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的這首詩,寫湘女的多情,短短四句很有民歌風味

2021-01-21 詩文大觀園

湘女多情,自古皆然,湘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淌,湘女在水邊望著不停歇的江水,盼望家人,思念悠長,情深意切,江水在湘女的感染下愈發地柔和越發情誼綿綿。今天給大家分享李益的一首《鷓鴣詞》,感受湘女的相思情懷。

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處處湘雲合,郎從何處歸?

「湘江斑竹枝,錦翅鷓鴣飛」。看到湘江兩岸的斑竹,又看到長著錦色亮麗羽毛的鷓鴣。湘江水緩緩流淌,歷史悠悠的 前行,想當年屈原抱石沉江,行吟江畔,留下了忠肝義膽也有千古的思念。賈誼胸懷韜略,卻早妒忌,貶謫長沙,謫居三年,成千古奇冤。這條河流淌了千年,往事悠悠迴蕩在江畔。

湘江水的兩邊長著一株株的斑竹,斑竹枝,用了「湘江斑竹」的典故,相當年娥皇女英,隨舜南巡而死,淚撒沾竹,竹子上點點斑斑,那是她們淚水凝結而成的。這則感動地的神話故事,流傳千年,也感動了世人千年。如今她們不再,可依舊彰顯著千年不變的相思。

詩人看到 錦色羽毛的鷓鴣在飛來飛去,身著羽衣,在江畔,聲音悽清哀怨,仿佛是在尋找另一半,在說「行不得也哥哥」,普天下的遊子思婦都害怕聽鷓鴣的鳴聲。思婦問聽,夢中跨越千山萬水,尋尋覓覓,心中深切地想何處尋得我的情郎;遊子聽聞思念之心湧起,望江水奔騰,想家中的母親妻兒;一片思念的深情無處安放。鷓鴣鳥就這樣悠悠不覺得 啼叫,一點不關人情冷暖,人事非非,無論山高水闊,就這樣迴蕩在湘江,迴響在湘女的心中。

「處處湘雲合,郎從何處歸」?滿懷的愁情就像聚攏在湘江上空的陰雲,無奈地深情地問蒼天我的情郎何時回來。詩人寫湘女的多情,望著流不盡的江水,非常思念丈夫,可卻是盼了許久許久,無奈望著江水深情的問蒼天,什麼時候能等到丈夫歸來。

湘江上空陰雲密布,暗淡天空也使人的心情愈發沉重,此時湘女的心情也是布滿了愁雲。幽幽青山,濃濃的陰雲,女子佇立碼頭,一船又一船,從他身邊慢慢駛過,不見丈夫的身影,她是有多焦躁不安。她大聲呼喊:「你在哪裡,親愛的,你什麼時候回來?……青山無語,流水不息,天地間迴蕩著孤獨的聲音,還有深沉的江水聲。

李益的這首詩 寫湘女的多情,期盼丈夫歸來,短短四句用了娥皇女英的典故,讀來很有民歌風味。江水悠悠,斑竹點點,盡顯相思情深,鷓鴣啼聲,哀怨動人,訴盡了湘女的痴情,令人心醉。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詩人李益的一首小詩,寫盡了人生的聚散離合,悲喜交集,令人感動
    李益的這首《喜見外弟又言別》,寫的就是這種情形。詩的題目是《喜見外弟又言別》,其中的「外弟」就是表弟。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詩人同表弟久別重逢又匆匆話別的情景。詩的第一句「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看似開門見山,簡潔明了,其實卻信息量很大。主要信息有三點,分別是十年、離亂、長大。所謂十年,是兩人離別的時間。離亂,是兩人離別的原因。
  • 《玩通智慧》大曆詩壇顧況與李益也是有突出特點及貢獻的詩人
    肅宗至德二載(757)進士,曾任著作郎,因作《海鷗詠》詩嘲諷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後隱居茅山,自號華陽山人,又稱華陽真逸。顧況留下來的詩中,樂府和古詩佔多數。他的詩,無論古體還是今體,都受著江南民歌的明顯影響,格調通俗明快,語言則有如白話。例如:  野人夜夢江南山,江南山深松桂閒。野人覺後長嘆息。帖蘚黏苔作山色。
  • 有趣好玩猜謎詩,有難度哦,你能猜對幾個?
    諧音謎語詩我們先看第一首:偶因一語蒙抬舉,反被多情又別離。送得郎君歸去也,倚門獨自淚淋漓。如果不說謎語之類,就把它當作一個普通的詩詞,除了可能有些直白,表達誇張,藝術性欠缺一點,恐怕大家也不會覺得有什麼。是一首戀情詩嘛。
  •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首樂府古詩不押韻嗎?
    不過,這首詩最令人疑惑的是後面四句為什麼不押韻?一、重疊反覆欣賞這首詩,首先注意的是後面幾句的重複: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有人研究過,其實,曹操這首詩的雙數句,在當時大多也是押韻的。但是隋唐以後,很多字的語音出現了變化。回過頭來,看看《江南》這首詩,清朝仇兆鰲《杜詩詳註》中寫到:吳曾《漫錄》:樂府《江南詞》:「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子美正用此格。
  • 這首詩開頭第一句就是千古名句,卻被後世用來形容私密事
    對古詩詞,很多學家往往評論某一首詩「有句無篇」或「有篇無句」。有句無篇意為一首詩有警策之句,卻在結構上不夠渾融;而有篇無句則是結構渾融,感情貫通,但缺少了點睛之筆,沒有傳世佳句。上等好的詩詞往往是有篇有句,甚至很多詩詞往往開篇就是驚豔之句。
  • 唐詩中的五首寫雪小詩,每一首都很短,每一首都是千古經典!
    唐詩中寫雪的名作尤其多,譬如下面這五首寫雪的小詩,每一首都很短,但每一首都是傳世經典: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祖詠的這首《終南望餘雪》才是為詠雪而作,據載這首詩是祖詠科舉應考時所作的應試詩。當時科舉文題是"終南望餘雪",要求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但祖詠僅僅寫了四句就覺得意象具足,詩意在言外,再多些就畫蛇添足了,於是擱筆不寫。結果那一年祖詠沒有考中,而這首詩卻成為詠雪的千古名作。
  • 關於民歌有話說
    對於民歌的寫作,首先要熟悉民歌的體裁和藝術形式,特別是它的結構、句式特徵以及手法、韻腳等,一般民歌的韻腳要一韻到底,必要時也可轉韻,但不能多,否則民歌手不好唱,手法上多以比興手法、習慣套句起頭。至於內容上,可以寫傳統的,也可舊瓶裝新酒,寫些現時代與民眾生活相貼近符合國家政策法規的內容。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沒有生活的東西,人民群眾是不會歡迎的。
  • 賈島描寫春天的這首詩,別有一番韻味,其中兩句最是動人
    賈島還有一個「苦吟詩人」的稱呼,這主要是因為他發牢騷的時候被韓愈撞見,所以就給他安了這個恰當不過的「美稱」,在我們今天鑑賞的這首詩中就被用到。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的詩,題目叫做《三月晦日贈劉評事》,其中表達了作者熱愛春天的情感。它不同於一般的寫春詩詞,讀來別有一番韻味,其中兩句最是動人,現在咱們一起來看。
  • 這首七絕寫下唐詩中最活潑俏皮的雪,短短28字寫盡春色
    而在眾多詠雪詩中,韓愈一首寫春雪的小詩,也足以憑其清新的語言和新巧的構思讓人眼前一亮。他用短短四句,寫出了一一場最活潑俏皮的春雪,表達對迫不及待想迎來早春的期待與欣喜,也寫出對這輕盈春雪的喜愛之情。題目是「春雪」,前兩句卻未著筆寫雪,而在寫春。詩人說,立春已經在新年中到來了,但卻沒有看見花兒的開放。時序已至,但觀四處春意卻似乎還姍姍來遲。直到二月時候,才驚喜地見到了草兒的萌芽。寫早春,韓愈還有一首詩也寫得非常美,他寫早春時節的雨和小草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兩首詩中,韓愈都將事物發端時這種若有似無的美寫得很好。
  • 白居易這首詩通篇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他的詩很少引經據典,這也就不會有理解上的障礙,一些詩人由於過多引用典故,使得後人往往會難以理解,然而白居易的作品沒有這方面的障礙。白居易有很多比較冷門的作品,這些詩看上去沒有什麼新意,但是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譬如這首《徽雨夜行》,那就是很有趣的作品,當時他正是在秋天的夜裡冒雨趕路,於是信手拈來之間,寫下了這麼一首經典的五絕,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同樣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
  • 10首關於雪的詩,句句都是經典!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柳宗元將客觀世界寫得非常幽靜,詩人的世界更顯寂寥。整首詩不帶任何的煙火氣息,讀過就很難忘,仿佛置身於白雪世界。這是一首非常鮮明的詩,通過短短四句話,僅20個字,就把寒冷冬天的山村景象和借宿者的形象展現出來。
  • 清朝詩人高鼎這首《村居》,也是難得的佳作,通篇寫得生動有趣!
    那麼除了小說之外,還有詩歌同樣也是有所突破,當時一些著名的詩人,他們借鑑前人的經驗,同時又加以創新,創作出來的作品,那也是別具一格,特別是一些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同樣達到了很高的水準,譬如高鼎的這首《村居》,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生動有趣,把村居普通的風景,還普通的事物描寫得充滿了詩情畫意。
  • 孟浩然的這首詩,短短20字,便把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
    人生能有幾多愁?翻開我國古典詩詞,你會發現描寫愁緒的名篇不勝枚舉。並且,所寫愁緒的類別還多種多樣。從懷才不遇,到國破家亡;從羈旅離愁,到韶光易逝。「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無一例外,它們給人的感受,均是形象鮮明,細膩真摯,讀來感人肺腑。
  • 詩人少時被稱為神童,這首詩無一個蝶字,卻句句寫蝶
    下面介紹的詩人少時被稱為神童,這首詩無一個蝶字,卻句句寫蝶。詠素蝶詩南北朝:劉孝綽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於是作者便寫了這首詩,以表示自己遭受多次沉浮後,依然對仕途抱有追求和渴望。這首詠蝶詩體物入微,描摹傳神,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首聯就採用擬人手法,「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素蝶與群蜂共同盤旋在綠草中,忽而卻被飛雀衝散,便躲避在青薇之中。蕙,香草名,葉似草而稍瘦長;青薇,指嫩青的細葉。作者用了「繞、隱」二字,生動地展現出素蝶謹小慎微、又渴望自由的神態。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睡個懶覺他都能給你整出一首詩,而且這首詩還被寫進了語文課本!
  • 李商隱這首絕句只有28個字,標題卻有45個字,會是最長的詩名嗎?
    李商隱的詩在唐代頗具特色,其構思新奇,風格絢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尤為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唐宋以來被人們廣為傳誦。大中十年(856年),李商隱返回長安,他重誦五年前韓偓所贈的詩句,感嘆才十歲的孩子就能寫出如此老練詩風,遂寫了這兩首詩作為酬答。第一首詩的大意是:才十歲的韓偓文思敏捷,走馬之間就能寫成文章,酒宴上的蠟燭燒殘了大半,燭芯的灰燼也冷卻了,此時此景讓人更加不忍離別。
  • 李賀「鬼詩」中最陰森料峭,鬼魅飄飄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悽美!
    李賀,字長吉,唐朝著名的詩人,也可以說是天才詩人,他一生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歲,但是卻同樣的創造出了奇蹟,特別是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鬼詩」,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而且很多的作品裡,自有一種鬼魅飄飄的感覺,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人們往往把他的這一類詩稱為「鬼詩」,然而他本人,也是被後世稱為「詩鬼」。
  • 十五首謎語詩,十五個字謎,你能猜對幾個?
    王安石看後頻頻點頭,但又在模型的後花園牆壁正中處題了首詩:倚闌幹柬君去也,霎時間紅日西沉;燈閃閃人兒不見,悶悠悠少個知心。老木匠思討片刻,恍然大悟,立即修改了模型。王安石再看,果然更加滿意。原來這是一首謎語詩,每句的謎底都是「門」字。意思是請老木匠在後花園加個門。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經常看到有文章說蘇軾和王安石不合,時不時便上演文學大戰。 流傳最廣的便是關於蘇軾改字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蘇軾前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在午睡。 蘇軾不小心瞄到王安石書桌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