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裡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021-01-11 塵世曉書僮

現在大多數的人,可能一提起詩歌,必然是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唐詩,作為詩歌裡的巔峰,唐詩就像是一座高峰,對於無數的後人來說,只能夠是心嚮往之,太經典了,無人能夠超越,即使是距離唐朝最近的一個朝代宋朝,那也是無法超越唐詩,這也使得唐詩獨樹一幟,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最耀眼的一顆明星。

其實宋詩之所以無數超越唐詩,最主要的一點,那就是不夠唐詩抒情,說理的成分太重,有一些宋詩,還是寫得非常不錯,也是值得一讀,例如這首《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這首詩也是一首描寫雨的佳作,應當說也是宋詩裡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宋代: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是南宋時期的一位高僧,不過對於他的生平,史料沒有記載,所以也就不知道他的生平,關於他的一切也就無從考評, 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的詩作不僅在當時很出名,而且僅僅所流傳下來不多的詩作,那也是每一首都是精品。

這首詩很好地抓住了二月間早春細膩的感受,以及真切的描寫,從而使得這首詩,成為了一首千古佳作。

另外這首詩也是描寫的極為直白,讀來更是朗朗上口,人們一讀便是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僅僅是這開頭的兩句,便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我剛剛在古大的樹下拴好了小船,拄起了拐杖,來到了這小橋邊,於是欣賞起了這早春二月的美景,真是如詩如畫,這二月間的景象真是太漂亮了。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最後這兩句也是此詩最為經典的兩句,寫得更為生動,也更加的唯美,這細細有春雨,雖然無法淋溼我的衣服,可是它飄撒在杏花上,使得這花兒更加的豔麗,也更加的燦爛,當有陣陣清風吹過,但我並不覺得寒冷,可是那楊柳枝在寒風中左右搖曳,卻是顯得更為輕盈,也更加的優美。

描寫春天的詩作,其實有很多,如果詩人不別出心裁的話,可能很難寫過前輩,但是這首詩,儘管沒有高超的表現手法,也沒有別具一格的寫作方式,可是詩人以真切的感受來描寫早春的二月,以及早春的雨,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更為真切,也更加的真實,即使是過去了這麼幾百年,但是讀起來,依舊還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筆下唯美而充滿詩意的二月春雨和春風。

志南的這首《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無疑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而且在這首詩中,詩人那種細膩的描繪,立馬使得這首詩,顯得更為獨特,也更加的優美,從而使得人們讀了這樣的詩作之後,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也正是詩人以一種最真切的感受來描寫,從而使得此詩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相關焦點

  • 每天一首古詩詞|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絕句》志南這是一首很美的小詩,主要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短篷」,是帶篷的小船。「杖藜」指用藜做成的拐杖。詩人說呀,我把小船系在參天古樹的深陰裡,攜著手杖,它扶持著我走到橋東。一個「扶」字其實是把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遊伴。「杏花雨」、「楊柳風」,指的其實就是春雨、春風。然而詩人在前巧妙地加上「杏花」、「楊柳」二字,那種意境霎時便不同了,更有美感,更富畫意。
  •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首七絕有4個地方需要注意
    有人問:「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是誰的詩?妙在何處?前言這兩句詩很有名,出自南宋時期詩僧志南的七言《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首詩展示了一幅優美的畫面。其實有敘事、有人物、有景物,雖然沒有直接抒發詩人的情感,但是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的閒適。
  • 詩裡寫的海不是海?從《次北固山下》,看詩詞中海的意向
    但是在我們學的一些教材裡,這裡的解釋應該是夜色將盡之時,海上旭日東升。這就產生問題了,到底是哪裡出錯了呢!其實在很多的詩詞裡,很多描寫的東西和我們平時想的不太一樣,比如說: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是宋代的志南和尚寫的一首詩詞。這首詩確實美得不像話,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這裡的杏花雨和楊柳風是什麼樣意思。其實這裡指的只是一個固定意向。
  • 吹面不寒楊柳風——中財商學院第一屆趣味運動會
    原標題:新聞|吹面不寒楊柳風——暨中財商學院第一屆趣味運動會圓滿成功【MBA中國網訊】2018年4月15日,陽光明媚,花香四溢,伴著和煦的春風,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MBA第一屆春季趣味運動會如約而至。綠茵操場,自如揮灑,走出課堂,你和我一同用行動豐富我們的第二課堂。
  • 明代才子的一首絕句,開篇仿佛美麗畫卷,尾句更引人入勝
    不過山林裡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蔥鬱的林木參天聳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草叢中,沐浴其中的迎春花扭動著柔韌的腰肢,更引逗了粉蝶在四周飛舞。中唐詩人白居易就曾寫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不僅意境深邃,而且富於情趣。北宋詩僧志南更有名句,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更展現出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的場景。
  • Vlog雲賞花③丨鄭州飄落最美杏花雨!金水河畔隋河宋肆春色滿園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一陣春風拂過,杏花飄零,落花流水惹人憐。落在漣漪之上的星星花瓣,如萬點胭脂,重新點綴了碧水映照中的婆娑樹影,為凋零大半的春杏,增添了幾分意境。位於金水河畔的這個濱河公園,取名「隋河宋肆」頗有歷史淵源。
  • 古詩詞裡的春柳,婀娜多姿,風情萬千
    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一首《詠柳》,讓我們年少時就知曉了柳之清新飄逸: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是早春的柳。南宋的志南和尚也愛著早春二月的柳色,他給我們留下的東西不多,僅憑短短一首《絕句》,令我們詠誦近千年: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宋詩裡不可錯過的一首詩,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宋詩雖然在流傳程度,以及名氣上,那都遠不及唐詩,而且後世對於宋詩也有頗多的評價,認為宋詩太過於注重哲理,從而失去詩歌言志的傳統。無疑宋詩是做到了這一點,人們可以非常直觀地感受到宋詩裡哲理,這也正是宋詩與唐詩所不同的之處。後人對於宋朝更為熟悉的還是詞,往往也就忽略了詩歌,應當說宋詩裡也是有很多經典的名篇,而且這些作品也都描寫的極為深刻,有的其實同樣的很抒情,也很是悲痛。
  • 在詩詞裡,連風都有自己的名字
    春風從東方吹來,夏風則來自於南方;到了秋天,風從西方吹過,冬天的時候,北風裹著雪花橫行大地。於是根據方位,春夏秋冬的風,又有了自己的名字。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宋·歐陽修《浪淘沙》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
  • 音樂人:吹面不寒的不是楊柳風,而是盈盈清爽的歌聲
    《成都》是一首經久不衰的流行歌曲,大多數能給網友們帶來深刻印象的,往往是男生所唱。不過,今天在盈盈甜歌教主的直播間,星娛有幸聽到了女生版的。盈盈歌聲輕柔嫵媚,如同吹面不寒的楊柳風,所過之處,一片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