨著尷尬的抉擇,有人將其稱為「中國股市的盲腸」,覺得遲早都得割。不少市場人士一直在揣測管理層何時來割這根「盲腸」,並深度介入等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