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在寒冷荒寂的冬天,最令人快意的莫過於下一場大雪,給陰霾的天地添一場色彩,為枯寂的冬日帶來一些特別的感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雪,是冬天獨有的景,才會催生冬天裡獨有的詩。
歷代詩人但逢冬雪,都會藉此吟詠詩詞,傳下佳篇。如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出了一夜大雪天地煥然的美景;李白的「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偉人的「千裡冰封,萬裡雪飄」語出直白,卻壯麗雄闊令人心胸大開。
唐詩中寫雪的名作尤其多,譬如下面這五首寫雪的小詩,每一首都很短,但每一首都是傳世經典: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自詡「五言長城」,而他的五言詩也確實不愧此稱,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首雖非刻意詠雪,但雪景蒼涼,天寒屋白,風雪夜歸,描繪出一派蒼涼荒寂的山林風雪圖,著墨雖少,卻句句如畫,蒼山雪景如在眼前,意境悠遠韻味無窮。
終南望餘雪
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祖詠的這首《終南望餘雪》才是為詠雪而作,據載這首詩是祖詠科舉應考時所作的應試詩。當時科舉文題是"終南望餘雪",要求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但祖詠僅僅寫了四句就覺得意象具足,詩意在言外,再多些就畫蛇添足了,於是擱筆不寫。結果那一年祖詠沒有考中,而這首詩卻成為詠雪的千古名作。
題目既為「終南望餘雪」,也就是從長安願望終南山的雪景。第一句「終南陰嶺秀」已然先表出遠望終南之景,唯有「陰」嶺,方有餘雪。緊接著此句便承接而來,「積雪浮雲端」,並非滿山大雪,而是雪後晴天所餘的「積雪」,山頂積雪,如浮雲端。
第三句「林表明霽色」,則以夕陽光照入景,將終南之秀、積雪浮雲在光照下的「霽色」描繪而出,雪之形態、雪之色彩盡皆描繪出來,同時夕陽之照又引出下句「暮寒」,雪之寒意也順勢而出。短短四句,句句承接,將終南之形,餘雪的形、色、寒全部寫出,正如祖詠自己所說:意盡矣!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祖詠的雪詩極盡餘雪形態,而白居易的這首《問劉十九》雖並非描寫冬雪的詩,卻於字裡行間感受得到大雪之寒。一句「晚來天欲雪」,那大雪紛飛,寒冬凜冽的場景如在眼前。新釀的酒、溫暖的爐、將下的雪、遠方的友!一個「雪」字寒意盡出,襯託出小詩中暖意融融、煮酒問友的心情!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極端的沉寂,「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極端的靜態。柳宗元的這首詩雪景蒼茫,幽冷孤僻。僅僅「江雪」二字就已概括雪景之蒼茫遠闊,而「絕」、「滅」「孤獨」更是將此雪襯託的冷極、幽極,讀之便有寒意,可謂絕矣!
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邊塞冬季早而長,雪花大而多,因而邊塞詩中常見雪景。譬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極為經典。而短詩中這首《和張僕射塞下曲》也極為經典。這首詩中,雪並非主角,但雪景卻是高潮。
前兩句刻畫出月黑雁飛的肅殺夜景,點出「單于夜遁逃」的事件,後兩句則寫將士們豪邁頓生「欲將輕騎逐」,一句「大雪滿弓刀」將茫茫夜色,雪花紛飛的的蒼涼之景描繪出來,將士們在夜雪之下集結追敵,雪之靜謐、兵之熱血豪氣,互相襯託,更覺雪之大,心之壯!雪雖非主角,但在將士們豪情壯志的襯託下,雪下的愈加大,紛紛不止!
這五首寫雪的小詩,你更喜歡哪一首呢?不妨留言討論!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