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夜雨寄北》背後李商隱和王晏媄的悽美愛情

2021-01-21 老行驢

我師兄獨步所到先生,在古典文學和國學的教學與研究上成果豐碩。在我幾番慫恿下,終於註冊了自媒體平臺,把他成果分享給大家。連日來一篇篇內容豐富,有自己獨特立論的圖文,發布了出來。我這個崇拜他的師弟,每篇必讀,獲益匪淺。

就在昨天(6月12日)新圖文:【《夜雨寄北》別解及其他】發布,我閱讀幾遍,覺得師兄的別解另闢蹊徑,很通暢。也引發了我的幾點思考,不吐不快,寫出來和師兄交流並分享給大家。願以我們師兄弟二人討論交流,走出簡單的點讚,評論小圈,開直抒胸臆,坦誠討論的清流之風。

《夜雨寄北》

[ 唐 ]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是現在人教版語文教材初一上冊收錄的內容。是現在大家都學習過的一首唐詩。現在學校老師都這樣教:

這是對這首詩通用的解釋,獨步所到師兄對此提出了異議。核心就是對【何當】及【卻】,在詩中應取何意的立論。師兄認為通用解釋【何當】:何時,什麼時候;【卻話】:再說,回述,不是詩人的意思。整理引述如下:

所有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幾乎是眾口一詞,都認為是詩人對他日歡樂情景的"想像"。然而這"想像"之說,奇則奇矣,但仔細想來,似乎有些不近情理。其一:"君問歸期",詩人回答說"未有期",而後也說"何時能夠",人家問你,你又以疑回問,哪有這樣說話的理!其二:親人多麼想知道你在外面的消息,牽腸掛肚記惦著你,何不現在就仔細敘說你的境況,非待"回後"再"夜深暢談",讓惦記你的人日夜懸心?其三;羈旅他鄉,夜雨敲窗,那孤寂,那鄉思,那鬱悶,那悵惘,"怎一個愁字了得"。"這一切"如何能夠"跨越"?如此心境,怎麼可能有想像"剪燭西窗"這般歡情的心緒?其四;遊山玩水,尋訪勝跡,其樂可與共享,秋雨敲窗的孤寂之苦,滯留他鄉的羈旅之愁,何樂可言?以此為"剪燭夜話的材料"只能使親人傷情而已。"剪燭西窗",相依相偎,何其纏綿!敘此苦境,多麼掃興!這"巴山夜雨"與"剪燭西窗"的情調是多麼不協調?有此四者不合情理,可見對詩句理解的悖謬。

獨步所到師兄認為應該取【何當】:應取「應當「,「應該「之意;【卻】取轉折之意。師兄在文中是這樣詮釋這首詩的:

本該如彼(共剪西窗燭)卻如此(話巴山夜雨)。"剪燭西窗"是寫虛,"巴山夜雨"是寫實,以虛襯實,這苦惱,這怨恨,這無奈,這相思,全都包容在這兩句詩中了。"君問歸期",歸期尚不能定準,巴山夜雨敲窗,我之孤寂、相思如你。本該是"共剪西窗燭"的時刻,而你我卻天各一方,敘說這巴山夜雨的悽涼。這樣解讀,比那飄渺的"想像"之說更切合詩人的心境,那苦況,那情意,何其濃鬱,何其真切!言盡而意未盡,含蓄婉轉,韻味幽長。

通用解釋,和師兄的詮釋都符合詩境,但是我覺得師兄的四個不合情理,有點太追求「信」,「達」的矯情。

同是讀國學經典,讀詩經,和讀論語絕不是一個路徑,又何況是讀純粹的唐詩。

老行驢認為今人讀古詩對詩境的直感和共情,是沐浴古詩滋養的兩個基本路徑。

讀一首古詩,對詩境有一見鍾情的感姓認知;有觸電般的情感共鳴,最重要。

經典古詩的魅力就在於,不同閱歷和境遇的人面對同一首古詩會有不同直感和共情。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情景,不同心境中也會有不同的詩情畫意。

想真正進入這首詩的意境,應該了解李商隱和髮妻王晏媄愛情故事。

李商隱:813—858,只活了45歲。

髮妻王晏媄,是李商隱在公元837年認識的。王晏媄小他十歲,是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女兒。

公元前837年的一天,李商隱受到王茂元的邀請來到他家裡做客,王茂元的大女兒嫁給了韓瞻做妻子,韓瞻又是李商隱的好友。在來到王家府邸的時候,李商隱看到韓瞻的夫人正在和一個靈動嬌美的年輕女子在並肩而行,韓瞻告訴李商隱這就是他妻子的妹妹,王茂元的小女兒王晏媄。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李商隱心潮澎湃,王晏媄也眷眷含情,兩個人開始了一見鍾情的美好愛情之旅。

公元838年李商隱接受了王茂元的聘請,做了節度使的幕僚。王茂元當然非常欣賞李商隱的才華,自然就贊成李商隱和王晏媄相互愛戀,相識一年多就喜結良緣。

這一年李商隱25歲,王晏媄15歲。兩個人一個是大家閨秀,聰慧美麗;一個是滿腹經綸,無限才思。李商隱用詩讚美他們的愛情,成了千古絕唱:

《無題》

【一】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二】

聞道閶門萼綠華,昔年相望抵天涯。

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

兩個人新婚燕爾,如膠似漆。家已成,業未立。幾天後去長安參加了朝廷舉辦的授官考試。被吏部錄取。

就是因為他娶了王晏媄,讓李商隱陷入晚唐牛黨和李黨的紛爭,錄取後又被除名。

當消息傳到涇州,妻子王晏媄第一時間寫信安慰和勸勉李商隱,李商隱見到妻子深情的來信感動不已,提筆寫下又一首

《無題》

照梁初有情,出水舊R知名。

裙衩芙蓉小,釵茸翡翠輕。

錦長書鄭重,眉細恨分明。

莫近彈棋局,中心最不平。

長安之行仕途不順,李商隱又回到了涇州,與妻子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開成四年(839年),李商隱再次參加授官考試,得到了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開始了四處奔波的生活從京師校書郎、河南弘農縣尉、秘書省、守孝、秘書正字、遠赴桂林,李商隱的仕途走的跌宕起伏。

李商隱和髮妻聚少離多,王晏媄自己支撐一個家,為李商隱生下了一兒一女。夫妻分離,書信往來是寄託相思,掛牽的唯一方式。

那一年,他遠赴桂林任職,回來途中,幾經波折,借道巴蜀,正好遇上巴蜀連綿不休的大雨,使得行程被誤,羈旅巴山途中。

妻子王晏媄得知丈夫消息,千裡外託人捎來書信。信裡的叮嚀與深情,讓李商隱在巴山秋雨的深夜,萬千思念,無盡的悽苦孤獨湧上心頭。

無法回信,又無法儘快回到妻兒身邊,想想自結婚後和妻兒總是短聚長別,感慨萬千,歉疚無限。

和髮妻每次短短相聚,總是纏纏綿綿,共剪西窗,秉燭夜談,執手相看淚眼。提筆一揮而就,一首千古絕唱就這樣誕生了。

大中元年(849年),他赴江西任職,這一去就是兩年,與妻子的聯繫也只有書信。

實際早在大中元年,王晏媄的身體就開始發病虛弱,但是始終沒有把實情告訴丈夫。

大中五年春末,她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於是給丈夫捎去一封信,希望他早些回來。可是王晏媄拖著病體,最終沒有撐到丈夫回來,就撒手人寰。

李商隱收到髮妻的信,租了匹快馬,日夜不停的往家趕,但還是晚了。悲痛之中為自己髮妻寫下了

《房中曲》

薔薇泣幽素,翠帶花錢小。

嬌郎痴若雲,抱日西簾曉。

枕是龍宮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

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

歸來已不見,錦瑟長於人。

今日澗底松,明日山頭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識。

妻子離去,李商隱萬念俱灰,惆悵哀婉。只有好好撫養幼小的一兒一女。

帶著對妻子無盡思念,幾年後攜兒女,抱著髮妻的遺骨,回到了老家鄭州。年僅四十五歲抑鬱病故。

這就是李商隱和王晏媄的愛情,愛一個人,就是一生。如果不是李商隱仕途坎坷,和妻兒聚少離多,王晏媄也許不會早早離世,整日帶著對丈夫思念和掛念何等殘酷。王晏媄不走,李商隱也不會走。

李商隱不是依附朋黨的庸俗政客,他是鍾愛妻子情感細膩的偉大詩人。

只有了解李商隱和王晏媄的忠貞悽美的愛情,才會感受李商隱羈旅秋日巴山雨夜裡,面對妻子來信的血管澎張。

君問歸期——是對愛妻來信中濃情蜜意,無盡掛牽思念的詩意濃縮。

未有期——是無法飛回妻兒身邊的無奈和悽涼的詩意描述。

巴山夜雨漲秋池——環境,季節,場景凝聚成了詩人的心境。

何當共剪西窗燭——是對夫妻每次相聚無限回憶和期盼。

卻話巴山夜雨時——無數次離愁別緒,思妻念子千縷情絲在這一夜結晶濃縮。

通解不錯,別解也美。老行驢再讀偉大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有了比過去更深的直感和共情。

感謝獨步所到師兄給我的啟發,謹以此文,向師兄請教,不妥之處,敬請斧正。

更希望網友,參與討論,支持我們師兄弟的交流和學習。

相關焦點

  • 我愛記詩歌|李商隱《夜雨寄北》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一起欣賞李商隱這封寫給妻子的家書。 #唐詩#一、說文解字在記憶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時,第一步是理解《夜雨寄北》全文的意思。如果不了解李商隱的基本情況和《夜雨寄北》這首詞的字詞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夜雨寄北》就無從談起了。
  • 《夜雨寄北》,寄與誰人?
    最近李商隱被熱議。起因是某博主發文問:「李商隱是誰?抄襲了霹靂的《夜雨寄北》。」經人指正後又說:「對不起,不知道李商隱是個冷門詩人。」這一下子激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把「冷門詩人李商隱」送上了熱搜。唐朝詩人李商隱七言絕句《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 李商隱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鑑賞:本詩又名《夜雨寄內》,是一首抒情詩。「內」即內人,指詩人的妻子。今所存各本皆題為《夜雨寄北》,「北」指在北方的人,既可指妻子,又可指友人。就其內容判斷,以「寄內」之意理解還是相對貼切些,因為入梓州幕府與妻子逝世兩件事都發生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很可能是王氏逝世在前,詩人寫詩在後。因為交通閉塞,消息不通,以致如此。而且即便詩人已知妻子不在人世,作此詩緬懷,也在情理之中。前兩句通過問答與環境描寫,抒發了詩人心底的孤獨苦悶之情及對妻子的深切思念。
  • 李商隱抄襲夜雨寄北,李玟請嶽飛寫詞,文化斷代到底有多可怕?
    晚唐詩人李商隱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絕無僅有,他的才情不輸於任何一位唐朝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他的詩歌幾乎年年入選課本,比如著名的《無題·錦瑟》就是其一,「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這首詩每一聯都是經典。除了這首還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等等,都是我們所熟知的。然而前些日子在網上爆出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一位霹靂粉說「這個叫李商隱是誰啊?
  • 李商隱《夜雨寄北》:人生何如,如此悲涼
    我停了停,看著他的眼睛說道: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他看著我認真的表情,不像在開玩笑,很是疑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唐.李商隱《夜雨寄北》「是這首嗎?」,他熟練背完後問我。「是的」,我答道。「這是李商隱寄給妻子的家書,怎麼會和殘酷絕望扯上關係?」,他更是疑惑。
  • 《夜雨寄北》為寄友的一條內證
    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名作《夜雨寄北》,一題《夜雨寄內》。今人劉學鍇根據對此詩歷代版本異文的辨析,以及對李商隱大中年間梓幕行跡、其妻王氏卒於大中五年(851)等考證,判斷該詩詩題應為《夜雨寄北》,乃「寄給身居北方(當是長安)的某位親友」之作,並認為該詩最有可能作於大中七年。
  •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千年後被罵抄襲上熱搜,網友:讀過歷史嗎
    ——《夜雨寄北》這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時,寫給遠在長安的友人(或是妻子)的一封覆信,也是一首抒情七言絕句。現今我們也會在語文課本上學習到這首詩,此外李商隱的《常娥》、《無題》、《錦瑟》等詩皆被選入進過各個年級的課本。
  • 李商隱因「抄襲」《夜雨寄北》被罵上熱搜?年輕人不讀書有多可怕
    前幾日, 微博上出現了一條「冷門詩人李商隱」的熱搜,看得人非常摸不著頭腦。於是點擊去一看,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事情是這樣的:有一位博主問:這個叫李商隱的是誰啊?抄襲了霹靂的夜雨寄北。姐妹們知道他的微博嗎?必須爆了他!
  • 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夜雨寄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夜雨寄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李商隱最經典的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把相思之情刻畫的深入骨髓
    夜雨寄北唐朝 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佔22首,數量位列第四。
  • 《夜雨寄北》被訴抄襲?女網友維權鬧笑話,卻說李商隱是冷門詩人
    反而是因為李商隱貌似「抄襲」,生生被一女網友推上熱搜。最近微博上一位網友發了這麼一個帖子,滿篇都充斥著憤怒,並且是要:「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憤怒,質問誰叫李商隱,還敢抄襲「某博主」的夜雨寄北,最後一句還加了更加義憤填膺的一句「什麼阿貓阿狗都能碰瓷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大有召集網友,把「李商隱」的生平年月、家庭住址、興趣愛好都人肉出來的架勢。
  • 如何用唐詩說我想你,第一句最委婉,第五句最真情!
    哪怕是如今這個物慾橫流,愛情難尋的時代,當無數夜燈亮起的時候,依舊還是會有某個遠方的人,會讓我們心弦挑動。現代人的社交羞恥,讓我們遲遲不願說出那句「我想你」,既然如此,何不選一句動情的唐詩,來表達那份相思呢?
  • 有人在網上舉報: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抄襲了霹靂布袋戲的詞
    當然,主人公一舉成名,甚至可以和李白杜甫他們稱兄道弟。因為李白很驚訝:「臭小子,你怎麼和我的想法一樣呢?只是,我怎麼覺得很熟悉這些句子呢?」這才是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當然,這個橋段還沒有出現,卻在網絡上看到一則消息,一位網友將李商隱舉報了。很顯然,這位舉報人並不知道李商隱是晚唐人。還問大家,這個叫李商隱的是誰呀,姐妹們知道他的微博嗎?
  • 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與妻子的愛情故事
    李商隱的愛情故事,自古以來就被許多人關注,原因在於李商隱在以《無題》為代表的詩歌中,表現出一種撲朔迷離而又精緻婉轉的感情,容易被人視為豐富的愛情體驗的表達。在妻子王氏逝世之後的日子裡,大概是李商隱這一輩子最難過的時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早年為牛黨的重要成員令狐楚重視,後來又得到李黨成員王茂元的賞識,並娶其女兒為妻。兩黨之間勢如水火,李商隱為了和王氏喜結連理,就這樣無辜被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從而備受兩黨排擠,一生之中困頓不得志。然而雖不得志,卻有妻子相陪,讓他感受到了有人陪伴的溫暖。
  • 李商隱《夜雨寄北》,最美詩句,當屬第2句「巴山夜雨漲秋池」
    這是李商隱流傳最廣的七言絕句。在整首古詩當中我們可以看得到詩人對於時空轉換的把握。一會兒寫妻子寄來書信,一會兒寫詩人此時此景的情感和所看到的景色,一會兒又暢想未來,寫兩人相聚之時共剪西窗燭的浪漫。那種時空的轉換,讓人目不暇接。
  • 李商隱寫石榴隱喻愛情並無新意,這首唐詩以手法取勝,之前沒注意
    李商隱的詩詞風格是多樣化的。在他的詩歌當中我們能夠看得到「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的簡單,也能夠看得到「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的意蘊豐厚。而且對於李商隱的詩詞創作來說,詠物詩是其中很有特點的一種。
  • 李商隱描寫荷花最悲痛的一次,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唐詩從初唐一路走來,誕生了無數的名家,並且一直很強盛,即使是到了晚唐時期,那也是同樣的誕生了很多偉大的作家,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李商隱和杜牧,他們兩人也被並稱為「小李杜」,意思是他們的才華,可以直追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甫。這樣的一種評價,應當說是還是比較精準,他們兩個人都寫出令世人驚豔的作品。
  • 十首李商隱詩:誰說我只會寫《無題》
    唐代詩人李商隱最有名的莫過於《無題》詩,《無題》詩中愛情誠摯感人,令人回味無窮。可是,如果你以為李商隱只會寫《無題》詩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當時以牛信孺為首和李德裕的一群的朋黨互相傾軋,李商隱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構怨於牛黨的令狐鶚,因而境況很不如意。於是,便借園中的落花抒發自己憂傷身世之感。我的肝腸欲斷不忍把落紅掃去;望眼欲穿盼來春天卻匆匆回歸。愛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盡花謝所得的只是落淚沾衣。
  • 李商隱這首唐詩背過去的不多,但是其中名句及經典成語卻婦孺皆知
    作為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李商隱在後世擁有數量巨大的擁躉。李商隱的詩歌風格穠麗,且多有精彩之語,這些詩詞和他複雜曲折的人生經歷一起,時常令後人津津樂道。李商隱的詩歌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無題詩了。這些詩歌沒有題目,很多都只能以「無題」代之,但是卻就是這些「無題」的詩歌,勾勒出李商隱詩歌最精彩的模樣。比如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唐詩,雖然背過去的不多,但是其中名句及經典成語卻婦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