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寫了一首詩,第一句抄劉邦,成千古佳作,魯迅說:不比詞差

2020-11-26 騰訊網

要說中國古代最愛寫詩的皇帝,非乾隆皇帝莫屬。

乾隆一生寫下四萬三千多首詩,他一個人寫的詩的數量,差點趕上《全唐詩》了。按乾隆活了88年來算,平均每天寫1.3首詩。不可謂不勤奮。

可就是這樣勤奮的乾隆皇帝,卻沒有留下一首讓後人傳唱的經典詩作。

反觀另一位皇帝詩人,寫的詩數量遠遠不如乾隆,或因為其中一首經典的悲秋詩,被後世學者不斷稱讚,連魯迅先生也豎起大拇指。這首詩就是漢武帝劉徹的《秋風辭》。

《秋風辭》

上行幸河東,祠后土,顧視帝京欣然,中流與群臣飲燕,上歡甚,乃自作《秋風辭》曰: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悲秋詩」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現象,寫得好的「悲秋詩」不少,而劉徹的這首《秋風辭》就是其中優秀的詩篇。

這首詩有一個序,告訴了我們詩寫作於漢武帝巡視河東時。

根據《漢書·武帝紀》,漢武帝劉徹到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南)祭祀后土(土地神),共有五次。只有一次在秋天,即元鼎四年(前113)十月。

這一年劉徹四十四歲,即位已二十七年。他武力打擊匈奴,解決了北部邊患;採用鹽鐵專賣、重農貴粟等政策,恢復了社會生產力;他打通西域,平定南越,揚名於世界。

此時,西漢王朝無論軍事、經濟、政治、文化都達到全盛高峰。

這次出巡,時值秋風蕭颯,鴻雁南歸,漢武帝乘坐樓船泛舟汾河,飲宴中流。

秋風蕭瑟,頓生感慨,作為大漢天子的劉徹,一生建功立業,享受榮華,又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衰老和死亡。宴盡之餘,遂作此篇。

我們細看這首詩: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秋風颳起,白雲飛。草木枯黃雁南歸。秀美的是蘭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難忘懷。

乘坐著樓船行駛在汾河上,划動船槳揚起白色的波浪。吹起簫來打起鼓,歡樂過頭哀傷多,年輕的日子早過去,漸漸衰老沒奈何。

詩以景物起興,繼寫樓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熱鬧場面,最後以感嘆樂極生悲,人生易老,歲月流逝作結。

全詩比興並用、情景交融,意境優美,音韻流暢,且適合傳唱,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詩。

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悲秋」的佳作,備受讚譽,那麼,這首詩究竟好在哪裡呢?

語言清麗明快,意境優美

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評價此詩:纏綿流麗 , 雖詞人不能過也。

婉轉纏綿,風流清麗,即使是後世的許多詞人之作,也不如這首詩啊。

縱觀此詩,確實如魯迅先生所說,此詩語言清麗。其中引用的意象也十分優美。

如白雲、草木、蘭、菊、佳人這些意象,讀來,有一種蕭瑟零落之美。

而這首詩深受《九歌》的影響,每一句,都有一個兮字,一字一句,充滿了韻律美。

無怪乎明代學者胡應麟在《詩藪》中說:帝王詩歌之美者,非當時臣下所及。

以秋風喻人世之悲,影響後世

首句「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雖仿寫自劉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卻不同於劉邦的慷慨激昂,而另一有一層優美的傷感。

劉徹這首詩對後世極大,許多佳句,都是從劉徹這句詩中,化用而來。

如曹丕名作《燕歌行》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而唐代詩人蘇頲【tǐng】的《汾上驚秋》也化用《秋風辭》的詩意,詩云:

北風吹白雲,萬裡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可見這首《秋風辭》也給了後來人無數的啟發,也難怪許多詩論家卻對它讚不絕口。

《秋風辭》以秋風起興,敘述人生短促,慨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隱娘想到一首歌名,正適合此詩的心情,即是《向天再借五百年》。

即使是作為至高無上的君主,依然無法阻檔時光的流逝,只能在詩詞中嘆惜人生的短暫,而這也正是時間的公平所在,是時間的魅力所在吧!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魯迅最經典的一首詩,寫得風趣詼諧,第三句是千古名句!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小學課堂上,都會貼著魯迅先生這麼一句話「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寓意著對邪惡勢力的輕蔑和為普通人民大眾服務。直到長大後,才知道這句是出自魯迅的一首詩中。自嘲近現代:魯迅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 李商隱最出名的一首詩,開篇第一句就驚豔世人,果然是情詩大家!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唐代著名情詩大家李商隱的一首詩。如果說唐代詩壇是一塊聖地的話,李商隱就是一朵綻放的情花,他的情詩無人能比。現在的人已經無法判斷,當年的李商隱到底經過了什麼樣的愛情波折,一生要愛過幾回,才明白愛的真諦?
  • 這首詩開頭第一句就是千古名句,卻被後世用來形容私密事
    對古詩詞,很多學家往往評論某一首詩「有句無篇」或「有篇無句」。有句無篇意為一首詩有警策之句,卻在結構上不夠渾融;而有篇無句則是結構渾融,感情貫通,但缺少了點睛之筆,沒有傳世佳句。上等好的詩詞往往是有篇有句,甚至很多詩詞往往開篇就是驚豔之句。
  • 孟浩然聽到春天的鳥鳴,寫了一首詩,千古傳誦
    他科舉考試屢試不中,去求官又求不上,皇帝嫌他說「不才明主棄」。他求丞相張九齡,說「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結果也不中用。於是孟浩然斷了這門心思,歸隱故鄉鹿門山,過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無官一身輕,一覺睡到大天亮,早晨被鳥叫聲吵醒了還要賴床。這一賴床好啊,竟打起腹稿起來。把自己的這一情況記錄下來,並整理構思成了一首小詩。
  • 白居易死後,皇帝寫下一首詩悼念他,千古罕見
    在我國眾多詩詞中,悼亡是一個常見的主題,期間更是有許多佳作,譬如: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陸遊的《沈園二首》、元稹的《遣悲懷三首》、白居易的《夢微之》……每一首都堪稱經典之作,其中更不乏眾多千古名句: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誠知此恨人人有
  • 曹丕寫了句詩沒紅,李煜和李商隱各仿寫一句,寫成了兩個千古名句
    一首好詩,寫出來被模仿是大概率事件。仿得好,那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仿得不好,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若要問這兩種情況哪種情況更常見,很顯然是第二種,因為經典詩若真的那麼容易被超越,那千古名作還不滿大街都是了。
  • 蘇軾將杜牧的詩,變成自己的詞,意境大變,豁達通透,成千古佳作
    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不會抄,就叫抄襲;會抄,就叫化用。古代的文人,其實有很多也都在爭相模仿前人的詞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到了蘇軾筆下,就成了一首《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首詩詞經過蘇東坡先生的修改,增加了幾分詩情畫意,使得整幅畫面更加完美和細膩。被蘇軾「化用」的詩詞,絕非只有張志和的這首《漁歌子》。
  • 大詩人中秋節望月,竟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句,讀後讓人拍案叫絕!
    在我國古代,沒有那麼多娛樂活動,每到中秋節這天,文人墨客遙望月亮,一時之間文思泉湧,寫出了很多有關中秋的千古名句,這些詩句大多數都是借景抒情,或是思念遠方的親人,或是祝福普天下的人們福祿安康,那些細膩的情感,最後都融入了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唐代大詩人張九齡,在當時是一位有遠見和膽識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 李商隱不出名的一首無題詩,最後14字卻成絕唱,寫盡相思的孤獨
    文/顧無【引觴漫談】說到晚唐詩歌,不得不提到李商隱。說到李商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一系列無題詩。別的題材他也寫過,但這一系列風格特色鮮明的無題詩是他的畢生心血所在,是他人生經驗和心靈狀態的結晶,同時也將唐詩代入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之中。
  • 孟浩然人生低谷時寫下一首詩,斷送了前程,卻成千古名作
    唐朝有很多詩人雖滿腹才華,卻屢屢在科舉考試中受挫,也因此誕生了很多千古名作。例如羅隱的《自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原是他在多次落第後寫的一首牢騷詩,卻安慰了世人一千多年。還有黃巢的「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同樣是在落榜後所寫,讀來令人熱血沸騰。今天要講的這首詩是孟浩然落第後所寫,入選《唐詩三百首》。
  • 魯迅19歲寫的一首七律,通篇句句有水平,沒有深厚的功底寫不出來
    900多年前,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用一篇《愛蓮說》,寫火了蓮花。「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將蓮花的高潔之美寫得淋漓盡致。自此文後,蓮花就成了很多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楊萬裡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吳師道的「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等都是詠蓮的經典之作。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睡個懶覺他都能給你整出一首詩,而且這首詩還被寫進了語文課本!
  •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
    李清照大膽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做為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的千古第一才女之名可不是蓋的。曾經有人排了個宋代詞人排行榜,做為唯一上榜的女性,她力壓秦觀和晏殊,排名第五。前五分別是蘇軾,辛棄疾,柳永,歐陽修。李清照的詞清新自然,朗朗上口,卻總是能於平淡中見濃烈,於細微處見真情,與男性詞人相比,別有一番味道。
  • 《全唐詩》最婀娜多姿的一首詩,雖然是寫柳樹,但卻猶如一位美女
    作為中國文學的高峰,唐詩在這一千多年來,它對於後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很多的文人也都是在唐詩裡獲得了靈感,並且汲取了養料,從而寫下了自己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唐詩有的時候可以很剛強,雙可以很嫵媚,這也正是唐詩最具有魅力的一個地方,譬如盛唐詩人賀知章的這首《詠柳》,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表現手法高超,猶如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女,所以如此優美的一首作品,更是充滿了一種高遠的意境,同時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唐詩名篇,它不僅收錄在了《全唐詩》,另外在我們的課本裡也是頻頻地有收錄,應當說這首詩也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
  • 王維最深情的一首詩,千百年來被人誤解,將錯就錯反成絕世佳作!
    毫無疑問,這種獨特的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中華文化大樹上開出來的一朵奇葩,唐朝著名詩人王維的一首小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詩中,他用一顆小小的紅豆來曲折地傳達自己對友人的相思,唯美動人。然而,千百年來,這首詩被人們誤解為一首愛情詩,傳唱至今。
  • 宋詩裡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其實宋詩之所以無數超越唐詩,最主要的一點,那就是不夠唐詩抒情,說理的成分太重,有一些宋詩,還是寫得非常不錯,也是值得一讀,例如這首《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這首詩也是一首描寫雨的佳作,應當說也是宋詩裡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宋代: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李白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詩,用詞簡單質樸,道盡人生無常
    李白在遊覽大好河山時寫過很多懷古詩,其中當他遊覽越中時看到了滿地的蕭條,聯想起歷史上曾經的輝煌之景,思索中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詩——《越中覽古》。這位浪漫主義詩人在看到古蹟時腦海裡在想什麼,寫下的經典詩歌表達出了怎樣的思想,我們一起來跟隨李白的詩歌感受這番人生況味。
  • 王維寫了一首夏天的詩,可稱為經典,但卻有人說是「抄襲」
    他寫春天是「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寫秋天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寫冬天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那麼,夏天呢,被詩人稱作「日長睡起無情思」的夏天,在王維的筆下是如何呈現的呢?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 此人一生只寫一首詩,卻包含了1個千古名句和2個成語,萬世傳誦
    文/加塵此人一生只寫一首詩,卻包含了1個千古名句和2個成語,萬世傳誦中國以往的每個朝代,都有各自的文化象徵,中國本來就有唐詩下面小編就會講到一位詩人,提起他的名字,或許很多人就不知道,但大家都一定會聽過他的詩,那就是崔郊,雖然此位詩人一生只寫一首詩,可是這首詩卻流傳很廣。
  • 他不僅有帝王之志,更有創作之才,這首隻有3句的詩寫得盪氣迴腸
    他們在治世過程之中,隨便揮灑一筆,便是千古名作,流傳久遠。這樣的詩詞,在內容上往往區別於一般愛情詩的纏綿,田園詩的恬靜,更多的是一恢弘的氣勢,體現的不僅僅是作者的宏大心境,旁人讀來,也不覺從心升起騰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