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詩國,經典古詩詞不可勝計,漫長的歷史長河裡,也衍生出了很多品類,有一種就是遊戲詩詞。遊戲詩詞中有一種叫猜謎詩。這類詩好玩有趣,還很益智,不少都是文化段子類。
有些很高雅的詩詞,其實也可以歸於這一類。比如唐初宰相李嶠的五言絕句《風》: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可謂名篇,也是中小學必讀詩詞之一。
雖是正經的創作,但如果把標題隱藏,只擺出四句詩,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謎語詩,詩題就是謎底。這樣雅俗共賞的作品,小朋友初次接觸時,是可以猜著玩的。培養對孩子古詩詞的興趣,謎語詩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
諧音謎語詩
我們先看第一首:偶因一語蒙抬舉,反被多情又別離。送得郎君歸去也,倚門獨自淚淋漓。如果不說謎語之類,就把它當作一個普通的詩詞,除了可能有些直白,表達誇張,藝術性欠缺一點,恐怕大家也不會覺得有什麼。是一首戀情詩嘛。
而且看得出來,女主人公比較痴情,似乎愛得有些卑微,對方一個不經意稱讚就歡喜得不得了,一說要暫時分別了,又死去活來,甚至於涕淚滂沱。很是青年人的愛情。在成年人看來,可能覺得過大,酸而作,但年輕就在折騰啊。
這是這首絕句表面一層的意思,如果我說這首詩原題作「傘」呢。再看這首小詩,是不是又是另一種感覺了?仔細看:詩中「語」諧「雨」,「情」諧「晴」,再聯繫謎底「傘」,另一種趣味就出來了。句句情語,卻句句寫傘,茅塞頓開,別有天地,這就是中國詩詞的魅力之一,只是相當於換個角度去看,完全就是另一番感受了。
同樣是詠傘,不用諧音,也能寫得很浪漫,你看這個五言式諺語:害了相思病,身體瘦如柴。巴得團圓時,不覺淚滿腮。雖然不是絕句,短短四句,將一把傘寫得有情有淚,生動如活人。收起來的時候是瘦,打開的時候是圓,同時遮擋雨珠,豈不是滿眼是淚?
閨情謎語詩
有一女子,丈夫離家三年不回,苦熬了多少日夜,飽嘗了多少壓抑,無論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是極不願意的,一日,感之所至,吟詩一首,四句如下:四月將近五月初,刮破窗紙重裱糊;丈夫進京整三年,捎封信兒半字無。初讀可能覺得這首詩寫得囉嗦、乾巴,沒有什麼詩味。
但是,這是一首謎語詩,而且很絕。因為四句詩裡,每一句都是一味藥材:半夏、防風、當歸、白芷。少婦苦啊,一年一年又一年,終於盼來了消息,還是一封無字書信,無話可說?無語?
鄭燮詠銅壺詩
鄭板橋可能是清代最有料的文人了,關於他的軼事民間流傳很多。比如妙悟「六分半」書法,提審僧尼案,卻促成一段姻緣,甚至碰到入室盜竊犯,還能見機吟詩,智退不速之客,此外,鄭板橋也是狗肉愛好者,為此還經常被人騙去墨寶。
話說一日,鄭板橋來到揚州字畫社,一路口渴,進屋正見一把銅壺水開了,便要提壺衝茶。哪知一雅士說茶可以喝,但要先賦詩一首,板橋見狀,有何難哉!就以銅壺為題,脫口而出:口小腹大鼻耳高,烈火燒身稱英豪,量小豈能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濤。就景就事,不慌不忙,趣味十足。正像《風》詩一樣,隱去「銅壺」二字,不正是一首好玩的猜謎詩嗎?
你還知道哪些有趣好玩的猜謎詩呢,歡迎留言討論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