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實踐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只有大膽嘗試才能真正把握成功的契機。古代很多才子感慨自己懷才不遇,卻不願耐心等待良機。劉禹錫曾說,「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賈島也道,「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與其每日唉聲嘆氣、或者吹得天花亂墜,不如身體力行、持之以恆,才能讓人格魅力與自己的才智完美結合。下面介紹的詩人少時被稱為神童,這首詩無一個蝶字,卻句句寫蝶。
詠素蝶詩
南北朝: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劉孝綽是南朝梁彭城人,本名冉,字孝綽。他7歲能文,14歲時代父起草詔誥,被人稱為神童。劉孝綽雖在南朝文名頗盛,但因恃才傲物而為人們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於是作者便寫了這首詩,以表示自己遭受多次沉浮後,依然對仕途抱有追求和渴望。這首詠蝶詩體物入微,描摹傳神,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首聯就採用擬人手法,「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素蝶與群蜂共同盤旋在綠草中,忽而卻被飛雀衝散,便躲避在青薇之中。蕙,香草名,葉似草而稍瘦長;青薇,指嫩青的細葉。作者用了「繞、隱」二字,生動地展現出素蝶謹小慎微、又渴望自由的神態。這裡的「雀」也是含義深刻,代表著仕途上的一些阻力,也委婉地表達出詩人艱難的處境。
頷聯承接上面,繼續表現其在各種環境下的生活狀況,「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群蝶時而在陽光下翩翩起舞、互相追逐,時而又與驟起的狂風共舞於花草之中。詩人依然在此處融入了感情色彩,不僅描畫出素蝶的輕盈姿態,也傳出了生活環境的危險,更暗喻自己如素蝶那樣,需要不斷地與各種不利因素頑強抗爭。
前四句寫法細膩,感情色彩濃厚,頸聯依然技法高超。「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它們經常出沒於百花之中,不時地穿行在密葉之間。為了生活,素蝶也是拼了,沒有付出哪裡有回報,只有揮灑汗水,才能得到大自然的青睞。詩人藉此展現了自己不甘沉淪、辛勤勞作的狀態。
作者採用多種意象的疊加,由綠蕙、青薇,陽光、春風,紅花、碧樹等組成的背景不斷轉換,展示出素蝶輕盈飄然、千姿百態的身影。作者一定非常熱愛大自然,也在平時細心觀察,反覆揣摩,才能繪聲繪色地描摹出素蝶,不僅形神兼備,而且意蘊深刻。
最後詩人感慨,「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花兒千萬不要過早地凋謝,這美好的樹木乃是它相依起舞之處。詩人在前面告訴大家,素蝶也要隨蜂避雀、映日因風,還要學會上進與退隱,它對未來也充滿了期待和不安,就像詩人自己雖然命運坎坷,依然百折不撓。
縱觀這首詠物詩,並非泛泛詠蝶之作,也寄寓了詩人的身世之感。詩人一生宦海沉浮,舉步維艱,卻始終矢志不渝地堅持著。詩人索物寄意,感情真摯,讀者也從中寄慨體味,深有感悟。沒有人可以一帆風順,也沒有人在背後不被人指指點點,但素蝶的故事告訴大家,雖然不時地要「避雀」以及「因風」,但只要願意「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就會越來越接近理想中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