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愛情故事,自古以來就被許多人關注,原因在於李商隱在以《無題》為代表的詩歌中,表現出一種撲朔迷離而又精緻婉轉的感情,容易被人視為豐富的愛情體驗的表達。

你問歸期,歸期實難有期,今夜裡巴山中暴雨漲滿秋池。
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
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中的鬱悶、孤寂,是不言而喻的。跨越這夜深的一切遙想未來二人重逢,盼望二人能在重聚的歡樂中傾訴今夜的一切。於是未來的樂,自然更加添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則又變成了來日重逢時夫妻二人剪燭夜話的材料,更增添了重聚時的樂。
在妻子王氏逝世之後的日子裡,大概是李商隱這一輩子最難過的時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早年為牛黨的重要成員令狐楚重視,後來又得到李黨成員王茂元的賞識,並娶其女兒為妻。兩黨之間勢如水火,李商隱為了和王氏喜結連理,就這樣無辜被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從而備受兩黨排擠,一生之中困頓不得志。然而雖不得志,卻有妻子相陪,讓他感受到了有人陪伴的溫暖。到如今王氏離去,當日裡巴山夜雨的往事卻又向誰訴說。若是時光從來,光陰倒轉,李商隱也還會選擇那個深夜裡共剪西窗燭花的人吧。關於李商隱的愛情故事,猜測的成分遠遠多於有實際證據,當日當時的情景今日我們已經不能再見,但這並不妨礙古往今來的人們對此津津樂道,甚至就像是在閱讀偵探小說一樣揣摩分析他的詩文,希冀可以從當中發現一些切實的證據。
妻子王氏和李商隱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後,他曾經寫下《房中曲》等悼亡詩篇,語言質樸卻又情感真摯,語意沉痛。「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李商隱離家赴蜀地宦遊途中 思念妻子,寫下此句。春夏之交,妻子王氏病故床榻,自己在幕府中,過了好幾個月才知道妻子去世的消息,對此如何不淚垂。因妻子遠在北地,李商隱日夜盼望他日相逢時能與妻子團聚,二人能共剪西窗燭,共話夜雨時。可現實卻是冷酷的,此時自己一人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耳語,也不言可知。燭淚空落,獨剪殘燭,夜雖然深卻難以入睡。
遙想當年「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兩人是何等的恩愛,如今卻勞燕分飛,天各一方。
千百年來,巴山不知又被夜雨衝洗了多少次。可再如當日李商隱獨自一人夜臥時的雨水一般無二的,已然不可能再現。唯獨留下樹下的頑石和陰雨後的月亮在一年一年的注目著,每當夜深時節,草木萌動的時候,兩者或悄悄夜話當年的痴情人也未可知。