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少時被稱為神童,這首詩無一個蝶字,卻句句寫蝶

2020-12-05 品詩賞詞

勇於實踐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只有大膽嘗試才能真正把握成功的契機。古代很多才子感慨自己懷才不遇,卻不願耐心等待良機。劉禹錫曾說,「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賈島也道,「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與其每日唉聲嘆氣、或者吹得天花亂墜,不如身體力行、持之以恆,才能讓人格魅力與自己的才智完美結合。下面介紹的詩人少時被稱為神童,這首詩無一個蝶字,卻句句寫蝶。

詠素蝶詩

南北朝: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劉孝綽是南朝梁彭城人,本名冉,字孝綽。他7歲能文,14歲時代父起草詔誥,被人稱為神童。劉孝綽雖在南朝文名頗盛,但因恃才傲物而為人們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於是作者便寫了這首詩,以表示自己遭受多次沉浮後,依然對仕途抱有追求和渴望。這首詠蝶詩體物入微,描摹傳神,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首聯就採用擬人手法,「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素蝶與群蜂共同盤旋在綠草中,忽而卻被飛雀衝散,便躲避在青薇之中。蕙,香草名,葉似草而稍瘦長;青薇,指嫩青的細葉。作者用了「繞、隱」二字,生動地展現出素蝶謹小慎微、又渴望自由的神態。這裡的「雀」也是含義深刻,代表著仕途上的一些阻力,也委婉地表達出詩人艱難的處境。

頷聯承接上面,繼續表現其在各種環境下的生活狀況,「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群蝶時而在陽光下翩翩起舞、互相追逐,時而又與驟起的狂風共舞於花草之中。詩人依然在此處融入了感情色彩,不僅描畫出素蝶的輕盈姿態,也傳出了生活環境的危險,更暗喻自己如素蝶那樣,需要不斷地與各種不利因素頑強抗爭。

前四句寫法細膩,感情色彩濃厚,頸聯依然技法高超。「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它們經常出沒於百花之中,不時地穿行在密葉之間。為了生活,素蝶也是拼了,沒有付出哪裡有回報,只有揮灑汗水,才能得到大自然的青睞。詩人藉此展現了自己不甘沉淪、辛勤勞作的狀態。

作者採用多種意象的疊加,由綠蕙、青薇,陽光、春風,紅花、碧樹等組成的背景不斷轉換,展示出素蝶輕盈飄然、千姿百態的身影。作者一定非常熱愛大自然,也在平時細心觀察,反覆揣摩,才能繪聲繪色地描摹出素蝶,不僅形神兼備,而且意蘊深刻。

最後詩人感慨,「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花兒千萬不要過早地凋謝,這美好的樹木乃是它相依起舞之處。詩人在前面告訴大家,素蝶也要隨蜂避雀、映日因風,還要學會上進與退隱,它對未來也充滿了期待和不安,就像詩人自己雖然命運坎坷,依然百折不撓。

縱觀這首詠物詩,並非泛泛詠蝶之作,也寄寓了詩人的身世之感。詩人一生宦海沉浮,舉步維艱,卻始終矢志不渝地堅持著。詩人索物寄意,感情真摯,讀者也從中寄慨體味,深有感悟。沒有人可以一帆風順,也沒有人在背後不被人指指點點,但素蝶的故事告訴大家,雖然不時地要「避雀」以及「因風」,但只要願意「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就會越來越接近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相關焦點

  • 詠物詩的題材很多,但這首唐代詠物詩很特別,因為詩人寫的是鷓鴣
    鄭谷筆下的鷓鴣非常傳神,讀他的鷓鴣詩,往往能將人帶進詩人營造的詩歌意境中。鄭谷的這首《鷓鴣》詩是這樣寫的: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鷓鴣,是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鳥類,它外形似雌雉,羽毛斑斑點點,遠遠望去,如同披著一件斑斕醒目的外衣。
  • 李商隱最悲傷的一首詩,全文無一個「淚」字,卻句句讓人落淚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今天,要跟大家推薦的李商隱最悲傷的一首詩,說盡人間七大悲事,正文無一「淚」字,卻句句催淚。
  • 10首關於雪的詩,句句都是經典!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柳宗元將客觀世界寫得非常幽靜,詩人的世界更顯寂寥。整首詩不帶任何的煙火氣息,讀過就很難忘,仿佛置身於白雪世界。這是一首非常鮮明的詩,通過短短四句話,僅20個字,就把寒冷冬天的山村景象和借宿者的形象展現出來。
  • 唐詩中很經典的詠雨詩,雖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可謂傳神之至!
    在所有唐朝詩人中,如果評選出一位最喜歡寫雨的詩人的話,李商隱絕對能夠獨佔榜首。在李商隱的所有詩中,僅有記錄的有關「雨」的詩歌就多達73次,相對而言,李商隱寫「晴」的詩卻只有10次。李商隱寫雨的風格,也有著他在詠物詩中所具備的特點:體物工切,摹寫入微,神韻非常。
  • 大詩人爬山大徹大悟寫首詩,年少時曾拿來勵志,中年再讀卻釋然了
    比如曾經小時候讀到柳宗元的江雪,覺得「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寫的不過就是一個靜謐雪天裡一個老人在垂釣,詩人不過是想表達自己心中的閒適。但長大後,了解了柳宗元一生的坎坷境遇,才發現這種寧靜下是孤傲和不屈。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人到中年才真的看懂了的詩,詩名《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作者楊萬裡。
  • 王勃一首簡單的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就盡展才華
    客居蜀地的王勃本來想著將內心的憤懣寄托在這蜀地的山水之間,可是反倒是這些山水給他平添了很多的愁緒與憂鬱。王勃通過這首詩,抒發了自己身為一個天涯遊子久居他鄉的思鄉之愁。前兩句的擬人與移情手法開頭兩句即以長江作為自己表達內心憂愁的媒介,並給予了長江以人格感情,當我們了解了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後,對這樣典型的擬人與移情手法也就瞭然了。
  • 不入流詩人半夜聽雪寫下此詩,無一雪字卻句句是雪,美得令人心醉
    而我們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雖然詩人不是很出名,但是他寫雪的角度卻是別具一格,不寫「看雪」,而寫「聽雪」,在詩中詩人不曾看見雪,全文也無一「雪」字,卻句句寫雪,可謂別有滋味,美得令人心醉。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不出名詩人的「聽雪」之作。《聽雪》-(宋-黃庚)撲簌敲窗紙,寒齊剡水濱。六花初落夜,孤枕未眠人。耳靜聲逾細。心清趣自真。愛梅情更苦,恐壓一枝春。
  • 一首出人意料的詠雨詩,表面上與雨無關,卻又句句關聯一個雨字!
    從南北朝何遜的「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到唐代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再到宋代秦觀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可見歷代文人的筆下,不乏與雨有關的詩歌佳作。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山雨》,便是一首絕妙的詠雨詩。它是南宋詩人翁卷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其與趙師秀、徐照、徐璣並稱為永嘉四靈,詩以描寫山水形勝為主,追求一種平淡簡遠的情調。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睡個懶覺他都能給你整出一首詩,而且這首詩還被寫進了語文課本!
  • 詩詞科普:唐代詩人賈島最經典的10首詩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賈島一生窮愁,苦吟作詩,其詩多寫荒涼枯寂之境,長於五律,重詞句錘鍊。與孟郊齊名,後人以「郊寒島瘦」喻其詩之風格。
  • 李商隱很孤獨的一首詩,句句委婉,僅用一個字道出落寞感!
    李商隱很孤獨的一首詩,句句委婉,僅用一個字道出落寞感!文|歷史歲月的故事唐詩是中國文化中最博大精深的,這裡面包含的情感故事,背後感情是很不容易領會的。在詩文界有創作力的詩人像愛情詩,無題詩都很出色的李商隱,杜牧,李白。他們的詩風,詩骨,詩懷不在一個層次。
  • 大詩人上茅房看見只烏鴉寫首妙詩,看似土得掉渣,卻句句發人深省
    對於大多數古代詩人來說,寫詩雖然只是副業,無法靠它養家餬口,但他們對寫詩的執著卻達到了令人瞪目的地步。為寫詩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詩魔白居易,「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詩奴賈島,一生寫了9000多首詩的陸遊,每一個都是妥妥的詩痴。
  • 唐代最著名的六首詠物詩,「詠蟬三絕」榜上有名
    這首詩作於李嶠、蘇味道、杜審言三人一起在春天遊瀘峰山時,詩人有感而發,遂成千古名篇,全詩無一風字,卻句句不離風,仿佛一個謎語一樣,令人無限遐想,同時,通過外物在風的作用下原質或原態的改變去表現風之柔情與強悍,以間接描寫來表現風的種種情態,讓人真切感受風的溫存與魅力。2、《在獄詠蟬》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 王維寫了一首夏天的詩,可稱為經典,但卻有人說是「抄襲」
    他寫春天是「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寫秋天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寫冬天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那麼,夏天呢,被詩人稱作「日長睡起無情思」的夏天,在王維的筆下是如何呈現的呢?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 宋代詩人愛雪愛梅又愛詩,連名字都帶梅字,《雪梅》詩成經典名篇
    日落之時寫了一首詩,正好天空又雪花漫天,此時梅花與雪花爭相輝映,就像一幅動人美妙的一幅畫,猶如春天一樣絢爛多姿,生機勃勃。賞析:詩人首句就說出梅花和冬雪是密不可分的,它們雖然各自綻放,但都是互相映襯,有雪有梅,有雪有詩,才堪稱完美。這兩句詩人把梅花,白雪和詩結合起來。三者融合相得益彰,富有詩情畫意。梅花在白雪中精神氣十足。
  • 寇準7歲寫的詩,三步吟出千古詩篇,在場賓客嘆為觀止,堪稱神童
    遠遠望去華山的上面只有青天,在這世界上更是找不到能與他齊平的山峰了。當你站在華山的山頂上,抬頭就能看到火紅的太陽有多近,回頭看去甚至覺得那高高在上的白雲都顯得特別低。其實這首詩並沒有太多的文採,也沒有太多引人入勝的地方,但是我要是說這首詩出自一位7歲的孩童,你們會不會十分的驚訝,沒錯!這首詩就是寇準7歲時創作的詩篇。
  • 一首唐朝詠雨詩,全詩沒有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淅瀝瀝下了千年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績,千古傳誦,但鮮有人知道李世民其實還是個詩人,寫出來的詩並不少,內容也涉及各個方面。其中有談到大臣,如《春來玄武門宴群臣》、《賜房玄齡》等詩,寫的是「未曉徵車,雞鳴關早」;也有談到邊塞,如《傷遼東戰亡》、《飲馬長城洞行》等詩,寫的是「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千裡雪飄,千裡雪飄,千裡雪飄,千裡雪飄,千裡雪落,千裡雪落,千裡雪落。
  • 李商隱的一首詠柳詩,全文無一個柳字,卻意在言外
    詠物是詩歌中的一個很重要題材,詩人通過描寫吟詠的對象,並傾注自己的深切情感,從而引發讀者強烈的現場感,並得到深刻的啟發。詠物詩的創作貴在含蓄,無論是描摹情態,還是託物言志,不僅需要精妙的構思,還要有創新的手法,才能在浩瀚的詩歌海洋中脫穎而出。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詠柳詩,全文無一個柳字,卻意在言外。贈柳唐代:李商隱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 一首寫雪的古詩,通篇不見雪字,但句句都在寫雪
    據說在唐朝,大雪天就有一幫詩人兄弟在江夏、即現在的武漢聚會,他們登上黃鶴樓,面對大長江,喝酒行令,吟詩聯對,好不熱鬧。據說這些詩人中有李白、王維、孟浩然等八個人。他們想這樣粉妝玉砌的潔白世界,如果沒有好詩來配它們,那就太可惜了,那簡直是辜負了天公的美意。於是李白出了一個主意,讓大家每人聯詩一句,最後組成一首七律。
  • 他暫別長安城,在夾城揮筆寫下一首名詩,無一喜字卻句句是喜!
    李白、杜甫的朋友圈羨煞旁人從古至今,人際關係都是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人與人之間的朋友圈子都是不同的。就拿大唐兩位史詩級大詩人李白和杜甫來說,這兩位就是一對讓眾人羨慕的好基友!這二位大詩人一生之中僅僅有過三次會面,也正是這僅有的三次會面就將「友誼的種子」深埋在了李杜二人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