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思念凝結成一首詩

2020-11-26 中國教育新聞網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小時候,故鄉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搖籃,哺育我健康成長;少年時,故鄉是一座燈塔,指引遊子回家的方向;老年時,故鄉是深深的根,是我永遠的眷念。」這是一次初三語文期中考試語言運用題一個學生的答卷。題目要求:以「故鄉」為話題,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寫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表達對故鄉的感情。

因鮮有離家體驗,對故鄉感受不深,許多學生無處下筆,為了修辭而修辭,有的學生甚至將「故鄉」比喻成「大傘」「鮮花」。如何讓學生找到「故鄉」的感覺,引起了我的思考。

講評試卷時,在分享了這個學生的練筆、學生互相點評之後,我接著請學生思考:在這個同學的文字中,哪些是他自己的思想,哪些是別人的?學生們馬上發現,第一句是引用余光中的詩句來表達鄉愁,其餘幾句是這個同學自己的感受。「同學們,寫作就是要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可真情實感從哪裡來?我們既可以自己有所思所想,也可以像這位同學一樣藉助詩詞的魅力。」

「我們就以第一句『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為例,繼續藉助詩詞來表達不同年齡階段的鄉愁。」我接著說,「少年時的鄉愁是什麼樣的」?

學生們歪著頭,眼睛一閃一閃的,轉動著思維,「少年時的思鄉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孤獨;中年呢?「中年是『一夜鄉心五處同』的惆悵……」學生們都能從熟識的詩句中找到各種各樣的答案,「那麼老年呢?除了『將軍白髮徵夫淚』還有什麼?」老年思鄉的詩詞,除了「白髮」似乎想不出其他,於是我請學生們晚上回家每人搜集一首有關晚年時思鄉的詩詞。

第二天語文課上,答案很快出現在黑板上。老年時,故鄉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無奈;是「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的苦楚;是「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的思念……想起昨晚我剛剛背誦杜甫《秋興》中的兩句「從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便緩緩地、深情地將全詩背誦給學生們聽。

由於搜集到的許多詩都是新面孔,學生們便在分享的同時介紹了作者和詩背後的故事。在一句句押韻的詩詞中,我們化作離家的遊子,沉浸在濃濃的鄉愁中,被詩詞的魅力深深地感染著,思鄉之感也格外深刻,平日裡晦澀難懂的詩句,此刻也化作一縷縷墨香,在教室裡穿梭,帶領著大家感悟借用傳統文化的魅力。

「同學們,這是不同年齡階段思鄉的不同詩句,那麼不同的季節裡,又有哪些思鄉的詩句呢?」短短幾分鐘,學生們便給出了五花八門的答案——春天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秋季有「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冬日有「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藉助詩詞表達自己的思鄉情感,那麼詩人是藉助什麼來表達鄉愁呢?」學生們凝視著黑板上滿滿的粉筆字,再次陷入了思考。

「老師,詩人是藉助大自然中的景物表達思鄉之情的。春天是『春風』『春水』『明月』『新芽』,秋天是『歸雁』『秋蓬』『楓林』『枯藤』,冬日是『北風』『胡草』『寒梅』『雪花』……」

「是的,詩作為文化載體,千百年來,寄託著人們深深的感情。不同時期、不同季節,南方、北方,文人墨客所處的環境不同,故鄉的景物不同,詩人心目中故鄉的借代物也不同,因而有了千百番風情。」

教室裡安靜下來,學生們沉下心,再次將視線聚焦到黑板上,思考和比較著不同季節、不同地域、不同階段詩人筆下的鄉愁,又慢慢將縷縷鄉愁轉化為一個個實質性的詞語,並學會借用這些詞語,讓自己心中的情感也凝結成一首首詩。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榮成市蜊江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02月26日第5版 

相關焦點

  • 古代有一首詩,順著念是丈夫思念妻子,倒著念是妻子想念丈夫
    ——《寄李太白二十韻》 古代流傳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每當遇到一首好詩,仿佛風雨鬼神都在為之感嘆。而平淡粗糙的人生需要提煉與升華,這就是詩歌的魅力,古人著有千千萬萬篇敘事感懷寄情山水的古詩,現代著名作家也著有類似的現代詩。由此可見,古往今來,詩歌是我們生活中常見且必不可少的東西,不是有一句話這麼講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 宋代有首詩,正反都成詩,正讀是男子思念妻子,倒讀是妻子盼夫歸
    李禺一生之中,最為經典的事情便是寫了一首名為《兩相思》的詩。這是一首十分有意思的詩,正讀是男子思念妻子,倒讀是妻子盼夫歸。李禺是宋代人,在史書上著墨不多,生平介紹也很少。李禺並不算得上是一個很出名的人,很多人根本都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但是這不妨礙他成為一個有才之人,也不妨礙他創作出《兩相思》這個佳作。
  • 王維最深情的一首詩,千百年來被人誤解,將錯就錯反成絕世佳作!
    毫無疑問,這種獨特的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中華文化大樹上開出來的一朵奇葩,唐朝著名詩人王維的一首小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詩中,他用一顆小小的紅豆來曲折地傳達自己對友人的相思,唯美動人。然而,千百年來,這首詩被人們誤解為一首愛情詩,傳唱至今。
  • 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中秋詩,你定能倒背如流,卻不知它寫的是中秋
    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中秋詩,你定能倒背如流,卻不知它寫的是中秋!中秋佳節,團圓賞月,是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也是他鄉遊子對月寄託思鄉之情的大好時光,月光清輝的灑向人間,照向了不同的臉龐。永住在月宮之上的嫦娥仙子,將在桂花樹下翩翩起舞,在舞蹈中醞釀著自己的思想之情。
  • 這句詩才是陸遊用一生悲情凝結而成,其中滋味令人不忍細想
    小編個人認為這兩句才是陸遊用一生悲情凝結而成。大家細細揣摩一下詩中令人心碎的畫面:75歲早已白髮蒼蒼的陸遊步履蹣跚再一次來到沈園,那是他和唐婉曾經嬉戲和別離的地方,對著依然綠波盈盈的春水低頭看下去,夢中時常徘徊的影子突然出現眼前向他微笑,那不是他日思夜想的愛妻唐婉嗎?怎麼她還在沈園等自己?陸遊激動的伸出了手,幾絲暗涼的空氣從指縫間滑過,原來一切早已成空。罷了!
  • 宋代最詭異的一首奇詩,男人必須順著讀,女人一定要倒讀!
    不過,今天我們要來說到的是宋朝的一個小詩人,他在歷史上雖然默默無聞,可但凡說起來有這麼一首詩,人們都會驚嘆於此人的才華,而這首千古第一奇詩,男人一定要順著讀,而女人則要倒著讀。這位詩人就是李禺,說起他的名字大部分人都不熟悉,他有寫過一首迴文詩,這首詩叫《兩相思》,從詩詞中不難發現李禺是個滿腹才氣的詩人。
  • 思念的心思如數不清的星星
    總是一如既往地顯示生命的力量,謳歌充滿人格魅力的風尚,那一輪輪炫麗的月光,把靈魂沉浸在五光十色之中當然也是月的美麗的遐想,也是月光下美妙的思念。想你的夜裡,我為你煮墨烹詩,期待著,恰好你路過我的夢,從我虛掩的窗口看到,這一箋一箋的思念,我用淡淡的墨香泡就濃濃的思念,讓你在一首詩裡,品嘗浪漫。
  • 17歲的王維,寫下一首隻有28字的小詩,卻流傳了1000多年!
    譬如,14歲的王勃寫下了《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16歲的白居易寫下了《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18歲的李賀寫下了《雁門太守行》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17歲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李賀「鬼詩」中最陰森料峭,鬼魅飄飄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悽美!
    李賀,字長吉,唐朝著名的詩人,也可以說是天才詩人,他一生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歲,但是卻同樣的創造出了奇蹟,特別是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鬼詩」,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而且很多的作品裡,自有一種鬼魅飄飄的感覺,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人們往往把他的這一類詩稱為「鬼詩」,然而他本人,也是被後世稱為「詩鬼」。
  • 漢武帝寫了一首詩,第一句抄劉邦,成千古佳作,魯迅說:不比詞差
    乾隆一生寫下四萬三千多首詩,他一個人寫的詩的數量,差點趕上《全唐詩》了。按乾隆活了88年來算,平均每天寫1.3首詩。不可謂不勤奮。 可就是這樣勤奮的乾隆皇帝,卻沒有留下一首讓後人傳唱的經典詩作。
  • 白居易的這一首詩,初讀時覺得很平淡,長大後才發現它的美!
    小編今天同樣的要為大家推薦他一首非常經典的詩作,那便是《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這首詩同樣的會給人一種初讀時很平淡的感覺,但是只要你長大了,有過了愛情的經歷之後,那麼你一定能夠從中發現它的美。這是一首典型的七言絕句,也是一首優美的愛情詩作,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把自己對於愛情的思念,描寫的淋漓盡致,讀了令人感慨萬千。
  • 李白寫給王昌齡的一首詩,情真意切,真摯感人!
    公元753年,王昌齡被貶龍標縣尉,當時李白人在揚州,聽說好友被貶後寫下的這首詩,表達了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同情之心,也寄託了自己對王昌齡的思念之情。《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代: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 《你把奼紫嫣紅的春光凝結成霜》
    《你把奼紫嫣紅的春光凝結成霜》 你把 奼紫嫣紅的春光 凝結成霜
  •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做為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的千古第一才女之名可不是蓋的。曾經有人排了個宋代詞人排行榜,做為唯一上榜的女性,她力壓秦觀和晏殊,排名第五。前五分別是蘇軾,辛棄疾,柳永,歐陽修。李清照的詞清新自然,朗朗上口,卻總是能於平淡中見濃烈,於細微處見真情,與男性詞人相比,別有一番味道。
  • 古代最詭異的一首詩:正著讀倒著讀都很優美,意思卻完全相反
    一提到古代詩歌,咱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唐詩,甚至誤以為從唐朝開始才有詩的出現。任何一種文化都必須經歷三個階段,即起源、發展和鼎盛,詩歌當然也不例外。其實,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時期,就已經有了詩的雛形,《詩經》裡的很多佳作足以證明,只不過是在唐朝達到頂峰,李太白、杜甫及白居易等大批詩人很空出世。
  • 吃下杜甫的詩(河洛拾珠)
    古人寫過無數望月詩,這一首家喻戶曉。唐朝號稱「詩國」,而洛陽乃唐之東都,稱其為「詩都」實非過譽。李白是「詩都」最耀眼的明星,擁有不少粉絲。古人寫過無數望月詩,這一首家喻戶曉。唐朝號稱「詩國」,而洛陽乃唐之東都,稱其為「詩都」實非過譽。李白是「詩都」最耀眼的明星,擁有不少粉絲。  杜甫也是李白的粉絲之一,有詩歌為證。據不完全統計,杜甫先後給李白寫過十多首詩。  後人將杜甫稱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當時沒有人把杜甫當偶像嗎?有!中唐詩人張籍可謂杜甫的「迷弟」。
  • 一陌清淺,款款生韻,一盞茶,一朵花,一滴墨,一首詩
    無眠的夜裡,誰在寂寞的窗臺下,遙望著明月,把一顆顆紅豆,灑滿璀璨的夜空,飛揚的思緒,在夜色裡徜徉,若時光可以剪斷,可否,把初遇的美好剪貼成一副圖畫,鐫刻在彼此的生命裡,讓它演繹成永恆?一片雲,清閒以致,淺舞天涯,它的愜意與清歡,只有天知道,雨知道,還有自己的心知道。
  •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複17次,卻寫盡了一生
    新婚燕爾,丈夫趙明誠外出,又恰逢重陽節,在如此時刻,李清照思念不已,就寫了一首《醉花陰》寄給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獨守空閨,於夜涼如水處醒來,更加思念丈夫。
  • 李益的這首詩,寫湘女的多情,短短四句很有民歌風味
    湘女多情,自古皆然,湘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淌,湘女在水邊望著不停歇的江水,盼望家人,思念悠長,情深意切,江水在湘女的感染下愈發地柔和越發情誼綿綿。今天給大家分享李益的一首《鷓鴣詞》,感受湘女的相思情懷。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處處湘雲合,郎從何處歸?
  • 李白寫明月的9首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其中的唐代詩仙李白,絕對是寫明月詩最多也最好的詩人,為我們留下許多佳篇名句。一、《月下獨酌·其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酒、友是李白詩中最常見的元素,而且三者經常出現在一首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