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這首詩通篇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2020-12-04 塵世曉書僮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很多經典的作品,那上去很普通,可是卻寫得很有韻味,可以說是老少皆宜,每個人都讀得懂。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在國外名氣很大,連李白和杜甫都要望塵莫及。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他的詩很少引經據典,這也就不會有理解上的障礙,一些詩人由於過多引用典故,使得後人往往會難以理解,然而白居易的作品沒有這方面的障礙。

儘管白居易的詩看似很普通,可是每一首詩又很獨特,平淡中見真情,同樣充滿了詩意,也很是有趣,例如《長恨歌》和《琵琶行》這種洋洋灑灑的長篇敘事詩,我們也依舊很容易能夠理解,寫得同樣很深刻,這也正是白居易的作品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我們讀他的作品,不需要有過多的解讀,只需要從字面上,那就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

白居易有很多比較冷門的作品,這些詩看上去沒有什麼新意,但是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譬如這首《徽雨夜行》,那就是很有趣的作品,當時他正是在秋天的夜裡冒雨趕路,於是信手拈來之間,寫下了這麼一首經典的五絕,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同樣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

《微雨夜行》唐代:白居易漠漠秋雲起,稍稍夜寒生。但覺衣裳溼,無點亦無聲。

這首詩在表現手法方面,也是有所突破,通篇都是在描寫雨,不過卻並沒有寫一個雨字,但是處處讓我們感受到了秋雨,淅淅瀝瀝,一直下過不停,但是白居易並沒有直接描寫,而是通過秋雲、夜寒、衣裳、無聲等等,這些名詞來點綴,從而營造出了一種秋雨美景,其實白居易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看似很普通,可是寫得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讀來也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也正是他作品之所以會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

第一二句那就寫了夜行中的情形,從而也是營造出了一種唯美意境,也讓這整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漠漠秋雲起,稍稍夜寒生。「,秋天陰雲密布,只要一到了這個季節,那麼就會下雨,也讓人會有一絲涼意,一個人在這夜裡行走,稍稍能夠感受到一絲絲的涼意。這兩句寫得很有趣,也立馬點明了主題,突出了秋天夜裡的雨,還有詩人當時內心真實的感受。

第三四句寫得就更有趣,也更加的唯美,」漠漠秋雲起,稍稍夜寒生。「,這兩句與前面的兩句那也是交相輝映,從而形成了一幅秋日夜間的畫面;走了很久的路之後,才突然發現身上的衣服溼了,沒有雨點,也沒有風聲,但是我還是感到了涼意,身上的衣服也被打溼了。這兩句很有趣,也立馬使得這首詩更加生動有趣,也把秋天夜裡的微雨描寫得出神入化。

白居易的詩有一種獨特的美,寫得也是很細膩,另外他對於唐詩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與當時的元稹兩人一起發起了」新樂府運動「,從而形成了另一種風格,使得唐詩更加的通俗易懂,不過儘管很通俗,但是同樣寫得很唯美,也很有意境,在這首《徽雨夜行》中,他就把這種創作手法融入進了作品中,也使得這首詩看似很普通,但是同樣充滿了詩意,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其實有過這種夜行經歷的人,也是會有這樣的一種感受,獨自在秋夜裡行走,但是走著走著身上的衣服就被打溼了,這個時候才發現下雨了。

相關焦點

  • 李商隱在雨天寫下一首詩,通篇不著一個雨字,寫出了不一樣的雨!
    很多的詩人會把這種自然現象,再結合自己內心的感受,從而把這種普通的雨描繪的如歌如泣,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這也正是雨帶給了詩人們靈感,而詩人們又重新賦予了雨新的生命,這兩者之間的這種融入,從而也是成就了無數的經典名篇。
  • 白居易很高明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雨,但是沒有出現一個雨字
    一年四季都會下雨,但是每個季節的雨又不一樣,春天是那種淅淅瀝瀝的小雨,夏季則是經常伴隨著狂風,秋冬時節的雨又是寒冷刺骨,總之每一個季節都不同,下的雨自然也就不一樣。那雨也是詩歌中的「常客」,很多的詩人都描寫過關於雨的詩作,譬如陸遊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 李商隱和白居易的微雨詩對決,都不出現一個「雨」字,卻都很經典
    而李商隱恰恰相反,他的詩朦朧絕美,《錦瑟》至今仍是詩壇最難懂的詩之一。不過頗為心有靈犀的是,兩人都寫過一首無雨字的微雨詩。雖然到底是誰先寫不清楚,也不知道是否有借鑑的嫌疑,但這兩首詩都是五言絕句,而且都寫的是夜雨,算得上是一場微雨詩的對決了。
  • 白居易最優美的五言絕句,詩中無雨卻又字字寫雨,堪稱絕妙之筆
    白居易更加注重生活的細節,更容易在平淡的生活當中發現細微的細節變化,並且從中體會到生命和生活的真諦。今天我們談的這首唐詩,可以說是其中的精妙之筆。是白居易最優美的五言絕句,詩中沒有一個雨字,但是卻又字字寫雨。漠漠秋雲起,稍稍夜寒生。但覺衣裳溼,無點亦無聲。這首唐詩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微雨夜行》,全文只有20個字,非常簡短。
  • 落榜才子愁得睡不著寫首詞,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最後5個字驚豔
    宋代志南和尚寫的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其實詩中並沒有杏花,他只是寫了杏花開放時的雨而已,但這「杏花雨」3字卻歷來被後世稱道;李清照的筆下的雨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用雨寫愁是李清照很擅長的寫法,這點點滴滴雨與梧桐落葉一起,飄進了人的心坎裡。
  • 16歲的李商隱寫下平生得意之作,句句寫雨,但是沒有出現一個雨字
    李商隱也是非常感激,在這一年他接連為世人貢獻了許多的優美名篇,其中要以這首《細雨》最為大家所熟知,整首詩意境唯美,只不過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每一句都寫出了新意。16歲的少年李商隱初到令狐楚府中,下了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這讓詩人有感而發,於是創作了這麼一首唯美的詠雨名篇,這首詩寫得也是極為巧妙,通篇每一句都是在寫雨,可是沒有出現一個「雨」字。
  • 唐詩中很經典的詠雨詩,雖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可謂傳神之至!
    總之,在唐詩作品中,雨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意象,在我們翻看唐詩作品時,就仿佛在耳邊有滴滴答答的雨聲不停地下著。 在所有唐朝詩人中,如果評選出一位最喜歡寫雨的詩人的話,李商隱絕對能夠獨佔榜首。在李商隱的所有詩中,僅有記錄的有關「雨」的詩歌就多達73次,相對而言,李商隱寫「晴」的詩卻只有10次。
  • 一首出人意料的詠雨詩,表面上與雨無關,卻又句句關聯一個雨字!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山雨》,便是一首絕妙的詠雨詩。它是南宋詩人翁卷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其與趙師秀、徐照、徐璣並稱為永嘉四靈,詩以描寫山水形勝為主,追求一種平淡簡遠的情調。這首詩便是翁卷一次夜宿山中,偶遇夜雨,寫下的一首小詩。清代劉熙載曾說:絕句取徑貴深曲,蓋意不可盡,以不儘儘之。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
  • 路遇小雨下個不停,楊萬裡調皮地寫下首詠雨詩,開篇7字就驚豔了
    而在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小雨》中,楊萬裡又以詼諧之筆,給我們帶來了驚喜。宋孝宗乾道年間,楊萬裡在旅途中遇雨,小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讓詩人覺得這是在和自己作對,於是便調皮地寫下了這首可愛的詠雨詩。全詩短短28個字,有趣更有水平,開篇7字就驚豔了。
  • 南宋詩人的這首「失眠詩」,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第一種和第二種孤獨很心酸無奈,卻也是塵世最常見的孤獨,而第三種是很多人嚮往的境界。可惜,三千繁華,又有誰能真正看透呢?今天給大家講的這首詩也是關於孤獨的,寫於詩人被放鴿子後,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你會發現,所有的奧秘都藏在一個水字上
    我們就從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來品讀,你會發現,所有的奧秘都藏在一個水字上,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具體分析。請讀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liàn yàn)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品讀《飲湖上初晴後雨》,這一首詩,寫絕了西湖的美
    影視劇中的蘇軾這首詩是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間,任杭州通判時所寫,蘇軾在此期間寫過大量關於西湖的詩詞,而我個人最喜歡的,便是這首《飲湖上初晴後雨》,總記得自己第一次讀這首詩的時候,立刻被驚豔到了,世上還有這樣美麗的句子
  • 一首唐朝詠雨詩,全詩沒有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淅瀝瀝下了千年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績,千古傳誦,但鮮有人知道李世民其實還是個詩人,寫出來的詩並不少,內容也涉及各個方面。其中有談到大臣,如《春來玄武門宴群臣》、《賜房玄齡》等詩,寫的是「未曉徵車,雞鳴關早」;也有談到邊塞,如《傷遼東戰亡》、《飲馬長城洞行》等詩,寫的是「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千裡雪飄,千裡雪飄,千裡雪飄,千裡雪飄,千裡雪落,千裡雪落,千裡雪落。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18首:白居易《池上》
    《池上》通篇不用典,不事雕琢;語言暢曉如話,又極富兒童情趣。一首寫孩子的小詩卻打動了天下所有的童心。小詩很有敘事性,你看,詩作的前兩句「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寫一個小孩子趁成人不注意,撐著一條小船,偷偷去採蓮歸來。僅僅十個字,人們就恍如親眼看見小孩因心虛或者自鳴得意,一邊撐船,一邊左顧右盼的淘氣樣兒。甚至也看見了成人——更可能是詩人藏在一處看著小孩偷偷壞笑的樣子。
  • 白居易的詩:惜牡丹花
    而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後才知惜花,此詩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  全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氣跌宕迴環,語意層層深入。首句開門見山,點出題意:「惆悵階前紅牡丹」,淡淡一筆,詩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紅豔,都已歷歷分明。
  • 王維的一首律詩,全詩不提一個雨字,卻洋溢著對久雨初晴的喜悅
    寒山、秋水,都點明是在秋天,但一個「轉」字,卻含蓄地指出因為雨後轉晴,才使得山色更加清秀;同樣,秋天本來乾燥少雨,常常是水落石出,但「潺湲」二字,表達出水漲的模樣,也是說明不久前有過一場好雨。頷聯表現隱居生活和田園風味,「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暮蟬,指出是黃昏時節。時逢日暮,詩人拖著手杖,站在柴門之外,傾聽著越叫越歡的蟬聲。
  • 李賀「鬼詩」中最陰森料峭,鬼魅飄飄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悽美!
    唐朝的詩歌其實就是一部青春史,很多的詩人還在很年輕的時候便寫下了諸多經典的作品,這其中尤其是李賀,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唐詩裡的經典作品,雖然他的名氣不如李白和杜甫等人,可是他的一些作品,那同樣的膾炙人口,例如他的《金銅仙人辭漢歌》,那就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可能有的朋友一聽這句字,會覺得陌生,但是相信喜愛詩詞的朋友,對於這首詩,一定是不會陌生,裡面還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 楊萬裡最唯美的一首小詩,通篇看似信手拈來,寫得卻是極為唯美!
    楊萬裡的作品主要還是描寫鄉村的普通風景,以及普通的人與事,這也使得他的作品顯然是要更加的接地氣,而他也是往往能夠在信手拈來間,寫下令人感動優美的詩篇,譬如他的這首《舟過安仁》,那就是一首很唯美的作品,整首詩寫得也是極為簡練,也很是直白,通篇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可是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猶如一幅唯美的山水事,讀來更是朗朗上口,所以這樣的作品
  • 白居易在雪天寫了一首溫暖的詩,只有20個字,便驚豔了整個冬天
    冬天的清冷,雖不及春天的百花盛開,夏天的生機盎然,秋天的豐收喜悅,但是卻有皚皚白雪,傲雪寒梅,不老青松……寒冷的冬天,最應該喝著熱酒,圍爐而坐,看書讀詩,在詩詞畫意中享受冬日的美好。白居易就有這樣一首詩,他晚年隱居洛陽時,和自己的好友劉十九常有往來,一次天寒下雪,他想留下朋友一起喝酒吃飯,就寫下了一首溫暖的小詩,只有短短20個字,卻驚豔了上千年:《問劉十九》唐·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 白居易用白鵝的口吻,寫了首詩送給天上的仙鶴,讀完令人笑中帶淚
    如果對白居易的生平做一個梳理,這種恨與淚就不難理解。一生屢遭貶謫,他內心的苦寂,無處言說,便全寫進了平生的3000多首詩作中,這一首首的經典也將他送上了詩王的寶座。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這3000多首詩中最有趣的一首,這一次他心中哀傷,竟然仿照鵝的口吻寫了一首詩,送給天上的仙鶴,短短28個字堪稱唐詩中最有趣的一首「牢騷」詩,初讀令人捧腹,再讀卻已笑中帶淚,詩王當真是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