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無
【引觴漫談】
說到晚唐詩歌,不得不提到李商隱。
說到李商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一系列無題詩。別的題材他也寫過,但這一系列風格特色鮮明的無題詩是他的畢生心血所在,是他人生經驗和心靈狀態的結晶,同時也將唐詩代入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之中。
所以在李商隱的各種作品之中,其無題詩是最著名的,也是感染力最強的。家喻戶曉的如「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這句詩在中國真的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小孩子從小就要背的一首詩。但是這首詩的確切意思,到現在也沒有人敢打著包票說自己解讀出來了。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一句什麼意思,也沒有人能拍著胸脯說自己解讀出來了,敢這麼說的,都是吹牛。
沒法解讀,這就是他無題詩的特色之一。
為什麼難解讀,《中國文學史》中的說法是,李商隱寫這些無題詩,並不是就一件事情或者一種心情而寫的,而是整個的,將自己此時此刻的心靈狀態剖刻了出來。
也就是說,無題詩中一系列意象和場景想要展現的,是作者當時整個心靈的情境,而不是針對於單一的情緒和單一的事物。
當我們面對著一個人完整的內心時,是沒辦法讀懂的。因為他的心中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經歷和情感,解讀同一首詩,我們和作者的有效知識完全不在量級,所以沒法解讀。
【臨其詩境】
今天就來欣賞一首李商隱比較經典的無題詩,雖然不如「此情可待成追憶」這麼出名,但是最後一句仍是一句千古名句。李商隱從自己生命的執著中跳了出來,將自己的思考擴大到整個宇宙中。
他寫的是不僅是自己,更是全天下所有為情而痴狂,憔悴的有情人,寫的是他們所有人的命定歸宿。正因如此,這首詩雖然表面很朦朧,雲裡霧裡,但是感染力極強,極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也因此而流傳後世。
【經典原文】
無題·深下莫愁堂唐代:李商隱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條分縷析】
這首詩大家應該都看著眼熟吧,即使沒有背過,對其中的幾個句子也會有淡淡的印象。這也是李商隱詩的特色之一,你很容易記起某一個名句,但是它的上下文,它整首詩的語境卻很難回憶。
因為他上下句的邏輯聯繫並不強,也不連貫,他的創作過程就是追隨著自己的心路歷程,不如其他詩人般的起承轉合,思路清晰,但這也是其詩的魅力所在。就是在這隨機性的跳躍當中,我們慢慢讀懂了這位晚唐詩人的內心獨白,在自己的腦海中,刻畫出了他的靈魂。
詩的第一句是一個明確的場景,重重帷幕打下,將自己的臥室與外界隔絕,躺下後的清宵啊,細柔和漫長。慢慢的回憶著前塵往事,任憑時間一點一滴的流淌著。
接下來的4句,是4個沒有明確所指的意象。
巫山神女豔遇楚王,朝雲暮雨的故事,原是人世間的大夢一場;青溪小姑住的地方,本就是孤獨一人,沒有良人陪伴。這一句是用典,出處是古樂府詩中的《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獨處無郎」。
這兩句,好像在寫著一個人的孤單寂寞。
風波不相信菱枝的脆弱,偏要相侵;月光和露水都滋潤不到桂葉,反而發出美好的清香。這兩句,像是在寫美好事物的脆弱的無助。
從這其中,我們好像能隱約看到一個人物的形象。
孤單,寂寞,失落,感時傷世。
從這幾個意象的傾向,背後的故事,似乎隱隱與愛情有關。
由此引出李商隱的最後一句。「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這一句就像是李商隱生命的宣言。
他是能夠看透生命和時代的,是紅塵中清醒的人,可是每當想要抽身而去的,人世間溫暖的七情六慾總是牽絆著他冰冷的心魂。
早就知道相思一無是處,可這樣的惆悵,正是紅塵的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