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歌賦是文人們表達內心感想的一種形式,其中禪詩是古詩詞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禪詩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文人們所寫,另一種是出家人所寫。
文人中寫禪詩比較出名的當屬王維,像「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等詩句,無一不透露著濃濃的禪意,正因如此,他才被稱作「詩佛」。
而出家人中禪詩寫的較好的有齊己、寒山等人,他們的作品但從文字本身,很難與王維等大詩人相比擬,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大道理,卻是很多詩人都悟不出的。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和尚寫的禪詩,這首詩叫做《頌古五十五首其一》,作者是一個叫釋紹曇的宋代僧人。
雖然作者的名氣不大,但是這首《頌古五十五首其一》卻流傳甚廣: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首詩通篇只有28個字,內容言簡意賅,無一生僻。單從字面意思看很容易理解,但是其中包含的大道理,卻不是一般人能參悟的。
全詩體現的是禪學的思想,這樣的作品,哪怕只讀懂了一點皮毛,對我們來說都是受益匪淺的。
詩的前兩句是從四季的景色寫起,首句描寫的是春天和秋天,一個是耕耘的季節,一個是收穫的季節。如果把它看作是人生的階段,那麼分別對應的是充滿希望的年少時光和踏實穩重的中年時期。
第二句「夏有涼風冬有雪」描繪的則是夏天和冬天,但是很多人不解,夏天為什麼會有涼風?其實,這就是詩中的大道理所在,正因為夏天炎熱,所以我們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清風的涼爽。
映射到人生上,說的就是很多美好的事物,其實在我們身處逆境時同樣能夠感受到。前兩句中,詩人連用4個有字,充分表達了四個季節各自的美好。
而詩的後兩句,則著重解釋了在詩人眼中為何四季都是美好的,因為他的心中沒有「閒事」,什麼是「閒事」?每個人對這個詞的定義可能都不相同,在佛家的思想中,「無閒事」就是一種「空」的境界。
事事皆是表象,內心如幽谷般空靈、寧靜,萬事都不往心裡去,這便是「無閒事」的境界了。有了這種境界,則面對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能如沐春風。
這首詩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理解,但其實詩人想要告訴我們凡是都要想開,但是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做到不把任何「閒事」放在心上呢?我認為這才是大部分人無法獲得「大自在」的原因。
通過這首詩我們不難發現,即便在如今的現代社會,古詩詞依舊散發著巨大魅力,其中所包含的一些人生哲理,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借鑑和學習。
古往今來,古詩詞對國人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在古代,文人們從小就飽讀詩書,因為他們知道,這些知識會讓他們受益一生。
在詩詞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更能夠從中找尋到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找到自己人生的標杆。
詩詞更能讓你在生活中大放光彩,飽讀詩詞,你可以寫出比同齡人更錦繡的文章,可以在任何場合的演講中都侃侃而談。
從古至今,但凡那些集大成者,流芳千古之人,無不精通詩詞,即使是今時今日的文學大師們,也對詩詞研究頗深。
學習詩詞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修養,還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有的人可能會說:人家都是從小就學詩詞,我現在都一把年紀了,學了還有用嗎?
那麼我告訴你,任何時候都不算晚!
我認為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不怕你學的晚,就怕你從來都沒有開始過。相信很多為人父母的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每次在教孩子學詩詞的同時,自己也學會了,而且沒讀懂一首都會覺得非常的開心,其實,這就是詩詞的魅力所在。
喜歡詩詞的人,不分男女。古時候有「天下第一才女」李清照,現在,也有北大才女琬如。琬如是一個非常痴迷於詩詞的人,她說,詩詞可以給人一種穿越千年的感覺,在字裡行間,我們總能感受到古人的悲喜和大徹大悟。
為此,她專門編著了這套《飛花令》,說到這套書,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這本書在《詩詞大會》節目中廣受好評,算得上是一本難得的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著作。
「飛花令」本是古代人喝酒時用來罰酒助興的酒令,誕生於西周,在盛唐時期非常流行。而這套書正是以「飛花令」的模式為大家解讀古典詩詞。
書中選取了古典詩詞中的常用字,如:春、夏、秋、冬、風、花、雪、月等作為主題,選擇古人的經典詩詞,詳細的進行注釋和解讀。
本書以1年365天為基準,將120餘位詩人的365首作品奉獻給讀者,為大家帶來一種吟誦古詩詞的全新方式。不僅如此,書中還穿插了精美的國風插畫,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讓詩情畫意在閱讀中得到升華。
如果你也喜歡詩詞,那麼不妨在閒暇時讀一讀這本《飛花令》:
這裡有柳永痛飲狂歌灑下的寂寞清愁;有辛棄疾的醉眼迷離了月光劍影;更有陸遊的夢鄉迴蕩著鐵骨錚錚。
全4冊的《飛花令》,原價158元,現在只需要79元,一本才20多,一頓飯錢,就能讓你在唯美的詩詞中體會人生百態。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