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古詩,小時候就讀過,也覺得當時是理解了的。但隨著歲月的消逝,在經歷過許多人生坎坷後再來讀,卻又會生出許多不一樣的體會。比如曾經小時候讀到柳宗元的江雪,覺得「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寫的不過就是一個靜謐雪天裡一個老人在垂釣,詩人不過是想表達自己心中的閒適。但長大後,了解了柳宗元一生的坎坷境遇,才發現這種寧靜下是孤傲和不屈。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人到中年才真的看懂了的詩,詩名《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作者楊萬裡。這首詩年少時曾拿來勵志,中年時再讀發現當時錯了,心中才真的釋然了。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
《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南宋·楊萬裡 嶺下看山似伏濤,見人上嶺旋爭豪。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
楊萬裡是南宋的一代詩宗,平生共有詩作4200多首,與陸遊、範成大齊名。他最擅長的就是用明如白話的詩句描寫自然景物,其詩不但通俗易懂,還不時帶些楊式幽默。他的經曲名句有《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些詩讓我們看到了楊萬裡經閒適淡然的一面。
本期的這首詩,是楊萬裡爬山時寫下的大徹大悟之作。詩的在意是:在山腳下時我抬頭望山,山就像波浪一樣連綿起伏。我看見別人都努力往上爬,於是也不甘似弱,其間我每登一步都回頭看一下其他人。就這樣我一直向上,可當我爬得很高卻發現眼前的山更高了。
年少時,總覺得這首詩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異曲同工的。楊萬裡是在告訴我們,做人要奮力向前,不甘示弱。而人生的目標就像高山一樣,一直在前面指引著我們。
如今,直到經歷了人生種種得意和失落後,才明白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詩中的「山」是一語雙關的,它是指眼前的青山,也是指人生目標。山從下面看是連綿的,但當時卻並不知道它到底有多高,唯有用腳去親自丈量才能知道。但是詩人登山並非出自己內心的意願,而是為了與他人一爭高底,也正因如此他才享受不到登山的快樂過程,一路上都在回頭看別人,生怕他人追上自己。而心中的那座高山,就在這樣的攀比和追逐中,離自己越來越遠。
其實我們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將他人的目標當成自己的目標,從一開始初心就錯了。而後又過於在意勝負得失,在與他人攀比的過程中迷失,直到最後都無法登上自己心中的那座山。楊萬裡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告訴我們人生亦如登山,找到自我,心無旁騖地篤行,才能真正立於山之巔,領略人生至美。這首詩,如今才算是真的讀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